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磺化及硫酸化(概述、反应基本原理、方法、磺化产物的分离、反应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磺化及硫酸化
第三章 磺化及硫酸化

ˇa第一节概述 磺化与硫酸化反应及其重要性 向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磺基(-SOH)或它相应的盐 或磺酰卤基的反应称磺化或硫酸化反应。磺化是磺基(或 磺酰卤基)中的硫原子与有机分子中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 C-S键的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磺酸化合物(RSO2OH或 ArSO3OH);硫酸化是硫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形成OS键 的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硫酸烷酯(ROSO2OH)。 磺化与硫酸化反应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具有多种应用和 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节 概述 一、磺化与硫酸化反应及其重要性 向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磺基(—SO3H)或它相应的盐 或磺酰卤基的反应称磺化或硫酸化反应。磺化是磺基(或 磺酰卤基)中的硫原子与有机分子中的碳原子相连接形成 C—S键的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磺酸化合物(RSO2OH或 ArSO2OH);硫酸化是硫原子与氧原子相连形成O—S键 的反应,得到的产物为硫酸烷酯(ROSO2OH)。 磺化与硫酸化反应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具有多种应用和 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ˇa第一节概述 (1)向有机分子中引入磺基后所得到的磺酸化合 物或硫酸烷酯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酸性、乳化、湿润 和发泡等特性,可被广泛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水溶 性染料、食用香料、离子交换树脂及某些药物。 (2)引入磺基可以得到另一官能团化合物的中间 产物或精细化工产品,例如磺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羟 基、氨基、氰基等或转化为磺酸的衍生物:如磺酰氯、 磺酰胺等 (3)有时为了合成上的需要而暂时引入磺基,在 完成特定的的反应以后,再将磺基脱去 此外,可通过选择性磺化来分离异构体等
第一节 概述 (1)向有机分子中引入磺基后所得到的磺酸化合 物或硫酸烷酯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酸性、乳化、湿润 和发泡等特性,可被广泛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水溶 性染料、食用香料、离子交换树脂及某些药物。 (2)引入磺基可以得到另一官能团化合物的中间 产物或精细化工产品,例如磺基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羟 基、氨基、氰基等或转化为磺酸的衍生物:如磺酰氯、 磺酰胺等。 (3)有时为了合成上的需要而暂时引入磺基,在 完成特定的的反应以后,再将磺基脱去。 此外,可通过选择性磺化来分离异构体等

y第一节概述 引入磺基的方法 引入一SO3基的方法通常有四种:(1)有机分子 与SO3或含SO3的化合物作用,(2)有机分子与SO 的化合物作用,(3)通过缩合与聚合的方法,(4) 含硫的有机化合物氧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方法, 本章将主要讨论这条引入磺基的途径
第一节 概述 二、引入磺基的方法 引入—SO3基的方法通常有四种:(1)有机分子 与SO3或含SO3的化合物作用,(2)有机分子与SO2 的化合物作用,(3)通过缩合与聚合的方法,(4) 含硫的有机化合物氧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方法, 本章将主要讨论这条引入磺基的途径

y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磺化剂及硫酸化剂 工业上常用的磺化剂和硫酸化剂有三氧化硫、硫酸、 发烟硫酸和氯磺酸。此外,还有亚硫酸盐、二氧化硫与氯、 二氧化硫与氧以及磺烷基化剂等 理论上讲,三氧化硫应是最有效的磺化剂,因为在反 应中只含直接引入SO3的过程; R-H+SO R-SO.H 使用由SO3构成的化合物,初看是不经济的,首先要 用某种化合物与SO3作用构成磺化剂,反应后又重新产出 原来的与SO2结合的化合物。如下式所示: HX+SO SO,·HX R—H+SO3HX→R-SO3H+HX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一、磺化剂及硫酸化剂 工业上常用的磺化剂和硫酸化剂有三氧化硫、硫酸、 发烟硫酸和氯磺酸。此外,还有亚硫酸盐、二氧化硫与氯、 二氧化硫与氧以及磺烷基化剂等。 理论上讲,三氧化硫应是最有效的磺化剂,因为在反 应中只含直接引入SO3的过程; R—H + SO3 —→ R—SO3H 使用由SO3构成的化合物,初看是不经济的,首先要 用某种化合物与SO3作用构成磺化剂,反应后又重新产出 原来的与SO3结合的化合物。如下式所示: HX + SO3 —→ SO3 •HX R—H + SO3 •HX —→ R—SO3H + HX

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式中:HX表示H2O、HCl、H2SO4、二嗯烷等 然而在实际选用磺化剂时,还必须考虑产品的质量 和副反应等其他因素。因此各种形式的磺化剂在特 定场合仍有其有利的一面,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 择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式中:HX表示H2O、HCl、H2 SO4、二噁烷等。 然而在实际选用磺化剂时,还必须考虑产品的质量 和副反应等其他因素。因此各种形式的磺化剂在特 定场合仍有其有利的一面,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 择

