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化学分析综合实训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Ji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教案系(部):化工系讲授课程:化学分析综合实训(与“人才培养方案"同任课教师:何耿铭专业班级:应用化工技术231授课学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2024年9月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Jie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 案 系(部):化工系 讲授课程:化学分析综合实训(与“人才培养方案”同) 任课教师:何耿铭 专业班级:应用化工技术231 授课学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 2024年9月

授课日期第二周教案编号1课程名称专业班级应化231化学分析综合实训教材名称分析化学授课题目项目一:样品中氢氧化钠及碳酸钠含量测定授课学时2节():3节();其他(V)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实训();其它()1.使学生能理解含量测定原理;能够配制和标定0.1mol/LHCI标准溶液;2教学目的3掌握双指示剂滴定法的原理、操作及计算;熟练掌握分析中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及减量法的称量。4理解混合碱含量测定原理,1.教学重点2.掌握标准溶液的标定;3.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1.使学生理解测定有关步骤;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精神。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任务、引教学方法导式教学)有()Microsoftpowerpoint(),Authorware(),其它()电子教案无()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教学资源()30°1引入,布置与分析检测任务,讲解原理30°教学过程2解读测定过程15时间安排3学生讨论提问15°4复习玻璃仪器的使用思考题请简述实验过程作业做好方案实施准备工作,做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进行教学过程后,学生在实验中还是存在步骤不清晰,实验不合规范的情教学后记况。教师在实验前有必要强调实验室安全,过程步骤等
授课日期 第二周 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化学分析综合实训 专业班级 应化231 教材名称 分析化学 授课题目 项目一:样品中氢氧化钠及碳酸钠含量测定 授课学时 2节( );3节( );其他(✓) 课型 理论( ✓);实验( ✓ );见习( );实训( );其它( )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能理解含量测定原理; 2. 能够配制和标定0.1mol/LHCl标准溶液; 3. 掌握双指示剂滴定法的原理、操作及计算; 4. 熟练掌握分析中各种玻璃仪器的使用及减量法的称量。 教学重点 1. 理解混合碱含量测定原理; 2. 掌握标准溶液的标定; 3.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1. 使学生理解测定有关步骤; 2. 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讲授( ✓ );讨论( ✓ );指导( );示教( );其它(任务、引 导式教学) 电子教案 有( ✓ ) Microsoft powerpoint( ✓ ); Author ware ( ); 其它( ) 无( ) 教学资源 多媒体( ✓ );模型( );标本( );实物( );音像( ✓);其它 ( )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1 引入,布置与分析检测任务,讲解原理 30‘ 2 解读测定过程 30‘ 3 学生讨论提问 15‘ 4 复习玻璃仪器的使用 15‘ 思考题 请简述实验过程 作业 做好方案实施准备工作,做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后记 在进行教学过程后,学生在实验中还是存在步骤不清晰,实验不合规范的情 况。教师在实验前有必要强调实验室安全,过程步骤等

项目一混合碱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一、检测目标: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测定二、方法提要2.1测定原理采用双指示剂法。用HCI标液滴定混合碱时有两个化学计量点第一个计量点时,反应可能为:Na2CO3 + HCI = NaHCO3 + NaCINaOH+HCI = NaCI+H2O溶液的pH值为8.31,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8.0~10.0),从红色变为几乎无色时为终点,滴定体积为Vi(ml)。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滴定反应为NaHCO;+HCI = NaCI+CO2↑ +H2O溶液pH为3.9,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由黄色变为橙色,滴定体积为V2(ml)。当V>V时,则混合碱为Na2CO3+NaHCO3当V>V2时,为NazCO3+NaOH。2.2相关知识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不能直接配制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因此,配制HCI标准溶液时,只能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它们的准确浓度,或者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三、实验步骤3.1、0.1molHCI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量筒量取浓盐酸9ml,注入1000ml水中。减量法准确称取0.2g无水Na2CO3,置于锥形瓶中,加50ml水及10滴溴甲酚氯。滴定管中装入配置好的HCI溶液滴定至锥形瓶内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两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做四组平行实验和一个空白。由Na2CO的质量和实际消耗HCI溶液体积计算浓度,完成数据。3.2、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3.2.1混合碱溶液样品的配制准确称取约2g烧碱样品,放入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微微加热(如有不溶性残渣可过滤除去)。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如用滤纸过滤,应以少量蒸馏水
