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考试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 1、下列可以用来表征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的是(ABC) A、峰面积 B、峰宽 C、标准偏差 D、峰高 2、下列哪项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B) A、柱长编短 B、固定相改变 C、流速提高 D、相比率减少 3、对于空心毛细管来说,涡流扩散项A=(D) A、1B、0.607C、2D、0 4、下列会引起分配比k变化的是( BD )(多选) A、柱长增加B、固定相相量增加C、流动相流速增快D、相比率提高 5、以下哪个选项是色谱分离的依据((C) A、滞留因子RsB、相比率B C、分配系数K D、分配比k 6、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A) BHe CAr DN2 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C)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8、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B)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D)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情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A、B和C 10、下列关于热导检测器说法错误的是(多选)(BCD)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疏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11、下列哪种物质不可用于气固色谱的固定相?(B) A、硅胶B、硅藻土 C、分子筛D、氧化铝 12、关于载体生藻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红色硅藻土较白色柱效低
一、选择 1、下列可以用来表征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的是( ABC ) A、峰面积 B、峰宽 C、标准偏差 D、峰高 2、下列哪项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 B ) A、柱长缩短 B、固定相改变 C、流速提高 D、相比率减少 3、对于空心毛细管来说,涡流扩散项 A=( D ) A、1 B、0.607 C、2 D、0 4、下列会引起分配比 k 变化的是 ( BD ) (多选) A、柱长增加 B、固定相相量增加 C、流动相流速增快 D、相比率提高 5、以下哪个选项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C ) A、滞留因子 Rs B、相比率 β C、分配系数 K D、分配比 k 6、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 ( A ) A H2 B He C Ar D N2 7、试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载气是( C )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氦气 8、色谱体系的最小检测量是指恰能产生与噪声相鉴别的信号时( B ) A、进入单独一个检测器的最小物质量 B、进入色谱柱的最小物质量 C、组分在气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D、组分在液相中的最小物质量 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良好的载体为( D ) A、粒度适宜、均匀,表面积大 B、表面没有吸附中心和催化中心 C、化学情性、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D、A、B 和 C 10、下列关于热导检测器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BCD ) A、浓度型检测器 B、质量型检测器 C、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11、下列哪种物质不可用于气固色谱的固定相?( B ) A、硅胶 B、硅藻土 C、分子筛 D、氧化铝 12、关于载体硅藻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红色硅藻土较白色柱效低

B、红色硅藻土载体造宜分离非极性组分」 C、红色硅藻土载体适宜分离极性组分 D、白色硅藻土载体适宜分离非极性组分 13、为了延长色谱柱的寿命,在进样阀和分析柱之间通常加上(B)。 A、过滤器B、卫柱C、阻尼器D、高压输液泵 14、下列检测器中,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是(C)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分光光度检测器 15、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是液相,对流动相的要求有(ABCD)(多选) A、溶剂与检测器相匹配 B、高纯度 C、化学稳定性好 D、低粘度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剂纯化方法的是(D) A、过滤B、离子交换C、萃取D、冷却结晶 17、梯度洗脱的优点不包括(D A、改善分离度B、提高检测性能 C、缩短分析时间D、色谱峰窄 18、样品中各组分的流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D) A、离子交换色诺B、聚酰胺色谱C、吸附色谱D、凝胶色谱 19、凝胶色谱中,分子量较大的组分比分子量较小的组分(A) A、先流出色谱柱B、后流出色谱柱C、几乎同时流出D、在色谱柱一样 20、色谱所用的氧化铝(C) A、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 B、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 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其中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D、有城性、中性和酸性三种,其中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21、HPLC与GC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C)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 C、流动相粘度较大 D、柱温低 22、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B) A、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B、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特别适合离子分折 C、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 D、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对离子分析有高效
