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分组交换网

第7章分组交换网 第7章分组交换网 7.1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 7.2X.25协议 7.3路由选择 7.4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7.5 ChinaPAC网 思考题 BACK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7.1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 7.2 X.25协议 7.3 路由选择 7.4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7.5 ChinaPAC网 思考题

第7章分组安换网 7.1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 7.1.1分组交换原理 基本思想是把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块,即分 组(Packet),以“存储一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 分组长度较短,并具有统一的格式,每个分组有一个分组头, 包含用于控制和选路的有关信息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7.1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 7.1.1 分组交换原理 基本思想是把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块,即分 组(Packet),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 分组长度较短,并具有统一的格式,每个分组有一个分组头, 包含用于控制和选路的有关信息

第7章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 (1)动态统计时分复用。 (2)存储转发。 (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 (1) 动态统计时分复用。 (2) 存储转发。 (3)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第7章分组交换网 1.统计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有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两种。 统计时分复用:即按需分配。 执行统计复用功能:通过专用计算机-信息接口处理机(MP)来 实现。 图7.1所示为3个终端采用统计时分方式共享线路资源的情况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1.统计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有同步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两种。 统计时分复用:即按需分配。 执行统计复用功能:通过专用计算机-信息接口处理机(IMP)来 实现。 图7.1所示为3个终端采用统计时分方式共享线路资源的情况

第7章分组交换网 b a 终端A 空闲 终端B 2 1 复用器 by2 1x al 标记 终端G 图7.1统计时分复用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图7.1 统计时分复用 复 用 器 b 标 记 空 闲 a 2 1 y x 终 端A 终 端B 终 端C b y 2 1 x a

第7章分组交换网 统计时分复用优点: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统计时分复用缺点:会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统计时分复用优点: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统计时分复用缺点:会产生附加的随机时延和丢失数据的可能

第7章分组交换网 2.逻辑信道 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各用户的数据信息使用标记来区分,在一 条共享的物理线路上,实质上形成了逻辑上的多条信道。 如图7.1中。 这种形式的子信道称为逻辑信道,用逻辑信道号(LCN:Logical Channel Number)来标识。 逻辑信道号由逻辑信道群号及群内逻辑信道号组成。 图7.2给出了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2.逻辑信道 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各用户的数据信息使用标记来区分,在一 条共享的物理线路上,实质上形成了逻辑上的多条信道。 如图7.1中。 这种形式的子信道称为逻辑信道,用逻辑信道号(LCN: Logical Channel Number)来标识。 逻辑信道号由逻辑信道群号及群内逻辑信道号组成。 图7.2给出了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

第7章分组多换网 终端 逻辑信道 计算机 253 终端 25】 进程 终端 [254 2 254 进程 201 201 终端 进程 线路 图7.2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图7.2 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 终 端 1 进 程 . 线 路 逻辑信道 计算机 255 255 终 端 2 终 端 n 254 201 254 201 进 程 进 程 . 终 端 .

第7章分组交换网 逻辑信道的特点: (1)在终端每次呼叫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分配LCN。 对同一个终端而言,每次呼叫可以分配不同的逻辑信道号,但 在同一次呼叫连接中,来自某一个终端的数据的逻辑信道号应 该是相同的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逻辑信道的特点: (1) 在终端每次呼叫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分配LCN。 对同一个终端而言,每次呼叫可以分配不同的逻辑信道号,但 在同一次呼叫连接中,来自某一个终端的数据的逻辑信道号应 该是相同的

第7章分组交换网 (2)每一条线路上逻辑信道号的分配是独立进行的。 即逻辑信道号并不在全网中有效,而是在每段链路上局部有效。 (3)逻辑信道号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逻辑信道总是处于下列状态中的某一种:“准备好”状态、 “呼叫建立”状态、“数据传输”状态、“呼叫清除”状态
第7章 分组交换网 (2) 每一条线路上逻辑信道号的分配是独立进行的。 即逻辑信道号并不在全网中有效,而是在每段链路上局部有效。 (3) 逻辑信道号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逻辑信道总是处于下列状态中的某一种:“准备好”状态、 “呼叫建立”状态、“数据传输”状态、“呼叫清除”状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同步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No.7信令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传送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6 IAD108的数据配置.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5 软交换机Softx3000硬件数据配置.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4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3 两层交换机的基本操作.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2 常用网管命令.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1 程控交换机C&C08用户数据配置实验.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宽带接入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宽带综合IP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计算机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分组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No.7信令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话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同步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传送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电话通信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应用层.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网络互连.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局域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宽带综合IP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宽带接入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运输层.ppt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 A.pdf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 B.pdf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触发器.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2).ppt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七 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三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九 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应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