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与道合一——由庄子人生哲学看道家美学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
文件大小:110.9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与道合一——由庄子人生哲学看道家美学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文史哲 与道合 由庄子人生哲学看道家美学 张婉姝(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110032) 摘要;道家哲学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起点,它的学说博大精会达到这种状态,文与可画竹,“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 深,所涉及的领域和范也是极其之广的。研究道家的美学更是一项化”;李白放浪于山水间,“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曾无 大的工程,本文仅从庄子的人生哲学角度进入,来谈谈道家关于疑画草虫,“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王国维的 与道合一”的美学观点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等等。人与物是自然 关键词:与道合一;物我同一;庄子;道家美学 亲近,相互融合的 道家并不把物看作与人相衡相峙的异己对象,而是把它看作 关于人是否有灵魂的问题我们思索了很久?然而事实 是与人息息相通的生命本体。庄子追求任自然以适情,实际上就 确是没有灵魂的。这是一个让人伤心的答案,无论如何, 是“与道为一”的境界。而“与道合一”的境界正是对自由境界 无法逃避,人终是要死的,这个人的精裨也随之消失。这 的基本的追求。后代崇尚道家文化的文人在“与道合一”上也有 是让几乎每一个活过的人都产生过眷恋的世界,我们产生于斯,充分的体系。陶渊明在其创作中多有鲜明表现“回归自然”的倾 生长于斯,而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向与心声的诗句,“久在樊笼里”渴望“复得返自然”,魏晋时 老庄告诉我们,是:无,是宇宙中的“真宰”。这个观点让我想代的其他士大夫如阮籍、嵇康等,也都具有这种“不为形役 起来西方中世纪的神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的关于“上帝存在之“桀骜不驯”的独立的知识分子人格。所以说,在建构中国文 五大证明”",托马斯→阿奎那这里的“上帝”已经并不仅仅是化方面,“与道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根基,在协调人与自 宗教意义概念上的“上帝”了,与宗教相比,它更具有全面性,然、人与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现代意义。 这个推论更关心的似乎是世界产生的那个终极推动者,与庄子的道家的美学思想,始终与它的哲学思想相联系。“与道合 “真宰”有着某些相通之处。 一”是这个思想的根本。凸显内在精神的“与道合一”,忘却或 道家的美学思想与道家的晢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春秋战国忽略外在形式媒介的存在使得庄子美学特别的培养了贵精神、重 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艰难,而当政内容的审美倾向。《庄子·天道》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者荒淫无道,压榨百姓,庄子对这个时代的彻底绝望、不报任何美”。朴即是真,是未加雕琢的事物的本态,与伪、假对立。我 幻想,使得他将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放在了人类个体生命状态的关们甚至可以将其理解成“有物混成”的那个物,即“道”,道是 怀中,开创了追问生命的真实面目及意义的生命哲学。在《庄子以“朴”的形式存在于人们不能感知之中。在庄子的审美观念 知北游》中,庄子指出了人生的瞬时性:“人生天地间,若白中,美和丑知识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庄子的审美视野中美与 驹过隙,忽然而已”,生命与天地大自然相比,只是一眨眼间而丑也没有外在的固定标准。世人公认的美女,鱼、雁、麋鹿等动 已,而这短暂的生命也并非生者所有,而是属自然所有。