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七章 历史研究
第七章历史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历史研究就是寻找过去的事实,然后用这些 寻找来的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与其他研究相比,历史研究可能具有更长的 历史,在任何研究领域都可找到历史研究的案例 历史研究通常是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研究者通过收集、鉴别、评价文献资料来解释历史 事件和过程。历史研究具有分析的性质,研究者常用逻辑推理来加工处理文献资料。由于历 史不会重演,过去的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去操纵它们,因此需要研究者在推理过程中作出 创造性的解释。这样,历史研究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反映研究者的价值观和兴趣,从这个意义 上说,历史研究是主观定性的。本章论述与历史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文献法、内 容分析法和比较法。 第一节历史法 -、什么是历史法 在教育研究中,历史法是指通过收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描述、 分析、解释,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探索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常用于教育史的研究,但又不限于教育史,它几乎覆盖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历 史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有:教育活动中的历史事件、现象、过程、经验,教育理论中的思想、 观点、流派,以及教育历史人物等。 历史法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信息主要来自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史料,获取必要的 史料是历史法得以进行的前提。史料的来源主要是书面文字材料,如书籍、报刊、日记、信 件、会议记录等。但书面材料并非是唯一来源,还有实物资料,如遗迹、出土文物,以及具 体的物品、图片、录音、录像等。另外,有关的故事、传说、民谣、礼仪、风俗等口头传播 的信息也是史料的来源。 历史资料通常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对要硏究的事件或经历的首 次描述,作者以第一见证人(直接目击者)的身份出现。第一手资料也称原始资料。如:学 校的规划、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学生情况登记表、活动录像:教师的教学计划、 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试卷、作品,以及研究者的手稿,首次发表 的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第二手资料是对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至少加工处理一次以上的 资料,作者以间接见证人的身份出现,是对第一手资料的加工整理。如:摘录、综述、述评、 书评介绍、心得体会等。当然两者的划分并非是完全绝对化的,例如,某校的校务会议的会 议记录是第一手资料,某报社记者依据会议记录,对会议作出评论,这是第二手资料。如果 报社记者亲自参加校务会议,那么他的报道就是第一手资料。 又如,学校的学生入学登记表、基本情况表是分析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如 果我们将这些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经分析、概括写出评论性文章发表,这样的文章就学生基 本情况这个层面而言是第二手资料,但在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个层面上,这样的文
1 第七章 历史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历史研究就是寻找过去的事实,然后用这些 寻找来的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与其他研究相比,历史研究可能具有更长的 历史,在任何研究领域都可找到历史研究的案例。 历史研究通常是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研究者通过收集、鉴别、评价文献资料来解释历史 事件和过程。历史研究具有分析的性质,研究者常用逻辑推理来加工处理文献资料。由于历 史不会重演,过去的已经发生,人们无法再去操纵它们,因此需要研究者在推理过程中作出 创造性的解释。这样,历史研究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反映研究者的价值观和兴趣,从这个意义 上说,历史研究是主观定性的。本章论述与历史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文献法、内 容分析法和比较法。 第一节 历史法 一、什么是历史法 在教育研究中,历史法是指通过收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描述、 分析、解释,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探索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历史法常用于教育史的研究,但又不限于教育史,它几乎覆盖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历 史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有:教育活动中的历史事件、现象、过程、经验,教育理论中的思想、 观点、流派,以及教育历史人物等。 历史法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信息主要来自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史料,获取必要的 史料是历史法得以进行的前提。史料的来源主要是书面文字材料,如书籍、报刊、日记、信 件、会议记录等。但书面材料并非是唯一来源,还有实物资料,如遗迹、出土文物,以及具 体的物品、图片、录音、录像等。另外,有关的故事、传说、民谣、礼仪、风俗等口头传播 的信息也是史料的来源。 历史资料通常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对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的首 次描述,作者以第一见证人(直接目击者)的身份出现。第一手资料也称原始资料。如:学 校的规划、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学生情况登记表、活动录像;教师的教学计划、 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试卷、作品,以及研究者的手稿,首次发表 的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第二手资料是对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至少加工处理一次以上的 资料,作者以间接见证人的身份出现,是对第一手资料的加工整理。如:摘录、综述、述评、 书评介绍、心得体会等。当然两者的划分并非是完全绝对化的,例如,某校的校务会议的会 议记录是第一手资料,某报社记者依据会议记录,对会议作出评论,这是第二手资料。如果 报社记者亲自参加校务会议,那么他的报道就是第一手资料。 又如,学校的学生入学登记表、基本情况表是分析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如 果我们将这些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经分析、概括写出评论性文章发表,这样的文章就学生基 本情况这个层面而言是第二手资料,但在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个层面上,这样的文
章属于第一手资料 历史法特别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这是最接近原事实的资料,并且能比较具体地反 映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因而最具说服力。虽然第一手资料也可能由于原作者的 主观意向、认识能力的限制,未能准确地描述或评价原始事实,但与第二手资料相比,其可 靠性要大得多。如果说第一手资料对原始事实可能会有所偏差的话,那么第二手资料在对第 一手资料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得更远 历史研究的核心是解释过去,探索过去:是去寻找资料,而不是产生资料:是对已结束 或已发生的事件的还原加工。历史研究对了解过去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为现在或未来 服务。历史是一面镜子,现有的任何事物都可在历史中找到其影子,历史是伟大的思想库, 后人可从中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贡献是双重的,一方面有助于对过去的理解,另 方面能为现行决策提供视角 在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弄清教育历史真相,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中外教育遗产,描述过去、解释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在历史研究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因为每项研究的内容、视角、材料、研究者的兴趣、 价值观等都不尽相同。从历史法的研究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见图7-1 图7一1历史法研究过程图 1.确定研究问题 任何研究的第一步都是如此。历史法中的研究问题可以是研究假设的陈述或是对研究目 的的陈述。这里的假设与实证性研究方法中的假设有区别。在实证性研究中,假设是作为整 个研究的核心提出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整个研究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而展 开。研究结果是要么接受假设,要么拒绝假设。而历史法中的假设并非十分明确,通常是对 研究问题的性质、特征、环境的影响、相互关系、可能的原因等作出推测和描述。 确定研究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界定关键术语。在现实的研究中,有些术语总是有些 模糊不清,如果术语不加以特别的界定,在硏究中可能会造成误解。对术语的界定通常采用 抽象性定义 2.收集和评价原始材料 历史法的基本准则是,只要有可能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收集资料不仅要收集与研究问 题相关的资料,还应注意收集背景性和旁证性的资料。收集资料应充分全面,不仅要收集相 同观点的资料,还应注意收集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任务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进入对文献资料的考证阶段,即对收集来的文献进 行鉴别和评价。鉴别文献的真伪,评价文献质量的高低。历史法中对资料的考证分外部考证 和内部考证两类 ①外部考证 2
