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授课教案(负责人:姜永军)

金属工艺学》 授课教案 机械工程学院 金属工艺学课题组 授课学时:05(1) 班级: 本课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在生产中的地位 2.了解本课程内容和机械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概念。 3.熟悉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视频剪辑"铁皮变宝马”(5分钟)。 课 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它主要传授各种 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关系;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结构 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工艺方法的综合比较等。 研究的对象:常用的工程材料、材料的各种加工处理工艺。 例如: 钢铁、铝合金、铜合金、塑料等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铸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 等加工处理工艺。 举例:
金 属 工 艺 学》 授课教案 机械工程学院 金属工艺学课题组 授课学时: 0.5 (1) 班级: 本课课题: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在生产中的地位。 2.了解本课程内容和机械产品制造全过程的概念。 3.熟悉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视频剪辑"铁皮变宝马"(5分钟)。 课 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它主要传授各种 工艺方法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相互关系;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结构 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性能对加工工艺的影响;工艺方法的综合比较等。 研究的对象:常用的工程材料、材料的各种加工处理工艺。 例如: 钢铁、铝合金、铜合金、塑料等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焊接工艺、铸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 等加工处理工艺。 举例:

常用主轴材料:45。技术要求:调质处理。 箱体材料:HT200。技术要求:退火。 国家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材料、信息、微机。 1.工程材料是国家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业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工程材料的使用,研究材料最终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服务。 2作为工科类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 基础课→(桥梁)→专业课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对专业课和基础课起着桥梁的作用。 二、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课程有什么特点? 1.本课程同实践紧密相联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通过生产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地学习掌握(金工实习) 。 3.为了弥补实践方面的不足,采用录像教学以及到工厂参观和实习,通过 师生的相互努力来学好这门功课。 三、怎样才能学好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 1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学习、复习、巩固、应用、总结。 2要理解、要提问题、不能累计问题。 3抓住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k处理基本知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基本常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艺学的内容构成也有所发展。应当指出,本课 程的发展必然是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综合,而不是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内容越来越复杂。 它仍属工艺学范畴。 金属工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 具有更高的实际能力和开拓精神。 作业布置: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1.5(1ù 班级: 本课课题: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工艺。 2.了解合理地控制铸件的凝固,从而防止缺陷 重点与难点: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第一节液态合金的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4.3%C、高温、P元素、铸型特点。 二、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浇注温度不易太高。 2.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好 三、铸型填充条件 如下因素对充型能力均有影响: 1.铸型材料: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越大,激冷越大,充型能力越差
