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Western Marxism》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材料)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Western Marxism》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献材料)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第十四届 Sophia人文节系列讲座之 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 (张双利) 内容提要 为了求解现代性条件下人的自由的难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批判理论家直接继 承着马克思的思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了视野。在批判理论看来,自然明确 地具有三重内涵。首先它是原初的自然(mana),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也绝对 地超越于有限的人力。其次,在启蒙的进程中,自然又成为了被人的权力( power 所规定的对象。批判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直接地以人与人之 间的权力关系为前提。要紧的是,这双重权力关系所带来的实际结果却是自然对 人的奴役( enslavement)。最后,是我们对于自然的记忆( remembrance of nature)。 它意味着我们对理性本身进行反思,认识到人的工具理性本身也只是自然。这是 批判理论家们努力守护的一条思想道路,他们希望藉此而守护住现代人通往自由 的道路 正文 我很高兴地看到 sophia人文节在这几年一直办得红红火火、精彩不断,也很高兴能有 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讲一讲“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为了能够把讲座的内容稍微集中一些, 我想先把题目再缩小一些,因为批判理论所涉及到的范围实在太广。讲到批判理论,我想无 论是哲院的同学还是对哲学有点兴趣的同学,大家都知道它跟法兰克福学派连在一起。但法 兰克福学派其实是个含量很丰富的传统,其批判理论不仅历经了三代思想家们的传承和发 展,而且即使在第一代思想家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既有霍克海默、阿多诺这样的学术领 袖、也有影响深远的本雅明,当然还有马尔库塞那样的充满革命激情的理论家等。所以我先 把本次讲座所涉及的内容限定一下,主要讲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这两位批判理论家视野中的自 然,所依据的文本主要是他们的《启蒙辩证法》 关于题目我还需要再说明一点,那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以 后可能会猜想,选这个题目是不是因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带来了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 我们每天都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该关系的紧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的事实。 在此背景之下,我是不是为了回应现实的需要而专门对自然的概念进行解析呢?其实,我思 考的角度刚好是相反的。我在这里解析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其真正用意是去解析在现代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第十四届Sophia人文节系列讲座之 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 (张双利) 内容提要 为了求解现代性条件下人的自由的难题,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批判理论家直接继 承着马克思的思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了视野。在批判理论看来,自然明确 地具有三重内涵。首先,它是原初的自然(mana),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也绝对 地超越于有限的人力。其次,在启蒙的进程中,自然又成为了被人的权力(power) 所规定的对象。批判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直接地以人与人之 间的权力关系为前提。要紧的是,这双重权力关系所带来的实际结果却是自然对 人的奴役(enslavement)。最后,是我们对于自然的记忆(remembrance of nature )。 它意味着我们对理性本身进行反思,认识到人的工具理性本身也只是自然。这是 批判理论家们努力守护的一条思想道路,他们希望藉此而守护住现代人通往自由 的道路。 正 文 我很高兴地看到 sophia 人文节在这几年一直办得红红火火、精彩不断, 也很高兴能有 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讲一讲“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为了能够把讲座的内容稍微集中一些, 我想先把题目再缩小一些,因为批判理论所涉及到的范围实在太广。讲到批判理论,我想无 论是哲院的同学还是对哲学有点兴趣的同学,大家都知道它跟法兰克福学派连在一起。但法 兰克福学派其实是个含量很丰富的传统,其批判理论不仅历经了三代思想家们的传承和发 展,而且即使在第一代思想家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既有霍克海默、阿多诺这样的学术领 袖、也有影响深远的本雅明,当然还有马尔库塞那样的充满革命激情的理论家等。所以我先 把本次讲座所涉及的内容限定一下,主要讲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这两位批判理论家视野中的自 然, 所依据的文本主要是他们的《启蒙辩证法》。 关于题目我还需要再说明一点,那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以 后可能会猜想,选这个题目是不是因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带来了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 我们每天都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该关系的紧张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的事实。 在此背景之下,我是不是为了回应现实的需要而专门对自然的概念进行解析呢?其实,我思 考的角度刚好是相反的。我在这里解析批判理论视野中的自然,其真正用意是去解析在现代