B、红色硅藻土载体适宜分离非极性组分. C、红色硅藻土载体适宜分离极性组分. D、白色硅藻土载体适宜分离非极性组分. 13、为了延长色谱柱的寿命,在进样阀和分析柱之间通常加上( B )。 A、过滤器 B、卫 柱 C、阻尼器 D、高压输液泵 14、下列检测器中,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是( C ) A、 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分光光度检测器 15、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是液相,对流动相的要求有( ABCD )(多选) A、溶剂与检测器相匹配 B、高纯度 C、化学稳定性好 D、低粘度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剂纯化方法的是( D ) A、过滤 B、离子交换 C、萃取 D、冷却结晶 17、梯度洗脱的优点不包括( D ) A、 改善分离度 B、提高检测性能 C、缩短分析时间 D、色谱峰窄 18、样品中各组分的流出柱的顺序与流动相性质无关的是( D ) A、离子交换色谱 B、聚酰胺色谱 C、吸附色谱 D、凝胶色谱 19、凝胶色谱中,分子量较大的组分比分子量较小的组分( A ) A、先流出色谱柱 B、后流出色谱柱 C、几乎同时流出 D、在色谱柱一样 20、色谱所用的氧化铝(C) A、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碱性使用最多 B、有碱性和酸性两种,其中酸性使用最多 C、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其中中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D、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其中碱性氧化铝使用最多 21、HPLC 与 GC 的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C) 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 GC 快 C、流动相粘度较大 D、柱温低 22、离子色谱的主要特点(B) A、高压、高效、高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 B、采用柱后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特别适合离子分析 C、采用了阴离子专用检测器,对阴离子分析有高灵敏度 D、采用紫外检测器合柱压衍生装置,对离子分析有高效

23、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C)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 C、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 24、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B)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 25、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B) A、贮液器 B、输液系C检测器D温控 一、填空: 分离 )持表 2 标准偏差是峰高为( 607h )处峰宽的一半。 、在塔板理论中,理论塔板高度H=( Lm】 4、在速率理论中,范德姆特方程H=( A+B/u+Cu 5、分子量越大的组分,分子扩散项B越(小) 6、调整保留时间其实是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 7、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 组成,其中核心是(分离系统)。 8、气相色谱浓度性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9、描述色诺柱效能指标的是(理论塔板数),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分 离度)。 10、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方法进行分析。 11、常见的吸附剂包括(分子筛)、(硅胶)、(活性炭)、(氧 化铝)。 12、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为(相似相容原则 13、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包括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 系统、辅助系统。 14、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流动相)的组成,按一定程序连 续变化 15、分光光度检测器检测所依据的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 16、在正相色谱中,固定相是(极性)的,流动相是(非极性)的。 (填极性或非极性) 17、硅胶基质填料适用于广泛的(极性和非极性)溶剂,聚合物基质广泛用 于分离(大分子 )物质。 18、液相色谱和质谱的结合被视为分离和检测的理想结合,其结合的关健点是 (接口技术)
23、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C)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 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 C、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 24、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B)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红外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器 D 荧光检测器 25、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B) A、贮液器 B、输液泵 C 检测器 D 温控 一、填空: 1、色谱技术是一种( 分 离 )技术 2、标准偏差是峰高为( 0.607h )处峰宽的一半。 3、在塔板理论中,理论塔板高度 H=( L/n ) 4、在速率理论中,范德姆特方程 H=( A+B/u+Cu ) 5、分子量越大的组分,分子扩散项 B 越( 小 ) 6、调整保留时间其实是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滞留时间 ) 7、气相色谱仪一般由( 气路系统 )、( 进样系统 )、( 分离系统 )、 ( 温度控制系统 ) 、( 检测系统 ) 、( 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 ) 组成,其中核心是( 分离系统 )。 8、气相色谱浓度性检测器有( 热导检测器 )、 ( 电子捕获检测器 ); 质量型检测器有(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火焰光度检测器 )。 9、描述色谱柱效能指标的是( 理论塔板数 ) ,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 分 离度)。 10、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 程序升温法 )方法进行分析。 11、常见的吸附剂包括( 分子筛 )、( 硅胶 )、( 活性炭 )、 (氧 化铝 )。 12、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为( 相似相容原则 )。 13、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包括输液系统、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 检测 系统、辅助系统。 14、梯度洗脱就是在分离过程中,让( 流动相 )的组成,按一定程序连 续变化 15、分光光度检测器检测所依据的原理是( 朗伯-比尔 )定律。 16、在正相色谱中,固定相是( 极性 )的,流动相是( 非极性 )的。 (填极性或非极性) 17、硅胶基质填料适用于广泛的( 极性和非极性 )溶剂,聚合物基质广泛用 于分离( 大分子 )物质。 18、液相色谱和质谱的结合被视为分离和检测的理想结合,其结合的关键点是 ( 接口技术 )

三、判断: 1、在色谱峰中,标准偏差的大小表示组分被带出色谱柱时的分散程序(√) 2、在塔板理论中,理论塔板数越多,柱效越低(X) 3、根据涡流扩散项A的展宽程度公式可知使用不均匀颗粒填充有利于提高柱效 (X) 4、气相色谱利率方程区别于在液液色谱中纵向扩散项可忽略不计(√) 5、分配比k不是衡量色谱柱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X) 6、死体积是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接头间隙和检测器问隙的 总和(V) 7、色谱柱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细小性”,而不是它的“空心性”。(X) 8、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X) 9、根据速率理论,毛细色管谱柱高效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涡流扩散相A=0。(√) 10、电子火焰检测器对含有S、P元素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 11、毛细管色谱的色谱柱前需要采取分流装置,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对试样负载 量很小,柱后采用尾装置,是由于柱后流出物的流速太慢。(√) 12、梯度淋洗属于捕助系统(√) 13、分光光度检测器中,吸收强度由被检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所决定。(√) 14、硅胶作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可以进行表面化学键合或改性的基础是表面含有 丰富的硅羟基。(√) 15、正相色谱的圈定相极性小于流动和的极性,因此极性小的分析物最后被洗脱。 X 16、体积排阻色谱是基于试样分子的尺寸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的。(√) 17、液-液分配色谱中的固定相是有机物通过化学键键合在填料颗粒表面。(X)
