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应力路径分析

2.三轴压缩试验应力路径分析 下面分析二种典型的固结不排水试验应 力路径 (1)常规三轴试验应力路径,先在均匀压力下 固结此点,然后保持σ3不变,不排水下增加σ1 至破坏,TSP线为与横轴成45°斜线,若此 时孔隙水应力为Δu,量得CB=Au,连接AC点得 ESP线
2 . 三轴压缩试验应力路径分析 • 下面分析二种典型的固结不排水试验应 力路径 • (1) 常规三轴试验应力路径,先在均匀压力下 固结此点,然后保持3不变,不排水下增加1 至破坏,TSP线为与横轴成45°斜线,若此 时孔隙水应力为u,量得CB= u ,连接AC 点得 ESP线

τ(q) Kf K Cl B ESP (1)σ3=常数 d1增大 TSP △u=A△1 A d(p) 图2-16三轴极限状态及其应力路径
ε1 σ(p) τ(q) σ1 σ3 图2-16 三轴极限状态及其应力路径 Kf Kf' C B A (1) σ 3 =常数 σ 1增大 u=A σ 1 TSP ESP Cu u D

(2)σ,σ3均增加 先等向固结至A点 ·,然后保持σ3不变, Kf ·增加σ1,令其排水固 结,路径为AD,再 AB(△J-Aσ3)JBAG3 Cu E 在不排水条件下, ESP 增大σ1,σ3,总应力 TSP ·路径,达B点破坏, ·B与Kf之间水平距 ·离为ufED为AuB, 图2-17三轴极限状态及其应力路径(p) A CE为△uA
(2) 1, 3均增加 • 先等向固结至A点 • ,然后保持3不变, • 增加1,令其排水固 • 结,路径为AD,再 • 在不排水条件下, • 增大1 , 3 ,总应力 • 路径,达B点破坏, • B与Kf之间水平距 • 离为uf,ED为uB, • CE为uA σ(p) σ1 τ(q) σ3 Kf' 图2-17 三轴极限状态及其应力路径 Kf TSP ESP AB(1-3) B3 C E B A Cu

洁论 图表明了不同的总应 2)A除对ESP形状有影 力路径,代表了不同 响外,还对土的强度有 的试验方法,所以 影响.A愈小的土,强度 TSP线可以直接用来 愈高,超高压密土,A很 小,强度很高, 说明外荷载的施加过 1)上述分析认为AB是 程。但土样内部骨架 常数,事实上A不是常数, 上有效应力的变化与随偏应力的变化而变化, 孔隙水应力系数AB 取破坏时的孔隙水应力 密切关系。 系数A俫来代替全过程方 有两点加以说明 便得多,且不会造成太 大的误差
结论 • 图表明了不同的总应 力路径,代表了不同 的试验方法,所以 TSP线可以直接用来 说明外荷载的施加过 程。但土样内部骨架 上有效应力的变化与 孔隙水应力系数A,B 密切关系。 • 有两点加以说明 • 2)A除对ESP形状有影 响外,还对土的强度有 影响.A愈小的土,强度 愈高,超高压密土,A很 小,强度很高, • 1)上述分析认为A,B是 常数,事实上A不是常数, 随偏应力的变化而变化, 取破坏时的孔隙水应力 系数Af来代替全过程方 便得多,且不会造成太 大的误差

A对ESP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A=0 A=0.5 TSP ES ESP ESP TSP BX IESP A 图2-18A对ESP形状影响 图2-19A对强度的影响
A对 ESP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q q p p ESP ESP TSP Kf uf A=1 A=0.5 A=0 TSP ESP ESP M B A 图2-18A对ESP形状影响 图2-19 A对强度的影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地基承载力.ppt
- 暨南大学:《区域旅游规划》课程PPT教学课件(吴江洲,共八章).ppt
-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化学》电子教案讲义.doc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五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六章 土压力(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四章 土的渗透性及土的有效应力原理(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二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毛坚强).ppt
- 西南交通大学:《土力学》绪论(毛坚强).ppt
- 清华大学:《地质灾害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主讲:陆新征).pdf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自然区划.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土壤图.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旅游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实习指导.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火山与地震.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ppt
-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大地构造学说.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轴试验.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单向固结应力路径.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渗透(主讲:张小敏).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应力路径分析.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备份.ppt
- 武汉工程大学:《岩土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1-11.4).ppt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11.5)褶皱构造.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1/2).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及其接触关系 第二节 层状地质体的产状及其露头界线(2/2)第三节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生构造 第一节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第二节 岩浆岩的原生构造.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应力、应变).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主讲:刘志宏).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褶皱几何学)第一节 褶皱基本类型和褶皱要素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描述.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褶皱分类)第三节 褶皱分类.pdf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褶皱与褶皱作用(叠加褶皱、褶皱成因)第四节 叠加褶皱、第五节 褶皱作用(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