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究竟怎样才能被安放。这也是批判理论的思想家们思考这一问 题的独特角度。那么,为什么思考在现代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自由关系究竟怎样才能被安放 (即,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如何才能够成为生活当中的现实)就必须牵扯出关于自然的 问题(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我待会儿会讲,我会先从马克思讲起,然后再具体 地深入到批判理论中。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时为什么会特别 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马克思那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其实是很复杂 的,我在这里只是主要依据马克思的两个文本来对他的相关思想做最简短的概括:一个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另外一个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他和恩格斯在后一著作中 对现代世界的根本性质做出了重要的判断 打开马克思的一本本著作,我们会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没有所谓的纯粹的理论的兴趣, 他关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要的问题。这些极其紧要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现代 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虽然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了在黑格尔的 法晢学中得到充分表达的那一整套框架,但对马克思来说这个框架却似乎不能解决问题。这 究竞是为什么?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人的自由如何才能够成为现实?这就是他所面对的根本 问题。对该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从早期的1843年的系列论文、《1844年 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一直到晚期的《资本论》。我们在阅读马克思的时候如果明白了这 点,就会发现他和西方现当代的主要思想家们所关注的问题是内在一致的。他并不是像很多 中国学者所理解得那样,只是非常独特的一路:所有的其他人的哲学都是 western philosophy,只有他自己的这一路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他所关注的问 题和大家是一样的,而他探索的道路基本上也是一样的。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有自己的 独特的视角。我认为他探索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就是,他明确地意识到求解现代性条件下的 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绝对不可能回避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在《1844年的经 济学哲学手稿》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也就是说,他是在受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强烈影 响之后意识到这一点的 1,《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自然概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和自然的关系被马克思旗帜鲜明地理解为是人与 自然之间以生产性活动或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为中介的关系。马克思的这样一个论断意味 着什么?当今的很多关于政治哲学或道德哲学的研究都强调,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的

2 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究竟怎样才能被安放。这也是批判理论的思想家们思考这一问 题的独特角度。那么,为什么思考在现代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自由关系究竟怎样才能被安放 (即,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如何才能够成为生活当中的现实)就必须牵扯出关于自然的 问题(即,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我待会儿会讲,我会先从马克思讲起,然后再具体 地深入到批判理论中。 一、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看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时为什么会特别 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马克思那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其实是很复杂 的,我在这里只是主要依据马克思的两个文本来对他的相关思想做最简短的概括:一个是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另外一个 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他和恩格斯在后一著作中 对现代世界的根本性质做出了重要的判断。 打开马克思的一本本著作,我们会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没有所谓的纯粹的理论的兴趣, 他关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要的问题。这些极其紧要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现代 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关于这一问题,虽然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了在黑格尔的 法哲学中得到充分表达的那一整套框架,但对马克思来说这个框架却似乎不能解决问题。这 究竟是为什么?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人的自由如何才能够成为现实?这就是他所面对的根本 问题。对该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从早期的 1843 年的系列论文、《1844 年 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等一直到晚期的《资本论》。我们在阅读马克思的时候如果明白了这一 点,就会发现他和西方现当代的主要思想家们所关注的问题是内在一致的。他并不是像很多 中国学者所理解得那样,只是非常独特的一路:所有的其他人的哲学都是 western philosophy,只有他自己的这一路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他所关注的问 题和大家是一样的,而他探索的道路基本上也是一样的。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有自己的 独特的视角。我认为他探索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就是,他明确地意识到求解现代性条件下的 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问题绝对不可能回避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在《1844 年的经 济学哲学手稿》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也就是说,他是在受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强烈影 响之后意识到这一点的。 1,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概念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和自然的关系被马克思旗帜鲜明地理解为是人与 自然之间以生产性活动或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为中介的关系。马克思的这样一个论断意味 着什么?当今的很多关于政治哲学或道德哲学的研究都强调,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的

弱点就在于他在求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过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性活动为 中介的关系。换言之,他在对人性的理解方面有偏颇之处:他过多地关注生产性的劳动,没 有意识到对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 间的道德关系、伦理关系和政治关系。这是当今政治哲学界对马克思的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批判。但我们如果顺着马克思的思路就会发现,马克思实际上正是在求解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触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他关注这个关系问题的直接的思 想资源当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但同时也还有一个非常宽广的历史背景,正是在此背景之下 他才会极其重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就。该背景就是所谓的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的 根本区别。在古代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关系。马克思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如果按照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对于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划分,古代世界主要指城邦所有制的社会形态。那么,导致这一现 象的原因何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人与世界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是被遮蔽的。之 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与世界之间这重关系是由奴隶们来承担的。在这样的古典社会中,得 到充分讨论的当然只有自由民与自由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但马克思要处理的是现代世界中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的根本差别就在于:被传统的主 奴关系所遮蔽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性的劳动为中介的关系不得不成为我们讨论现代意 义上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正因如此,他在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之后,当 他去进一步求解在市民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题的时候会特别地去关注劳动问题。于 是才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的极其核心的 地位。这是马克思关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角度。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他在《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其中提到了该关系的三个 重要的规定性: A,生产性活动的核心重要性 马克思首先做出明确判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性的关系。在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那一节中,马克思直接地做出这样的论断:“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 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的人的心理学;对于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 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因为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的存在,宗教 或者具有抽象普遍本质的历史,如政治、艺术、文学等等,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 人的类活动。”马克思在这里告诉我们,以往的所有哲学在思考什么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时