三、判断: 1、在色谱峰中,标准偏差的大小表示组分被带出色谱柱时的分散程序(√) 2、在塔板理论中,理论塔板数越多,柱效越低(╳) 3、根据涡流扩散项 A 的展宽程度公式可知使用不均匀颗粒填充有利于提高柱效 (╳) 4、气相色谱利率方程区别于在液液色谱中纵向扩散项可忽略不计(√) 5、分配比 k 不是衡量色谱柱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6、死体积是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接头间隙和检测器间隙的 总和(√) 7、色谱柱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细小性”, 而不是它的“空心性”。( ╳ ) 8、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 9、根据速率理论,毛细色管谱柱高效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涡流扩散相 A=0。( √ ) 10、电子火焰检测器对含有 S、P 元素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 √ ) 11、毛细管色谱的色谱柱前需要采取分流装置,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对试样负载 量很小,柱后采用尾装置,是由于柱后流出物的流速太慢。( √ ) 12、梯度淋洗属于辅助系统( √ ) 13、分光光度检测器中,吸收强度由被检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所决定。(√ ) 14、硅胶作为液固色谱的固定相可以进行表面化学键合或改性的基础是表面含有 丰富的硅羟基。(√ ) 15、正相色谱的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极性小的分析物最后被洗脱。 (╳) 16、体积排阻色谱是基于试样分子的尺寸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的。(√) 17、液-液分配色谱中的固定相是有机物通过化学键键合在填料颗粒表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薄层色谱(2/2)复习.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薄层色谱(1/2).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高效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样品制备技术.ppt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第1章 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ppt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光学材料.pdf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功能薄膜材料.pdf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能源材料.ppt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功能转换材料.pdf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电性材料.pdf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生物医学材料.pdf
- 《无机功能材料》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磁性材料.pdf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表界面.pdf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 5.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界面 5.5 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pdf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 5.3 偶联剂.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复合材料界面 5.1 复合材料概述 5.2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表界面基础(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Kelvin公式、二元体系的表面张力).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总复习讲稿.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界面力学性能的分析表征、界面形态的微观分析表征.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色谱法的发明(山东理工大学:王依山).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基本理论(2/2)速率理论.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基本理论(1/2)平衡理论、塔板理论.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2/3)3.4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3/3)3.5 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3.6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1/3)3.1 气相色谱原理、3.2 气相色谱仪、3.3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1/4)4.1 概述 4.2 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4.3 高效液相色谱仪.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3/4)HPLC固定相、流动相色谱分类.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4)HPLC固定相、流动相色谱分类.ppt
- 《材料色谱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4/4)色谱-质谱法.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二维纳米材料.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纳米微粒的制备与表面修饰.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纳米结构的制备与特性.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零维纳米材料.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一维纳米材料(2/2).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一维纳米材料(1/2).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纳米微粒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1 晶体光学基础.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2 单偏光研究法.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3 正交偏光研究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