2 章属于第一手资料。 历史法特别注重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这是最接近原事实的资料,并且能比较具体地反 映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条件,因而最具说服力。虽然第一手资料也可能由于原作者的 主观意向、认识能力的限制,未能准确地描述或评价原始事实,但与第二手资料相比,其可 靠性要大得多。如果说第一手资料对原始事实可能会有所偏差的话,那么第二手资料在对第 一手资料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得更远。 历史研究的核心是解释过去,探索过去;是去寻找资料,而不是产生资料;是对已结束 或已发生的事件的还原加工。历史研究对了解过去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为现在或未来 服务。历史是一面镜子,现有的任何事物都可在历史中找到其影子,历史是伟大的思想库, 后人可从中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贡献是双重的,一方面有助于对过去的理解,另一 方面能为现行决策提供视角。 在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弄清教育历史真相,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中外教育遗产,描述过去、解释现在、预测未来。 二、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在历史研究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因为每项研究的内容、视角、材料、研究者的兴趣、 价值观等都不尽相同。从历史法的研究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见图 7—1。 图 7 一 1 历史法研究过程图 1.确定研究问题 任何研究的第一步都是如此。历史法中的研究问题可以是研究假设的陈述或是对研究目 的的陈述。这里的假设与实证性研究方法中的假设有区别。在实证性研究中,假设是作为整 个研究的核心提出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整个研究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而展 开。研究结果是要么接受假设,要么拒绝假设。而历史法中的假设并非十分明确,通常是对 研究问题的性质、特征、环境的影响、相互关系、可能的原因等作出推测和描述。 确定研究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界定关键术语。在现实的研究中,有些术语总是有些 模糊不清,如果术语不加以特别的界定,在研究中可能会造成误解。对术语的界定通常采用 抽象性定义。 2.收集和评价原始材料 历史法的基本准则是,只要有可能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收集资料不仅要收集与研究问 题相关的资料,还应注意收集背景性和旁证性的资料。收集资料应充分全面,不仅要收集相 同观点的资料,还应注意收集不同观点,甚至相反观点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任务基本完成后,接下来进入对文献资料的考证阶段,即对收集来的文献进 行鉴别和评价。鉴别文献的真伪,评价文献质量的高低。历史法中对资料的考证分外部考证 和内部考证两类。 ①外部考证
外部考证是对文献本身真伪作出鉴别,涉及文献的真实性。如对版本真伪进行考证, 可以从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看是否相符;也可查看书中内容是否反 映成书年代的事实。对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可以看作者其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与此书一致, 基本观点、思想是否一贯。外部考证还可以用技术手段测定纸质,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 或用同位素钾一40、碳一14的衰变程度来测定。 ②内部考证 内部考证是对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是否真实的鉴别,涉及文献的可靠性。常用的考证形式 有:文字性文献的相互印证;实物与文字性文献的互证;文献内容与当时历史背景、史实的 对照、比较;分析作者的生平、立场、思想,与此文献内容的一致性程度等。一般来说,被 具有权威性或大型的工具性文献(如百科全书、大辞典、年鉴等)所引用的资料通常比较可 靠。被他人经常引证的资料,我们可以假设别人在引证前曾作过考证 无论是外部考证还是内部考证,都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实现评价的,目的是去伪存真 确立文献资料的可信性和可利用性。通常比较是客观的,公正的,当我们对某件事无从判定 时,比较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真伪、强弱、优劣、美丑,无需争论,一比便知。没有 比较则难以对事物进行鉴别,没有鉴别则难以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没有正确的评价则容 易人云亦云,失去主见。 3.综合分析文献中的信息 收集和考证文献资料是历史法的基础工作。硏究者要学会如何去査找、发掘史料,考证、 辨别史料,还要了解校勘、辑佚、训诂等方法。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 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误差进行核对校验,正本清源,以恢复史料的本来面目。辑佚, 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加以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训诂,是通过广 征博引,详细地解释古籍字词的原意 历史法不能只将研究停留在收集、整理、考证的阶段,分析、概括史料是研究的直接目 的。综合分析文献中的信息就是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理性的思维加工,形成对事实本 身的科学认识。对史料的理性加工形式主要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常用的方法 有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 当研究者反复研究原始资料,从中综合信息时,也是逐步形成硏究假设,或对原来假设 重新审视的过程。历史研究中的假设不同于实验或调查研究中的假设。后两种研究是先假设 再验证,假设在整个研究中是固定的航标。而历史研究并不一定预先假设,在研究过程中, 随时可能形成假设,也随时可能修正假设。不断修正假设的过程,也就是向研究结论逼近的 过程 4.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历史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作出研究结论。结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资料信息的逻 辑分析。当然对信息作出客观的、合理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解释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 进行 确证文献的具体方法 历史法中确证文献资料真实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 1.简单判定法 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研究者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的定性判断。 此法简单省时,但判断结果会因人而异,可信度、精确度较低。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硏究 者自身的科研素质。 2.二重证据法
