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宽带接入网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1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 11.2V5接▣ 11.3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11.4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BACK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 11.2 V5接口 • 11.3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 11.4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1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2V5接口 11.3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11.4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BACK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 11.2 V5接口 • 11.3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 11.4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

第1章宽带接入网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11.1.1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 综合网,因此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 综合化的特征。必须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 网。 >从电信全网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骨干网已具备了宽带化、综合化 的能力,用户侧CPN/CPE的速率也在突飞猛进。接入网已经成为全 网带宽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和P化将成为本世纪初接入网发 展的大趋势。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宽带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等新技术 这两年已逐渐成熟,设备成本大大下降,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和 用户的接入成本已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 也显著增长,用合理的技术改造旧的用户环路,解决最后一千米 的宽带接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1 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 综合网,因此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 综合化的特征。必须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 网。 ➢ 从电信全网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骨干网已具备了宽带化、综合化 的能力,用户侧CPN/CPE的速率也在突飞猛进。接入网已经成为全 网带宽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化将成为本世纪初接入网发 展的大趋势。 ➢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宽带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等新技术 这两年已逐渐成熟,设备成本大大下降,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和 用户的接入成本已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 也显著增长,用合理的技术改造旧的用户环路,解决最后一千米 的宽带接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1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CPN UNI SNI SNI UNI CPN 接入网 核心网 接入网 CPE 交换/传输 CPE 图11.1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图11.1 接入网在电信网中的位置 核心网 (交换/传输) 接入网 CPN CPE UNI SNI 接入网 SNI CPN CPE UNI

第1章宽带接入网 在标准化方面,TU-T第13工作组于1995年7月通过了关 于接入网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建议G.902,以及其他一系列相 关标准。 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 目前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的主要有基于铜线的ADSL技术、 光纤技术、基于HFC的Cable Modem及宽带无线等接入方式, 而ADSL和光纤两种接入方式占了90%以上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在标准化方面,ITU-T第13工作组于1995年7月通过了关 于接入网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建议G.902,以及其他一系列相 关标准。 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 目前向用户提供宽带业务的主要有基于铜线的ADSL技术、 光纤技术、基于HFC的Cable Modem及宽带无线等接入方式, 而ADSL和光纤两种接入方式占了90%以上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11.1.2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1.接入网的定义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 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并可通过Q3接口 进行配置和管理。 ·它通常由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 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组成。 。 主要功能包括交叉连接、复用、传输,但一般不包括 交换功能,并且独立于交换机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11.1.2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1.接入网的定义 •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 (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 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并可通过Q3接口 进行配置和管理。 • 它通常由用户线传输系统、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 设备和用户网络接口设备组成。 • 主要功能包括交叉连接、复用、传输,但一般不包括 交换功能,并且独立于交换机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ITU-T接入网主要设计目标 ·支持综合业务接入。将接入网从具体的业务网中剥离 出来,成为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以支持综合业务接入,这有利于降低接入网的建设成 本。 ·开放性、标准化SNI接口。将接入网与本地交换设备之 间的SNI接口由专用接口定义为标准化的开放接口。 0 独立于SN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 口连接TMN,由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ITU-T接入网主要设计目标 • 支持综合业务接入。将接入网从具体的业务网中剥离 出来,成为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 以支持综合业务接入,这有利于降低接入网的建设成 本。 • 开放性、标准化SNI接口。将接入网与本地交换设备之 间的SNI接口由专用接口定义为标准化的开放接口。 • 独立于SN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 口连接TMN,由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2接入网的定界 。 接入网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界定: >通过UNI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 >通过SNI与位于局端或远端交换模块的业务节点相 连。 >通过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并由 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2 接入网的定界 • 接入网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界定: ➢通过UNI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 ➢通过SNI与位于局端或远端交换模块的业务节点相 连。 ➢通过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并由 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TMN UNI Q3 Q3 SNI 接入网(AN 业务节点(S 接入网的定界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AN) UNI Q3 业务节点(SN) SNI Q3 TMN

第11章宽带接入网 3一般物理结构 ·接入网从物理上可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段。 SNI UNI T 馈线段 配线段 业务节点 远端设备 局端设备 引入线 接入网的一般物理结构
第11章 宽带接入网 接入网的一般物理结构 局端设备 馈线段 业务节点 SNI 配线段 远端设备 引入线 UNI 3 一般物理结构 • 接入网从物理上可分为馈线段、配线段和引入线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宽带综合IP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局域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网络互连.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应用层.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电话通信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分组交换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同步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No.7信令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传送网.ppt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6 IAD108的数据配置.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5 软交换机Softx3000硬件数据配置.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4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3 两层交换机的基本操作.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2 常用网管命令.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实验指导(讲稿)实验1 程控交换机C&C08用户数据配置实验.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宽带接入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宽带综合IP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计算机网.doc
- 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运输层.ppt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 A.pdf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 B.pdf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触发器.ppt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2).ppt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一 TTL门电路的逻辑变换及测试.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七 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三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九 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二 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五 触发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八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六 小规模SSI计数器及其应用.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十 电子乒乓游戏机.doc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验指导(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四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doc
-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