3 弱点就在于他在求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过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性活动为 中介的关系。换言之,他在对人性的理解方面有偏颇之处:他过多地关注生产性的劳动,没 有意识到对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 间的道德关系、伦理关系和政治关系。这是当今政治哲学界对马克思的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批判。但我们如果顺着马克思的思路就会发现,马克思实际上正是在求解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触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的。他关注这个关系问题的直接的思 想资源当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但同时也还有一个非常宽广的历史背景,正是在此背景之下 他才会极其重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就。该背景就是所谓的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的 根本区别。在古代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关系。马克思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如果按照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对于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划分,古代世界主要指城邦所有制的社会形态。那么,导致这一现 象的原因何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人与世界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是被遮蔽的。之 所以如此, 是因为人与世界之间这重关系是由奴隶们来承担的。在这样的古典社会中,得 到充分讨论的当然只有自由民与自由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但马克思要处理的是现代世界中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的根本差别就在于:被传统的主 奴关系所遮蔽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性的劳动为中介的关系不得不成为我们讨论现代意 义上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正因如此,他在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之后,当 他去进一步求解在市民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题的时候会特别地去关注劳动问题。于 是才有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的极其核心的 地位。这是马克思关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基本角度。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 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其中提到了该关系的三个 重要的规定性: A, 生产性活动的核心重要性 马克思首先做出明确判断,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性的关系。在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那一节中, 马克思直接地做出这样的论断:“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 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的人的心理学; 对于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 在的有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 因为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仅仅把人的普遍的存在,宗教, 或者具有抽象普遍本质的历史,如政治、艺术、文学等等,理解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 人的类活动。”马克思在这里告诉我们,以往的所有哲学在思考什么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的时

候,从来不会关注以工业为具体表达形式的生产性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这是根本性的错 误。而且它不仅是理论上的错误,更是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的生存状态。马克思 主张,当我们去追问人何以立足于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以才能够被支撑、被 安放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中介 的。这段话同时也意味着,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神秘,而是刚好相 反,它显得非常粗糙,是最简单的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在当代世界,它就被表达为工业生产 活动 B、自然与人的类本质的实现 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马克思还同时指出了它的两个重要的规定 性,这两个规定性所带来的是自然的双重的积极形象。第一个规定性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 象性活动意味着人的类本质的实现。马克思强调,我们经由劳动(或,生产性的活动)不仅 和对象世界发生关系,而且以与我们发生关系的对象为中介,我们还同时打通了人与自己的 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地能够彻底地打通人与所有的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在讲述异化 劳动的第三方面的规定性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点。马克思在此处指出,异化劳动意味着人与人 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一判断,首先是通过追问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 区别究竟在哪里。当他去追问人与动物的区别的时候,他将关注的重心落在了人的劳动的独 特性上。人的劳动被他解读为自由自觉的。凭着如此这般自由自觉的劳动,不仅自然成为人 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凭借着如此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被彻底打通。因此,要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社会关系,我们将不再需要上帝。积极的扬弃宗教的道路也正是 在这里、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才可以被落到实处 在宗教的统治之下,上帝是最重要的中介,人要凭借着它才能打通与所有邻人之间的关 系、才能够实现所谓的人类意义上的共同体。马克思在这里则指出人们可以在人与自然之间 劳动的关系中找到安放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社会关系的中介。这是他所指出的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的一重积极内涵。根据这重内涵,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得到支撑。马克思在这里所直接回应的难题,是他从早期时就遭遇到的所谓的自私自 利的个体问题( selfish individuals),即,市民社会中的自私自利的个体永远无法结成普 遍的人类共同体的问题。 C,自然与人的感性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还同时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活动还 将带来人的感性的全面解放。马克思在论述在扬弃了异化的条件下的人的对象性的活动的时

4 候,从来不会关注以工业为具体表达形式的生产性的活动。在马克思看来,这是根本性的错 误。而且它不仅是理论上的错误, 更是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的生存状态。马克思 主张,当我们去追问人何以立足于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以才能够被支撑、被 安放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我们必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中介 的。这段话同时也意味着,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神秘,而是刚好相 反,它显得非常粗糙,是最简单的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在当代世界,它就被表达为工业生产 活动。 B、自然与人的类本质的实现 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 马克思还同时指出了它的两个重要的规定 性, 这两个规定性所带来的是自然的双重的积极形象。第一个规定性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 象性活动意味着人的类本质的实现。马克思强调,我们经由劳动(或,生产性的活动)不仅 和对象世界发生关系,而且以与我们发生关系的对象为中介,我们还同时打通了人与自己的 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地能够彻底地打通人与所有的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他在讲述异化 劳动的第三方面的规定性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点。马克思在此处指出,异化劳动意味着人与人 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一判断, 首先是通过追问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 区别究竟在哪里。当他去追问人与动物的区别的时候,他将关注的重心落在了人的劳动的独 特性上。人的劳动被他解读为自由自觉的。凭着如此这般自由自觉的劳动,不仅自然成为人 的生命的内容,而且凭借着如此的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被彻底打通。因此,要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社会关系, 我们将不再需要上帝。积极的扬弃宗教的道路也正是 在这里、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才可以被落到实处。 在宗教的统治之下,上帝是最重要的中介,人要凭借着它才能打通与所有邻人之间的关 系、才能够实现所谓的人类意义上的共同体。马克思在这里则指出人们可以在人与自然之间 劳动的关系中找到安放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社会关系的中介。这是他所指出的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的一重积极内涵。根据这重内涵,正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得到支撑。马克思在这里所直接回应的难题,是他从早期时就遭遇到的所谓的自私自 利的个体问题(selfish individuals),即,市民社会中的自私自利的个体永远无法结成普 遍的人类共同体的问题。 C, 自然与人的感性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同时指出,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活动还 将带来人的感性的全面解放。马克思在论述在扬弃了异化的条件下的人的对象性的活动的时

