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64.0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本科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34480开课学期:第二年第三学期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42学时(理论:34实验:8)本课程课外总学时(讲课、实验):14学时(理论:11实验3)学分:2.5一、教学对象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的(一)基础理论知识1.概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和转归。概述水钠代谢、电解质代谢及其调节。2.论述水钠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素乱、缺氧、水肿、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二)基本技能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2.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理论知识与技能1. 绪论、疾病概论(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2)了解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及转归。2.基本病理过程(1)掌握正常水、钠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代谢障碍的一般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2)要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判定、分析。(3)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了解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4)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特点,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与氧中毒。(5)掌握休克的现代概念,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变化。熟悉休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1034480 开课学期:第二年第三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42 学时(理论:34 实验:8)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讲课、实验):14 学时(理论:11 实验 3) 学分:2.5 一、教学对象 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一)基础理论知识 1.概述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和转归。概述水钠代谢、电解质代谢 及其调节。 2.论述水钠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缺氧、水肿、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的概念、 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基本技能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 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 2.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三、 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 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 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理论知识与技能 1.绪论、疾病概论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 (2)了解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及转归。 2.基本病理过程 (1)掌握正常水、钠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 代谢障碍的一般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 规律及其机制。 (2)要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判定、 分析。 (3)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了解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 (4)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特点,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了解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与氧中毒。 (5)掌握休克的现代概念,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变化。熟悉休

克的防治原则。3.病理生理学各论(1)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和主要器官功能代谢变化,(2)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3)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学时授课内容理论实验(课内)(课外)(课内)(课外)11.绪论232.疾病概论3.24水钠代谢障碍634.酸碱平衡紊乱5.缺氧46.水肿217.4休克28.43心血管病理生理学29.4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33110.肝脏病理生理学211. 教学录像合计341183五、理论教学与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要求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2.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特点。3.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教学重点及难点1.病理生理学定义。2.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克的防治原则。 3.病理生理学各论 (1)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和主要器官功能代谢变化。 (2)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3)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授 课 内 容 学时 理论 实验 (课内) (课外) (课内) (课外) 1. 绪论 1 2. 疾病概论 2 3 3. 水钠代谢障碍 4 2 4. 酸碱平衡紊乱 6 3 5. 缺氧 4 6. 水肿 2 1 7. 休克 4 8.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 4 2 3 9.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 4 2 10. 肝脏病理生理学 3 1 3 11. 教学录像 2 合 计 34 11 8 3 五、理论教学与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要求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特点。 3.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病理生理学定义。 2.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3.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二章疾病概论教学目标要求对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及转归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教学内容1.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_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教学重点及难点1.相关定义概念。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三章水、钠代谢障碍教学目标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 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 教学目标 要求对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及转归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 下一定基础。 教学内容 1. 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 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4. 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相关定义概念。 2. 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 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4. 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 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三章水、钠代谢障碍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代谢障碍的一般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教学内容1.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及其交换、平衡、生理功能和调节。2._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3.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教学重点及难点1.相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四章酸碱平衡素乱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判定、分析。教学内容1.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2.反应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3.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及临床类型。5.代偿预计值及酸碱图。教学重点及难点1.相关定义及概念2.常用指标及其意义。3.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 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 代谢障碍的一般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 规律及其机制。 教学内容 1.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及其交换、平衡、生理功能和调节。 2.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3.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相关定义及概念 2. 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四章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判定、分 析。 教学内容 1.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2.反应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及临床类型。 5.代偿预计值及酸碱图。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相关定义及概念 2.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 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的影响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五章水肿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能够解释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 水肿的概念与分类。2.水肿的常见病因及基本发病机制。3._常见水肿类型和发病机制。4.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六章缺氧教学目标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五章 水 肿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能够解释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水肿的概念与分类。 2.水肿的常见病因及基本发病机制。 3.常见水肿类型和发病机制。 4. 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有关定义及概念 2. 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 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 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 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 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六章 缺 氧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特点,理解组织缺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教学内容1.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3.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机制。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5.氧疗与氧中毒。教学重点及难点1.相关定义及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八章休克教学目标要求掌握休克的现代概念,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变化。分析休克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2.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3.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器官功能障碍。4.各型休克的特点。5.体克的防治原则。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机制及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器官功能障碍。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特点,理解组织缺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缺 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教学内容 1.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3.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机制。 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5.氧疗与氧中毒。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相关定义及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八章 休 克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休克的现代概念,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变化。分析休克 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2.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3.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器官功能障碍。 4.各型休克的特点。 5.休克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关定义及概念 2.原因、 机制及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器官功能障碍。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九章心脏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和主要器官功能代谢变化教学内容1.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2.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3.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4.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5.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6.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7.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机制及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九章 心脏病理生理学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发病机制和主要器官功能代谢变化。 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 2.冠状动脉循环功能不全。 3.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 4.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5.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6.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7.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关定义及概念 2.原因、机制及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十章肺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教学内容1.肺病理生理学概述。2.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3.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4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5.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常见原因,病理特点,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机制及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十一章肝脏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肝脏病理生理学概述。2.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和病因。3.肝性脑病的概念,常见原因,分类。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十章 肺病理生理学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教学内容 1.肺病理生理学概述。 2.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 3.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4.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5.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常见原因,病理特点,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关定义及概念 2. 原因、 机制及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3.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十一章 肝脏病理生理学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肝脏病理生理学概述。 2.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和病因。 3.肝性脑病的概念,常见原因,分类。 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

5.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关定义及概念2.原因、分类。3,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三大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主要参考书李悦山主编.《病理生理学复习指导》,修订版.校内使用.2000吴其夏、余应年、卢建主编.《新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王迪得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金惠铭、卢建主编。《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金惠铭主编.《临床病理生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5.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有关定义及概念 2. 原因、分类。 3.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三大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主要参考书 李悦山主编.《病理生理学复习指导》.修订版.校内使用.2000 吴其夏、余应年、卢建主编.《新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王迪浔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金惠铭、卢建主编.《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金惠铭主编.《临床病理生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