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氧化硫 三氧化硫又称硫酸酐,其分子式为SO3或(SO3),在 室温下容易发生聚合,通常有表3-1所示的三种聚合形式, 即有a、β、Y三种形态。在室温下只有Y型为液体, a、β型均为固态,工业上常用液体SO3(即γ型)及气 态SO3作磺化剂,由于SO3反应活性很高,故使用时需稀 释,液体用溶剂稀释,气体用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稀释 SO3的三种聚合体共存并可互相转化。在少量水存在 下,γ型能转化成β型,即从环状聚合体变为链状聚合 体,由液态变为固态,从而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困难,为 此要在γ型中加入稳定剂,如0.1%的硼酐等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1.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又称硫酸酐,其分子式为SO3或(SO3 ) n,在 室温下容易发生聚合,通常有表3-1所示的三种聚合形式, 即有α、β、γ三种形态。在室温下只有γ型为液体, α、β型均为固态,工业上常用液体SO3(即γ型)及气 态SO3作磺化剂,由于SO3反应活性很高,故使用时需稀 释,液体用溶剂稀释,气体用干燥空气或惰性气体稀释。 SO3的三种聚合体共存并可互相转化。在少量水存在 下,γ型能转化成β型,即从环状聚合体变为链状聚合 体,由液态变为固态,从而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困难,为 此要在γ型中加入稳定剂,如0.1%的硼酐等

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表31sO3的三种聚合式 名称 构 形 态 熔点℃蒸气压Pa(239 液态 168 1903 B-SO, 0=0=0-80方 丝状纤维 662 与B型相似,但包含连接层与层 针状纤維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y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2.硫酸与发烟硫酸 浓硫酸和发烟硫酸用作磺化剂适宜范围很广。为了 使用和运输上的便利,工业硫酸有两种规格,即92%~ 93%的硫酸(亦称绿矾油)和98%的硫酸。如果有过量的 SO3存在于硫酸中就成为发烟硫酸,它也有两种规格,即 含游离的SO2分别为20%~25%和60%~65%,这两种发 烟硫酸分别具有最低共熔点-11~-4℃和1.6~7.7℃, 在常温下均为液体 烟酸的浓度可以用游离SO3的含量C(so3)(质量分数, 下同)表示,也可以用H2SO4的含量C(mso)表示。两种 浓度的换算公式如下: C (H2SO4 1009+0.225C (SO3) 或C(so3)=444(C(mso4)-100%)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2.硫酸与发烟硫酸 浓硫酸和发烟硫酸用作磺化剂适宜范围很广。为了 使用和运输上的便利,工业硫酸有两种规格,即92%~ 93%的硫酸(亦称绿矾油)和98%的硫酸。如果有过量的 SO3存在于硫酸中就成为发烟硫酸,它也有两种规格,即 含游离的SO3分别为20%~25%和60%~65%,这两种发 烟硫酸分别具有最低共熔点-11~-4℃和1.6~7.7℃, 在常温下均为液体。 烟酸的浓度可以用游离SO3的含量C(SO3)(质量分数, 下同)表示,也可以用H2 SO4的含量C(H2SO4)表示。两种 浓度的换算公式如下: C(H2SO4)=100%+0.225C(SO3) 或 C(SO3)= 4.44(C(H2SO4)-100%)

第二节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表32各种常用的磺化与硫酸化试剂评价 物理状 主要用途 应用范围 活泼性 备注 容易发生氧化焦化, 液态芳香化合物的磺化很窄 非常活泼 需加入溶剂调节活泼 三氧化硫〔SO 高度活泼,等 气态广泛用于有机产品日益增多摩尔,瞬间反 干空气稀释成2%~8% 烷基芳烃磺化,用于 硫酸〔HSO·SQ)液态 很广 高度活泼 洗涤剂和染料 氯磺酸(COH)液态醇类染料与医药中等 高度活泼 放出HC1,必须设法回 硫酰氯(SOC2)液态 项烃磺化,主要用于明究中等 生成SoC 6%~100%硫酸 液态芳香化合物的磺化广泛 二氧化硫与氯气SO1| 饱和烃的氯磺化 很窄 移除水,需要催化剂, 成SoCl和 二氧化硫与氧气S0气态 饱和烃的磺化氧化很窄 亚硫酸钠〔MsO)固态卤烷的磺化 低低低低低 要催化剂,生成磺酪 希在水介质中加热 亚硫酸氢钠 共轭炜烃的硫酸化, 较多 希在水介质中加热 〔 NaSO3) 术质索的磺化
第二节 磺化及硫酸化反应基本原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酰基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N-酰化反应 第三节 C-酰化.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过渡金属的特性.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原子结构.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原子结构(2).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卤族元素.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酸碱平衡.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气体.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过渡金属.ppt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原子结构.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相平衡.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化学平衡.ppt
-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空气催化氧化 第三节 化学氧化 第四节 电解氧化.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卤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取代卤化 第三节 加成卤化 第四节 置换卤化.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还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催化加氢 第二节 催化加氢 第四节 电解还原.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烷基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烷基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相转移烷基化反应 第四节 应用实例.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重氮化与重氮盐的转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氮化反应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的反应.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酯化(概述、反应基本原理、技术与反应装置、工艺实例).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羟基化(概述、芳磺酸盐的碱熔、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其它羟基化反应).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精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基本方法与评价.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四章 缩合(醛酮、醛酮与羟酸及其衍生物、醛酮与醇、酯、烯键、成环).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氨解(概述、反应基本原理、方法).ppt
-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硝化及亚硝化(概述、基本原理、混酸硝化、亚硝化反应例).ppt
- 第二军医大学:《质谱讲义》第一讲 质谱.ppt
- 第二军医大学:《质谱讲义》第二讲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ppt
-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doc
-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第一章 流体流动 FLUID FLOW MOMENTUM TRANSFER(FLUID MECHANICS).ppt
-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ppt
-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机械分离.ppt
- 广东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传热.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