3 外部考证是对文献本身真伪作出鉴别,涉及文献的真实性。如 对版本真伪进行考证, 可以从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看是否相符;也可查看书中内容是否反 映成书年代的事实。对作者真伪进行考证,可以看作者其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与此书一致, 基本观点、思想是否一贯。外部考证还可以用技术手段测定纸质,手稿上墨水的褪色程度、 或用同位素钾一 40、碳—14 的衰变程度来测定。 ②内部考证 内部考证是对文献所记载的内容是否真实的鉴别,涉及文献的可靠性。常用的考证形式 有:文字性文献的相互印证;实物与文字性文献的互证;文献内容与当时历史背景、史实的 对照、比较;分析作者的生平、立场、思想,与此文献内容的一致性程度等。一般来说,被 具有权威性或大型的工具性文献(如百科全书、大辞典、年鉴等)所引用的资料通常比较可 靠。被他人经常引证的资料,我们可以假设别人在引证前曾作过考证。 无论是外部考证还是内部考证,都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实现评价的,目的是去伪存真, 确立文献资料的可信性和可利用性。通常比较是客观的,公正的,当我们对某件事无从判定 时,比较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真伪、强弱、优劣、美丑,无需争论,一比便知。没有 比较则难以对事物进行鉴别,没有鉴别则难以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没有正确的评价则容 易人云亦云,失去主见。 3.综合分析文献中的信息 收集和考证文献资料是历史法的基础工作。研究者要学会如何去查找、发掘史料,考证、 辨别史料,还要了解校勘、辑佚、训诂等方法。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 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误差进行核对校验,正本清源,以恢复史料的本来面目。辑佚, 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加以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训诂,是通过广 征博引,详细地解释古籍字词的原意。 历史法不能只将研究停留在收集、整理、考证的阶段,分析、概括史料是研究的直接目 的。综合分析文献中的信息就是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理性的思维加工,形成对事实本 身的科学认识。对史料的理性加工形式主要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常用的方法 有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 当研究者反复研究原始资料,从中综合信息时,也是逐步形成研究假设,或对原来假设 重新审视的过程。历史研究中的假设不同于实验或调查研究中的假设。后两种研究是先假设 再验证,假设在整个研究中是固定的航标。而历史研究并不一定预先假设,在研究过程中, 随时可能形成假设,也随时可能修正假设。不断修正假设的过程,也就是向研究结论逼近的 过程。 4.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历史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作出研究结论。结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资料信息的逻 辑分析。当然对信息作出客观的、合理的解释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解释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 进行。 三、确证文献的具体方法 历史法中确证文献资料真实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 l.简单判定法 这是人们最常用的方法,即根据研究者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主观的定性判断。 此法简单省时,但判断结果会因人而异,可信度、精确度较低。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 者自身的科研素质。 2.二重证据法
此法源于近代学者王国维,他用地下出土的史料与古书上所记载的内容相互印证,得出 了不少可贵的见解和结论。他把这种方法叫做“二重证据法”。因为,一份文献即使是第 手资料,也很少能自己证明自己,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文献之间加以印证。 3.三角互证法 三角互证法是对同一研究问题,用三个不同来源或不同方式得来的资料或信息进行比较 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以此来评价资料的真实性。此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同一问题时,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策略,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交叉 印证。如果信息是一致的,那么资料的真实性便被确证。如果信息不一致,资料可能不是真 实的。三角互证法不仅用于历史研究,也可用于现状研究。不仅是评价资料来源真实性的方 法,也是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例如,我们要了解幼儿园儿童负担是否过重问题,可从教师、 家长、儿童三个不同来源收集资料,也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三角互证法的基本 模式见图7-2。 教 家长 儿童 多种资料来源的三角互证 查阅教学记录 访问家长 观察儿童 图7-2儿童负担问题的三角互证法 四、运用历史法的注意事项 ①应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实,要把史料放到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中去 考察。不要以今天的观点去美化或苛求历史,不要把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强加于前人 ②解释是历史硏究过程的核心,研究者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解释、评价史料,还历史 以本来面目。不要赋予过去的术语以现代的含义或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意义。 ⑧结论应在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之后产生,而不是在它之前。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裁 剪史料,不要断章取义地解释史料。 ④应随时间的推移,顺理成章地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得出结论,一般不要采用倒叙的 形式 ⑤应特别重视例外的资料和相反的资料,不要回避或隐匿这些资料 历史法的运用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遵循尊重历史、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 处理史料与理论概括的关系,处理好批判、继承、创新的关系
4 此法源于近代学者王国维,他用地下出土的史料与古书上所记载的内容相互印证,得出 了不少可贵的见解和结论。他把这种方法叫做“二重证据法”。因为,一份文献即使是第一 手资料,也很少能自己证明自己,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文献之间加以印证。 3.三角互证法 三角互证法是对同一研究问题,用三个不同来源或不同方式得来的资料或信息进行比较 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以此来评价资料的真实性。此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同一问题时,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策略,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交叉 印证。如果信息是一致的,那么资料的真实性便被确证。如果信息不一致,资料可能不是真 实的。三角互证法不仅用于历史研究,也可用于现状研究。不仅是评价资料来源真实性的方 法,也是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例如,我们要了解幼儿园儿童负担是否过重问题,可从教师、 家长、儿童三个不同来源收集资料,也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收集资料。三角互证法的基本 模式见图 7—2。 教师 家长 儿童 多种资料来源的三角互证 查阅教学记录 访问家长 观察儿童 图 7—2 儿童负担问题的三角互证法 四、运用历史法的注意事项 ①应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实,要把史料放到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中去 考察。不要以今天的观点去美化或苛求历史,不要把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强加于前人。 ②解释是历史研究过程的核心,研究者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解释、评价史料,还历史 以本来面目。不要赋予过去的术语以现代的含义或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意义。 ⑧结论应在对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之后产生,而不是在它之前。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裁 剪史料,不要断章取义地解释史料。 ④应随时间的推移,顺理成章地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得出结论,一般不要采用倒叙的 形式。 ⑤应特别重视例外的资料和相反的资料,不要回避或隐匿这些资料。 历史法的运用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遵循尊重历史、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 处理史料与理论概括的关系,处理好批判、继承、创新的关系