候,特别对此进行了发挥。“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但这种 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和客体上都成为人的。”这 也就是说,在扬弃了异化的条件之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发生的以对象性活动为中介的关 系将不仅带来人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自由的关系,而且还同时会带来人与自身之间的自由关 系,带来人的感性的全面发展。更进一步地说,马克思并不认为在生产性的活动和艺术活 动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不认为艺术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与所有的其他领域相分离。他 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的活动中,既有人通过感性向自然的丰富性敞开,人的感性 本身也同时因为自然的丰富性而得到提升和发展。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对象性活 动为中介的关系中,可以达到对自歌德以来的人的自由发展( human free development) 概念的真正实现。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给出的自然的又一个积 极的形象 2,《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然概念 那么在马克思的眼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只有这样一个积极的形象,或者说,他是否 一直确信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达到如此通透、自由的地步?《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代表着他在这个方面的非常乐观的展望。从他的这个根本立场来看,他确实和近代很 多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分享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实现人的自由,不 仅仅意味着实现人的个体的特殊才能的充分发展,而且意味着实现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关 系。所有这些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他同时也 深刻地洞见到这个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现实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在以工业性的生 产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自然的形象究竞是什么样的?或者说,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究竟是怎样的?关于这一点,如果你们去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 就会得到更加明确的判断。 A,前提:人的抽象的自由 如果大家对文本比较熟悉就一定知道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两段脍炙人口的段落,这两 段都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在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性质 进行了深入探讨,所涉及到的最核心的关系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为了展开现代世 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内容,也必然地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著名的段落:“资产阶级在他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 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

5 候,特别对此进行了发挥。“对私有财产的扬弃, 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 但这种 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和客体上都成为人的。”这 也就是说, 在扬弃了异化的条件之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发生的以对象性活动为中介的关 系将不仅带来人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自由的关系,而且还同时会带来人与自身之间的自由关 系, 带来人的感性的全面发展。更进一步地说,马克思并不认为在生产性的活动和艺术活 动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他不认为艺术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与所有的其他领域相分离。他 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的活动中,既有人通过感性向自然的丰富性敞开,人的感性 本身也同时因为自然的丰富性而得到提升和发展。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对象性活 动为中介的关系中, 可以达到对自歌德以来的人的自由发展(human free development) 概念的真正实现。这就是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给出的自然的又一个积 极的形象。 2,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然概念 那么在马克思的眼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只有这样一个积极的形象,或者说,他是否 一直确信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能够达到如此通透、自由的地步?《1844 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代表着他在这个方面的非常乐观的展望。从他的这个根本立场来看,他确实和近代很 多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分享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实现人的自由,不 仅仅意味着实现人的个体的特殊才能的充分发展,而且意味着实现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关 系。所有这些在他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他同时也 深刻地洞见到这个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现实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在以工业性的生 产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自然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者说,自然对我们的意义 究竟是怎样的?关于这一点, 如果你们去读《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1848 年) 就会得到更加明确的判断。 A, 前提:人的抽象的自由 如果大家对文本比较熟悉就一定知道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两段脍炙人口的段落,这两 段都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在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性质 进行了深入探讨, 所涉及到的最核心的关系当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为了展开现代世 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内容, 也必然地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著名的段落:“资产阶级在他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 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 建羁绊,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

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 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 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 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在这个段落中,马、恩明确地指出在现代资本主 义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人的抽象的自由,而这种抽象的自由正是现代资产 阶级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资本之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说,资产 阶级之来到这个世界,它的意义是革命的。这个革命的第一层内涵是人的自由,而人的自由 的第一层内涵就是使得人成为自由的原子,使人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固定的传统的关系中 解脱出来。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深深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仅是如此这般的自由的 关系,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还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是马克思早在1843年的论文中 就已经深刻体会到的,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普遍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现代个 体们所获得的这种相对于传统的封建关系的自由只是抽象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 问题是这些看似已经被斩断了任何具体联系的自由的个体们又是如何在相互之间建立起普 遍联系的。关于现代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马、恩在这里以浓缩的方式指出了三点:一是 人们之间是自私自利的个体的关系;二是,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实际关系是自由交换的 关系;三是,这种自由交换的关系的实质是剥削关系。那么,在现代世界中人的抽象的自 由为什么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剥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稍后的另一个著名段落中作 出了解答。 B,结果:双重统治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的工业阶级生 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 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个段落经常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引 用,被认为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质的经典评价。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 反复强调,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进行不断的变革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生产关系。这究 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得到实际安放,就必须凭借 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最重 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永恒的变动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被切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被不断变化着的生产工具所规定。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本身看似具有变动性和革命性 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不断地被重组的重要根据 6

