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7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阜电子披术 dianzi 第17章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争令争争令争令令令争争令争令 171反馈的基本概念 17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7,3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争令争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17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7.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7.3 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阜电子技术 dianzi 第17章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本章要求: 1.能判别电子电路中的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正反馈和负反馈以及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2.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3.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4.了解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17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本章要求: 1.能判别电子电路中的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正反馈和负反馈以及负反馈的四种类型; 2.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3.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4. 了解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阜电子技术 dianzi 171反馈的基本概念 17.1.1负反馈与正反馈 反馈:将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 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电路引回到输入端。 R B1 I RC 通过RE R 将输出电流 通过R 反馈到输入C 将输出电压 反馈到输入 u; BLi R RsII+ L 0 1|+ REI RLL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RB1 RC C1 C2 RB2 RE RL + + +UCC ui uo + + – – 17.1.1 负反馈与正反馈 反馈:将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 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种电路引回到输入端。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es RB +UCC C1 C2 RE RL ui + – uo + – + + + – RS 通过RE 将输出电流 反馈到输入 通过RE 将输出电压 反馈到输入

电子技术 ● dianzi 电子电路方框图 A 比较环节」(基本放大电路 (a)不带反馈 X: X;一输入信号 X—输出信号 Xr一反馈信号 Xd—净输入信号 反馈电路(1)带反馈 净输入信号:Xa=X1-Xr 若三者同相,则X=X-X,即XⅪ,即反馈信号起了增强净输入信号的三 作用则为正反馈。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b) 带反馈 (a)不带反馈 A Xo Xi 电子电路方框图 + – Xf Xi A Xo Xd Xi Xf = − X d — 净输入信号 X f — 反馈信号 X o — 输出信号 净输入信号: F Xi Xd 反馈电路 比较环节 X i — 输入信号 基本放大电路 若三者同相,则Xd = Xi - Xf , 即Xd Xi ,即反馈信号起了增强净输入信号的 作用则为正反馈

阜电子技术 dianzi 1712负反馈与正反馈的判别方法 利用瞬时极性法判别负反馈与正反馈的步骤 1.设接“地”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2.若电路中某点的瞬时电位高于参考点(对交流 为电压的正半周),则该点电位的瞬时极性为正(用 表示);反之为负(用e表示)。 3.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不同输入端(或 两个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同时,净输入电压减小,为 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4.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同一输入端(或同 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反时,净输入电压减小,为 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7.1.2 负反馈与正反馈的判别方法 利用瞬时极性法判别负反馈与正反馈的步骤: 2. 若电路中某点的瞬时电位高于参考点(对交流 为电压的正半周),则该点电位的瞬时极性为正(用 表示);反之为负(用-表示)。 4.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同一输入端(或同 一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反时,净输入电压减小, 为 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3. 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不同输入端(或 两个电极)上,两者极性相同时,净输入电压减小, 为 负反馈;反之,极性相反为正反馈。 1.设接“地”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阜电子技术 例1 F dianzi 设输入电压v;为正,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Q改+。差值电压=4-Hr r u + °ur减小了净输入电压 (差值电压)—负反馈 例2:Ry 设输入电压v;为正,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R2 ud + 差值电压u4=1+ur -ur增大了净输入电压 F 正反馈 在放大电路中,出现正反馈将使放大器产生自激 振荡,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 在振荡器中引入正反馈,用以产生波形。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 uf+ + –ud 设输入电压 ui 为正, 差值电压 ud =ui – uf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uf 减小了净输入电压 (差值电压) ——负反馈 uo RF ui R2 R1 + – + + – + – 例1: uo RF ui R2 R1 + – + + – + – 例2: 设输入电压 ui 为正, 差值电压 ud =ui + uf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uf 增大了净输入电压 ——正反馈 - + uf– – + ud - 在振荡器中引入正反馈,用以产生波形。 在放大电路中,出现正反馈将使放大器产生自激 振荡,使放大器不能正常工作

