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五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毛坚强)

第五章天然地基承载力
第五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

、概述 °地基承载力: 地基在不破坏、不产生过大沉降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荷载的大小 特点: (1)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性质复杂。 对地基的要求 (1)不破坏 (2)不产生过大变形(沉降) (3)稳定性
一、概 述 • 特 点: • 地基承载力: 对地基的要求: 地基在不破坏、不产生过大沉降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荷载的大小。 (1)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性质复杂。 (1)不破坏。 (2)不产生过大变形(沉降)。 (3)稳定性

二、地基的典型破坏形态 1.整体剪切破坏 密实砂土或硬粘土 P3临塑荷载 Pk极限荷载
二、地基的典型破坏形态 1. 整体剪切破坏 p S a p k p 密实砂土或硬粘土 a p 临塑荷载 k p 极限荷载

2.局部剪切破坏 中密砂土或一般粘性土 或基础埋深较大时 S
2. 局部剪切破坏 p S a p k p 中密砂土或一般粘性土 或基础埋深较大时

3.冲切破坏 松砂 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地基
3. 冲切破坏 p S 松 砂 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地基

地基临塑压力 H y H T yH p-yH→可=P=yH (v±siny) yH y(H+2)o3=K0(H+
三、地基临塑压力 p H − z 1 3 H 1 3 ( sin ) p H − = 1 = + ( ) H z 3 0 = + K H z ( ) p H − H 0 K =1 p b H

0,=0,+O p-rH (v±siny)+y(H+) 03=5(0,+o)sin o+ ccoso p-yH Siny 775m0)--C H塑性区范围 y tan g 确定塑性区最大深度 duo dz P-7H COSV-1)=0 dz SIn( 元 p-rH cot H max P) tan (o
1 1 1 = + 3 3 3 = + 1 3 ( sin ) ( ) p H H z − = + + 1 3 1 3 1 1 sin cos 2 2 ( - )= ( + ) + c sin ( ) sin tan p H c z H − = − − − 0 dz d = cos ( 1) 0 sin dz p H d − = − = 2 = − max (cot ) 2 tan p H c z H − = − + − − 塑性区范围 确定塑性区最大深度

确定临塑荷载 0 =p=x(C0+y1)+yH与b无关 cot -+o q=0饱和粘土地基 Pa =c +yH H=0 Pa=Cr破坏区为半圆 临界荷载 P 最大塑性区深度为b/4或b3时所对应的p 矛盾出现塑性后,仍用弹性公式计算应力
max 0 ( cot ) cot 2 a z c H p p H = + = = + − + = 0 a p c H = + 饱和粘土地基 H = 0 a p c = 破坏区为半圆 与b无关 1 3 1 p 4 • 临界荷载 p 最大塑性区深度为b/4或b/3时所对应的p。 • 矛 盾 出现塑性后,仍用弹性公式计算应力。 确定临塑荷载 max z = 0

H H max
2 − z b p H − H (,z) max z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近似解(Pant- Vesic公式) X=0B→=以+以 C=0H=0 H 45° I:主动区 I:过渡区 Ⅲ:被动区
0 2 q H = 45 2 − 90 45 2 + I III III II II k p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近似解(Prandtl-Vesic 公式) 1 = 0 k p c = 0 H = 0 k p k k k p p p = + I:主动区 II:过渡区 III:被动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六章 土压力(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四章 土的渗透性及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二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绪论(毛坚强).ppt
- 清华大学:《地质灾害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主讲:陆新征).pdf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自然区划.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土壤图.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旅游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实习指导.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火山与地震.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大地构造学说.ppt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课内实习指导书.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五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doc
-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八章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doc
-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化学》电子教案讲义.doc
- 暨南大学:《区域旅游规划》课程PPT教学课件(吴江洲,共八章).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应力路径分析.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试验.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单向固结应力路径.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渗透(主讲:张小敏).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应力路径分析.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备份.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1-11.4).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5)褶皱构造.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1/2).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2/2)第三节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生构造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二节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