第二节文献法 什么是文献法 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 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文献法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它与历史法有相似之处,常用 于研究历史,但它不限于历史,也能用来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众所周知,对现状的研究通 过实地调査,直接观察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这当然最理想。但研宄者不可能每件事都去亲身 经历一番,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收集与现状有关的文献,经整理分 析,得出结论,仍不失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如,我们想对国内外幼儿课程改革的现状进 行比较研究,当然能到国外去实地考察一下,看一看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与我国的 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这当然最好,但条件办不到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国外有关文献资料的 收集、分析、比较来进行这项研究 另外,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看,文献法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被采用 几乎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真正的研究必须以一定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都是“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去攀登新的高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 献法是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有时文献的获得会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研究者只要能独占文献的来 源,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权威。例如,现存的《论语》是东汉郑玄编辑的,记有孔子 与其门生的谈话和问答,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如果没有这本书,要对孔子教育 思想进行研究便难以进行。假设现在某人获得一本比郑玄编辑的《论语》更早、更全面记载 孔子活动及言论的文献,那么他就能成为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的专家、权威。道理很简单,他 独占了文献的来源,别人无法与他抗衡。 直到现在,能找到并获得国外最新的文献,能占有关键的历史资料,仍是教育研究活勒 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这些文献的获得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探 索,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和支持。如不具备有关专业的知识,既使文献放在你面前,你也不 知道它的价值;要获得国外最新文献需要良好的外语水平;获得关键的历史资料需要文献检 索、考证等方面的知识:上网查阅文献也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到哪里去查找 文献法的研究步骤 文献法的研究步骤与历史法基本相似,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文献搜集、文献鉴别、文 献整合。 文献搜集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去获取所需要的文献:文献鉴别就是对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 性作出判断:文献整合就是对己掌握的文献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具体内容 可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文献法与历史法常常混为一谈。二者在研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 文献资料,二者的研究步骤基本相同。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如文献法不仅能用来研究历史, 也能用来研究现状、预测未来;文献法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硏究方法,又可作为其他研究方 法的辅助手段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教育研究中,文献法更多地关注教育问题和事件, 注重对文献的描述和分析。历史法更多地强调教育现象和理论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
5 第二节 文献法 一、什么是文献法 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的研究 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文献法已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它与历史法有相似之处,常用 于研究历史,但它不限于历史,也能用来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众所周知,对现状的研究通 过实地调查,直接观察可获得第一手资料,这当然最理想。但研究者不可能每件事都去亲身 经历一番,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收集与现状有关的文献,经整理分 析,得出结论,仍不失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如,我们想对国内外幼儿课程改革的现状进 行比较研究,当然能到国外去实地考察一下,看一看以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与我国的 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这当然最好,但条件办不到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国外有关文献资料的 收集、分析、比较来进行这项研究。 另外,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看,文献法在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被采用。 几乎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真正的研究必须以一定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以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都是“站在巨人们的肩上”去攀登新的高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 献法是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有时文献的获得会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研究者只要能独占文献的来 源,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权威。例如,现存的《论语》是东汉郑玄编辑的,记有孔子 与其门生的谈话和问答,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如果没有这本书,要对孔子教育 思想进行研究便难以进行。假设现在某人获得一本比郑玄编辑的《论语》更早、更全面记载 孔子活动及言论的文献,那么他就能成为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的专家、权威。道理很简单,他 独占了文献的来源,别人无法与他抗衡。 直到现在,能找到并获得国外最新的文献,能占有关键的历史资料,仍是教育研究活勒 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这些文献的获得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探 索,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和支持。如不具备有关专业的知识,既使文献放在你面前,你也不 知道它的价值;要获得国外最新文献需要良好的外语水平;获得关键的历史资料需要文献检 索、考证等方面的知识;上网查阅文献也需要知道如何操作,到哪里去查找。 二、文献法的研究步骤 文献法的研究步骤与历史法基本相似,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文献搜集、文献鉴别、文 献整合。 文献搜集就是利用各种方式去获取所需要的文献;文献鉴别就是对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 性作出判断;文献整合就是对已掌握的文献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具体内容 可参见本章第一节中“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文献法与历史法常常混为一谈。二者在研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 文献资料,二者的研究步骤基本相同。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如文献法不仅能用来研究历史, 也能用来研究现状、预测未来;文献法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又可作为其他研究方 法的辅助手段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教育研究中,文献法更多地关注教育问题和事件, 注重对文献的描述和分析。历史法更多地强调教育现象和理论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