阜电子技术 例3: ● dianzi R B U(c交、直流分量的信号均 可通过R,所以R引 +入的是交、直流反馈。 R B2 R R。如果有发射极旁路电容, E Rp中仅有直流分量的信 号通过,这时R引入的 则是直流反馈 +引入直流引入交流 nRR:44。负反馈的负反馈的 目的:稳目的:改 定静态工善放大电 作点 路的性能 交流通路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例3: RB1 RC C1 C2 RB2 RE RL + + +UCC ui uo + + – – 设输入电压 ui 为正, 差值电压 ube =ui – uf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uf 减小了净输入电压 ——负反馈 RB RE u R' L i uo + + – – 交流通路 + – uf + – ube - ie 交、直流分量的信号均 可通过 RE,所以RE引 入的是交、直流反馈。 如果有发射极旁路电容, RE中仅有直流分量的信 号通过 ,这时RE引入的 则是直流反馈。 引入交流 负反馈的 目的:改 善放大电 路的性能 引入直流 负反馈的 目的:稳 定静态工 作点

阜电子披术 ● dianzi 17.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77.1负反馈的分类 (1)根据反馈所采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 反馈和电流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叫电压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叫电流反馈。 (2)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比较形式 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 号以电压形式作比较,称为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三 号以电流形式作比较,称为并联反馈。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7.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7.7.1 负反馈的分类 (1)根据反馈所采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 反馈和电流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叫电压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叫电流反馈。 (2)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比较形式 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 号以电压形式作比较,称为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 号以电流形式作比较,称为并联反馈

阜电子披术 1串联电压负反馈 ● dianzi li A u uf+ R R IR li 2 (b)方框图 设输入电压v;为正, (a)电路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差值电压u1=l1-ur弱了净输入电压 (差值电压)一负反馈 反馈电压= R+ 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以电压的形式比较 串联反馈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串联电压负反馈 – + uf + –ud 设输入电压 ui 为正, 差值电压 ud =ui – uf uf 削弱了净输入电压 (差值电压) —负反馈 反馈电压 o 1 F 1 f u R R R u + = 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以电压的形式比较 —串联反馈 A F + – uf ui ud uO (b)方框图 (a)电路 uo RF ui R2 R1 + – + + – + – RL 各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

阜电子披术 2并联电压负反馈 dianzi R F A F R (b)方框图 (a)电路 设输入电压1.为正, 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如图 差值电流i=i1-ir i削弱了净输入电流(差 值电流)一负反馈 反馈电流,取自输出电压一电压反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以电流的形式比 较 并联反馈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并联电压负反馈 - 设输入电压 ui为正, 差值电流 id = i1 – i f 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如图 i f 削弱了净输入电流(差 值电流) —负反馈 反馈电流 f o f R u i = − 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端以电流的形式比 较— —并联反馈 uo RF ui R2 R1 + – + + – + – RL i1 i f id A F + – i f id i i uO (b)方框图 (a)电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频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振荡与调制.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7章 非线性电路.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ppt
- 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导论.ppt
- 海南大学:《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门电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五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主讲:李锋).ppt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变压器(主讲:李凤琴、李鹏).ppt
- 《电力电子电路仿真》课程PPT教学课件(MATLAB和PSpice应用)第六章 PSpice应用.ppt
- 清华大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部分).ppt
- 《数学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数字逻辑电路.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复旦大学:《电路基础 Fundamental of Electric Circuits》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电容和电感.ppsx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元器件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项目4 电接触件(主讲:谢忠福).ppt
- 山东大学:《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TMS320C55x)第5章 TMS320C55x汇编语言编程.ppt
- 电子科技大学:《微机电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MEMS的设计 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ppt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1章 数字系统设计实例.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AT89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ppt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若干典型的组合逻辑集成电路.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带通信网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以太网Ethernet及其接入技术.ppt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艺》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章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工艺 1.1 电阻器(主讲:龙立钦).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ppt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机械位移传感器 5.3 光电编码器.ppt
- 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模拟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直流电源.ppt
- 北京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数字滤波器设计 Filtering(主讲:范哲意).ppt
-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8 离散傅里叶变换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ppt
-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信号波形测量.ppt
- 河北工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DSP集成开发环境CCS.ppt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MCS-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及串行接口.pptx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时序逻辑电路 4.1 触发器.ppt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逻辑门电路.ppt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高职院校学生参赛技能培养(PPT讲稿,2007).pptx
- 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测试信号的时域分析与处理.ppt
-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计数器.ppt
- 上海海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离散时间系统).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7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ppt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热电式传感器.ppt
-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PPT课件讲稿)逻辑代数.ppt
- 《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pt
- 上海海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连续时间与信号的s域分析(4.1-4.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