6 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 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 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 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在这个段落中,马、恩明确地指出在现代资本主 义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是人的抽象的自由, 而这种抽象的自由正是现代资产 阶级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资本之来到这个世界,或者说,资产 阶级之来到这个世界,它的意义是革命的。这个革命的第一层内涵是人的自由,而人的自由 的第一层内涵就是使得人成为自由的原子,使人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固定的传统的关系中 解脱出来。与此同时, 马克思、恩格斯也深深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仅是如此这般的自由的 关系,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还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个是马克思早在 1843 年的论文中 就已经深刻体会到的,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普遍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 现代个 体们所获得的这种相对于传统的封建关系的自由只是抽象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 问题是这些看似已经被斩断了任何具体联系的自由的个体们又是如何在相互之间建立起普 遍联系的。关于现代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恩在这里以浓缩的方式指出了三点:一是, 人们之间是自私自利的个体的关系; 二是, 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实际关系是自由交换的 关系;三是, 这种自由交换的关系的实质是剥削关系。 那么,在现代世界中人的抽象的自 由为什么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剥削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稍后的另一个著名段落中作 出了解答。 B, 结果:双重统治 “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 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 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 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 却是过去一切的工业阶级生 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 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 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 这就 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这个段落经常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引 用,被认为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质的经典评价。在这段文字中,马克思 反复强调,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进行不断的变革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生产关系。这究 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得到实际安放,就必须凭借 人与自然之间的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最重 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永恒的变动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关联被切断,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被不断变化着的生产工具所规定。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关系本身看似具有变动性和革命性, 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不断地被重组的重要根据

在这样的两个形象之后,马克思告诉我们(详见《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这种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其 实是自由的反面。这是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给出的自然的积极的形象正相呼应 的判断。说它是自由的反面,因为它直接意味着双重控制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它 意味着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所实现的人对自然的掌控。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它意味着 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不是自由、而是统治。是掌握着生产工具的一方对被束缚 在生产工具上的另一方的控制。它具体地表达为资本对劳动的掌控,或者说,死劳动对活劳 动的掌控。因此,就有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著名的判断,即资本所带来的是双重 统治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马克思的非常独特的思想形象。人们之所以把马克思和同时代的 些西方思想家对立起来,是因为其他思想家所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在现代世界中的不同实现方 式,自由是他们的思想的基底色。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似乎不是特别强调传统世界和现代 世界之间根本的质的分别,因为他依然把现代世界的根本理解为统治( domination)。统治 ( Domination)依然是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基本判断。这同时也是当代的政治哲学基本上不 再直接诉诸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因,当代的政治哲学不再敢于直接地去讨论统治 ( domination)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只会讲不正义( inJustice)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马 克思的立场与他们根本不同:关于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根本判断是现 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统治,不仅如此,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统治。换言 之,只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统治或控制,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也必然地是 权力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 自然具有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能够带来人的自由的充 分实现: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展开的劳动关系所导致的 又是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这是我们去理解批判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批判理论正 是沿着这个基本思路来反思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除了马克思的相关思想之外,批判理论的另一个直接的思想资源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我也这里也稍微提一下。卢卡奇在其物化理论中非常明确地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实际 上是以抽象的形式为中介的自然。换言之,是被我们处理之后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如此这 般被处理之后的自然既包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感性的对象世界,也包括我们自己。也就是说 不仅仅自然世界是被抽象之后的,而且和如此的自然对象打交道的我们其实也是被理性加工

7 在这样的两个形象之后,马克思告诉我们(详见《共产党宣言》第二章),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这种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其 实是自由的反面。这是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给出的自然的积极的形象正相呼应 的判断。说它是自由的反面,因为它直接意味着双重控制关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它 意味着以生产工具为中介的所实现的人对自然的掌控。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它意味着 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不是自由、而是统治。是掌握着生产工具的一方对被束缚 在生产工具上的另一方的控制。它具体地表达为资本对劳动的掌控,或者说,死劳动对活劳 动的掌控。因此,就有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著名的判断,即资本所带来的是双重 统治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马克思的非常独特的思想形象。人们之所以把马克思和同时代的一 些西方思想家对立起来,是因为其他思想家所关注的是人的自由在现代世界中的不同实现方 式,自由是他们的思想的基底色。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似乎不是特别强调传统世界和现代 世界之间根本的质的分别,因为他依然把现代世界的根本理解为统治(domination)。统治 (Domination)依然是马克思对现代世界的基本判断。这同时也是当代的政治哲学基本上不 再直接诉诸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因,当代的政治哲学不再敢于直接地去讨论统治 (domination)的问题,他们至多也只会讲不正义(injustice)的问题。在这一点上, 马 克思的立场与他们根本不同:关于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的根本判断是现 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统治,不仅如此,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统治。换言 之, 只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统治或控制,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也必然地是 权力。 到了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在思考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 自然具有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以劳动为中介的关系能够带来人的自由的充 分实现;另一方面, 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下, 在人与自然之间所展开的劳动关系所导致的 又是对人和自然的双重控制。这是我们去理解批判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批判理论正 是沿着这个基本思路来反思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除了马克思的相关思想之外,批判理论的另一个直接的思想资源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我也这里也稍微提一下。卢卡奇在其物化理论中非常明确地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自然实际 上是以抽象的形式为中介的自然。换言之,是被我们处理之后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如此这 般被处理之后的自然既包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感性的对象世界,也包括我们自己。也就是说, 不仅仅自然世界是被抽象之后的,而且和如此的自然对象打交道的我们其实也是被理性加工