常用主轴材料:45 。技术要求:调质处理。 箱体材料:HT200。技术要求:退火。 国家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材料、信息、微机。 1.工程材料是国家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工业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工程材料的使用,研究材料最终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服务。 2.作为工科类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 基础课→(桥梁)→专业课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对专业课和基础课起着桥梁的作用。 二、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课程有什么特点? 1.本课程同实践紧密相联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通过生产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地学习掌握(金工实习)。 3.为了弥补实践方面的不足,采用录像教学以及到工厂参观和实习,通过 师生的相互努力来学好这门功课。 三、怎样才能学好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 1.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学习、复习、巩固、应用、总结。 2.要理解、要提问题、不能累计问题。 3.抓住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基本常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属工艺学的内容构成也有所发展。应当指出,本课 程的发展必然是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综合,而不是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内容越来越复杂。 它仍属工艺学范畴。 金属工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 具有更高的实际能力和开拓精神。 作业布置: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1.5 (1) 班级: 本课课题: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工艺。 2.了解合理地控制铸件的凝固,从而防止缺陷。 重点与难点: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 第一节液态合金的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4.3%C、高温、P元素、铸型特点。 二、浇注条件 1. 浇注温度 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浇注温度不易太高。 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好 三、铸型填充条件 如下因素对充型能力均有影响: 1. 铸型材料:导热系数和比热容越大,激冷越大,充型能力越差

2 铸型温度: 3 铸型中的气体:开设出气口,增加透气性 第二节铸件的凝疑固与收缩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 逐层凝固: 2. 糊状凝固: 3. 中间凝固:大多数的凝固均是这样。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三阶段: (1) 液态收缩 (2) 凝固收缩 (3)1 固态收缩 收缩率与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有关。铸铁的最好。 三、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1)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2)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2. 缩孔和疏松的防止 (1) 定向凝固:设置冒口。 (2) 安放冷铁。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2(2) 班级: 本课课题: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2.掌握铸件质量的控制。 重点与难点:铸件质量的控制。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节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复习引旧课: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一、内应力的形成 1热应力 减少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尽量减少各个部位间的温度差,使其均匀地冷却。 3.机械应力 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 二、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具有残余内应力的铸件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地通过变形来减缓其内应力,以便趋于稳定状 态。 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 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对称,采用同时凝固和反变形。 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一、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2. 铸型温度: 3. 铸型中的气体:开设出气口,增加透气性。 第二节 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 逐层凝固: 2. 糊状凝固: 3. 中间凝固:大多数的凝固均是这样。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三阶段: (1) 液态收缩 (2) 凝固收缩 (3) 固态收缩 收缩率与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有关。