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口腔内科学综合题及答案4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34.1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口腔内科学综合题及答案4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口腔内科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6分)1.临界pH2.Miller学说4.抗力形3.混合层6.根尖基点5.成牙本质细胞8.初尖锉7.逆行性牙髓炎9.非附着菌斑10.GTR12.斑11.固定性药疹二、填空:(每空1分,共29分)1.在恒牙列中,最好发龋的牙是2.牙菌斑的基本结构3.牙内陷最好发的牙位是4.树脂修复IV类洞制备短斜面的目的除了增加粘接面积外,还有5.牙髓组织的感觉功能特点是,扩锉针直径即6.根据IS0标准,.02锥度扩锉针是指从扩锉针尖端向柄部上移增加7.牙周病防治的关键是8.在制定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后,应按照计划,分先后次序进行治疗,其治疗阶段一般分为:9.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表现为或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为11.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性。12.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累及的部位常具有、和型。13.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和14.口腔黏膜的三大危险区域是指和三型。15.RAU临床上可分为三、问答题(共35分)1.简述洞形制备的原则。(7分)2.简述根管预备逐步后退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0分)3.简述牙菌斑及其微生物是引起炎症性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的证据。(7分)

口腔内科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36 分) 1. 临界 pH 2. Miller 学说 3. 混合层 4. 抗力形 5. 成牙本质细胞 6.根尖基点 7.逆行性牙髓炎 8.初尖锉 9. 非附着菌斑 10. GTR 11. 固定性药疹 12.斑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 29 分) 1.在恒牙列中,最好发龋的牙是 。 2. 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 , 。 3. 牙内陷最好发的牙位是 。 4. 树脂修复 IV 类洞制备短斜面的目的除了增加粘接面积外,还有 。 5.牙髓组织的感觉功能特点是 。 6.根据 ISO 标准,.02 锥度扩锉针是指从扩锉针尖端向柄部上移 ,扩锉针直径即 增加 。 7. 牙周病防治的关键是 。 8. 在制定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后,应按照计划,分先后次序进行治疗,其治疗阶段一般分 为: 、 、 、 。 9. 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表现为 。 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为 或 。. 11. 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 。 12. 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 ,累及的部位常具有 性。 13. 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 、 、和 型。 14. 口腔黏膜的三大危险区域是指 、 和 。 15. RAU 临床上可分为 、 和 三型。 三、问答题(共35分) 1. 简述洞形制备的原则。(7 分) 2. 简述根管预备逐步后退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0 分) 3. 简述牙菌斑及其微生物是引起炎症性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的证据。(7 分)

4.试述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7分)5.试述寻常型天疱疮在口腔黏膜上的病损特点。(4分)

4.试述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7 分) 5.试述寻常型天疱疮在口腔黏膜上的病损特点。(4 分)

口腔内科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3分/题)1.临界Ph一一①Ph5.5,②牙菌斑存在,③Ph5.5以下可导致脱矿2.Miller学说一一①微生物产酸,②酸脱矿,③蛋白质酶的溶解破坏作用3.混合层:在牙本质的粘接修复中,牙本质表面经处理剂处理形成蓬松的胶原纤维网底胶粘接剂将进入蓬松的胶原纤维网,固化后,与胶原纤维网形成相互扣锁作用,是牙本质粘接修复中,粘接力的主要来源。4.抗力形:在洞形制备中,使牙体组织和充填材料在正常牙合力下不致于折断破裂的形态。5.成牙本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牙髓结缔组织细胞,具有形成牙本质的作用,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特征细胞。6.根尖基点:是根尖部牙骨质与牙本质交界处形成的根管狭窄区,是牙髓组织与牙周组织的分界部位,也是临床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终止点。7.初尖锉:能深入根管达到牙本质牙骨质界又稍有摩擦感的锉称为初尖锉,该锉是根管预备最初使用的链。8.逆行性牙髓炎:深牙周袋内的细菌可以通过根尖孔或侧枝根管进入牙髓,引起牙髓感染,这种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髓感染称逆行性牙髓炎。9.非附着菌斑:位于龈下,附着于附着菌斑的表面,与沟内上皮之间,多为G和能动菌。10.GTR:利用生物相容性膜,置入牙周缺损区的牙根面,隔离牙龈与牙根面的接触,阻挡结合上皮进入根面,让牙周膜内的前体细胞冠向迁移增殖,分化形成新生牙周组织,建立牙周新附着。11: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12.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二、填空1.在恒牙列中,下颌第一磨牙患龋的频率最高。2.牙菌斑的基本结构菌斑一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3.牙内陷最好发的牙位是上颌24.树脂修复IV类洞制备短斜面的目的除了增加粘接面积外,还有增加美观5.牙髓组织的感觉功能特点是只产生痛觉6.根据ISO标准,.02锥度扩锉针即指从扩锉针尖端向柄部上移1mm,扩锉针直径即增加0.02mm。7.牙周病防治的关键是菌斑控制8.在制定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后,应按照计划,分先后次序进行治疗,其治疗阶段一般分为: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及松牙固定术、维护期或支持治疗。9.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表现为唇疱疹。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为萎缩性损害或假膜性损害。11.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12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珠光白色的网纹或斑块,累及的部位常具有对称性

