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六章 土压力(毛坚强)

第六章土压力
第六章 土 压 力

概述 土压力 挡土结构背后土体的自重或外荷载在结构上产生的侧向作用力 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 墙顶 墙前墙 背 墙后 面 自重 土压力 墙趾 墙跟(踵) 墙底(基底)
一、概 述 土压力: 挡土结构背后土体的自重或外荷载在结构上产生的侧向作用力。 自重 土压力 墙 前 墙 后 墙 顶 墙 底 (基底) 墙 趾 墙 跟 (踵) 墙 背 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 墙 面

钢筋混凝士挡土墙 挖孔桩支护 加筋土挡墙
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墙 挖孔桩支护

土压力与挡墙位移的关系 方向 大小 E E H 静止土压力E 主动土压力E H 极限状态 被动土压力E 0.1~0.5% 达到极限状态所需的位移
• 土压力与挡墙位移的关系 方 向 大 小 E H O E0 Ep Ea 0.1~0.5% 1~5% H 静止土压力 E0 主动土压力 Ea 被动土压力 Ep • 达到极限状态所需的位移 极限状态

二、静止土压力计算 半无限体 墙背光滑 H k Po E KotH 竖向应力p2=y2 弹性力学K 水平应力P2=K0P=y=侧压力系数 经验公式 q荷载作用时 坚向应力P2=y2+q水平应力P0=K0p2=K0(q+y=)
二、静止土压力计算 z p 0 p z p 0 p E0 H K H 0 半无限体 墙背光滑 竖向应力 z p z = 水平应力 0 0 z p K p = K z 0 = q 荷载作用时 竖向应力 z p z q = + 水平应力 0 0 z p K p = 0 = + K q z ( ) 侧压力系数 弹性力学 经验公式 0 1 K = − q q

三、 Rankine土压力理论(1857) 英国科学家 土力学 热力学 William John Maquon Rankine (1820-1872)
三、Rankine土压力理论(1857) William John Maquorn Rankine (1820 - 1872) 土力学 热力学 英国科学家

1.基本假定 墙背光滑 半无限体 (1)墙背光滑 (2)按半无限体计算应力 (3)墙后土体满足 Mohr-Coulomb准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G1-0)=-( 20+0)sin o+ c cos
1.基本假定 z p z p 墙背光滑 半无限体 (1)墙背光滑 (2)按半无限体计算应力 (3)墙后土体满足Mohr-Coulomb准则 1 3 1 3 1 1 sin cos 2 2 ( - )= ( + ) + c 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2.主动土压力墙的位移方向45°+9 0 H E yHK。-2c√K (1+a)sin+c·cos p. p p. p o1=p P p.=p. tan(45 2c·tan(45 P2=y2 yz tan(45 K。=tan2(45 r k-2cs 主动土压力系数
2.主动土压力 z p a p E a H 1 3 1 3 1 1 sin cos 2 2 ( - )= ( + ) + c z p z p a p a p 2 tan (45 ) 2 tan(45 ) 2 2 a z p p c = − − − 1 z = p 3 a = p z p z = 2 tan (45 ) 2 tan(45 ) 2 2 z c = − − − 2 a a = − zK c K 2 tan (45 ) 2 K a = − 主动土压力系数 0 2 a c z K = 0 a p = 2 HK c K a a − 45 2 墙的位移方向 + 2 a c K

分层土 无粘性土 y191 K 水土分算 H y393 无粘性士P=yKa q荷载作用时Pn=Ptmn2K2-2c√K (q+y=)tan2Ka-2c√K 分层无粘性士P2→→Pa=KaP 水土分算
a a 无粘性土 p zK = K H a 无粘性土 分层土 q 1 1 2 2 3 3 H w w w H 水土分算 2 tan 2 a z a a q 荷载作用时 p p K c K = − 2 ( ) tan 2 a a = + − q z K c K 分层无粘性土 z p a a z p K p = a p z p 水土分算 K a

3.被动土压力墙的位移方向 45° E H rHK,+2c. (1+a)sin+c·cos p p pp 被动土压力系数 无粘性土 pn=y4K+2c·√K P=yzk P2=y2 q荷载作用时P=PKn+2c·√Kn=(q+y)Kn+2c、K
3.被动土压力 E p z p p H p 1 3 1 3 1 1 sin cos 2 2 ( - )= ( + ) + c z p z p 2 p p p p zK c K = + 1 p = p 3 z = p 被动土压力系数 2 HK c K p p + 45 2 墙的位移方向 − p p p p 无粘性土 p p p zK = q 荷载作用时 z p z = 2 p z p p p p K c K = + ( ) 2 p p = + + q z K c K 2 p c K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四章 土的渗透性及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二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绪论(毛坚强).ppt
- 清华大学:《地质灾害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主讲:陆新征).pdf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自然区划.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土壤图.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旅游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实习指导.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火山与地震.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大地构造学说.ppt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课内实习指导书.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五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负荷地质作用).doc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五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毛坚强).ppt
-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化学》电子教案讲义.doc
- 暨南大学:《区域旅游规划》课程PPT教学课件(吴江洲,共八章).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应力路径分析.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试验.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单向固结应力路径.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渗透(主讲:张小敏).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应力路径分析.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备份.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1-11.4).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5)褶皱构造.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1/2).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2/2)第三节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生构造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二节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