铸铁的最好。 三、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 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1) 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2)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2. 缩孔和疏松的防止 (1) 定向凝固:设置冒口。 (2) 安放冷铁。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2 (2) 班级: 本课课题: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2.掌握铸件质量的控制。 重点与难点:铸件质量的控制。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节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复习旧课: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一、内应力的形成 1.热应力 减少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尽量减少各个部位间的温度差,使其均匀地冷却。 3. 机械应力 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 二、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具有残余内应力的铸件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地通过变形来减缓其内应力,以便趋于稳定状 态。 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 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对称,采用同时凝固和反变形。 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一、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便会产生裂纹。 两种: 1. 热裂: 是高温下形成的裂纹。 影响因素: (1) 合金性质。 (2) 铸型阻力。 2. 冷裂: 是低温下形成的裂纹。 二、 合金性质和含磷量。 第四节铸件的质量控制 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铸件质量: (1) 合理选定铸造合金和铸件结构。 (2) 合理制定铸件的技术要求。 (3) 模样质量检查。 (4) 铸件质量检验。 (5) 铸件热k处理。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0.5(安排自学提纲)(3) 班级: 本课课题: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铁的分类、特点、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灰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灰铸铁的变质处理,灰铸铁的热处理。 3.了解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和合金铸铁简介 4。熟悉球墨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了解铸钢生产的特点。 2了解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重点与难点:铸铁的性能及其应用。铸钢、铸铝、铸铜的生产。 教学方法:自学。 课型: 自学提纲 第二章 常用合金铸铁的生产 第一节铸铁件生产 复习旧课:铸件的质量控制。 铸铁的分类:定义:含碳量6.69%>C>2.11%的铁碳合金。 ①白口铸铁:C以Fe3C形式存在。 ②灰口铸铁:C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G片。 ③可锻铸铁:C以团絮石墨状形式存在,G絮。 ④球墨铸铁:C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G球。 ⑤蠕墨铸铁: ⑥麻口铸铁: 一、灰铸铁 灰铸铁的性能: (1)铸造性能好:
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便会产生裂纹。 两种: 1. 热裂: 是高温下形成的裂纹。 影响因素: (1) 合金性质。 (2) 铸型阻力。 2. 冷裂: 是低温下形成的裂纹。 二、合金性质和含磷量。 第四节铸件的质量控制 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控制铸件质量: (1) 合理选定铸造合金和铸件结构。 (2) 合理制定铸件的技术要求。 (3) 模样质量检查。 (4) 铸件质量检验。 (5) 铸件热处理。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0.5(安排自学提纲)(3) 班级: 本课课题: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铁的分类、特点、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灰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灰铸铁的变质处理,灰铸铁的热处理。 3. 了解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和合金铸铁简介 4.。熟悉球墨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1.了解铸钢生产的特点。 2.了解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重点与难点:铸铁的性能及其应用。铸钢、铸铝、铸铜的生产。 教学方法:自学。 课型: 自学提纲 第二章 常用合金铸铁的生产 第一节铸铁件生产 复习旧课:铸件的质量控制。 铸铁的分类:定义:含碳量6.69%>C>2.11%的铁碳合金。 ①白口铸铁:C以Fe3C形式存在。 ②灰口铸铁:C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G片。 ③可锻铸铁:C以团絮石墨状形式存在,G絮。 ④球墨铸铁:C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G球。 ⑤蠕墨铸铁: ⑥麻口铸铁: 一、灰铸铁 灰铸铁的性能: (1)铸造性能好;