生命对物见了却要逃跑,可见美女在动物眼中也并非是美的,不仅仅人 于生者而言,只是“假借”之物,而且是宇宙“尘垢”的假借,与动物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同的人其审美观念和爱好也是不相 经造化之聚合方化腐朽为神奇,变无生为有生。生命之为生者所同的。比如,在我国唐代就崇尚以胖为美,而现在大多数人的审 假借,并不是生者的意志(即:人的出生并不是经过自己允许美观念是纤瘦为美,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人的审美观念也是不 的),生者是服从于偶然律,完全被动地得到了这生命;而失去一样的。庄子的审美观更是打破了常人以外形为准的束缚,在庄 生命,也同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人自身的生与死之间,人子的寓言故事当中,像支离疏以及《德充符》中的残怪,尽管外 只是自然现实其聚合消长的一种形式。而庄子的哲学是“贵生乐形是丑的,但是其心灵、品德确是完整且高尚的,这样的“丑 死”,顺其自然,不以人力去违背,也不因之而哀乐。既然死了人”在庄子的眼中仍然是美的。可见,道家的审美标准不以外形 是不可拒绝的,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的,那么就让我们坦然面对为基准的,或许,真正的至美恰恰摆脱了外形的束缚 吧!人生亦有痛苦,被岸则“从然以天地为春秋”(《庄子·至 如果我们重新回到微观的视角来理解,可以看出,外 乐》),死亡自有它的快乐 美与丑是完全同质的,只是他们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才 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可以说是一种对死亡的回避,们眼中形成了不同的外在形象。可以说,不同的形象只是同 付死亡的漠然无视,而道家的人生观是一种“向死而生”的豁“质”不同的外在表现。由此我们也可以领会到,道家的审美倾 然、达观的人生观。“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向所认同的,是脱离了外形的,以精神为感验的,超越性的审美 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至乐篇》记庄子回答惠施关于生体验 死见解时说:“察其而来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 行也,而本无气。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参考文献 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借此可11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巴蜀书社,1998年9月 以知庄子视死生变迁,不过如春秋冬夏四时变迁而已,于自然的2曹顺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6月 变化是不可抗拒无以逃避的,只有顺从依随,才是人间至道。不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文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年 避讳死,也不排斥生,在生命存在时候如何活的适意、逍遥、自1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4 由才是庄子的生命哲学的终极目的。这种适意、自由就集中体现(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在:物我两忘,与道合一。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即“庄周梦蝶”199年 的故事究竞哪个是物,哪个又是我?庄周已绎进入了蝶的境界阿6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而我们也被带进了迷惑。庄子因为物化,所以在一个境界中⑦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他的梦)与某一物(蝴蝶)相遇,在这个境界中,人物化了,冈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微教育出版社,19%年 物我成为了一体,这一物一境,也就是一个宇宙,一个永恒。这門尼采,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5 个水恒是统一于终极根本的,也就是道。万物的个体意义被消解月 了,万物亦彼亦此的趋向转移到了非彼非此的阶段,从而使万物1《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年10月 归结为一种纯然不在的状态。后世的文人墨客在创作中也经常

