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physiology)第十章 神经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89
文件大小:9.7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突触传递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突触传递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节 突 触 传 递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 的 高 级 功 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外周部分:传递信息 中枢部分:处理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 整合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 调节系统。 n 神经系统分为:外周部分:传递信息 中枢部分:处理信息 n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n 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 整合脑的高级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基本结构: 神经元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轴丘与始段 神经纤维(有髓、无髓 神经末稍(突触小体)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基本结构: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轴丘与始段 神经纤维(有髓、无髓) 神经末稍(突触小体)

基本结构与功能 胞体 (1)胞体: 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受体部位: 树突 等级性电发生 (2)树突: 轴丘 可传导冲动的 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始段 发生部位 (3)轴突 轴突: 全或无传导 轴丘与始段: 产生AP的部位 神经纤维: 郎飞结 神经末梢: 传导信息(AP)部位 分泌神经递质 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施万细胞 释放递质或分祕激素 (下丘脑)部位 突触小体 有髓运动神经元及神经元的功能分段

基本结构与功能 ⑴胞体: 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树突: 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轴突 轴丘与始段: 产生AP的部位 神经纤维: 传导信息(AP)部位 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释放递质或分泌激素 (下丘脑)部位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 A、B、C三类 (2)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 I、Ⅱ、Ⅲ、V四类 (3)根据功能特性分类: 1)传入神经元(感觉N) 2)传出神经元(运动N)〔」 躯体运动N:骨骼肌 自主N:内脏 3)中间神经元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 A、B、C三类 (2)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类: Ⅰ、Ⅱ、Ⅲ、Ⅳ四类 (3)根据功能特性分类: 1)传入神经元(感觉N) 2)传出神经元(运动N) 躯体运动N:骨骼肌 自主N:内脏 3)中间神经元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必须是完整的。 2.绝缘性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彼此隔绝,互不干扰。 3.双向传导 实验条件下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具有较长时间地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而不疲劳的特性

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必须是完整的。 2.绝缘性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彼此隔绝,互不干扰。 3.双向传导 实验条件下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具有较长时间地产生兴奋、传导冲动 而不疲劳的特性

第二节 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 功能的特殊接触部位 轴突轴突突触 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相接 触的特殊结构 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一)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 轴突树突突触 1.突触的结构 细胞体 轴突胞体突触 经典的化学突触(见图) 2.突触的分类: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树突 轴-轴突触 轴突

第二节 突 触 传 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 功能的特殊接触部位 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相接 触的特殊结构 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一)化学性突触 1.突触的结构 经典的化学突触(见图) 2.突触的分类: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Ca2+ions 释放递质、有突触 前受体 ②突触间隙: 宽约20~30nm,有 突触囊泡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有受体、离子通道 2.突触的分类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ACh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 释放递质、有突触 前受体 ②突触间隙: 宽约20~30nm,有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有受体、离子通道 2.突触的分类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突触小泡前 移、融合→递质胞裂外排 Ca2+在触发囊泡释放递质过程中发挥两种作用: 1)降低轴浆粘度,利于囊泡前移 2)消除突触前膜上的负电位,促进囊泡与前 膜接触、融合和胞裂。 ·另外,Ca2+被认为是一种起信使作用的物质

突触前膜去极化→Ca 2+内流→突触小泡前 移、融合→递质胞裂外排 Ca 2+在触发囊泡释放递质过程中发挥两种作用: 1)降低轴浆粘度,利于囊泡前移 2)消除突触前膜上的负电位,促进囊泡与前 膜接触、融合和胞裂。 • 另外, Ca 2+被认为是一种起信使作用的物质

突触传递过程 Ca2+ions 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AP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8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ACh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 Nat ions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ACh必体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闲电位 阑电位 Nat(主)Kt C1-(主)K+ 静息电位 局部超极化 静息电位 (IPSP) 通透性↑ 通透性↑ -90 局部去极化 (EPSP) EPSP IPSP

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爆发AP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 +(主) K + 通透性↑ Cl -(主) K + 通透性↑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EPSP IPSP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