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预防医学本科教学大纲,七版)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2008年10月
《 病 理 生 理 学》课 程教学 大纲 Pathophysiology (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2008 年 10 月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33160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需要将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运用到患病机体,并正确地认识疾病时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而,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课程的目的是着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并且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用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疾病的防治、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3.适用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4.学时与学分:课内总学时(讲课):54学时(理论:54),课外总学时:135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病理生理学》(第七版)金惠铭,王建枝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8,考核方式:采用期未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病例分析、小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9.课外自学要求:(1)要求内容: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第8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第12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第17章,脑功能不全(2)以教材为主,通过自学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关系。了解细胞增殖概念、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与疾病关系。了解细胞凋亡及相关概念、细胞凋亡过程及调控的主要因素、细胞调亡与疾病,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观点。能够解释DIC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理解分析DIC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2
2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1033160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需要将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各种知识加以 综合、分析后运用到患病机体,并正确地认识疾病时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而,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 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着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的培养。学生 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并且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用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 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 及转归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 疾病的本质,为临床疾病的防治、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3.适用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4.学时与学分:课内总学时(讲课):54 学时(理论:54),课外总学时:13 5.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 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病理生理学》(第七版) 金惠铭,王建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 7.主要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要求: ⑴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⑵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⑶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⑷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 培养。 8.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病例分析、小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 9.课外自学要求: ⑴要求内容: 第 7 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 8 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第 12 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 17 章 脑功能不全 ⑵以教材为主,通过自学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关系。了解细胞增 殖概念、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与疾病关系。了解细胞凋亡及相关概念、细胞凋亡过程及调控的主要因素、细 胞凋亡与疾病,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观点。能够解释 DIC 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理解 分析 DIC 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 要发病机制

(3)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及大学生SRP活动,积极撰写研究报告或综述,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视野。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论述病理生理学、健康、疾病、应激、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论述水钠、钾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2:概述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概述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调节、概述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概述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3.简要解释钙、镁、磷代谢障碍、DIC概念和发病机制、了解细胞增殖概念、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调亡概念、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细胞调亡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二)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及其他教学资源,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2.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2.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3.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疾病概论教学内容1.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教学内容3
3 ⑶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及大学生 SRP 活动,积极撰写研究报告或综述,激发学 习兴趣,开拓视野。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论述病理生理学、健康、疾病、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论述水钠、钾代谢障碍、酸碱平 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和急、慢性 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概述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概述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调节、 概述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概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概述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 发生机制、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 3.简要解释钙、镁、磷代谢障碍、DIC 概念和发病机制、了解细胞增殖概念、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与疾 病、细胞凋亡概念、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概念、 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 主要发病机制。 (二)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 及其他教学资源,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 2.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 1.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 2.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 3.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 教学内容 1.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 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

1.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及其交换、平衡、生理功能和调节。2.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3.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水肿的概念与分类。水肿的常见病因及基本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类型和发病机制。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5.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四章酸碱平衡素乱教学内容1.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2.反应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3.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及临床类型。5.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五章缺氧教学内容1.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3,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机制。4.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六章发热教学内容1.发热、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特点。2.发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3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4.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自学内容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途径。2.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的活性的主要方式。3.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4.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4
4 1.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电解质含量及其交换、平衡、生理功能和调节。 2.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3.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中毒的概念、原因、主要表现及其机制和防治的病理 生理学基础。 4.水肿的概念与分类。水肿的常见病因及基本发病机制。常见水肿类型和发病机制。水肿特点及对 机体的影响。 5.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四章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教学内容 1.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2.反应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3.代酸、呼酸、代碱、呼碱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过程,对机体影响和防治的病理生 理学基础。 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及临床类型。 5.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 缺 氧 教学内容 1.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2.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 3.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机制。 4.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发 热 教学内容 1.发热、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特点。 2.发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3.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发热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4.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自学内容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途径。 2.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的活性的主要方式。 3.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4.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第八章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自学内容1.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周期调控。2.细胞调控异常与疾病。3.细胞凋亡概述。4.细胞调亡调控、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5.细胞调亡调控异常与疾病。6.细胞调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第九章应激教学内容1.应激的概念与特点。2.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3.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特点。4.应激与疾病。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教学内容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概念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5.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一章休克教学内容1.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2.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包括体液因子的变化等)。3.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发病经过、主要发病机制。4.休克和MODS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DIC)自学内容1.DIC的基本概念。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4.DIC的分期及分型。5
5 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自学内容 1.细胞周期概念、细胞周期调控。 2.细胞调控异常与疾病。 3.细胞凋亡概述。 4.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5.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 6.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第九章 应 激 教学内容 1.应激的概念与特点。 2.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 3.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特点。 4.应激与疾病。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教学内容 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5.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休 克 教学内容 1.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2.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包括体液因子的变化等)。 3.休克时各器官系统的变化 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发病经过、主要发病机制。 4.休克和 MODS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DIC) 自学内容 1.DIC 的基本概念。 2.DIC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 4.DIC 的分期及分型