文 史哲 与道合一 由庄子人生哲学看道家美学 张婉姝 (辽 宁省新 闻出版学校 110032) 摘 要 :道 家哲 学 可以说 是 中 国美 学的起 点 , 它的 学说博 大精 深 ,所 涉及的领域和 范围也是极其之广的。研究道家的 美学更是 一项 浩大的 工程 ,本文仅从 庄子 的人生哲 学角度进入 ,来谈谈 道 家关于 “与道合一”的 美学观点。 关键词 :与道合一 ;物我同一;庄子 ;道 家美学 关 于人 是否 有灵 魂 的 问题我 们思 索 了很 久 ?然而 事 实确 是人 的确是 没有 灵魂 的 。这 是一 个让 人伤 心 的答 案 ,无论 如何 ,我 们 无法逃避,人终是要死的,这个人的精神也随之消失 。这个世界 是让几 乎每 一个 活过 的人都 产 生过眷 恋 的世 界 ,我们 产 生 r斯 , 生长 于斯 ,而这 个我 们 生于 斯 K于斯 的世界 又是 从哪 里产 生 的 ? 老 庄告 诉我 们 ,是 :无 ,是 宇宙 中 的 “真宰 ”。这个 观 点让我 想 起 来 西方 中世纪 的神 学大 师托 马斯 ·阿 奎那 的关 于 “上 帝存 在 之 五 大 证 明 ”“,托 马 斯 ·阿奎 那 这 里 的 “上 帝 ” 已经 并不 仅 仅 是 宗 教意 义概 念上 的 “上 帝 ”了 ,与宗 教相 比,它 更具 有全 面性 , 这 个推 论更 关心 的似 乎 是世 界产 生 的那 个终 极推 动者 , 与庄 子的 “真 宰 ”有着 某些 相通之 处 。 道 家 的 美 学 思想 与道 家 的哲 学 有 着 紧 密 的联 系 。春 秋 战 圉 时 期 ,社会 动荡 ,战 争 频发 ,百 姓流 离 失所 ,生 活艰 难 ,而 当政 者 荒淫 无道 ,压 榨 百姓 ,庄 子对 这个 时代 的彻 底 绝望 、不 报任 何 幻想 ,使得 他将 全部 身心 和 精力 都放 在 了人类 个 体生 命状 态 的关 怀中,开创 了追 问生命的真实面 目及意义的生命哲学。在 《庄子 · fl~e,游 》 中 ,庄 子指 出了人 生 的 瞬 时性 : “人 生 天地 问 ,若 白 驹过隙,忽然而 已”,生命与天地大 自然相比,只是一眨眼间而 已,而 这短 暂 的生命 也 并非 生者 所有 ,而 是 属 自然所 有 。生命 对 于 生者 而言 ,只 是 假借 ”之物 ,而 且 是宇 宙 “尘垢 ” 的假借 , 经造 化 之聚 合方 化腐 朽 为神 奇 ,变无 生 为有 生 。生命 之为 牛者 所 假 借 ,并 不 是 生者 的 意 志 (即 :人 的 出生 并 不 是经 过 自己允 许 的) ,生者 是服 从 于偶 然律 ,完 全被 动 地得 到 了这牛 命 ;而 失去 生命 ,也 同理不 以人 的意志 为转 移 。在 人 自身 的生 与死之 间 ,人 只 是 自然现 实其 聚合 消 长 的一种 形式 。而庄 子 的哲学 是 “贵 生乐 死 ” ,顺其 自然 ,不 以人力 去违 背 ,也 不因 之而 哀乐 。 既然死 I、: 是 不可 拒绝 的 ,不 因人 的意 志而 改变 的 ,那 么就 让我 们坦 然而 对 吧 !人生亦有痛苦,彼岸则 “从然以天地为春秋 ” (《庄-了·至 乐 》 ),死亡 自有 它 的快乐 。 孔 子 的 “未 知 生 ,焉 知死 ”可 以说 是 一 种对 死亡 的 回避 , 对 死 亡 的 漠然 无 视 ,而 道 家 的 人 生 观是 一 种 “向夕匕而 生 ” 的豁 然 、达 观 的人 生观 。 “死生 ,命 也 ;其 有夜 旦之 常 ,天 也 ;人之 有 所不 得与 ,皆物之 情 也 。 ” 《至乐 篇 》记 庄子 同答 惠 施÷父于生 死 见解 时说 : “察其 而 来无 牛 ,非徒 无 牛也 ,而 本无 形 ,非徒 无 行 也 ,而本 无气 。杂乎 芒 笏之 问 ,变 而 有气 ,气 变而 有 形 ,形变 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 四时行也。”借此可 以知庄 子视 死 生变迁 ,不过 如春 秋 冬夏 四 时变迁 而 已 ,于 自然 的 变化 是 不可 抗拒 无 以逃 避 的 ,只 有顺 从 依 随 ,才 是人 问至道 。不 避 讳死 ,也 不排 斥 生 ,在生 命存 在 时候 如何 活 的适意 、逍遥 、 自 由才是庄子的生命哲学的终极 目的。这种适意、自南就集中体现 在:物我两忘, 与道合一。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即 “庄周梦蝶” 的故 事 究 竟 哪 个 是物 ,哪 个 又 是 我 ? 序 周 已绎 进 入 了蝶 的 境 界 中,而我们也被带进了迷惑。序子因为物化 ,所 以在一个境界中 (他 的梦 )与 某一 物 (蝴 蝶 )相遇 ,在 这个 境 界 中,人 物化 了, 物 我 成为 了一 体 ,这一 物 一境 ,也 就是 一 个宇 宙 ,一个 永恒 。这 个永恒是统一于终极根本的,也就是道。万物的个体意义被消解 了,万物亦彼亦此的趋 向转移到了非彼非此的阶段,从而使万物 归 结为 一 种 纯 然 不 在 的状 态 。