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第2章 纯培养和显撒技术 生物工程学院 车振明
第2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生物工程学院 车振明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在绝大多教情况下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群体 来研究其属性; 微生物的物种(菌株)一般也是以群体的 形式进行繁衍、保存; →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小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群体 来研究其属性; 微生物的物种(菌株)一般也是以群体的 形式进行繁衍、保存; 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培养群体: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 微生物群体 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傲生物的培养物; 通帝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 重复的结果 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傲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培养群体: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 微生物群体 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通常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 重复的结果 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小 微生物个体微小的特点也决定了显微 技术是进行傲生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 技术,因为绝火多数微生物的个体形 态及其内部结枸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 进行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个体微小的特点也决定了显微 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 技术,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的个体形 态及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 进行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小

第一节傲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从泥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 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 、无菌技术 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 何傲生物; 在转接、培养微生物附防止其宅傲生物的 污染;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 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 一、无菌技术 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 何微生物; 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 污染;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天菌 常用的器具: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1887年, RJ Petri发明 Petri dish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常用的器具: 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1887年,R J Petri 发明 Petri dish

1、傲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天菌 帝用的景具: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布翻出
高温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常用的器具:

2、接种操作 火烙附 (a)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在无菌 环境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在无菌箱或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 下进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 圄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5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5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4 slid mig.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1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3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1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4 slid me.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0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0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8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9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9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8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5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7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6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4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2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3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1 notes.pdf
- 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ppt
- 西华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4章 传染与免疫.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发酵工程技术展望.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概论.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典型培养过程 第二节 动物细胞培养.ppt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典型培养过程 第一节 基因工程菌培养.ppt
- 《生化武器》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Review lecture 2 Michaelis-Menten kinetics.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Systems Biology.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Summary Lecture 3.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Mathematical basis of stability analysis.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Fine tuned model for perfect adaptation.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L14: 14 Lectures past and 1 1 to go.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Organizational Remarks:.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Wrapping up E coli chemotaxis (L7& L8).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creation of membrane associated minD.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Review Turing-Gierer-Meinhardt mode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Review L15 Turing-Gierer-Meinhardt mode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Systems Biology》Alternative views on gradient sensi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