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金属有机-1

金属有机化学 程延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5年06月
金 属 有 机 化 学 程延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5年06月

主要内容: 引言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主族金属有机化学
主要内容: 引言 有机金属化学发展历史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主族金属有机化学 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8电子规则 等瓣相似原理 -授体配体 -授体/-受体配体 , -授体/-受体配体 有机金属催化化学

引言 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金属与碳原子之间有直接的极性成键(M+-C6-)的化合物 虽然键的极性大小或强或弱,但并不包括离子键。因此 Na、K、Rb、CS形成的相应有机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金属化 合物,而属于离子型化合物
一、什么是金属有机化学? 引 言 金属与碳原子之间有直接的极性成键(M+−C−)的化合物 虽然键的极性大小或强或弱,但并不包括离子键。因此, Na、K、Rb、Cs形成的相应有机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金属化 合物,而属于离子型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根据对化学键上两个原子电负性值的计算,可以判断一个化学 键的极性大小。 Pauling通过热化学方法得到每个元素的电负性 之值。 22 Li Be 101.6 202.5303.440 Mg AI Si P S CI 0913 1.61922263.1 K Ca Sc Tiy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081.0131.51616161.81.81.919171.820222629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08101.2131.82119222322191.71818202126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I Pb Bi Po At 0809111.31.523192222232.5201.61920202.2 Lanthanoids: 11-13 Actinoids: 1.1-1.3
根据对化学键上两个原子电负性值的计算,可以判断一个化学 键的极性大小 。Pauling通过热化学方法得到每个元素的电负性 之值

M-C键的类型 covalent 18 multicenter bonds 1314151617|Hae BC NO FN Naymg3 4 56 10 11 12 Al Si PscI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Br Rod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IXe Csd Ba Lat Hf Ta w Re Os Ir Pt Au l hg ti Pb Bi Po At Rn Raa covalent covalent IonIc M-C o-bonds mainly E-C o-bonds as well as M-C n-bonds rarely E-c n-bonds ★ Lanthanon IonIc ▲ Actinoids M-C bond predominanti covalent
二、M-C键的类型:

-,丌-,δ-键的含义表示元如下: Overlap Number of nodal planes Bond Example including the Bond Axis Type 8 (co)C 5 r=CR [R4Re≡ReR +
−, −, −键的含义表示如下:

三、M-C键的稳定性 热力学因素 (thermo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稳定sab)或不稳定( unstable) 动力学因素( 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惰性ier)与活泼( labil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可以形成MC单键(例如 MgMe,, PMe3, MeBr, [LaMe,- WMe)o 对于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拥有较多的价轨 道数目以及容易倾向形成多重键的特点
三、M−C键的稳定性: 热力学因素(thermo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稳定(stable)或不稳定(unstable) 动力学因素(dynamic factor) 化合物的惰性(inert)与活泼(labile)。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可以形成M−C单键(例如: MgMe2 , PMe3 , MeBr, [LaMe6 ] 3− , WMe6等)。 对于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拥有较多的价轨 道数目以及容易倾向形成多重键的特点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 与M-N、M-O和MX键相比,M-C键是较弱的 甲基分生物气相中的标准生成焓 1H( (k/mot初平均键焓 M-Cmo5M-XX=C,O的比较 Group MMe MMe3 MMea MMe3 M△HPE M△H E △HE M E B 123365 167358 24314 Al 81274 -245311 P 101276 50177 Ge 13229 Cd106139 In 173160 19217 32214 94 121 T Pb 136152 Bi 194141 526 Si-O 452 As-O 301 B-CI 456 Bi -CI 500 565 Al-Cl 420 Sn-Cl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稳定性 与M−N、M−O和M−X键相比,M−C键是较弱的 甲基衍生物气相中的标准生成焓Hf 0 (kJ/mol)和平均键焓 (M-C) (kJ/mol)与(M-X) (X = Cl, O)的比较

MC键的特点: ※M-C键能变化范围很大 化合物 CHB CHAs (CH3)3B1 E(M-C) KJ/mol 365 29 141 成键 较强 中等 弱 ※在同一主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平均键能E(M-C) 降低。这同样适用于金属M与第二行元素之间的成键情况。这 种效应归因于原子径向扩展差异的增大及随之而来的M-C键中 原子轨道重叠的不利
M−C键的特点 : ※ M−C键能变化范围很大 化合物 (CH3 ) 3B (CH3 ) 3As (CH3 ) 3Bi E(M−C) kJ/mol 365 229 141 成键 较强 中等 弱 ※ 在同一主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平均键能E(M−C) 降低。这同样适用于金属M与第二行元素之间的成键情况。这 种效应归因于原子径向扩展差异的增大及随之而来的M−C键中 原子轨道重叠的不利

※如果金属M具有很高的电正性,而同时(或者)负碳离子非常稳 定,那么M-C键认为是离子键。 例如: Na ICsh5],KC5H3NatC=CR ※当金属M的价电子层未到达半满且M有很强的极化(有很大 的核径比),就会出现多中心键。 例如:[LiCH3l4Be(CH3)2ln[A(CH3)32
※ 如果金属M具有很高的电正性,而同时(或者)负碳离子非常稳 定,那么M−C键认为是离子键。 例如:Na+ [C5H5 ] − , K+ [C5H5 ], Na+ [CCR]− ※ 当金属M的价电子层未到达半满且Mn+有很强的极化(有很大 的核径比),就会出现多中心键。 例如:[LiCH3 ] 4 , [Be(CH3 ) 2 ] n , [Al(CH3 ) 3 ]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第五讲 有机合成设计技巧(3).ppt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第四讲 有机合成设计技巧(2).ppt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第三讲 有机合成设计技巧(I).ppt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第二讲 有机胺的合成.ppt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第一讲 醇与羰基化合物的合成.ppt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8章 胶体.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7章 电化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6章 电解质溶液.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5章 界面现象.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4章 速率理论.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3章 相倚子系统的统计热力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2章 独立子系统的统计热力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1章 波谱的基本原理.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10章 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理论.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9章 量子力学基础.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8章 各类反应的动力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7章 化学动力学.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6章 传递现象.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5章 化学平衡.pdf
-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思考题解答)第4章 相平衡.pdf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等有机化学》过渡金属的烯烃基和芳基化合物.ppt
- 《化学与环境》绪论.ppt
- 《化学与环境》第一章 化学平衡原理.ppt
- 《化学与环境》第九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第三章 物质结构(下).ppt
- 《化学与环境》第十章 水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第十一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ppt
- 《化学与环境》第十三章 食品污染.ppt
- 《化学与环境》第三章(3-1) 物质结构.ppt
- 《化学与环境》第三章 物质结构(上).ppt
- 《化学与环境》第九章(9-1) 大气污染及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第二章 电化学.ppt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个实验).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共十八章).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取代酸.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