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3章 数字控制器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三章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3.1概述 3.2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3.3数字PID控制 3.4数字PID控制算式的改进 3.5数字PID参数整定方法 3.6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3.7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 亩科技大字
第三章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3.1 概述 3.2 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3.3 数字PID控制 3.4 数字PID控制算式的改进 3.5 数字PID参数整定方法 3.6 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3.7 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按其设计特点分为三大类: 1.模拟化设计方法 先设计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D(s),然后采用 某种离散化方法,将它变成计算机算法。 2.高散化设计方法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或特性G(Z),根据 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数字控制器。 3.状态空间设计法(能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窝散状态空间表达 式,根据性熊指标要水,计数字控部技大茅
本章主要内容: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按其设计特点分为三大类: 1.模拟化设计方法 先设计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D(s),然后采用 某种离散化方法,将它变成计算机算法。 2.离散化设计方法 已知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或特性G(Z),根据 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设计数字控制器。 3.状态空间设计法(能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利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 式,根据性能指标要求,设计数字控制器

计算机控制系统 3.1概述 工程上多数情况下被控对象是连续的。这 样组成的计算机系统人们称之为“混合系统”, 习惯上也常称为“离散系统”。如图3-1所示。 被控对象:其输入输岀均为模拟量,是系统的连 续部分。 数字控制器:可以是计算机,工业控制机或数字 控制器等。 设计方法分为:模拟化设计方法和离散化设计方 法。 亩科技大字
3.1 概述 工程上多数情况下被控对象是连续的。这 样组成的计算机系统人们称之为“混合系统” , 习惯上也常称为“离散系统”。如图3-1所示。 被控对象:其输入输出均为模拟量,是系统的连 续部分。 数字控制器:可以是计算机,工业控制机或数字 控制器等。 设计方法分为:模拟化设计方法和离散化设计方 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 连续部分 鸟 〔被控对象〕 日 D/A A/D 日 离散部分 〔计算机〕 图3.1 亩科技大字

3.1概述 算机控制系统 3.1.1模拟化设计方法 ●模拟化设计方法的假设是认为采样频率足够高 (相对于系统的工作频率),以至于采样保持所 引进的附加误差可以忽略,则系统的连续部分可」 以用连续系统来代替。 ●模拟化设计方法一般可按以下五步进 第一步:用连续系统的理论确定控制器D(S) 第二步:用合适的离散化方法由D(S求出D(Z); 第三步:检查系统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步:将D(Z)变为差分方程或状态空间表达式 形式,并编制计算机程序,需要时尚可采取。 第五步:用混合仿真的方法检查系统的设计与程 序编制是否正确。 亩科技大字
●模拟化设计方法的假设是认为采样频率足够高 (相对于系统的工作频率),以至于采样保持所 引进的附加误差可以忽略,则系统的连续部分可 以用连续系统来代替。 ●模拟化设计方法一般可按以下五步进行: 第一步:用连续系统的理论确定控制器D(S); 第二步:用合适的离散化方法由D(S)求出D(Z); 第三步:检查系统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步:将D(Z)变为差分方程或状态空间表达式 形式,并编制计算机程序,需要时尚可采取。 第五步:用混合仿真的方法检查系统的设计与程 序编制是否正确。 3.1 概述 3.1.1 模拟化设计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 3.1概述 3.1.2离散化设计方法 1.Z变换法 Z变换可由拉氏变换推导出来: 求z变换的方法有:无穷级数求和法、部分分 式法、留数计算法。 求z反变换的方法有:长除法、部分分式法、 留数计算法。 离散化设计方法的概念可用图3-2说明。 亩科技大字
3.1 概述 3.1.2离散化设计方法 1. Z变换法 Z变换可由拉氏变换推导出来: 求z变换的方法有:无穷级数求和法、部分分 式法、留数计算法。 求z反变换的方法有:长除法、部分分式法、 留数计算法。 离散化设计方法的概念可用图3-2说明。 Ts z = e

计算机控制系统 2.带有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在原线性系统的基础上串联一个虚拟的零阶保持器, 再进行Z变换从而得到D(s)的离散化模型D(z) (2)=2[ D(S) 3差分变换法(又称数值积分法) 将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最后求z传递函数。 亩科技大字
2.带有零阶保持器的Z变换法 在原线性系统的基础上串联一个虚拟的零阶保持器, 再进行Z变换从而得到D(s)的离散化模型D(z) 3.差分变换法(又称数值积分法) 将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最后求z传递函数。 ( )] 1 ( ) [ D s s e D z Z −s T − =