律,更多地与教育宏观背景如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化、科技等相联系,更多地 用于教育史研究,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和理论,注重对史料的分析和解释。 三、文献法的优缺点 文献资料中积累着丰富的教育事实和教育理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挖掘开发,可加深对 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文献法的优点有 ①可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 文献法可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硏究那些受时间或地域限制而无法接近的对象或内容, 如对已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研究:对古代儿童心理观的研究:对国外幼儿发展史的研究等。 ②研究范围广泛 文献资料的内容包罗万象,文献法的研究范围可达古今中外,研究既可以是横向的比较, 也可以是纵向的分析,还可以作长期的趋势研究 ③可排除研究对象的反应性干扰 文献法的直接对象是白纸黑字的文献资料,因而可避免由于被试是人的研究中可能产生 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人为反应 ④样本容量较大、费用较低 采用文献法,样本容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均可作为硏究对象。另 外采用文献法,无需复杂的程序或特殊的设备条件,所需费用较低,效率较高。研究人员可 以单干,比较自由方便。 文献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原作者的主观偏见 文献资料的编写往往会带有原作者的主观偏见。编写文献由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意图,如 有的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其中夸大成分较多;有的是为了适应某时期、某种形势的要求 而作,可能会过分强调当时的时代特征:还有的是为迎合某人的需要或秉承某人的旨意而写, 常常会歪曲事实,甚至炮制伪假文献。这些都会给文献法的客观性造成威胁,而文献研究者 对此又无法控制 ②历史局限性 文献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由事实变为文字记载的过程中,往往会 渗入作者的主观愿望,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历史的局限性、时代的特征、阶级的烙印 或多或少会反映在文献的字里行间。如果说历史原因、政治因素、技术手段等可能会使原始 资料失实的可能性会很大。对一些非常时期(如浮夸风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等)的有 关文献,利用时要慎重,以免以讹传讹 ③缺乏具体性、生动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把纸上的东西还原成事实,一方面有赖于原始文献描述的真实 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研究人员通常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对 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判断,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结果常常会因人而异,判断的 可信度、精确度不高、研究之间也难以比较。 ④难以把所需文献查全找齐 保存下来的文献,往往是有选择的保留,往往不很完整,尤其是第一手资料。有些研究 领域几乎无文献可以利用。另外,对文献内容的编码困难,难以量化。 文献法从表面看似乎很简单,只需一头扎进故纸堆里,闭门造车就能岀成果。其实不然, 研究者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所需的材料,要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有价值的真品, 要从文献的文字描述中重构事实真相,要对远离我们的历史过程作出客观的解释和评价,并
6 律,更多地与教育宏观背景如社会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化、科技等相联系,更多地 用于教育史研究,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和理论,注重对史料的分析和解释。 三、文献法的优缺点 文献资料中积累着丰富的教育事实和教育理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挖掘开发,可加深对 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文献法的优点有: ①可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 文献法可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研究那些受时间或地域限制而无法接近的对象或内容, 如对已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研究;对古代儿童心理观的研究;对国外幼儿发展史的研究等。 ②研究范围广泛 文献资料的内容包罗万象,文献法的研究范围可达古今中外,研究既可以是横向的比较, 也可以是纵向的分析,还可以作长期的趋势研究。 ③可排除研究对象的反应性干扰 文献法的直接对象是白纸黑字的文献资料,因而可避免由于被试是人的研究中可能产生 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人为反应。 ④样本容量较大、费用较低 采用文献法,样本容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均可作为研究对象。另 外采用文献法,无需复杂的程序或特殊的设备条件,所需费用较低,效率较高。研究人员可 以单干,比较自由方便。 文献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原作者的主观偏见 文献资料的编写往往会带有原作者的主观偏见。编写文献由各种各样的目的和意图,如 有的是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其中夸大成分较多;有的是为了适应某时期、某种形势的要求 而作,可能会过分强调当时的时代特征;还有的是为迎合某人的需要或秉承某人的旨意而写, 常常会歪曲事实,甚至炮制伪假文献。这些都会给文献法的客观性造成威胁,而文献研究者 对此又无法控制。 ②历史局限性 文献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由事实变为文字记载的过程中,往往会 渗入作者的主观愿望,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历史的局限性、时代的特征、阶级的烙印 或多或少会反映在文献的字里行间。如果说历史原因、政治因素、技术手段等可能会使原始 资料失实的可能性会很大。对一些非常时期(如浮夸风时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等)的有 关文献,利用时要慎重,以免以讹传讹。 ③缺乏具体性、生动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把纸上的东西还原成事实,一方面有赖于原始文献描述的真实 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研究人员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研究人员通常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对 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定性判断,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结果常常会因人而异,判断的 可信度、精确度不高、研究之间也难以比较。 ④难以把所需文献查全找齐 保存下来的文献,往往是有选择的保留,往往不很完整,尤其是第一手资料。有些研究 领域几乎无文献可以利用。另外,对文献内容的编码困难,难以量化。 文献法从表面看似乎很简单,只需一头扎进故纸堆里,闭门造车就能出成果。其实不然, 研究者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所需的材料,要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挑选出有价值的真品, 要从文献的文字描述中重构事实真相,要对远离我们的历史过程作出客观的解释和评价,并
非是件容易的事。文献法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具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具有 多种社会科学知识的扎实基础和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又称信息分析法,是一种以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化的文献或其他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资料,并且以数据为素材,对文 献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事实作出判断,形成研究结论。 内容分析法产生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最先用于社会学研究,后来逐步推广到其他研究 领域。典型的例子是方克豪瑟(G.R. Funkhouser)对60年代美国公众最感兴趣问题的研 究。他抽取了1960-1970这十年间美国最著名的三家周刊的全部期刊,共1716本作为研究 样本。按照《读者指南》栏目上的项目,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分类登记,最后将统计的结果 与盖洛普民意调查所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见表7-2)。 表7-2美国公众60年代感兴趣问题的内容分析和盖洛普民意调查名次排序表 问题类别 文章篇数排列顺序盖洛普调查顺 越南战争 种族关系 687 校园动乱 1234567890123 1245 通货膨胀 电视及传播媒介 20 吸毒 环境与污染 吸烟 贫困 74 性(道德堕落) 女权 科学与社会 47 人口 注:盖洛普调查没有10-14,这5个问题均记为相同的顺序数12。两者排列顺序的相关 系数为r=0.78,P=0.001 结果表明:方克豪瑟的内容分析法的排序与盖洛普民意调查的顺序不谋而合,结论证实 了盖洛普的调查结论。内容分析法可对任何文献形式进行研究,包括书报、杂志、信件、广 播、音乐、演讲、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幻灯图片等。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适用范围较广 可以对可作比较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如:中国大陆与台湾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我们 可以将两地的小学语文课本按每册的生字、总字数、课文篇数、文体、练习量、作业形式、 插图等各个项目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对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如,对现
