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类》高效导学案_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6课有教无类 孙琼 【学习目标】 1.识记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文题解读】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 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 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 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 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 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预习】 、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愠() ②弑( ③悱()④寝()⑤倩( ⑥谄()⑦隅()⑧罔()⑨殆() ⑩0语上()①如琢如磨()⑩切磋() 2.通假举要 于吾言无所不说: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②求也退,故进之 ③由也兼人,故退之: ④弃而违之: ⑤不愤不启 ⑥不悱不发 ⑦学而不思则罔 ⑧富而无骄 (2)一词多义 ①类有教无类 举类迩而见义远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 行 中绘殿阁,类兰若 走卒类士服 ②殆思而不学则殆 农者殆则土地荒 郦元之所见,殆与 余同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③焉焉得仁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积土成 山,风雨兴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瞻之在前,忽焉在
高二年级语文 352 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 6 课 有教无类 孙琼 【学习目标】 1.识记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课时安排:2 课时 【文题解读】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 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 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 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 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 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预习】 一、语基梳理 1.字音字形 ①愠( ) ②弑( ) ③悱( ) ④寝( ) ⑤倩( ) ⑥谄( ) ⑦隅( ) ⑧罔( ) ⑨殆( ) ⑩语上( ) ⑪如琢如磨( ) ⑫切磋( ) 2.通假举要 于吾言无所不说:____________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____________ ②求也退,故进之:____________ ③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 ④弃而违之:____________ ⑤不愤不启:____________ ⑥不悱不发:____________ ⑦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⑧富而无骄: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类有教无类 举类迩而见义远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 行 中绘殿阁,类兰若 走卒类士服 ②殆思而不学则殆 农者殆则土地荒 郦元之所见,殆与 余同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③焉焉得仁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积土成 山,风雨兴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瞻之在前,忽焉在

④以皆以美于徐公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则人情之所不得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则不足以行 世而传后 中人以上 (3)词类活用 ①求也退,故进之: ②由也兼人,故退之: (4)古今异义 ①中人以上②至于他邦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4.特殊句式 (1 ①回也非助我者也。②起予者商也。 ①其斯之谓与?②何谓也? ①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②绘事后素。③礼后乎? 5.文笔精华 (1)成语积累 有 教 无 类 反 ③ 切 磋 琢 磨 (2)名言名句 ①不愤不启, ② ,思而不学则殆。 ③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④敏而好学, 是以谓 之文也。 ⑤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6、翻译下列句子,掌握重点的字词 (1)、【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2)、【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后 ④以皆以美于徐公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则人情之所不得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恶 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则不足以行 世而传后 中人以上 (3)词类活用 ①求也退,故进之:____________ ②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①中人以上 ②至于他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殊句式 (1)____________ ①回也非助我者也。②起予者商也。 (2)____________ ①其斯之谓与?②何谓也? (3)____________ ①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②绘事后素。③礼后乎? 5.文笔精华 (1)成语积累 ① 有 教 无 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举 一 反 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切 磋 琢 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言名句 ①不愤不启,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③发愤忘食,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④敏而好学,__________,是以谓 之文也。 ⑤知者不惑,仁者不忧,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6、翻译下列句子,掌握重点的字词 (1)、【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2)、【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4)、【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 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5)、【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9)、【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10)、【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 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 可与言诗已矣。” 二、文本探究 1.精读深思 (1)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 (2)选文第9则和第10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 的学习有何启示? (3)“有教无类”是孔子创立儒学的根本宗旨,它对于今天的教育现状有什么积 极意义呢?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 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5)、【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 7)、【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9)、【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 (10)、【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 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 可与言诗已矣。” 二、文本探究 1.精读深思 (1)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 (2)选文第 9 则和第 10 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 的学习有何启示? (3)“有教无类”是孔子创立儒学的根本宗旨,它对于今天的教育现状有什么积 极意义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无类》同步练习_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练习:1-6有无类.doc
- 《晚秋初冬》案3_高二《晚秋初冬》案.doc
- 《晚秋初冬》导学案_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晚秋初冬》学案.doc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课堂实录_第八届青基赛高中语文13号选手(澄海中学林水生)上课《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材料.doc
- 《晋灵公不君》课件(46页)_高二语文《春秋笔法2》(课件).ppt
- 《晁错》学案2_2、高二语文学案《晁错》.doc
- 《春秋笔法》课件(55页)_高二语文选修-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2.ppt
- 《旧日的时光》课件2_苏版-高二第五册-《旧日的时光》-千千结.ppt
-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同步练习_高中选修《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练习题.doc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ppt课件1_人教版高一第一册《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ppt
- 《新纪元》同步练习_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文言文—虚词》高考复习教案_教学课题.doc
- 《文明礼仪伴我行学校礼仪》主题班会课ppt课件_高中生《文明礼仪伴我行学校礼仪》主题班会课PPT课件.ppt
-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ppt课件2_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精品课件.ppt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练习题_高二.doc
-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知识精讲_2008年高二语文精品资.doc
- 《故都的秋》导学案2_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doc
- 《捉不住的鼬鼠》《美》同步练习_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捉不住的鼬鼠》《美》.doc
- 祁阳二中高二语文:《报告文学》PPT课件_交叉的新闻与文学.ppt
- 《战士守岛》教案1_高中.doc
- 《有无相生》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doc
- 《李杜诗五首课件4_人版高三第五册《李杜诗五首gaojun210制作》.ppt
- 《李逵负荆》讲学稿_高二语文水浒传之李逵负荆.doc
- 《林头风雪山神庙课件13(获奖)_高中语文林头风雪山神庙.ppt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拓展作业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3-2014高中语文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名师精讲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4高中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新人版必修3.doc
-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58页)_2014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新人版必修3.ppt
-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_神木中学352高校课堂高一语文导学1.doc
- 《柳子厚墓志铭课件3_《柳子厚墓志铭》课件 126高中柳红.ppt
- 《森林与河流》导学案_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森林与河流》学案.doc
- 《森林中的绅士》练习题_高三语文粤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森林中的绅士》同步.doc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复习案及练习_《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案.doc
-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学案_高二年级语文学1.doc
- 《民为贵》高效课堂导学案_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doc
- 《永别了,武器课件(37页)_永别了_武器__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一_第四单元_昨日战争.ppt
- 《江南的冬景》导学案_高一.doc
- 《江南的冬景》案16_高一语文学设计.doc
-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课件1_高二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2《没有纽扣的红衬衫》.ppt
- 《浪游者的夜歌》《致命运女神》《豹》《一朵小花》《爱》《当你老了》学案_高一语文《浪游者的夜歌》《致命运女神》《豹》北京版知识精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