(2)减摩性能好; (3)减震性能好: (4)切削加工性能好; (5)缺口敏感性较低:(举例:麻子脸;黑白衣服,标准好学生) (6)抗拉强度、塑性、韧性比相应的基体的钢低。 2.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G=石墨) (1)化学成分: C、Si→G, Mn、S、P→Fe3C。 (2)冷却速度: V个→Fe3C、VlG。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变质剂:硅铁75%。 在铸铁未浇注前,向铁水中加入少量变质剂(Si+Fe)、(Si+Ca),形成非自发晶核, 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4.灰铸铁的牌号及其生产特点 (1)灰铸铁的牌号HTab:ab为材料的最低抗拉强度。 (2)灰铸铁的生产特点 二、可锻铸铁 (马铁、玛钢、展性铸铁、 韧性铸铁)C一→G絮状。 成分: 组织特点:G絮状+基体。 ①G絮状+F:铁素体可锻铸铁。 ②G絮状+F:珠光体可锻铸铁。 牌号:KTHab-c:ab为最低抗拉强度。 c为最低延伸率。 黑心可锻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和白心可锻铸铁。 三、球墨铸铁】 1950年,我国开始球铁的研究,1959年无锡柴油机厂利用球铁代替45、40C钢,寿命. 机械性能相近,成本降低50~80%,工时减少30~50%。1964年广州柴油机厂利用球铁代替 合金钢,成本降低85%。 1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2球墨铸铁的生产特点 (1)铁水 (2)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球化剂和变质剂。 (3)铸型工艺 (4)热处理 四、蠕墨铸铁 1.蠕墨铸铁的性能 2.蠕墨铸铁的制取 3.蠕墨铸铁的应用 第三节铜、铝合金铸件生产 一、 铸造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 1.铜:99.95%Cu(紫铜) 面心立方晶格,比重大,塑性好,强度低,0b=200~250MPa、δ=45~50%,耐蚀性强,主 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配置铜合金。 工业纯铜:T1~T5,数字越大,铜纯度越低。 T1:99.95%、T2:99.90%、T3:99.70%、T4:99.50%。 2铜合金:
(2)减摩性能好; (3)减震性能好; (4)切削加工性能好; (5)缺口敏感性较低:(举例:麻子脸;黑白衣服,标准好学生) (6)抗拉强度、塑性、韧性比相应的基体的钢低。 2. 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G=石墨) (1)化学成分: C 、Si→G , Mn、S、P→Fe3C 。 (2)冷却速度: V↑→ Fe3C、 V↓→G 。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变质剂:硅铁75%。 在铸铁未浇注前,向铁水中加入少量变质剂(Si+Fe)、(Si+Ca),形成非自发晶核, 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4.灰铸铁的牌号及其生产特点 (1)灰铸铁的牌号 HTab: ab为材料的最低抗拉强度。 (2)灰铸铁的生产特点 二、可锻铸铁 (马铁、玛钢、展性铸铁、韧性铸铁) C→G絮状。 成分: 组织特点: G絮状+基体。 ① G絮状+F:铁素体可锻铸铁。 ② G絮状+F:珠光体可锻铸铁。 牌号:KTHab-c: ab为最低抗拉强度。 c为最低延伸率。 黑心可锻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和白心可锻铸铁。 三、球墨铸铁】 1950年,我国开始球铁的研究,1959年无锡柴油机厂利用球铁代替45、40Cr钢,寿命、 机械性能相近,成本降低50~80%,工时减少30~50%。1964年广州柴油机厂利用球铁代替 合金钢,成本降低85%。 1.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2.球墨铸铁的生产特点 (1)铁水 (2)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球化剂和变质剂。 (3)铸型工艺 (4)热处理 四、蠕墨铸铁 1.蠕墨铸铁的性能 2.蠕墨铸铁的制取 3.蠕墨铸铁的应用 第三节铜、铝合金铸件生产 一、铸造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 1.铜:99.95%Cu(紫铜) 面心立方晶格,比重大,塑性好,强度低,σb=200~250MPa、δ=45~50%,耐蚀性强,主 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配置铜合金。 工业纯铜:T1~T5,数字越大,铜纯度越低。 T1:99.95%、T2:99.90%、T3:99.70%、T4:99.50%。 2.铜合金:

加入Sn、Zn、Pb、Al、Ni等。 ①黄铜:(Cu+Zn) A.压力加工黄铜H:H96、H68、HSn62-1。 B.铸造黄铜ZH:ZHSi80-3、ZHAI67-25。 ②青铜:(Cu+S)、(Cu+Cr)、(Cu+Pb)、(Cu+AI)。 A.压力加工青铜QSn:QSn6.5-0.1. B.铸造青铜ZQSn10-1。 ③白铜:(Cu+Ni)。 3热处理:去应力退火。 二、 铸造铝合金 1.铝:99.9968%A1,面心立方晶格,比重小,塑性好,强度低,耐腐蚀能力强,表面易形成 AN203,主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配制合金,06=80MPa、δ=50%、Ψ=80%。 工业纯铝:L1~L5,数字越大,铝纯度越低。 L1:99.50%Al、L2:99.00%AL、L3:98.00%. 2.铝合金: 加入铜、镁、锰、锌、硅等。 ①压力加工铝合金(形变铝合金): A.防锈铝合金LF:Mn+Mg,LF5、LF11、抗蚀、强度低、焊接性好。 B.硬铝合金LY:Cu+Mg,LY1、LY11,机械性能好,抗蚀性好 。 C.超硬铝合金LC:Cu+Mg+Zn,LC4、LC3抗蚀性差、室温强度高。 D.锻铝合金LD:Mg+Si+Cu,LD5,LD6、锻造性好、机械性能好。 ②铸造铝合金: A.铸造铝硅合金ZL1:Si、ZL101、Z1104铸造性能好、耐腐蚀。 B.铸造铝铜合金ZL2:Cu、ZL203、ZL201、耐热、铸造、耐蚀性差 C.铸造铝镁合金ZL3:Mg、ZL302、ZL301、机械性能好抗蚀、比重大。 D.铸造铝锌合金ZL4:Zn、ZL401、ZL402、抗蚀性差、压铸性好。 ③热处理: 变质处理(23NaF+1/3NaCl)、时效强化。 三、铜、铝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1铜合金的熔化 2.铝合金的熔化 3.铸造工艺 四、钛、钛合金 性能:质量轻、比强度高,高温强度好,低温韧性优异,耐蚀性好。 比强度:强度和密度的比值。 钛和钛合金的基本性能: 钛为银白色的金属,密度为4.5g/mm3,熔点为1668℃,具有同素异晶转变:882C以下呈密排 六方晶格-a-Ti,882℃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B-Ti。 ①比强度值高:0s=1300MPa; ②②热强度高:500℃,保持高强度: ③耐腐蚀性好:超过不锈钢: ④疲劳极限高:远远超过铝合金。 二、钛合金 1.a类钛合金:加入铝、锡、锆等。 TA5、TA7,高温强度好、组织稳定、抗氧化性好,抗蠕变性好,焊接性能好。 2.β类钛合金:加入钒、钼、铌、铬、锰等。 TB2,较高的强度,优良的冲压性能。 3.(a+B)类钛合金