7 非是件容易的事。文献法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具有雄厚的理论功底,具有 多种社会科学知识的扎实基础和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一、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又称信息分析法,是一种以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化的文献或其他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资料,并且以数据为素材,对文 献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事实作出判断,形成研究结论。 内容分析法产生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最先用于社会学研究,后来逐步推广到其他研究 领域。典型的例子是方克豪瑟(G. R. Funkhouser)对 60 年代美国公众最感兴趣问题的研 究。他抽取了 1960—1970 这十年间美国最著名的三家周刊的全部期刊,共 1716 本作为研究 样本。按照《读者指南》栏目上的项目,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分类登记,最后将统计的结果 与盖洛普民意调查所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见表 7—2)。 表 7—2 美国公众 60 年代感兴趣问题的内容分析和盖洛普民意调查名次排序表 问题类别 文章篇数 排列顺序 盖洛普调查顺序 越南战争 种族关系 校园动乱 通货膨胀 电视及传播媒介 犯罪 吸毒 环境与污染 吸烟 贫困 性(道德堕落) 女权 科学与社会 人口 861 687 267 234 218 203 173 109 99 74 62 47 4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4 5 12* 3 9 6 12* 7 8 12* 12* 12* 注:盖洛普调查没有 10-14,这 5 个问题均记为相同的顺序数 12。两者排列顺序的相关 系数为 r=0.78,P=0.001 结果表明:方克豪瑟的内容分析法的排序与盖洛普民意调查的顺序不谋而合,结论证实 了盖洛普的调查结论。内容分析法可对任何文献形式进行研究,包括书报、杂志、信件、广 播、音乐、演讲、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幻灯图片等。内容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适用范围较广, 可以对可作比较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如:中国大陆与台湾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我们 可以将两地的小学语文课本按每册的生字、总字数、课文篇数、文体、练习量、作业形式、 插图等各个项目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通过文献内容的分析对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如,对现
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点及变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抽取近10年来国内外儿童心理 学的教材作为样本,对教材目录中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看看哪些章节内容是每种教材中 都有的固定内容,哪些章、节内容是新增加的,具有发展趋势的,还有哪些章、节内容开始 逐渐淘汰、消亡的等:另外,还可以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如,对学生作业量 作业中的错误类型的定量描述以及学生作品的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语言风格的研究等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大致要完成以下步骤: 1.抽取文献样本 抽取文献样本就是选取要进行内容分析的文献。抽样程序和方法与调査硏究中的抽样类 似,所不同的是内容分析法所抽取的对象是文献,而调査研究抽取的对象通常是被试。文献 样本的抽取,首先要决定文献内容的总体。通常要考虑的问题是:从什么文献中抽样?抽哪 些文献?抽什么时间段的文献?用什么方法抽样? 例如,研究某校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错误类型。该校一年级所有学生的数学作业本就 是这项研究的文献总体。抽样应在总体范围内进行,至于抽哪些学生的作业本,抽多少本, 抽哪一时间段的作业本、用什么方法抽样等,则要依研究目的、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又如 对我国教育研究杂志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文章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教育研究》1980 2000年的所有杂志为抽样的文献,从80年代的杂志中随机抽取20本杂志,90年代的杂 志中随机抽取20本杂志:然后对每本杂志上的文章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作出判断:最后比 较80年代和90年代定性与定量的文章所占的比重,并对当前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作出结论 2.确定分析单元和分析类 分析单元是指描述或解释文献内容时所用的单位,它是登记或抽样时所用的最小单位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文体研究记录表(见表7-3)中横栏的册别就是分析单元。 表7—3小学语文课本文体研究记录表 分析类目是指文献内容的指标项目,相当于观察法中的观察清单。例如,小学语文课本 文体研究记录表(表7-3)中纵栏的各类文体就是分析类目。 确定分析单元相对容易些,一般根据文献的独立单位划分,如书籍的篇章、期刊的册数 等。通常抽样单位即是分析单元,抽多少篇文章就有多少个分析单元。如,要对某一作者作 品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假设作者有100篇小说,抽取其中80-90年代的40篇进行内容分 析,这抽取的40篇便就是分析单元,即要登录要观察的单位。而每篇小说中语言风格具体 内容的划分和分类则是分析类目 确定分析类目相对复杂些。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对文献内容进行的分类 分析类目制定得是否恰当、适度,对于内容分析来说是至关重要。确定分析类目时要注意:
8 代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点及变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抽取近 10 年来国内外儿童心理 学的教材作为样本,对教材目录中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看看哪些章节内容是每种教材中 都有的固定内容,哪些章、节内容是新增加的,具有发展趋势的,还有哪些章、节内容开始 逐渐淘汰、消亡的等;另外,还可以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如,对学生作业量、 作业中的错误类型的定量描述以及学生作品的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语言风格的研究等。 二、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实施,大致要完成以下步骤: 1.抽取文献样本 抽取文献样本就是选取要进行内容分析的文献。抽样程序和方法与调查研究中的抽样类 似,所不同的是内容分析法所抽取的对象是文献,而调查研究抽取的对象通常是被试。文献 样本的抽取,首先要决定文献内容的总体。通常要考虑的问题是:从什么文献中抽样?抽哪 些文献?抽什么时间段的文献?用什么方法抽样? 例如,研究某校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错误类型。该校一年级所有学生的数学作业本就 是这项研究的文献总体。抽样应在总体范围内进行,至于抽哪些学生的作业本,抽多少本, 抽哪一时间段的作业本、用什么方法抽样等,则要依研究目的、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又如, 对我国教育研究杂志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文章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教育研究》1980 -2000 年的所有杂志为抽样的文献,从 80 年代的杂志中随机抽取 20 本杂志,90 年代的杂 志中随机抽取 20 本杂志;然后对每本杂志上的文章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作出判断;最后比 较80年代和90年代定性与定量的文章所占的比重,并对当前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作出结论。 2.确定分析单元和分析类目 分析单元是指描述或解释文献内容时所用的单位,它是登记或抽样时所用的最小单位。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文体研究记录表(见表 7—3)中横栏的册别就是分析单元。 表 7—3 小学语文课本文体研究记录表 分析类目是指文献内容的指标项目,相当于观察法中的观察清单。例如,小学语文课本 文体研究记录表(表 7—3)中纵栏的各类文体就是分析类目。 确定分析单元相对容易些,一般根据文献的独立单位划分,如书籍的篇章、期刊的册数 等。通常抽样单位即是分析单元,抽多少篇文章就有多少个分析单元。如,要对某一作者作 品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假设作者有 100 篇小说,抽取其中 80—90 年代的 40 篇进行内容分 析,这抽取的 40 篇便就是分析单元,即要登录要观察的单位。而每篇小说中语言风格具体 内容的划分和分类则是分析类目。 确定分析类目相对复杂些。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对文献内容进行的分类。 分析类目制定得是否恰当、适度,对于内容分析来说是至关重要。确定分析类目时要注意:
①分析类目要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类目的确定一般按常规的分类体系进行,也可以通 过仔细研读文献,按其中包含的共同因素来组织。 ②分析类目要在对内容进行判断、登录前确定,不能边分析边补充、边删除,随意改变 分类标准。 ③分析类目应遵循一般的分类原则。类目要有明确的范围,类目的划分应是穷尽的,无 遗漏的,相互排斥的和相互独立的,即类目之间彼此不重复。 ④划分类目要彻底,要使每一项内容都有归口处。分析类目宜细不宜粗,因为如果在获 得数据后发现分类过细时,相关类目可以合并,但若发现分类过粗,就难以拆细,而是要重 新登录。 ⑤分析类目最好选择界限清楚的、便于量化的、有明显特征的项目。如选择单词、句子 或段落作为分析类目,要比选择主题为分析类目容易识别 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就是用数字描述现象或水平,就是将抽取的文献内容从形式上转化为数量化的 过程。量化的最终结果为数字形式,通常用的方式有:二元编码,即以是否形式表示分析类 目:频数,即点计文献中出现分析类目的次数:量度,即用工具测定分析类目所反映的量或 强度:赋值,即给予文献内容以具体的数值或等级。 量化处理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评判记录就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单元和分析类目对 文献样本中的信息进行登录,登录分析类目是否出现和出现的频数。为保证评判记录的可靠 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判只能记录类目的有无、长短、大小等明显的、可观测的客观状态,避免用主观的 评价性意见 ②评判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数字形式 ③对于具有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表示赞扬的、肯定性的内容用+号记录:表示批评的 否定性的内容用一号记录。 ④根据类目出现频数进行推断时,不要忽略了基数 ⑤在对主观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评判时,最好要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分别进行登录,以便 进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对内容分析结果的信度评定,是对两个以上评判员所作的评判记录结果一致 性的分析。评判者对同一分析类目判断的一致性越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越高:一致性越 低,可信度也越低 4.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获得可靠的量化数据以后,最后一步便是对数据作统计分析,描述各类目的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比较各类目的异同,得出最终结论。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合理地对数据作出解释,并 自然地从数据中推导出结论。 三、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区别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文 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事实认识的方法。但两者在具体分析处理方法上是有区别 的,文献法着重于定性分析,内容分析法着重于定量分析 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其主要步骤是 文献的搜集、查阅,文献的鉴别、评价,文献的归类整理,最后作出评述性的说明。 内容分析法则是对被抽取出来的文献样本作量化处理。首先对文献抽样,然后根据研究 目标把文献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和分析类目,再按一定的标准对文献内容进行评判
9 ①分析类目要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类目的确定一般按常规的分类体系进行,也可以通 过仔细研读文献,按其中包含的共同因素来组织。 ②分析类目要在对内容进行判断、登录前确定,不能边分析边补充、边删除,随意改变 分类标准。 ③分析类目应遵循一般的分类原则。类目要有明确的范围,类目的划分应是穷尽的,无 遗漏的,相互排斥的和相互独立的,即类目之间彼此不重复。 ④划分类目要彻底,要使每一项内容都有归口处。分析类目宜细不宜粗,因为如果在获 得数据后发现分类过细时,相关类目可以合并,但若发现分类过粗,就难以拆细,而是要重 新登录。 ⑤分析类目最好选择界限清楚的、便于量化的、有明显特征的项目。如选择单词、句子 或段落作为分析类目,要比选择主题为分析类目容易识别。 3.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就是用数字描述现象或水平,就是将抽取的文献内容从形式上转化为数量化的 过程。量化的最终结果为数字形式,通常用的方式有:二元编码,即以是否形式表示分析类 目;频数,即点计文献中出现分析类目的次数;量度,即用工具测定分析类目所反映的量或 强度;赋值,即给予文献内容以具体的数值或等级。 量化处理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评判记录就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单元和分析类目对 文献样本中的信息进行登录,登录分析类目是否出现和出现的频数。为保证评判记录的可靠 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判只能记录类目的有无、长短、大小等明显的、可观测的客观状态,避免用主观的 评价性意见。 ②评判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数字形式。 ③对于具有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表示赞扬的、肯定性的内容用+号记录;表示批评的、 否定性的内容用一号记录。 ④根据类目出现频数进行推断时,不要忽略了基数。 ⑤在对主观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评判时,最好要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分别进行登录,以便 进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对内容分析结果的信度评定,是对两个以上评判员所作的评判记录结果一致 性的分析。评判者对同一分析类目判断的一致性越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越高;一致性越 低,可信度也越低。 4.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获得可靠的量化数据以后,最后一步便是对数据作统计分析,描述各类目的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比较各类目的异同,得出最终结论。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合理地对数据作出解释,并 自然地从数据中推导出结论。 三、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区别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文 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对事实认识的方法。但两者在具体分析处理方法上是有区别 的,文献法着重于定性分析,内容分析法着重于定量分析。 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其主要步骤是 文献的搜集、查阅,文献的鉴别、评价,文献的归类整理,最后作出评述性的说明。 内容分析法则是对被抽取出来的文献样本作量化处理。首先对文献抽样,然后根据研究 目标把文献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和分析类目,再按一定的标准对文献内容进行评判
