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195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目录CONTENT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目录 | CONTENT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近代中国“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也国情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建社会(P39)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原因: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国革命西方列强入侵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封建统治腐败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也 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 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 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P39) • 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 封建统治腐败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近代中国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国情原因: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①政治文化论:李约瑟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②自然环境论:黑格尔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③闭关锁国论:魏斐德....一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年④经济结构论:马克思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 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 原因: • ①政治文化论:李约瑟 • ②自然环境论:黑格尔 • ③闭关锁国论:魏斐德 • ④经济结构论:马克思 •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 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 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 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 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 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858年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近代中国天朝物产丰盈,“不过是一个无所不有,原国情泥足巨人,只不籍外夷货物要轻轻一抵就以通有无可以把他打倒在地。马夏尔1793年,马夏尔尼访华1860年,八里桥之战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 1860年,八里桥之战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一方面,帝国主义入侵不能使·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近代中国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不但操国情外国资本、官像资本和封建势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力的多重压迫,以及中国民族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决定了中国实际上处于许多帝国主义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不能成为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中国的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也不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极端的不平衡性,整个中国实际位,这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半封上沦为了半殖民地。建性。(P40)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 一方面,帝国主义入侵不能使 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 力的多重压迫,以及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决定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不能成为 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也不能 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这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半封 建性。(P40) •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 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不但操 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中国实际上处于许多帝国主义国 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中国的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 极端的不平衡性,整个中国实际 上沦为了半殖民地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原因影响时间表现近代中国阶段时间影响阶段原因表现国情轻工业发①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上海发昌机器①自然经济开民国初经济侵略展较快;无产阶级厂;始解体①产生新经济力期(191219世纪力量壮大重工业和②民国建立及倡导国货量:1919)②外商企业的广东继昌隆乐六七十产生化学工业并登上历提高资产阶级地位丝厂;②推动了中国近刺激短暂的年代也有一定史舞台。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春天③洋务派的诱代化天津始来牟机动推动程度发展导器磨坊黄金(1919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①清政府放宽时期①厂矿数量增1927)迅重来,利用跌价竞争等对民间设厂的民族资产阶级开甲午战加速萧条方法打击民族工业,民限制;始登上历史舞台,争以后初步②涌现出一批族工业迅速条(19世①实业救国思掀起维新运动和发展实业家1936年,工为抗日战纪末)潮推动;民主革命运动(1927①全国的基本统-③棉纺织业发业产值达到争莫定一③收回利权运1937)较②国民政府提出有利于展迅速近代以来最定的物质动的推动快发展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高水平基础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国情①论陷区:①沦陷区:日本野1927至厂矿或毁或蛮经济掠夺;②国19世纪六1936年1937-迅速被吞并。统区:统制经济、七十年代1945菱缩②国统区:官像资本的垒断压官像资本排榨;③日本侵华战挤、打击争的破坏1912至1937至过渡一战后①美国的经济掠夺1919年1949年时期民族工业陷194519世纪末②官像资本的排挤陷入绝境,工厂1949③政府的苛捐杂税绝境纷纷倒闭④内战的破坏36452资本主义工三大改造中对资本商业成为社1953重获产萧改主义工商业实行全新生会主义经济1956行业公私合营。造条生的一部分笃行厚德博学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近代中国国情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P4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 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P41)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 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近代中国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三座大山国情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P41)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 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 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 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 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 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 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 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P41)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01事件结果变化近代中国国情1840—1842年南京条约半封半殖开始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半封半殖加深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半封半殖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1900年辛丑条约半封半殖正式形成八国联军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01 近代中国 国情 事件 结果 变化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半封半殖开始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封半殖加深 1894年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半封半殖进一步加深 1900年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半封半殖正式形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四卷,上册).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1843-1848年著作.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一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三册).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恩格斯1884-1895年著作.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1864-1883年著作.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编.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df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哲学》书籍PDF电子版(丹纳著,傅雷译).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艺术与哲学)论传统美术与哲学思想.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艺术与哲学)论传统美术与哲学思想-吴.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艺术与哲学)西方美术中的哲学探源-论西方美术中人与自然的关系.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艺术与哲学)艺术哲学.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科学发展观.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pdf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马原期末总复习.pdf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思维导图)“一化三改”思维导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