加入Sn、Zn、Pb、Al、Ni等。 ①黄铜:(Cu+Zn) A.压力加工黄铜H: H96、H68、HSn62-1。 B.铸造黄铜ZH:ZHSi80-3、ZHAl67-25。 ②青铜:(Cu+Sn)、(Cu+Cr)、(Cu+Pb)、(Cu+Al)。 A.压力加工青铜QSn:QSn6.5-0.1。 B.铸造青铜ZQSn10-1。 ③白铜:(Cu+Ni)。 3.热处理:去应力退火。 二、铸造铝合金 1.铝:99.9968%Al,面心立方晶格,比重小,塑性好,强度低,耐腐蚀能力强,表面易形成 Al2O3,主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配制合金,σb=80MPa、δ=50%、ψ=80%。 工业纯铝:L1~L5,数字越大,铝纯度越低。 L1:99.50%Al、L2:99.00%Al、L3:98.00%。 2.铝合金: 加入铜、镁、锰、锌、硅等。 ①压力加工铝合金(形变铝合金): A.防锈铝合金LF:Mn+Mg ,LF5、LF11、抗蚀、强度低、焊接性好。 B.硬铝合金LY:Cu+Mg,LY1、LY11,机械性能好,抗蚀性好 。 C.超硬铝合金LC:Cu+Mg+Zn,LC4、LC3抗蚀性差、室温强度高。 D.锻铝合金LD:Mg+Si+Cu,LD5,LD6、锻造性好、机械性能好。 ②铸造铝合金: A.铸造铝硅合金ZL1:Si、ZL101、Zl104铸造性能好、耐腐蚀。 B.铸造铝铜合金ZL2:Cu、ZL203、ZL201、耐热、铸造、耐蚀性差 。 C.铸造铝镁合金ZL3:Mg、ZL302、ZL301、机械性能好抗蚀、比重大。 D.铸造铝锌合金ZL4:Zn、ZL401、ZL402、抗蚀性差、压铸性好。 ③热处理: 变质处理(2/3NaF+1/3NaCl)、时效强化。 三、铜、铝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1.铜合金的熔化 2.铝合金的熔化 3.铸造工艺 四、钛、钛合金 性能:质量轻、比强度高,高温强度好,低温韧性优异,耐蚀性好。 比强度:强度和密度的比值。 钛和钛合金的基本性能: 钛为银白色的金属,密度为4.5g/mm3,熔点为1668℃,具有同素异晶转变:882℃以下呈密排 六方晶格-α-Ti,882℃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β-Ti。 ① 比强度值高:σs=1300MPa; ② ②热强度高:500℃,保持高强度; ③耐腐蚀性好:超过不锈钢; ④疲劳极限高:远远超过铝合金。 二、钛合金 1.α类钛合金:加入铝、锡、锆等。 TA5、TA7,高温强度好、组织稳定、抗氧化性好,抗蠕变性好,焊接性能好。 2.β类钛合金:加入钒、钼、铌、铬、锰等。 TB2,较高的强度,优良的冲压性能。 3.(α+β)类钛合金

TC4、TC4,常温下强度较高,优良的塑性,易锻造,扎制,冲压。 总之:是飞机、导弹、宇宙飞船、舰艇的理想结构材料。 轴承合金: 在滑动轴承中制造轴瓦及内衬的合金。 材料:1.锡基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ZChSnSb11 -6 (ZChSn2)2. ZChSnSb12-4-10(ZChSn1)1号。 2.铅基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ZChPbSb16-16-2(ZChPb1)1号。 ZChPbSb15-5-3 (ZChPb2)2. 3.铜基轴承合金 ZQPb30、ZnSn10-1。 各种轴承合金性能的比较 种类 锡基轴承合金铅基轴承合金铜基轴承合金铸铁 抗咬合性 优 优 中差 磨合性 优 优 差 劣 耐蚀性 优 中 中优 耐疲劳性 劣 劣 良 优 硬度HB 20~30 15~3050~80160~180 温度℃ 150 150 230150 最大应力MPa600~1000 600~800 2000 300×600 咬合性:当摩擦条件不良时,轴承材料与轴粘着和焊合性。 磨合性:在不长的工作时间后,轴承与轴能自动吻合,使载荷均匀作用在工作面上,避免局部 磨损。 布置作业: 授课时间:1.5(3) 班级: 本课课题:砂型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铸造生产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造型(造芯)材料,造芯方法,铸铁的熔炼、浇注、铸件的落砂、清理和检 验。 3熟悉金属的主要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等」 4熟悉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浇注系统和冒口,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铸件 线收缩率,型芯头,能绘制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图。 重点与难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冒口。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章砂型铸造 复习引旧课:铸钢、铸铝、铸铜的生产特点。 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合金铸件的生产。 第一节造型方法的选择 铸铁件、铸钢件、铸铝件、铸铜件.的制造工艺方法。 定义: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浇注到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毛坯的方法