口腔内科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3 分/题) 1.临界 Ph——①Ph5.5,②牙菌斑存在,③Ph5.5 以下可导致脱矿 2.Miller 学说——①微生物产酸,②酸脱矿,③蛋白质酶的溶解破坏作用 3.混合层:在牙本质的粘接修复中,牙本质表面经处理剂处理形成蓬松的胶原纤维网, 底胶粘接剂将进入蓬松的胶原纤维网,固化后,与胶原纤维网形成相互扣锁作用,是牙本 质粘接修复中,粘接力的主要来源。 4.抗力形:在洞形制备中,使牙体组织和充填材料在正常牙合力下不致于折断破裂的形 态。 5.成牙本质细胞: 是一种特殊的牙髓结绨组织细胞,具有形成牙本质的作用,是牙髓 牙本质复合体的特征细胞。 6.根尖基点: 是根尖部牙骨质与牙本质交界处形成的根管狭窄区,是牙髓组织与牙周 组织的分界部位,也是临床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终止点。 7.初尖锉: 能深入根管达到牙本质牙骨质界又稍有摩擦感的锉称为初尖锉,该锉是根 管预备最初使用的锉。 8.逆行性牙髓炎: 深牙周袋内的细菌可以通过根尖孔或侧枝根管进入牙髓,引起牙髓 感染,这种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髓感染称逆行性牙髓炎。 9.非附着菌斑:位于龈下,附着于附着菌斑的表面,与沟内上皮之间,多为G- 和能动菌。 10.GTR:利用生物相容性膜,置入牙周缺损区的牙根面,隔离牙龈与牙根面的接触,阻 挡结合上皮进入根面,让牙周膜内的前体细胞冠向迁移增殖,分化形成新生牙周组织,建 立牙周新附着。 11.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 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 12.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 改变。 二、填空 1.在恒牙列中, 下颌第一磨牙 患龋的频率最高。 2.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菌斑-牙界面 , 中间层 , 菌斑表层 。 3.牙内陷最好发的牙位是 上颌 2 4.树脂修复IV类洞制备短斜面的目的除了增加粘接面积外,还有增加美观 5.牙髓组织的感觉功能特点是 只产生痛觉 。 6.根据ISO标准,.02 锥度扩锉针即指从扩锉针尖端向柄部上移 1mm ,扩锉针直径即 增加 0.02mm 。 7. 牙周病防治的关键是 菌斑控制 。 8. 在制定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后,应按照计划,分先后次序进行治疗,其治疗阶段一般分 为: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及松牙固定术、维护期或支持治疗。 9.复发性单纯疱疹感染表现为唇疱疹。 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为萎缩性损害或假膜性损害。 11.滤泡型唇炎的典型临床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 12.扁平苔藓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为珠光白色的网纹或斑块,累及的部位常具有对称性

13.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结节型、疣状型、和颗粒型。14口腔黏膜的三大危险区域是指口角内侧的三角区、口底舌腹U形区、软聘复合体。15.RAU临床上可分为轻、疱疹样、重三型。三、问答1.简述洞形制备的原则答:1)去净龋坏组织2)保护牙髓组织3)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4)保证固位形的抗力形2.简述根管预备逐步后退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主要操作步骤:1)根尖段预备初尖锉为10#,工作长度为20mm,10#→15#+10#-+20#→+15#→+25#→20#主尖锉(25#)一般比初尖锉(10#)大3号即可2)根中段预备30#(19mm)→25#(20mm)→35#(18mm25#(20mm)→40#(17mm)→25#(20mm)3)根冠段预备用2#和3#GG钻,相当于60#和80#锉,扩大根管开口处,使呈漏斗形4)用主尖锉修整管壁,使之光滑注意事项:1)扩挫时扩锉针由小号到大号进行2)边扩挫边用大量冲洗液冲洗根管3)根尖段预备均需达到工作长度3.简述牙菌斑及其微生物是引起炎症性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的证据答案:1.实验性龈炎;2.悉生动物实验;3.抗菌疗法;4.牙周机械清除方法;5.实验动物研究;6.流行病学调查;7.血清抗体成份。4.试述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临床表现:牙龈出血牙龈色、形、质改变龈沟加深GCF增加治疗原则:去处病因

13.按照中国黏膜病协作组的分类标准,非均质型白斑包括结节型、疣状型、和颗粒型。 14.口腔黏膜的三大危险区域是指口角内侧的三角区、口底舌腹U形区、软腭复合体。 15.RAU临床上可分为轻、疱疹样、重三型。 三、问答 1.简述洞形制备的原则 答:1)去净龋坏组织 2)保护牙髓组织 3)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4)保证固位形的抗力形 2.简述根管预备逐步后退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主要操作步骤: 1)根尖段预备 初尖锉为 10#,工作长度为 20mm,10#→15#→10#→20#→15#→25#→20# 主尖锉(25#)一般比初尖锉( 10# )大 3 号即可 2)根中段预备 30#(19mm)→25#(20mm)→35#(18mm →25#(20mm)→40#(17mm)→25#(20mm) 3)根冠段预备 用 2#和 3#GG 钻,相当于 60#和 80#锉,扩大根管开口处,使呈漏斗形 4)用主尖锉修整管壁,使之光滑 注意事项:1)扩挫时扩锉针由小号到大号进行 2)边扩挫边用大量冲洗液冲洗根管 3) 根尖段预备均需达到工作长度 3.简述牙菌斑及其微生物是引起炎症性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的证据 答案:1.实验性龈炎; 2.悉生动物实验; 3.抗菌疗法; 4.牙周机械清除方法; 5.实验动物研究; 6.流行病学调查; 7.血清抗体成份。 4.试述慢性龈缘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牙龈出血 牙龈色、形、质改变 龈沟加深 GCF 增加 治疗原则:去处病因

局部药物治疗疗效维护5.简述寻常型天疱疮在口腔黏膜上的病损特点。大面积糜烂面、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阳性、探针试验阳性

局部药物治疗 疗效维护 5.简述寻常型天疱疮在口腔黏膜上的病损特点。 大面积糜烂面、尼氏征阳性、揭皮试验阳性、探针试验阳性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