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颖师弹琴》导学案_听颖师弹琴

《听颖师弹琴》导学案 编制人:李思伟 2010.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本诗写作特点。 【学习建议】诵读、涵味 【背景资料】
《听颖师弹琴》导学案 编制人:李思伟 2010.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本诗写作特点。 【学习建议】诵读、涵味。 【背景资料】

诗中的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在长安,以弹琴著名。题目意思即听颖师弹琴,欣赏 高妙的音乐。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韩愈因受谗言被降为 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极艰 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联想 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知识链接】 韩孟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孟郊。他们的文学主张相同,诗 风相近,做诗求险求奇,又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 故后人论诗往往以韩孟并举 【学习过程】 预习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辩识 昵昵( 根蒂 喧啾(
诗中的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在长安,以弹琴著名。题目意思即听颖师弹琴,欣赏 高妙的音乐。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韩愈因受谗言被降为 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 , “分寸”之升,已极艰 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联想 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知识链接】 韩孟 唐代文学家韩愈和孟郊。他们的文学主张相同,诗 风相近,做诗求险求奇,又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 故后人论诗往往以韩孟并举。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辩识 昵昵( ) 根蒂 ( ) 喧啾( )

跻攀( 丝篁 遽止( 2.词语理解 1.划然变轩 昂 2.跻攀分寸不可 上 3.失势一落千丈 强 4.未省听丝 篁 5.推手遽止
跻攀( ) 丝篁 ( ) 遽止( ) 2. 词语理解 1. 划然变轩 昂 2. 跻攀分寸不可 上 3. 失势一落千丈 强 4. 未省听丝 篁 5. 推手遽止 之

6.湿衣泪滂 滂 7.颖乎尔诚 能 8.无以冰炭置我 肠 二、文本解读探究 1.这处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简要分析一下各层 次的内容、艺术手法及结构特点。 2.前十句作者在描写音乐这一无形的声音时采用 了怎样的方法?写出了怎样的变化?
6. 湿衣泪滂 滂 7. 颖乎尔诚 能 8. 无以冰炭置我 肠 二、文本解读探究 1. 这处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简要分析一下各层 次的内容、艺术手法及结构特点。 2. 前十句作者在描写音乐这一无形的声音时采用 了怎样的方法?写出了怎样的变化?

三、课堂检测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昵昵(ni) 嗟余 (jie) 颖师(ying) B.柳絮(xu) 轩昂(xuan) 喧 啾(qi) C.跻攀(j) 未省( sheng) 篁( huang) D.遽止(j) 滂滂(pang) 根 蒂(di)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昵昵儿女语 (亲近) B.失势一落千丈强 有余) C.未省听丝篁 (醒悟) D.颖乎尔诚能 (擅长)
三、课堂检测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昵昵(ní) 嗟余 (jiē) 颖师(yǐng) B. 柳絮(xù) 轩昂(xuān) 喧 啾(qiū) C. 跻攀(jī) 未省(shěng) 丝 篁(huáng) D. 遽止(jù) 滂滂(páng) 根 蒂(dì) 2.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昵昵儿女语 (亲近) B. 失势一落千丈强 (有余) C. 未省听丝篁 (醒悟) D. 颖乎尔诚能 (擅长)

3.翻译下列诗句。 (1)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2)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4.填空 (1)春风桃李花开 日 (2)行宫见月伤心
3. 翻译下列诗句。 (1)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译 文: (2)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 文: 4. 填空。 (1)春风桃李花开 日, 。 (2)行宫见月伤心 色,

(3) ,对此如何不泪垂。 (4) ,在地愿为连理枝。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后记】 《听颖师弹琴》导学案 编制人:李思伟 2010.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含义
(3) ,对此如何不泪垂。 (4) ,在地愿为连理枝。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后记】 《听颖师弹琴》导学案 编制人:李思伟 2010.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本诗写作特点。 学习建议】 诵读、涵味 【学习过程】 、检査背诵、默写 把握文意 1.本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变 化,简析本诗所用的比喻的特点和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本诗写作特点。 【学习建议】 诵读、涵味。 【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默写 二、把握文意 1. 本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变 化,简析本诗所用的比喻的特点和效果

2.比较说明白居易和韩愈描写音乐方法和角度的 异同。 三、文本争鸣 韩愈在这首诗的结尾说:“湿衣泪滂滂。”对这句话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分析 四、当堂检测 阅读《听颖师弹琴》,完成1、2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2. 比较说明白居易和韩愈描写音乐方法和角度的 异同。 三、文本争鸣 韩愈在这首诗的结尾说:“湿衣泪滂滂。”对这句话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分析。 四、当堂检测 阅读《听颖师弹琴》,完成 1、2 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试简述诗歌描绘的音乐形象。 答: 2.诗人为什么会“湿衣泪滂滂”?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 试简述诗歌描绘的音乐形象。 答: 2. 诗人为什么会“湿衣泪滂滂”? 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听颖师弹琴》ppt课件(49页)_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听颖师弹琴》 (共49张PPT).ppt
- 《听颖师弹琴》ppt课件2.ppt
- 《听课记录表》下载.doc
- 《听潮》教学设计3.doc
- 《听潮》导学案_听潮.doc
- 《听潮》ppt课件(42页)_新鄂教版2015-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听潮》课件.ppt
- 《听潮》ppt课件5.ppt
- 《听潮》ppt课件4_听潮.ppt
- 《听潮》ppt课件3_听潮2.ppt
- 《听潮》ppt课件2_听潮4.ppt
- 《听泉》教案5_九年级语文下册 13《听泉》教案.doc
- 《听泉》ppt课件3.ppt
- 《听来的故事》ppt课件1_语文北师大.ppt
-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3.docx
- 《听弹琴》ppt课件1_听弹琴.ppt
- 《听张立本女吟》ppt课件2_听张立本女吟PPT.ppt
- 《听张立本女吟》ppt课件1_听张立本女吟.ppt
- 《听听,秋的声音》ppt课件3_听听_秋的声音.ppt
- 《听听,秋的声音》ppt课件1_《听听_秋的声音》教学演示课件.ppt
- 《听听那冷雨》课堂镜头(多篇)_为何是.doc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6页).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1页).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4页).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5页).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74页).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_吴汉何尝杀妻.ppt
-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4.ppt
-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练习.doc
-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练习及答案.doc
-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含答案)_第十课 吴汉何尝杀妻.doc
-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doc
-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doc
- 《吴汉何尝杀妻》检测题.doc
- 《吴老太爷进城》ppt课件4.ppt
- 《吹泡泡》ppt课件1_25吹泡泡.ppt
- 《吹泡泡》ppt课件2_25吹泡泡1.ppt
- 《吹泡泡》ppt课件3_吹泡泡.ppt
- 《吹泡泡》ppt课件4_吹泡泡PPT.ppt
- 《吻火》ppt课件.ppt
- 《吻火》ppt课件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