项目一 混合碱中 NaOH、Na2CO3 含量的测定 一、检测目标: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测定 二、方法提要 2.1 测定原理 采用双指示剂法。用 HCl 标液滴定混合碱时有两个化学计量点: 第一个计量点时,反应可能为: Na2CO3+HCl =NaHCO3+NaCl NaOH+HCl = NaCl+H2O 溶液的 pH 值为 8.31,用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 8.0~10.0),从红色变为几乎无色时 为终点,滴定体积为 V1(ml)。 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滴定反应为: NaHCO3+HCl = NaCl+CO2↑+H2O 溶液 pH 为 3.9,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由黄色变为橙色,滴定体积为 V2(ml)。 当 V2> V1 时,则混合碱为 Na2CO3+NaHCO3; 当 V1> V2 时,为 Na2CO3+NaOH。 2.2 相关知识 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不能直接配制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因此,配制 HCl 标准溶 液时,只能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它们的准确浓度,或者用另一已 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三、实验步骤 3.1、0.1molHCl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量筒量取浓盐酸 9ml,注入 1000ml 水中。减量法准确称取 0.2g 无水 Na2CO3,置于锥形 瓶中,加 50ml 水及 10 滴溴甲酚氯。滴定管中装入配置好的 HCl 溶液滴定至锥形瓶内溶液 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两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做四组 平行实验和一个空白。由 Na2CO3的质量和实际消耗 HCl 溶液体积计算浓度,完成数据。 3.2、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中 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 3.2.1 混合碱溶液样品的配制 准确称取约 2g 烧碱样品,放入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微微加热(如 有不溶性残渣可过滤除去)。将溶液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如用滤纸过滤,应以少量蒸馏水

洗涤2~3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2.1、混合碱样品溶液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上诉制备好的样品溶液25ml与250ml锥形瓶中,加酚酥指示剂2~3滴用0.1mol/LHCI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恰好消失为止,记下HCI标准溶液的用量V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2滴,继续用0.1mol/LHCI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HCI标准溶液的用量V2。平行测定三次。四、实验试剂及仪器需求仪器规格仪器用量/分析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50ml50ml两性滴定管12组×2锥形瓶250ml5×12组+3×12组电炉/12个//称量纸量筒50ml12个12个100ml烧杯100ml/玻璃棒12只12只容量瓶250ml移液管12只25ml/1标签纸/洗瓶12只需求试剂试剂用量5L0.1mo1/LHC1溶液基准无水碳酸钠10~12g溴甲酚绿一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一到两个滴定瓶蒸馏水5L混合碱样品(也可以是时间久远的氢氧化钠)30g0.1%甲基橙指示剂到两个滴定瓶0.1%酚酥指示剂一到两个滴定瓶
洗涤 2~3 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2.1、混合碱样品溶液中 NaOH、 Na2CO3 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上诉制备好的样品溶液 25ml 与 250ml 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2~3 滴, 用 0.1mol/L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恰好消失为止,记下 HCl 标准溶液的用量 V1。再加 入甲基橙指示剂 1~2 滴,继续用 0.1mol/L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下 HCl 标准溶液的用量 V2。平行测定三次。 四、实验试剂及仪器 试剂 用量 0.1mol/LHCl溶液 5L 基准无水碳酸钠 10~12g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 一到两个滴定瓶 蒸馏水 5L 混合碱样品(也可以是时间久远的氢氧化钠) 30g 0.1%甲基橙指示剂 一到两个滴定瓶 0.1%酚酞指示剂 一到两个滴定瓶 需求试剂 仪器 规格 用量 分析天平 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 50ml两性滴定管 50ml 12组×2 锥形瓶 250ml 5×12组+3×12组 电炉 / 12个 称量纸 / / 量筒 50ml 12个 100ml烧杯 100ml 12个 玻璃棒 / 12只 容量瓶 250ml 12只 移液管 25ml 12只 标签纸 / / 洗瓶 / 12只 需求仪器