计算机控制系统 3.1.3两种方法的比较 ●离散化的设计方法,与模拟化的设计方法相 比有时称为精确法。 该法的精确性仅限于线性范围内以及采样 点上才成立,是一种直接数字设计方法。更具 般性,且控制品质也应较好,多用在某些随 动系统的设计上。要求人们了解并掌握有关自 控原理、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 件与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亩科技大字
• 3.1.3两种方法的比较 ●离散化的设计方法,与模拟化的设计方法相 比有时称为精确法。 该法的精确性仅限于线性范围内以及采样 点上才成立,是一种直接数字设计方法。更具 一般性,且控制品质也应较好,多用在某些随 动系统的设计上。要求人们了解并掌握有关自 控原理、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硬 件与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控制系统 3.2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模拟控制器从信号理论的角度看是把模拟控制 器用于反馈控制系统作校正裝置。而表征校正 控制器的重要参数是: (a)极点与零点的数目; (b)频带宽度与截止频率 (c)DC增益 (d)相位裕度; (e)增益裕度;超调量,闭环频率响应峰值。 亩科技大字
3.2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模拟控制器从信号理论的角度看是把模拟控制 器用于反馈控制系统作校正装置。而表征校正 控制器的重要参数是: (a)极点与零点的数目; (b)频带宽度与截止频率; (c)DC增益; (d)相位裕度; (e)增益裕度;超调量,闭环频率响应峰值

3.2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纷 计算机控制系 3.2.1Z变换法 ●Z变换法是依据就D(z)与D(s)之间的一种映射 关系 ●Z变换法离散化模型为: A D(=) T-1 T-1 e e e ●Z变换法的特点: (1)D(z)与D(s)的脉冲响应相同; 如果D(s)是稳定的,则D(z)也稳定; (3)D(z)不能保持D(s)的频率响应; (4)D(z)将os的整数倍的频率信号,变换为z平面上同一 频率点,所以出现了混迭现象.(ωs为样角频率) (5)如果D(s)是一个复杂的传递函数则其Z变换很可能无 法在一般Z变换表中查到。这时就需要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亩科技大字
3.2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 3.2.1 Z变换法 ●Z变换法是依据就D(z)与D(s)之间的一种映射 关系。 ●Z变换法离散化模型为: ●Z变换法的特点: (1)D(z)与D(s)的脉冲响应相同; 如果D(s)是稳定的,则D(z)也稳定; (3)D(z)不能保持D(s)的频率响应; (4)D(z)将ωs的整数倍的频率信号,变换为z平面上同一 频率点,所以出现了混迭现象.(ωs为样角频率); (5)如果D(s)是一个复杂的传递函数则其Z变换很可能无 法在一般Z变换表中查到。这时就需要进行部分分式展开。 1 1 2 1 1 1 1 1 ( ) − 1 − − 2 − − − − ++ − + − = e z A e z A e z A D z a T n a T a T 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1章 概论.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机电传动伺服系统.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机电传动速度连续控制 4.2 电力电子器件简介.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机电传动速度连续控制 4.1 概述.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步进电动机传动控制.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机电传动速度连续控制.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电机与拖动基础.ppt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二十二.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二十.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九.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八.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七.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六.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五.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二.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十一.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九.pdf
- 《电工学试题精选题解》试题精解八.pdf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4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ppt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5章 控制系统应用程序设计.ppt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6章 计算机控制策略与实现.ppt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7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ppt
-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_第8章 网络集成式分散控制.ppt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Adaptive Fuzzy Control(英文版).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Perspectives on Fuzzy Control(英文版).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绪论.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神经网络控制.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Fuzzy Control - The Basics(英文版).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专家系统.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智能控制理论的应用.pdf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3 Inverted Pendulum:Gaussian Membership Functions.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1 Defining Membership Functions Single Universe of Discourse.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2 Defining Membership Functions:Multiple Universes of Discourse.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4 Inverted Pendulum:Rule-Base Modifications.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5 Fuzzy Sets.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 2-7 Fuzzy Logic.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Exercise2-11 Graphical Depiction of Fuzzy Decision Decision Making.doc
- 《智能控制》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程试题A.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