5.DIC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6.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教学内容1.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2.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3.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4.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教学内容1: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分类。2.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3.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4。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教学内容1.肝功能不全概述。2.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和病因。3.肝性脑病的概念,常见原因,分类。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三大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及5.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6.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教学内容1.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2.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分类。3.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4.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经过与表现。5.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6.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分期。7.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8.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9.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6
6 5.DIC 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6.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诱因和分类。 2.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3.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4.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1.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分类。 2.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3.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4.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五章 肝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1.肝功能不全概述。 2.肝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和病因。 3.肝性脑病的概念,常见原因,分类。 4.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三大学说及主要临床表现及 5.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1.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2.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3.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4.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经过与表现。 5.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分期。 7.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8.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 9.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第十七章脑功能不全自学内容1.脑疾病的表现特征。2.认知的脑结构基础、认知障碍表现形式、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3.意识维持的脑结构基础、意识障碍表现形式、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学时授课内容理论(课内)(课外)11.绪论22.疾病概论2113.水、电解质代谢素乱734.酸碱平衡紊乱45.缺氧26.发热27.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28.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29.应激210.缺血-再灌注损伤511.休克212.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513.心功能不全414.呼吸功能不全415.肝功能不全516.肾功能不全217.脑功能不全合计5413大纲制定者:张万江大纲审定者:张万江大纲批准者:司军强A
7 第十七章 脑功能不全 自学内容 1.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2.认知的脑结构基础、认知障碍表现形式、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3.意识维持的脑结构基础、意识障碍表现形式、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授 课 内 容 学时 理论 (课内) (课外) 1. 绪论 1 2. 疾病概论 2 3.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1 2 4. 酸碱平衡紊乱 7 3 5. 缺氧 4 6. 发热 2 7.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2 8.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2 9.应激 2 10.缺血-再灌注损伤 2 11.休克 5 12.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2 13.心功能不全 5 14.呼吸功能不全 4 15.肝功能不全 4 16.肾功能不全 5 17.脑功能不全 2 合 计 54 13 大纲制定者:张万江 大纲审定者:张万江 大纲批准者:司军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本科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预防医本科考试大纲,七版).doc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支气管哮喘.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呼吸系统总论.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支气管扩张.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急性呼吸道感染.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循环系统总论.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心律失常.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原发性高血压.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感染性心内膜炎.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肝硬化.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消化系统总论.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溃疡性结肠炎.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急性胰腺炎.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急性肾小球肾炎.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上消化道出血.pdf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肝性脑病.pdf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本科考试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检验影像本科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本科病生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预防医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检验影像实验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本科病生实验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本科病生考试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药本科考试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本科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本科考试大纲,五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本科教学大纲,六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本科教学大纲,五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本科实验教学大纲,七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本科考试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本科考试大纲,六版).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本科教学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本科教学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影像本科考试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本科考试大纲).doc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影像本科教学大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