之后的。现代性条件下的人的实际生存境况是,他们是整个合理化系统中的环节或材料 卢卡奇对于物化现象的这一深刻批判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自然概念中也得到了充分地体 现 、《启蒙辩证法》中的自然概念 1,关注启蒙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反思启蒙的核心任务。他们所关注的 根本问题依然还是现代性条件下人的自由问题,但他们考察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一方面 他们直接继承着马克思的思路,强调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为中介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受尼采的影响,强调要理解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 必须同时理解古代世界,必须能够沿着从古至今的这样一个道路来理清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沿着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他们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线索, 那就是宏大的启蒙的事业。这个宏大的启蒙事业被理解为贯穿着从古至今的历史,他们要在 启蒙的事业内部来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被重构、在此重构的过程中人如何重新被奴 役、以及拯救启蒙走向自由的可能性。 全书从培根的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谈起,作者一开始就从这一思想中分析出了蕴含 在启蒙中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书中引用了培根在1592年女王寿辰的晚宴上所发表的演 讲中的一段文字:“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 human sovereignty)肯定是深藏在知识之中的。 在知识里边蕴藏着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帝王的财宝所不能买、他们的智慧所不能指挥的; 他们的情报总得不到这些东西的信息,他们的海员和探险家也不能驶向这些东西的生长之 地。现在我们在议论中统治自然界,但在需求中却受着自然的奴役:假如我们在发明方面能 接受它的引导,那我们在行动上就可以支配它了。”培根在这段文字中明确强调,财富和权 力没有能力掌控知识,知识将带给我们驾驭世界的能力、带给我们幸福。他的这一思想被后 人概括为“知识就是力量 两位作者认为,这里所呈现出的刚好是启蒙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启蒙意味 着现代人之间的自由关系。培根和所有其他近代的思想家一样,关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如何被安放。虽然他讲的是知识的问题,但他要强调的是人凭借着知识可以摆脱财富 和权力的束缚,不受帝王的掌控,不受财富的奴役。人可以凭借知识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这是他给出的启蒙的正面形象。与此内在相关,培根进一步强调,知识之所以有如此的功能 是因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应合的关系,他称此为“ the happy match between human