五、计算公式5.1、0.1molIHCI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2×m(Na,CO.)c(HCI)=[v(HCI)-V]xM(Na,CO,)x10-35.2、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中NaOH、Na2CO;含量的测定(NaOH)=c(HC)×(V-)x10*×40.00×100%25m(样)×250c(HCI)×V, ×10-3 ×=x105.99o(Na,Co,) =x100%25m(样)x250六、实验原始记录表HCI标准溶液的标定原始数据记录1234m倾样前/gm倾样后/gm(Na2co3)/g滴定管初读数/ml滴定管终读数/ml滴定消耗HCI体积V(HCI)/m空白实验V/mlc(HC)/mol-L-1c平均(HCI)/molL-1
五、计算公式 5.1、0.1molHCl 标准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 ) ( ) ( ) ( ) 2 3 3 0 2 3 2 c 10 m Na CO HCl V HCl V M Na CO −  =   −     5.2、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中 NaOH、 Na2CO3含量的测定 ( ) ( ) ( ) ( ) 3 1 2 10 40.00 100% 25 250 c HCl V V NaOH m  −  −   =  样  ( ) ( ) ( ) 3 2 2 3 1 10 105.99 2 100% 25 250 c HCl V Na CO m  −     =  样  六、实验原始记录表 1 2 3 4 m倾样前/g m倾样后/g m(Na2CO3)/g 滴定管初读数/ml 滴定管终读数/ml 滴定消耗HCl体积V(HCl)/ml 空白实验V0/ml c(HCl)/mol·L-1 c平均(HCl)/mol·L-1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原始数据记录

测定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的原始数据记录123HCI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混合碱倾样前m/g混合碱倾样后m/gm(样) /g滴定管初读数/ml第一次滴定读数/ml第二次滴定读数/ml消耗HCI标准溶液体积V1/ml消耗HCI标准溶液体积V2/mlw (NaOH) /%w平均(NaOH)/%w(Na2CO3)/%w平均(Na2CO3)/%七、实验注意问题酚酞指示液(10g/L)称取1g酚酞,溶于乙醇(95%),用乙醇稀释至100ml
七、实验注意问题 酚酞指示液(10g/L) 称取 1g 酚酞,溶于乙醇(95%),用乙醇稀释至 100ml。 1 2 3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混合碱倾样前m/g 混合碱倾样后m/g m(样)/g 滴定管初读数/ml 第一次滴定读数/ml 第二次滴定读数/ml 消耗HCl标准溶液体积V1/ml 消耗HCl标准溶液体积V2/ml ω(NaOH)/% ω平均(NaOH)/% ω(Na2CO3)/% ω平均(Na2CO3)/% 测定待测混合碱样品溶液的原始数据记录

授课日期第四周教案编号2课程名称专业班级应化231化学分析综合实训教材名称《分析化学》、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授课题目项目二胃舒平有效成分测定授课学时2节(),其他()):3节(课型理论(V),实验()见习();实训(),其它()1.使学生理解含量测定原理2.使学生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教学目的3.培养学生能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4.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工产品品质检验企业工作要求:工业产品品质检验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1.理解含量测定原理教学重点2.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3.培养学生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1.使学生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教学难点2.培养学生能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讲授(V);讨论(V):指导(V);示教():其它(任务、引导教学方法式教学)有()Microsoftpowerpoint()Authorware()其它()电子教案无()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教学资源()1.引入,布置与分析检测任务,讲解检测原理15min2.解读《GB/T9104—2008》中测定步骤25min教学过程5min3.实验注意事项时间安排30min4、学生按参考模板进行测定方案设计5、评价方案并确定方案15min思考题请简述实验有关原理作业做好方案实施准备工作,做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玻璃仪器的清洗润洗和滴定教学后记时速度的掌握;充分引导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以便更好实施方案