后 世 的 文 人 墨 客在 创 作 中也 经 常 17己 会 达 到这 种 状 ,文 与 可画竹 , “嗒 然遗 其 身 ”、 “其 身与 竹 化 ”;李 白放 浪 山水 间, “闲云 随舒 卷 ,安 识身 有无 ” ;曾无 疑 画 草 虫 , “不 知 我 之 为 草虫 耶 ,草 虫 之 为我 耶 ”; 王 国维 的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等等。人与物是 自然 亲近 ,相互 融 合的 。 道家 并不 把物 看作 与人 相 衡相 峙 的异 己对 象 ,而是 把它 看作 是 与人 息息相 通 的生 命本 体 。序子 追求 任 自然 以适情 ,实际 上就 是 “与道 为一 ”的境 界 。而 “与道 合一 ”的境 界正 是对 自由境 界 的基 本 的追求 。 代 崇 尚道 家 文化 的文 人存 “与道合 一 ”上 也有 允分 的体 系 。陶渊 明在 其 创作 中 多有鲜 明表 现 “回 归 自然 ”的倾 向与 心 卢的诗 句 , “久 樊笼 里 ”渴望 “复 得 返 自然 ”,魏晋 时 代 的其他 士人 夫如 阮籍 、嵇 康 等 ,也都 具有 这种 “不为形 役 ” 、 “桀 骜 不 驯 ”的 独立 的知 识 分 子 人 格 。所 以说 ,在 建 构 中 国文 化 方 面 , “与道合 一 ”作 为 中国文 化 的传统 根基 ,在 协 调人 与 自 然 、人 与社 会方面 有着 不可 替代 的现代 意 义。 道 家 的美 学 思 想 ,始 终 与它 的哲 学 思 想 相 联 系 。 “与道 合 一 ”是这 个思 想 的根本 。凸显 内存 精神 的 “与 道合 一 ”,忘 却或 忽 略外 在 形式 媒介 的存 在使 得 庄子 美学 特别 的培 养 了贵精 神 、重 内容 的 审美 倾 rnJ。 《庄 子 ·天道 》 说 : “朴 素而 天 下莫 能 与之 争 美 ”。朴即是真,是未加雕琢的事物的本态,与伪、假对立。我 们 甚至 可 以将 其理 解成 “有 物 混成 ” 的那个 物 ,即 “道 ”,道 是 以 “朴 ”的形式存在 于人们不能感知之 中。在庄子的审美观念 中,美和丑知识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庄子的审美视野中美与 丑也 没有 外在 的 固定标 准 。世 人公 认 的美女 ,鱼 、雁 、麇 鹿等 动 物 见 了却 要逃 跑 ,可见 美 女在 动物 眼 中也并 非 是美 的,不 仅仅 人 与动物 是 不 能一概 而论 的 ,不 同的 人其 审美 观念 和 爱好也 是不 相 同 的。 比如 ,在我 国唐 代就 崇 尚 以胖为 美 ,而现 在 大多数 人 的审 美观念 是 纤瘦 为美 ,即便 是 同一时 代 的不 同人 的审 美观念 也 是不 一 样 的 。庄子 的 审美观 更 是打 破 了常人 以外 形 为准 的束 缚 ,在庄 子 的寓 寿故事 当 中 ,像 支 离疏 以及 《德 充符 》 中的残 怪 ,尽 管外 形 是丑 的 ,但 是 其心 灵 、 品德 确 是 完整 且 高 尚的 ,这样 的 “丑 人 ”在庄 子 的眼 巾仍然 是 美 的。可 见 ,道家 的 审美 标准 不 以外形 为基准的,或许,真正的至美恰恰摆脱了外形的束缚。 如 果我 们 重 新 回 到 微 观 的视 角 来 理 解 ,可 以 看 出 ,外 形 的 美 与丑 是完全 同质 的,只 是他 们 的外在 表现 形 式不 一样 ,才 在我 们 眼 中 形成 了不 同的 外在 形象 。可 以说 ,不 同 的形 象 只 足 同 一 “质 ”不 同的外在 表 现 。 由此 我们 也可 以领 会 到 ,道家 的审 美倾 向所 认 同的 ,是 脱离 了外 形 的, 以精神 为感 验 的 ,超越 性 的审美 体验 。 参考文献 … 方勇,陆永 品.《庄子诠评 》.巴蜀书社 ,1998年9,q 2曹顺 庆 《中国文化与 q-国文论 》.内蒙古教 育 出版社 ,2000年6fl 『31李泽厚 《q-国古代思想文论 》 .天津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2003年 『41李泽厚 《美的历程 》 天津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2001年 f51李泽厚 ,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 》.安徽 文艺 出版社 , 1999年 【6】叶郎 《中国美学史大纲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1997年 f71宗白华 《美学散 步》.上海人 民出版社 ,1985年 f81朱光潜 《文艺心理 学》 .安徽教 育出版社 ,1996年 『9]尼采 ,周 国平译.《悲剧 的诞生 》 广 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2年5 月 【101《中国审美文化 史·先秦卷》 .山东画报 出版社 ,2000年 10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