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土壤渗透性能测定

实验六土壤渗透性能测定一士壤饱和导水率目的意义一、1、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计算土壤部面中水的通量和设计灌溉、排水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土壤参数。土壤渗透性越好,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越高,地表径流就会越少,土壤流失量就相应减少。2、学习和掌握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方法
实验六 土壤渗透性能测定-土壤饱 和导水率 —、目的意义 1、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计算土 壤剖面中水的通量和设计灌溉、排水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土壤 参数。土壤渗透性越好,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越高,地表径流就 会越少,土壤流失量就相应减少。 2、学习和掌握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渗透试验根据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区分为常水头渗透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对于粗粒土常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细粒土常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本实验采用变水头渗透方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
• 渗透试验根据土颗粒的大小可以区分为常 水头渗透试验和变水头渗透试验,对于粗 粒土常采用常水头渗透试验,细粒土常采 用变水头渗透试验。本实验采用变水头渗 透方法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渗透容器:由环刀、透水石、套环、上盖和下盖组成环刀内径61.8mm,高40mm;透水石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0-3cm/s)。②变水头装置;由渗透容器、变水头管、供水瓶、进水管等组成(图4.2)。变水头管的内径应均匀,管径不大于lcm,管外壁应有最小分度为1.0mm的刻度,长度宜为2m左右
•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 ① 渗透容器:由环刀、透水石、套环、上盖和下盖组成。 环刀内径61.8mm,高40mm;透水石的渗透系数应大于 10-3 cm/s)。 • ② 变水头装置;由渗透容器、变水头管、供水瓶、进水 管等组成(图4.2)。变水头管的内径应均匀,管径不大 于lcm,管外壁应有最小分度为1.0mm 的刻度,长度宜为 2m 左右。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步骤·①将装有试样的环刀装入渗透容器,用螺母旋紧,要求密封至不漏水不透气。对不易透水的试样,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3.2.4条的规定进行抽气饱和;对饱和试样和较易透水的试样,直接用变水头装置的水头进行试样饱和。②将渗透容器的进水口与变水头管连接,利用供水瓶中的纯水向进水管注满水,并渗入渗透容器,开排气阀,排除渗透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溢出水中无气泡,关排水阀,放平渗透容器,关进水管夹
• ① 将装有试样的环刀装入渗透容器,用螺母旋紧,要求 密封至不漏水不透气。对不易透水的试样,按《土工试验 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3.2.4 条的规定进行 抽气饱和;对饱和试样和较易透水的试样,直接用变水头 装置的水头进行试样饱和。 • ② 将渗透容器的进水口与变水头管连接,利用供水瓶中 的纯水向进水管注满水,并渗入渗透容器,开排气阀,排 除渗透容器底部的空气,直至溢出水中无气泡,关排水阀, 放平渗透容器,关进水管夹。 四、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③向变水头管注纯水。使水升至预定高度,水头高度根据试样结构的疏松程度确定,一般不应大于2m,待水位稳定后切断水源,开进水管夹,使水通过试样,当出水口有水滥出时开始测记变水头管中起始水头高度和起始时间,按预定时间间隔测记水头和时间的变化,并测记出水口的水温。4将变水头管中的水位变换高度,待水位稳定再进行测记水头和时间变化,重复5~6次,当不同开始水头下测定的渗透系数在允许差值范围内时,结束试验
• ③ 向变水头管注纯水。使水升至预定高度,水头高度根 据试样结构的疏松程度确定,一般不应大于2m,待水位 稳定后切断水源,开进水管夹,使水通过试样,当出水口 有水滥出时开始测记变水头管中起始水头高度和起始时间, 按预定时间间隔测记水头和时间的变化,并测记出水口的 水温。 • ④ 将变水头管中的水位变换高度,待水位稳定再进行测 记水头和时间变化,重复5~6 次,当不同开始水头下测 定的渗透系数在允许差值范围内时,结束试验。 四、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3)变水头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H-HaLkr = 2.3logA(t2 -t))式中A变水头管的断面积(cm2);2.31n 和log的变换因数:L渗径,即试样高度(cm):分别为测读水头的起始和终止时间(s)ti, t2起始和终止水头。Hi, H2
(3)变水头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A_变水头管的断面积(cm2); 2.3_ln 和log 的变换因数; L_渗径,即试样高度(cm); t 1,t 2 _分别为测读水头的起始和终止时间(s); H1,H2_起始和终止水头。 四、实验步骤 2 1 2 1 log ( ) 2.3 H H A t t aL kT − =

变水头渗透试验记录平均开始终了经过开始TC时水温终了水水温校正系axL时间时间时间水头2.3-9渗透头20℃的渗HAx(3)lg(系数透系时的t(s)t(s)t(s)H,(cmH,(cm)H,数数C)渗透(cm/1系数(cm/s)S(cm/s)②④7-(2)16Q0569(11)-88-6XOXxOnr/n20
变水头渗透试验记录 (3) 2.3 A a L 开始 时间 t1 (s) 终了 时间 t2 (s) 经过 时间 t(s) 开始 水头 H1 (cm ) 终了水 头 H1 (cm) TºC时 的渗 透系 数 (cm/s) 水 温 (º C) 校 正 系 数 水温 20ºC 时的 渗透 系数 (cm/s) 平均 渗透 系数 (cm/ s ① ② ③= ②- ① ④ ⑤ ⑥ ⑦ ⑧=⑥ ⑦ ⑨ ⑩= T /20 ⑾=⑧ ⑩ ⑿ 2 1 lg H H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土壤容重、孔隙度测定.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作物布局的调整与设计.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种植制度效益分析.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农田作物生产潜力估算.ppt
- 《作物栽培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稻米品质分析.ppt
- 《作物栽培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作物生长分析.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水稻室内考种.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作物生长分析.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八 油菜花芽分化观察.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棉花室内考种.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玉米类型的识别与室内考种.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稻米品质分析.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七 小麦幼穗分化观察.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禾谷类作物植物学特征的观察与识别.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小麦幼穗分化观察.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油菜花芽分化观察.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棉花室内考种.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作物生长分析.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水稻室内考种.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玉米雌雄穗发育过程观察.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作物轮作方案的拟定.ppt
- 《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禾谷类作物植物特征的观察与识别.ppt
- 《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玉米主要类型识别与室内考种.ppt
- 《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作物生长分析.ppt
- 《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玉米雌雄穗发育过程观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