授课日期 第四周 教案编号 2 课程名称 化学分析综合实训 专业班级 应化231 教材名称 《分析化学》、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授课题目 项目二 胃舒平有效成分测定 授课学时 2节( );3节( );其他( ✓) 课型 理论(✓);实验(✓);见习( );实训( );其它( )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含量测定原理 2. 使学生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 3.培养学生能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工产品品质检验企业工作要求;工业产品品质检验工作过 程和工作任务。 教学重点 1. 理解含量测定原理 2. 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 3.培养学生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标准测定的有关步骤 2.培养学生能根据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 ✓ );讨论( ✓ );指导( ✓ );示教( );其它(任务、引导 式教学) 电子教案 有( ✓ ) Microsoft powerpoint( ✓ ); Author ware ( ); 其它( ) 无( ) 教学资源 多媒体( ✓ );模型( );标本( );实物( );音像( ✓);其它 ( )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1.引入,布置与分析检测任务,讲解检测原理 15min 2.解读《GB/T 9104—2008》中测定步骤 25min 3. 实验注意事项 5min 4、学生按参考模板进行测定方案设计 30min 5、评价方案并确定方案 15min 思考题 请简述实验有关原理 作业 做好方案实施准备工作,做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后记 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玻璃仪器的清洗润洗和滴定 时速度的掌握;充分引导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以便更好实施方案

项目二胃舒平有效成分测定一、检测目标:测定胃舒平中氢氧化铝和氧化镁的含量二、方法提要: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是由能中和胃酸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2MgO·3SiO2·5H20)和少量止痛药颠茄流浸膏及大量糊精等赋形剂制成。药片中AI(III)和Mg(II)的含量可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先将药片用酸溶解,分离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由于AI(III)和EDTA的络合速度甚慢,不能直接滴定,需加入过量的EDTA,调节PH=3~4(在该条件下不会受Mg2的干扰,EDTA只与AI3+络合),煮沸数分钟,使AI(II)与EDTA充分络合,冷却后在调节PH=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II)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EDTA,溶液由黄变为紫红色为滴定终点,即可测出AI(III)的含量。另取试液,调节PH=8~9,将AI(III)沉淀分离,在PH=10(可加入PH=10的缓冲溶液控制酸度),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滤液中的Mg(II)含量,溶液由暗红色变为蓝绿色为滴定终点。三、实验步骤(一)0.05mol/LZn2+标准溶液的配制(需200mL)称量范围0.774-0.854g,加入盐酸溶液(20%)3.6mL,容量瓶需做绝对校正。(二)0.05mol/L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需200mL)称量范围3.622-3.822g,容量瓶需做绝对校正。(三)药片检测(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0片药片,破碎(研细、混匀)后再从中准确称取粉未2-3g,置于400mL烧杯中,加20mLl:1HCl溶液,加100mL水,煮沸,溶解。冷却过滤定量收集滤液及洗涤液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2)药片中氢氧化铝含量(质量分数)的测定分取5.0mL上述试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至25mL。滴加1:1氨水溶液至刚出现浑浊,再滴加1:1HCI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准确加入25.0mLEDTA标准溶液,加入10mL20%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煮沸10min。冷却,加入2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Zn2+标准溶液返滴定至试液由黄色变红色为终点。平行测定2次。(3)药片中氧化镁含量(质量分数)的测定1)沉淀Al:分取25.0mL上述试液置于250mL烧杯中,滴加1:1氨水溶液至刚出现
项目二 胃舒平有效成分测定 一、检测目标:测定胃舒平中氢氧化铝和氧化镁的含量 二、方法提要: 胃舒平又名复方氢氧化铝,是由能中和胃酸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2MgO·3SiO2·5H2O) 和少量止痛药颠茄流浸膏及大量糊精等赋形剂制成。 药片中 Al(Ⅲ)和 Mg(Ⅱ)的含量可用络合滴定法测定。先将药片用酸溶解,分离除去不 溶于水的物质。由于 Al(Ⅲ)和 EDTA 的络合速度甚慢,不能直接滴定,需加入过量的 EDTA,调节 PH=3~4(在该条件下不会受 Mg2+的干扰,EDTA 只与 Al3+络合),煮沸数分 钟,使 Al(Ⅲ)与 EDTA 充分络合,冷却后在调节 PH=5~6,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 Zn (Ⅱ)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 EDTA,溶液由黄变为紫红色为滴定终点,即可测出 Al(Ⅲ) 的含量。另取试液,调节 PH=8~9,将 Al(Ⅲ)沉淀分离,在 PH=10(可加入 PH=10 的缓 冲溶液控制酸度),以铬黑 T 为指示剂,用 EDTA 滴定滤液中的 Mg(Ⅱ) 含量,溶液由暗 红色变为蓝绿色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步骤 (一)0.05mol/L Zn2+标准溶液的配制(需 200mL) 称量范围 0.774-0.854g,加入盐 酸溶液(20%)3.6 mL,容量瓶需做绝对校正。 (二)0.05mol/L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需 200mL) 称量范围 3.622-3.822g,容量瓶 需做绝对校正。 (三)药片检测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 10 片药片,破碎(研细、混匀)后再从中准确称取粉未 2- 3g,置于 400mL 烧杯中,加 20mL1:1HCl 溶液,加 100mL 水,煮沸,溶解。冷却过滤, 定量收集滤液及洗涤液于 250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药片中氢氧化铝含量(质量分数)的测定分取 5.0mL 上述试液置于锥形瓶中, 加水至 25mL。滴加 1:1 氨水溶液至刚出现浑浊,再滴加 1:1HCl 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 准确加入 25.0mLEDTA 标准溶液,加入 10mL20%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煮沸 10min。冷 却,加入 2 滴二甲酚橙指示液,用 Zn2+标准溶液返滴定至试液由黄色变红色为终点。平行 测定 2 次。 (3)药片中氧化镁含量(质量分数)的测定 1)沉淀 Al:分取 25.0mL 上述试液置于 250mL 烧杯中,滴加 1:1 氨水溶液至刚出现

沉淀,再滴加1:1HCI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加入2g固体NH4CI,滴加20%六亚甲基四胺溶液至沉淀出现并过量15mL。加热至80,维持10-15min。2)测定:上述沉淀冷却过滤,以少量水洗涤沉淀数次,收集滤液与洗涤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1:2三乙醇胺溶液、10mL缓冲溶液及1滴0.2%甲基红指示液和少许铬黑T,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由暗红色转为蓝绿色为终点。平行测定2次。四、仪器与试剂1、试剂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样品片胃舒平(样品)100盐酸0. 5L1: 1L盐酸20%0. 1氨水L1: 10.2L三乙醇胺1:20. 20. 2 L缓冲溶液pH=10L甲基红指示液0. 2%0.05铬黑T1:100氯化装于棕色瓶中铵(质量比)混合均匀研细L0. 2%0. 05二甲酚橙指示液L基准试剂1. 5EDTA二钠瓶氧化锌1基准试剂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20%1AR1瓶氯化铵2、仪器规格名称名称规格名称规格研钵移液管或吸量管5、25mL50mL酸碱两用滴定管容量瓶(8个)250mL容量瓶(16个)200mL电子天平0.1mg加热电炉(石棉网)恒温水浴锅称量纸、药勺抽滤装置(布氏漏斗)锥形瓶250mL以上吸耳球五、计算公式1、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沉淀,再滴加 1:1HCl 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加入 2g 固体 NH4Cl,滴加 20%六亚甲基四 胺溶液至沉淀出现并过量 15mL。加热至 80,维持 10-15min。 2)测定:上述沉淀冷却过滤,以少量水洗涤沉淀数次,收集滤液与洗涤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入 10mL1:2 三乙醇胺溶液、10mL 缓冲溶液及 1 滴 0.2%甲基红指示液和 少许铬黑 T,用 EDTA 标准溶 液滴定至试液由暗红色转为蓝绿色为终点。平行测定 2 次。 四、仪器与试剂 1、试剂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位 胃舒平(样品) 样品 100 片 盐酸 1:1 0.5 L 盐酸 20% 0.1 L 氨水 1:1 0.2 L 三乙醇胺 1:2 0.2 L 缓冲溶液 pH=10 0.2 L 甲基红指示液 0.2% 0.05 L 铬黑 T 1:100 氯化 铵(质量 比)混合均 匀研细 装于棕色瓶中 二甲酚橙指示液 0.2% 0.05 L EDTA 二钠 基准试剂 1.5 L 氧化锌 基准试剂 1 瓶 六亚甲基四胺溶液 20% 1 L 氯化铵 AR 1 瓶 2、仪器 名称 规格 名称 规格 名称 规格 研钵 移液管或吸量管 5、25mL 酸碱两用滴定管 50mL 容量瓶(8 个) 250mL 容量瓶(16 个) 200mL 电子天平 0.1mg 加热电炉(石棉网) 恒温水浴锅 称量纸、药勺 抽滤装置(布氏漏斗) 锥形瓶 250mL 以上 吸耳球 五、计算公式 1、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4.16.2方法按表18的规量,称取50温炉中恒量的推试剂氧锋用少量水湿润,加表1的太烧定量的盐使事使%)溶角100容量瓶格养至刻度18领化锌标,消定减的浓!基维化存的#量休积盗酸e(Zncma)8,14±0.400.054.07±0.2018.00.021.63±0.087.2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nCl,),技式(2算:c(Zne).(25)VXM式中:n氧化锌质量,单位为克(g):V氧化锌落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M氧化锌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b)[M(ZnO)=81.408]。2、氢氧化铝质量分数n(4(OH)=(EDTA|(EDTA)-c(Z)()氢氧化铝物质的量c(EDTA)(4(OH),)-(4(OH),)M(4(OH)50氢氧化铝质量分数m(样品)3、氧化镁质量分数(MgO)=c(EDTA)(EDTA) M(MgO)x10m(样品)V(EDTA)一一为移取的25.00mIEDTA一为滴定镁所用EDTA的体积V(EDTA)七、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2、氢氧化铝质量分数 氢氧化铝物质的量 氢氧化铝质量分数 3、氧化镁质量分数 ( ) ( ) ( ) ( ) ( ) c EDTA V EDTA M MgO 10 MgO m   = 样品 七、原始数据记录及处理 ( ( ) ) ( ) ( ) ( ) ( ) ( ) 3 0 c Zn V Zn n Al OH c EDTA V EDTA c EDTA   = −     ( ( ) ) ( ( ) ) ( ( ) ) ( ) 3 3 3 n Al OH M Al OH 50 Al OH m    = 样品 V EDTA 0 ( ) ——为移取的 25.00mlEDTA V EDTA ( ) ——为滴定镁所用 EDTA 的体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妆品质量检验实训》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王美霞).pdf