记录,并将文字形式转化为数字形式,最后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 的主要区别,可归纳如下表(表7—4) 表7-4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主要区别表 献法 「内容分析法 研究性质定性的描述研究 定量的分析研究 研究方式|收集、分析与课题有关的文献对抽取的文献样本进行评判分析 研究步骤文献的搜集 鉴别、评价、文献的抽样、确定分析单元和类 归类整理 目、量化处理、数据分析 结果表述对事实材料作出评述性的说明 和解释 对量化数据作出统计分析 四、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有以下优点: ①能对文献内容作数量化的描述,结果用数字表达,较直观、简洁。 ②按预先制定的分析单元、分析类目来判断和登录文献内容,较客观、有系统 ③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源很多,便于实践工作者掌握运用。 内容分析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①在确定分析类目、评判记录、计数体系上的主观性较大。 ②数据与结论之间不一定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第四节比较法 、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教育现象、教育 理论进行考察、分析、鉴别,从而确定其异同,揭示其规律、特点的研究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认识。比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教 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法在历史研究中被普遍采用,它适用范围较广,是一种可以在 任何层面上进行的认识活动。比较法简单、生动、鲜明,优与劣、美与丑、真与假、正确与 错误通过比较便一目了然。 比较的类型很多。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来分类可产生不同的比较类型。通 常按两分法来划分,如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整体比较和局部比较、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形式比较和内容比较、 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等。下面仅对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 横向比较作些解释 1.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 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是按事物之间差异性和同一性来划分类型的。同类比较是比较两种 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从而认识其相异点的方法,即在同中求异,在相似对象中寻找相异点 同类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找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可对同类事物作进
10 记录,并将文字形式转化为数字形式,最后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 的主要区别,可归纳如下表(表 7—4)。 表 7—4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主要区别表 文 献 法 内容分析法 研究性质 定性的描述研究 定量的分析研究 研究方式 收集、分析与课题有关的文献 对抽取的文献样本进行评判分析 研究步骤 文献的搜集查阅、鉴别、评价、 归类整理 文献的抽样、确定分析单元和类 目、量化处理、数据分析 结果表述 对事实材料作出评述性的说明 和解释 对量化数据作出统计分析 四、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内容分析法有以下优点: ①能对文献内容作数量化的描述,结果用数字表达,较直观、简洁。 ②按预先制定的分析单元、分析类目来判断和登录文献内容,较客观、有系统。 ③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源很多,便于实践工作者掌握运用。 内容分析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①在确定分析类目、评判记录、计数体系上的主观性较大。 ②数据与结论之间不一定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 第四节 比较法 一、什么是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教育现象、教育 理论进行考察、分析、鉴别,从而确定其异同,揭示其规律、特点的研究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认识。比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教 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法在历史研究中被普遍采用,它适用范围较广,是一种可以在 任何层面上进行的认识活动。比较法简单、生动、鲜明,优与劣、美与丑、真与假、正确与 错误通过比较便一目了然。 比较的类型很多。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来分类可产生不同的比较类型。通 常按两分法来划分,如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间接比较和直接比较、整体比较和局部比较、区域比较和问题比较、形式比较和内容比较、 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等。下面仅对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纵向比较和 横向比较作些解释。 1.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 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是按事物之间差异性和同一性来划分类型的。同类比较是比较两种 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从而认识其相异点的方法,即在同中求异,在相似对象中寻找相异点。 同类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找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可对同类事物作进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 质的研究.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十一章 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 观察研究.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三章 文献检索.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 教育研究设计.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概述.doc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评价.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校本课程开发(黄甫全).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模式.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媒体(王永红).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艺术.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与教学美学(冯生尧).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评价.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教学方法论(王本陆).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设计与规划——课程研制的理论与实践介绍.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研制原理(黄甫全).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系统与课程结构.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本质(陈冬梅).ppt
- 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资料)教学资源_课程教学大纲.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八章 测量研究.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十章 统计分析方法.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五章 调查研究.doc
- 《教育学》课程教学资源(教育研究方法)第六章 实验研究.doc
-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空间与图形内容标准解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院):《教师口语专题》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本、专学生).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提出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确定研究变量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文献资料检索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了解研究效度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选择研究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研究中的伦理问题.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doc
- 《教育研究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撰写研究计划的方法.doc
- 心理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汇编.pdf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入所学习(PPT讲稿).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