TC4、TC4,常温下强度较高,优良的塑性,易锻造,扎制,冲压 。 总之:是飞机、导弹、宇宙飞船、舰艇的理想结构材料。 轴承合金: 在滑动轴承中制造轴瓦及内衬的合金。 材料:1.锡基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ZChSnSb11-6(ZChSn2) 2号。 ZChSnSb12-4-10(ZChSn1)1号。 2.铅基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ZChPbSb16-16-2(ZChPb1)1号。 ZChPbSb15-5-3(ZChPb2)2号。 3.铜基轴承合金 ZQPb30、 ZnSn10-1。 各种轴承合金性能的比较 种类 锡基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铜基轴承合金铸铁 抗咬合性 优 优 中 差 磨合性 优 优 差 劣 耐蚀性 优 中 中 优 耐疲劳性 劣 劣 良 优 硬度HB 20~30 15~30 50~80 160~180 温度℃ 150 150 230 150 最大应力MPa 600~1000 600~800 2000 300~600 咬合性:当摩擦条件不良时,轴承材料与轴粘着和焊合性。 磨合性:在不长的工作时间后,轴承与轴能自动吻合,使载荷均匀作用在工作面上,避免局部 磨损。 布置作业: 授课时间: 1.5(3) 班级: 本课课题:砂型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铸造生产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造型(造芯)材料,造芯方法,铸铁的熔炼、浇注、铸件的落砂、清理和检 验。 3.熟悉金属的主要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等。 4.熟悉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浇注系统和冒口,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铸件 线收缩率,型芯头,能绘制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图。 重点与难点:分型面、浇注系统和冒口。 教学方法:多媒体。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章砂型铸造 复习旧课:铸钢、铸铝、铸铜的生产特点。 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合金铸件的生产。 第一节造型方法的选择 铸铁件、铸钢件、铸铝件、铸铜件.的制造工艺方法。 定义:将熔化的金属材料浇注到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毛坯的方法

产品:毛坯(铸件) 一、手工造型 1.单件、小批生产: 2.成批生产 课后,要学生设计①画出木模②确定分型面③活块设计④叙述整个制造过程。 二、机器造型(造芯) 1.机器造型(造芯)基本原理 (1)填砂: (2)震击紧砂; (3) 辅助压实; (4) 起模。 3.机器造型的工艺特点(自学) 第二节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型分型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而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结合 面。 一、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 (2) 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 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放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4) 在较厚部位安放冒口。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定义:以砂子为主要原料形成铸型型腔的铸造工艺。 (1) 以平面为易、越少越好。 (2) 重要面置于下箱。 (3) 模型易出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2(4) 班级: 本课课题:砂型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2.分析实例。 重点与难点: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录像观摩。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节工艺参数的选择 复习引旧课:铸造工艺设计。 机械加工余量和最小铸孔 起模斜度 为了使模样便于从砂型中取出,凡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在制造模样时,必须留出一定的的 倾斜度。外壁的起模斜度通常为15'~3°,内壁的起模斜度通常为3°~10°。 三、收缩率 通常灰铸铁为0.7%~1.0%,铸钢为1.3%~2.0%,铝硅合金为0.8%~1.2%。 四、型芯头
产品:毛坯(铸件) 一、手工造型 1.单件、小批生产: 2.成批生产 课后,要学生设计①画出木模②确定分型面③活块设计④叙述整个制造过程。 二、机器造型(造芯) 1. 机器造型(造芯)基本原理 (1)填砂; (2)震击紧砂; (3) 辅助压实; (4) 起模。 3. 机器造型的工艺特点(自学) 第二节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型分型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而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结合 面。 一、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 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 (2) 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 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4) 在较厚部位安放冒口。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定义:以砂子为主要原料形成铸型型腔的铸造工艺。 (1) 以平面为易、越少越好。 (2) 重要面置于下箱。 (3) 模型易出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2 (4) 班级: 本课课题:砂型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2.分析实例。 重点与难点: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录像观摩。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三节工艺参数的选择 复习旧课:铸造工艺设计。 一、机械加工余量和最小铸孔 二、起模斜度 为了使模样便于从砂型中取出,凡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在制造模样时,必须留出一定的的 倾斜度。外壁的起模斜度通常为15′~3º,内壁的起模斜度通常为3º~10º。 三、收缩率 通常灰铸铁为0.7%~1.0%,铸钢为1.3%~2.0%,铝硅合金为0.8%~1.2%。 四、型芯头