 - 糖化设备CIP清洗流程.pdf
 - 《化工企业火灾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演练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指导书.pdf
 - 恒压过滤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pdf
 - 西安交通大学:《催化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催化过程中应用的几种耦合技术.pdf
 - 西安交通大学:《催化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环境催化.pdf
 - 西安交通大学:《催化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吸附作用.pdf
 - 西安交通大学:《催化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pdf
 - 西安交通大学:《催化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理论计算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专题).pdf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化工过程开发.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工业反应器设计基础.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蒸馏.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气体吸收.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热量传递.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流体的流动过程与输送机械.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完整版,共七章,主讲教师:康艳红).docx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basic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docx
 -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电极过程概述.ppt
 -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ppt
 -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参考文献:《Unit Processes In Organic Synthesis》书籍原版PDF电子版(Philip Herkimer Groggins,第五版,1958).pdf
 -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参考文献:《化工有机合成单元过程》书籍PDF电子版【美】P.H.格罗金斯主编.pdf
 - 化学工业出版社:《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二版,主编:唐培埅、冯亚青).pdf
 -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磺化和硫酸化 Sulfonation and Sulfation,(1/2).pdf
 -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磺化和硫酸化 Sulfonation and Sulfation(2/2).pdf
 - 《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4.1 芳环上的取代氯化 4.2 溴化 4.3 碘化.pdf
 - 《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doc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emical Technology.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2 Foundation of chemical technology.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5 Syngas Production Process.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4 Aromatic transformation process.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6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process.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3 Thermal Cracking of Hydrocarbons.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7 Selective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8 Carbonylation process.ppt
 - 《化学工艺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讲稿)Chapter 9 Chlorination process.ppt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计算》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授课教案(应用化工技术).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df
 - 沈阳师范大学:《化工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七章,简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