8 之后的。 现代性条件下的人的实际生存境况是,他们是整个合理化系统中的环节或材料。 卢卡奇对于物化现象的这一深刻批判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自然概念中也得到了充分地体 现。 二、《启蒙辩证法》中的自然概念 1, 关注启蒙 在《启蒙辩证法》中,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反思启蒙的核心任务。他们所关注的 根本问题依然还是现代性条件下人的自由问题, 但他们考察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一方面 他们直接继承着马克思的思路, 强调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为中介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受尼采的影响,强调要理解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 必须同时理解古代世界,必须能够沿着从古至今的这样一个道路来理清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沿着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他们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线索, 那就是宏大的启蒙的事业。这个宏大的启蒙事业被理解为贯穿着从古至今的历史,他们要在 启蒙的事业内部来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被重构、在此重构的过程中人如何重新被奴 役、以及拯救启蒙走向自由的可能性。 全书从培根的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谈起,作者一开始就从这一思想中分析出了蕴含 在启蒙中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书中引用了培根在 1592 年女王寿辰的晚宴上所发表的演 讲中的一段文字:“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human sovereignty)肯定是深藏在知识之中的。 在知识里边蕴藏着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帝王的财宝所不能买、他们的智慧所不能指挥的; 他们的情报总得不到这些东西的信息,他们的海员和探险家也不能驶向这些东西的生长之 地。现在我们在议论中统治自然界,但在需求中却受着自然的奴役;假如我们在发明方面能 接受它的引导,那我们在行动上就可以支配它了。”培根在这段文字中明确强调,财富和权 力没有能力掌控知识,知识将带给我们驾驭世界的能力、带给我们幸福。他的这一思想被后 人概括为“知识就是力量”。 两位作者认为,这里所呈现出的刚好是启蒙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启蒙意味 着现代人之间的自由关系。培根和所有其他近代的思想家一样,关注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如何被安放。虽然他讲的是知识的问题,但他要强调的是人凭借着知识可以摆脱财富 和权力的束缚,不受帝王的掌控,不受财富的奴役。人可以凭借知识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 这是他给出的启蒙的正面形象。与此内在相关,培根进一步强调,知识之所以有如此的功能, 是因为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应合的关系,他称此为 “the happy match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正因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应合的关系,知识才能成为现代民主事业的重要 根据。所以虽然启蒙看似直接处理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以知识为 中介的关系支撑起来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现代民主关系。解除权力和财富对人的统治,这就 是培根所给出的启蒙的正面形象 另一方面,以知识为核心的启蒙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又意味着统治( domination)。首 先,知识和以知识为中介人与自然之间的此种关系,在培根那里被理解为人对于自然的支配 其次,在实际的生活中,人对于自然的支配又被实现为人对人的统治,即,掌控着理性的 知识和生产工具的一群人对于被组织进如此这般的生产过程中去的其他人的统治。从这个角 度看,启蒙不是意味着人的主权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而是刚好相反,它意味着双重奴 役:人凭靠知识对于自然的奴役;人凭靠知识和现代性化的生产工具所实现的一群人对另 群人的奴役。这就是蕴含在启蒙内部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启蒙辩证法》的任务就在于 求解这样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究竞是怎样被糅合在一起的以及对于我们来说它究竞意味着 什么。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要揭示出了蕴含在其中的三条线索:首先是原始自然与 辩证法的道路:其次是自然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是对自然的记忆与辩证法道路的复 兴 2,论自然的三重规定性 (1)原初自然与辩证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线索。在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内涵时,两位作者首先采取了回 溯至古代的做法。对于他们来说,在求解关于现代性的难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在 从古至今的发展线索之中找到现代性的根源,然后又要在这个线索之中找到贯穿着从古至今 发展的最核心的齐一的线索。回溯至古代之后,我们看到的自然是原初的自然,她向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是双重形象。第一重形象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原始宗教 中的自然的形象,这样的一种自然是人睁开眼睛就会碰到的,但是却无力驾驭、更无力言说 人们无力用自己的语言对它进行言说,就意味着人无力认出其中所包含着的各个不同的环节 和不同的规定性。这样的一种自然被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称为“MAMA”(原初自然),它代表着 种超乎人力的纯自然力量。它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提到的通过物质 生产性的活动而向我们呈现的自然的形象完全不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正是如此这般 的原初的自然才使得我们能够一步步地展开与她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样的原初自然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我们 就看到了原初自然(MANA)的另一重形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这样的一个自然意味

9 and nature”。正因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应合的关系,知识才能成为现代民主事业的重要 根据。所以虽然启蒙看似直接处理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以知识为 中介的关系支撑起来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现代民主关系。解除权力和财富对人的统治,这就 是培根所给出的启蒙的正面形象。 另一方面,以知识为核心的启蒙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又意味着统治( domination)。首 先,知识和以知识为中介人与自然之间的此种关系,在培根那里被理解为人对于自然的支配。 其次,在实际的生活中,人对于自然的支配又被实现为人对人的统治, 即, 掌控着理性的 知识和生产工具的一群人对于被组织进如此这般的生产过程中去的其他人的统治。从这个角 度看,启蒙不是意味着人的主权和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关系,而是刚好相反,它意味着双重奴 役:人凭靠知识对于自然的奴役;人凭靠知识和现代性化的生产工具所实现的一群人对另一 群人的奴役。这就是蕴含在启蒙内部的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启蒙辩证法》的任务就在于 求解这样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究竟是怎样被糅合在一起的以及对于我们来说它究竟意味着 什么。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要揭示出了蕴含在其中的三条线索:首先是原始自然与 辩证法的道路;其次是自然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是对自然的记忆与辩证法道路的复 兴。 2, 论自然的三重规定性 (1) 原初自然与辩证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线索。在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内涵时, 两位作者首先采取了回 溯至古代的做法。对于他们来说,在求解关于现代性的难题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在 从古至今的发展线索之中找到现代性的根源,然后又要在这个线索之中找到贯穿着从古至今 发展的最核心的齐一的线索。回溯至古代之后,我们看到的自然是原初的自然, 她向人们 所呈现出来的是双重形象。第一重形象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原始宗教 中的自然的形象,这样的一种自然是人睁开眼睛就会碰到的,但是却无力驾驭、更无力言说。 人们无力用自己的语言对它进行言说,就意味着人无力认出其中所包含着的各个不同的环节 和不同的规定性。这样的一种自然被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称为“MAMA”(原初自然),它代表着 一种超乎人力的纯自然力量。它和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到的通过物质 生产性的活动而向我们呈现的自然的形象完全不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正是如此这般 的原初的自然才使得我们能够一步步地展开与她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样的原初自然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 我们 就看到了原初自然(MANA)的另一重形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 这样的一个自然意味

