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二节抗细菌感染免疫0 第三节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一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5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十章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 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生 来就有,有遗传性,它只能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对异物无特异性区别作用,主要由屏障结构、吞 噬细胞及机体抗微生物物质组成。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6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 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生 来就有,有遗传性,它只能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对异物无特异性区别作用,主要由屏障结构、吞 噬细胞及机体抗微生物物质组成

2特异性免疫因素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 式而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 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严格的特 异性、免疫记忆的特点,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两种,在消除病原体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体实现,抗体 可发挥中和、免疫溶解、免疫调理、ADCC等。 细跑免疫的T细胞主要是TD细胞和cTL细胞。 细胞免疫对幔性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结核杄菌 等)病毒性感染及寄生虫病均有重要作用。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7 2. 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 式而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 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严格的特 异性、免疫记忆的特点,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两种,在消除病原体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体实现,抗体 可发挥中和、免疫溶解、免疫调理、ADCC等。 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是TD细胞和CTL细胞。 细胞免疫对慢性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 等)、病毒性感染及寄生虫病均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屏障结构 1.皮肤和黏膜本身就是一种机械屏障,同时还有复 杂的生物学特性。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皮肤和黏膜有阻挡和排除异 物作用(纤毛摆动、泪液液气管分逃物的冲洗)。 局部分逃液的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有一定的 杀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阻止或限制外来微 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二是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8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一、 屏 障 结 构 1. 皮肤和黏膜 本身就是一种机械屏障,同时还有复 杂的生物学特性。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皮肤和黏膜有阻挡和排除异 物作用(纤毛摆动、泪液唾液气管分泌物的冲洗)。 局部分泌液的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有一定的 杀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阻止或限制外来微 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二是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

2.血脑屏障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梁的重要防 卫结构。 3.血胎屏障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的一种防卫结构, 能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的通过。 二、体液抗微生物因素 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存在有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 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扰素等。这些物质对某 些微生物有抑菌、杀菌或溶菌作用,若配合抗体、细 胞及其他免疫因子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作用,其中最 重要的是补体。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9 2. 血脑屏障 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的重要防 卫结构。 3. 血胎屏障 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的一种防卫结构, 能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的通过。 二、体液抗微生物因素 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存在有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 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扰素等。这些物质对某 些微生物有抑菌、杀菌或溶菌作用,若配合抗体、细 胞及其他免疫因子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作用,其中最 重要的是补体

(一)补体 1,补体系统补体( complement)是正常动物血清中, 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具有灣在的免疫活性, 激活后能表现出一系列的免疫活性。补体系统是由30 多种成分组成,有C1(q、r、9),C2-C9等。 2.补体的特性 A.含量稳定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 的,占血清总蛋白的10%,不受免疫的影响。不同种 动物血清中含量不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 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血清做为补体应用。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0 (一)补 体 1. 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是正常动物血清中, 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 激活后能表现出一系列的免疫活性。补体系统是由30 多种成分组成,有C1(q、r、s),C2-C9等。 2. 补体的特性 A. 含量稳定 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 的,占血清总蛋白的10%,不受免疫的影响。不同种 动物血清中含量不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 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血清做为补体应用

B性质不稳定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 即可灭活,在0-10℃仅能保持34天,在20℃以下可 保存较长的时间。 C.非特异性和两面性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 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体系统也可导 致机体免疫损伤。 D.连锁反应性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q外,其他均 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 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如一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1 B. 性质不稳定 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 即可灭活,在0-10℃仅能保持3-4天,在-20℃以下可 保存较长的时间。 C. 非特异性和两面性 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 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体系统也可导 致机体免疫损伤。 D. 连锁反应性 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lq外,其他均 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 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

E合成的广泛性体內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 白,如肝细胞、巨噬细胞、肾小球细胞、肠道上皮 细胞、骨髖纽胞、淋巴组织、肺等。但肝细胞和巨 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在血浆中的补体主 要来自肝细胞,炎性病灶中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 合成。 3.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酶原形 式存在,只有在激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下,补体各成分才依次被活化。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E. 合成的广泛性 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 白,如肝细胞、巨噬细胞、肾小球细胞、肠道上皮 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组织、肺等。但肝细胞和巨 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在血浆中的补体主 要来自肝细胞,炎性病灶中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 合成。 3.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酶原形 式存在,只有在激活物 (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下,补体各成分才依次被活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13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3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跑毒性损伤作用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B.免疫黏附许多细跑都具有补体成分受体CRl CR2等,CR最为重要。覆盖有C3b的颗粒结合到 有其受体细跑的过程称为免疫黏附。 C.调理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是通过C3b和C4b实 现的。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口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4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B. 免疫黏附 许多细胞都具有补体成分受体CRl、 CR2等,CR1最为重要。覆盖有C3b的颗粒结合到 有其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免疫黏附。 C. 调理作用 补体的调理作用是通过C3b和C4b实 现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衣原体病(Chlamydiosis).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细小病毒感染.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炭疽(Anthrax).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日本乙型脑炎.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破伤风(Tetanus).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轮状病毒感染.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狂犬病(Rabies).ppt
-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传染病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共患病)口蹄疫(FMD).ppt
- 西南民族大学:《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肠杆菌科.ppt
- 西南民族大学:《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ppt
- 西南民族大学:《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ppt
- 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家蚕良种繁育学》实习指导.doc
-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doc
-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doc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总论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八章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七章 弧菌科.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五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十一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十九章 革兰氏阴性需养杆菌 第二十章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十三章 分支杆菌及相似属.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十五章 霉形体等.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第二十四章 螺旋体.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真菌学 第二十八章 病原真菌.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真菌学 第二十七章 真菌概述.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篇 病毒学 第三十二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ppt
- 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篇 病毒学 第三十四章 双股DNA病毒.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