第四节综合分析举例 一、支座 (1)方案1 (2)方案· (3)方案Ⅲ A.单件生产、小批生产 B.大批量生产 二、 C6140车床进给箱体 1.分型面的选择 方案L、方案、方案Ⅲ. A.单件生产、小批生产 B.大批量生产 2.铸造工艺图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2(5) 班级: 本课课题:特种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特种铸造工艺。 重点与难点:特种铸造。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录像观摩。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四章特种铸造 第一节熔模铸造 复习引旧课: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一、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 1蜡模制造 (1)压型制造 (2)蜡模的压制 (3)蜡模组装 2型壳制造 (1)浸涂料 (2)撒砂 (3)硬化 3焙烧和浇注 (1)焙烧 (2)浇注 二、熔模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型腔表面极为光滑 (2)能生产高熔点的黑色金属铸件 (3)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第四节综合分析举例 一、支座 (1)方案Ⅰ (2)方案Ⅱ (3)方案Ⅲ A.单件生产、小批生产 B.大批量生产 二、C6140车床进给箱体 1.分型面的选择 方案Ⅰ、方案Ⅱ、方案Ⅲ。 A.单件生产、小批生产 B.大批量生产 2.铸造工艺图 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 授课时间: 2(5) 班级: 本课课题:特种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特种铸造工艺。 重点与难点:特种铸造。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录像观摩。 课型:理论课 教学过程 第四章特种铸造 第一节熔模铸造 复习旧课: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 一、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 1.蜡模制造 (1)压型制造 (2)蜡模的压制 (3)蜡模组装 2.型壳制造 (1)浸涂料 (2)撒砂 (3)硬化 3.焙烧和浇注 (1)焙烧 (2)浇注 二、熔模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型腔表面极为光滑 (2)能生产高熔点的黑色金属铸件 (3)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第二节金属型铸造 三 金属型构造 金属型的铸造工艺 1.喷刷涂料 2.金属型应保持一定的工作温度 3.适合的出型时间 三、 金属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压力铸造 一、压力铸造的工艺过程 (1)注入金属 (2)压铸 (3)取出铸件 二、压力铸造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1)铸件的精度及其表面质量较其它铸造方法均高。 (2)可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件,或直接铸出小孔、螺纹、齿轮等。 (3)铸件的强度和硬度均较高。 (4)压铸的生产率较其它铸造方法均高。 第四节低压铸造 一、 低压铸造的基本原理 二、低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充型压力和充型速度便于控制。 (2)铸件组织较砂型铸造致密。 (3)金属的利用率提高了90%~98%。 (4)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 第五节离心铸造 三 离心铸造的基本方式 离心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省工、省料,降低了成本。 (2)极少有缩孔、缩松、气孔、夹渣等缺陷。 (3)便于制造双金属铸件。 缺点: (1)尺寸偏差大,而且内表面粗糙: (2)不适合密度偏析大的合金及轻合金铸件。 第六节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一、陶瓷型铸造 1.基本工艺过程 2.陶瓷型铸造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二、实型铸造 1.泡沫述塑料模 2铸造工艺
第二节金属型铸造 一、金属型构造 二、金属型的铸造工艺 1.喷刷涂料 2.金属型应保持一定的工作温度 3.适合的出型时间 三、金属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压力铸造 一、压力铸造的工艺过程 (1)注入金属 (2)压铸 (3)取出铸件 二、压力铸造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1)铸件的精度及其表面质量较其它铸造方法均高。 (2)可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件,或直接铸出小孔、螺纹、齿轮等。 (3)铸件的强度和硬度均较高。 (4)压铸的生产率较其它铸造方法均高。 第四节低压铸造 一、低压铸造的基本原理 二、低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充型压力和充型速度便于控制。 (2)铸件组织较砂型铸造致密。 (3)金属的利用率提高了90%~98%。 (4)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 第五节离心铸造 一、离心铸造的基本方式 二、离心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省工、省料,降低了成本。 (2)极少有缩孔、缩松、气孔、夹渣等缺陷。 (3)便于制造双金属铸件。 缺点: (1)尺寸偏差大,而且内表面粗糙。 (2)不适合密度偏析大的合金及轻合金铸件。 第六节其它特种铸造方法 一、陶瓷型铸造 1.基本工艺过程 2.陶瓷型铸造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二、实型铸造 1.泡沫述塑料模 2.铸造工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Metals.pdf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结构陶瓷(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述 Ceramics materials(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传统陶瓷(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陶瓷的制备工艺(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陶瓷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完整讲稿).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 7.4 纳米材料的应用.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 7.3 纳米材料的制备.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 7.2 纳米材料的特性.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 7.1 概述.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纳米陶瓷 7.0 教学基本要求.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9 生物陶瓷.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8 功能陶瓷薄膜.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7 压电陶瓷.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6 半导体陶瓷.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5 热释电陶瓷.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4 介电陶瓷.ppt
- 《陶瓷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功能陶瓷 6.3 绝缘陶瓷.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作业习题集及部分解答.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篇 金属材料导论.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金属铸造成形 2.1 概述 2.2 铸件形成理论基础.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金属铸造成形 2.2 金属的液态成型工艺 2.3 特种铸造.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金属铸造成形 2.3 铸件结构设计.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篇 金属铸造成形 2.4 液态金属成型件的结构设计.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金属压力加工 3.1 概述 3.2 塑性成型的理论基础 3.3 锻造方法与工艺.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金属压力加工 3.4 薄板的冲压成型.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篇 金属压力加工 3.5 金属的塑性成型新工艺.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篇 材料的焊接成形 4.1 熔焊工艺.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篇 材料的焊接成形 4.2 压力焊方法 4.3 钎焊、封接与粘接工艺 4.4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篇 材料的焊接成形 4.5 焊接缺陷与检验 4.6 焊接件结构设计.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篇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5.1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篇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5.2 典型表面切削成形的基本方法.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篇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5.3 特种加工.ppt
- 《材料近代分析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for Materials.doc
-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material analysis method(理论课).doc
- 石河子大学:《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杜广芬).doc
-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讲稿)X-射线衍射分析(清华大学:潘峰,共十二讲).pdf
- 《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石河子大学:杜广芬).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