着我们可以和她进行对话、可以产生关于她的语言、形成关于她的概念。道理何在?道理就 在于在这样的一个自然当中我们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到人力之所及和人力之所不及。我经常举 这样的一个例子,我记得以前曾经陪儿子看过一部动画电影,名字叫 Pocahontas(中文译 名是《风中奇缘》),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来自英国的拓荒者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之间的浪漫 爱情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领会到印第安人生命中的自然与我们现代人眼中的自然之间的 根本差别。对于来自欧洲文明世界的白人来说,树就是树,水就是水,山就是山:但是对于 Pocahontas这样的土著的印第安人来说,树不仅仅是树,树还是有她自己的、超出树的形 象的 spirit。树有树精,水有水灵,整个世界,充满着神灵。后者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霍 克海默和阿多诺笔下的原始自然(MANA)。在 Pocahontas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自 然?我们看到的是在我们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既有人力所能及、人力所能够言说的部分, 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人力所给出的这样的一个自然并不是自然的全部。于是,才有了 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无穷尽的对话的可能,才有了自然的内容向我们不断呈现的可能。这样的 种可能,被批判理论家界定为是辩证法道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原本似乎可以沿着这 个方向往下走。但是,这个方向在宏大的启蒙的事业中却没有被守护住,它被彻底地切断了 于是,以此为参照他们又给出了自然的另一个形象 (2)自然与权力 自然的另一个形象与原初自然的形象刚好相反,它成为了被人的权力( POWER)所规定的对 象 A,被权力所规定的自然 这何以可能?或者说,人为什么会有规定和驾驭自然的力量?简单地说,主要有这样 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如此这般的自然已经不再是包围着我们的原初自然 而是被逐渐推远之后的自然。这样的自然与我们遥遥相对,被规定为是可被我们驾驭的对 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这样的一个推远的过程是历史的过程,它贯穿着人类文明从古 至今的发展过程。所以,并不是像我们平常所想象的那样,现有了近代哲学、有了经验论和 唯理论,才有了主、客体二分。然后在主、客二分的框架之下,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讲的人 与自然两元、人和世界之间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近代哲学的视野中所给出的自然的形象 在批判理论家的视野当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经历了史诗时代,哲学的时代、宗教的时代和 经现代科学的时代等各个环节。只有到了现代科学的时代,才有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自然。 在荷马史诗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史诗中的神话世界。在神话的世界中,我们凭靠着神话中 的诸神来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神话的世界中是神掌控世界,所以人是经由对神掌控

10 着我们可以和她进行对话、可以产生关于她的语言、形成关于她的概念。道理何在?道理就 在于在这样的一个自然当中我们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到人力之所及和人力之所不及。我经常举 这样的一个例子,我记得以前曾经陪儿子看过一部动画电影, 名字叫 Pocahontas(中文译 名是《风中奇缘》), 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来自英国的拓荒者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之间的浪漫 爱情故事。我们从这部影片中领会到印第安人生命中的自然与我们现代人眼中的自然之间的 根本差别。对于来自欧洲文明世界的白人来说,树就是树,水就是水,山就是山;但是对于 Pocahontas 这样的土著的印第安人来说,树不仅仅是树,树还是有她自己的、超出树的形 象的 spirit。树有树精,水有水灵,整个世界,充满着神灵。后者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霍 克海默和阿多诺笔下的原始自然(MANA)。在 Pocahontas 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自 然?我们看到的是在我们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既有人力所能及、人力所能够言说的部分, 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人力所给出的这样的一个自然并不是自然的全部。于是,才有了 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无穷尽的对话的可能,才有了自然的内容向我们不断呈现的可能。这样的 一种可能,被批判理论家界定为是辩证法道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原本似乎可以沿着这 个方向往下走。但是,这个方向在宏大的启蒙的事业中却没有被守护住,它被彻底地切断了。 于是, 以此为参照他们又给出了自然的另一个形象。 (2)自然与权力 自然的另一个形象与原初自然的形象刚好相反,它成为了被人的权力(POWER)所规定的对 象。 A, 被权力所规定的自然 这何以可能?或者说, 人为什么会有规定和驾驭自然的力量?简单地说, 主要有这样 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如此这般的自然已经不再是包围着我们的原初自然, 而是被逐渐推远之后的自然。这样的自然与我们遥遥相对, 被规定为是可被我们驾驭的对 象。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这样的一个推远的过程是历史的过程,它贯穿着人类文明从古 至今的发展过程。所以,并不是像我们平常所想象的那样,现有了近代哲学、有了经验论和 唯理论, 才有了主、客体二分。然后在主、客二分的框架之下,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讲的人 与自然两元、人和世界之间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近代哲学的视野中所给出的自然的形象。 在批判理论家的视野当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经历了史诗时代,哲学的时代、宗教的时代和 经现代科学的时代等各个环节。只有到了现代科学的时代,才有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自然。 在荷马史诗的时代,我们看到的是史诗中的神话世界。在神话的世界中,我们凭靠着神话中 的诸神来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神话的世界中是神掌控世界,所以人是经由对神掌控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