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单一理想元件的交流电路 第四节RLC串联交流电路 第五节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第六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七节功率因数的提高 业第八节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 单一理想元件的交流电路 第四节 RLC串联交流电路 第五节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第六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七节 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八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 作 业

第一节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强星 二正弦星的三要素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一 正弦量 二 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量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的电压、电流和电动势统称为正弦量。 正弦信号的和、差、微积分等运算 结果仍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当正弦信号作为电路的信号源时 电路中产生的响应仍是同频率的正弦 信号
一、正弦量: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的电压、电流和电动势统称为正弦量。 正弦信号的和、差、微积分等运算 结果仍是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当正弦信号作为电路的信号源时, 电路中产生的响应仍是同频率的正弦 信号

正弦电流i用三角函数表示为 i=Imsin(ot+ A 其波形如图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当 Im、T、业确定后正 弦量就被唯一的确定 了所以这三个量统称 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i=Imsin(ωt+ )A 其波形如图 t i Im T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当 Im、T、确定后,正 弦量就被唯一的确定 了,所以这三个量统称 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电流 i 用三角函数表示为

二正弦的三要索 1周期T、频率f和角频率o 2最大值和有效值 3.相位、初相、相位差
二 正弦量的三要素 1.周期T、频率f 和角频率ω 2.最大值和有效值 3. 相位、初相、相位差

1周期T、频率f和角频率 周期:正弦量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 间称为周期。单位是秒(s) 频率f:1秒钟正弦量变化的次数称 为频率。单位是赫兹(Hz)。 显然f=1/或T=1f 角频率o 单位时间里正弦量变化的角度称为 角频率。单位是弧度秒(rad/s) =2TT=27r
周期T : 正弦量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 间称为周期。单位是秒 (s)。 频率f : 1秒钟正弦量变化的次数称 为频率。单位是赫兹(HZ )。 显然 f =1/T 或 T =1/f 1.周期T、频率f 和角频率ω 角频率ω : 单位时间里正弦量变化的角度称为 角频率。单位是弧度/秒(rad/s). ω=2π/T=2πf

周期,频率,角频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 正弦量变化的快慢。三者只要知道其中之 便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2/.最大值和有效值 正弦量某一瞬叵的值称为瞬时值,瞬 时值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值。Im、Um Em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 最大值。 表示交流电的大小常用有效值的概念
周期,频率,角频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 正弦量变化的快慢。三者只要知道其中之 一便可以求出另外两个。 2.最大值和有效值 正弦量某一瞬间的值称为瞬时值,瞬 时值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值。Im、Um、 Em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 最大值。 表示交流电的大小常用有效值的概念

把两个等值电阻分别通一交流电流i 和直流电流工。如果在相同的时间T内所 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我们把这个直流电 流工定义为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12R=2RT即 1 VTJo idt 所以交流电的有效值是瞬时值的方均根。 将电流的三角式带入上式中有: 1=Im/2
把两个等值电阻分别通一交流电流i 和直流电流I。如果在相同的时间T内所 产生的热量相等,那么我们把这个直流电 流I定义为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所以交流电的有效值是瞬时值的方均根。 = T i Rdt I RT 0 2 2 即 = T i dt T I 0 1 2 将电流的三角式带入上式中有: I = I m 2

同理 U=U E=E 3相位、初相、相位差 i=Im sin(at )A 相位:我们把otv称为相位。 初相: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y 相位差:任意两个同频率的正弦 量的相位之差。用φ表示
同理: 2 U = Um 2 E = Em 3.相位、初相、相位差 i = I m sin(t + )A 相位:我们把 ωt+ 称为相位。 初相: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 相位差:任意两个同频率的正弦 量的相位之差。用φ 表示

例:u= U sin(ar+F) 了= sin(o+2)A 两者的相位差为:g=平一平 >0电压超前电流φ角 或电流滯后电压q角) 若:y=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电流超前电压角 =±兀电流与电压反相
例: u = Um sin(t +u )V i = I m sin(t +i )A 两者的相位差为: = u − i >0 电压超前电流φ角 (或电流滞后电压φ 角) =0 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0 电流超前电压φ角 = ±π 电流与电压反相 若: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电工实习复习题.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习题答案(一).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习题答案(二).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习题精选.ppt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单片机填空题集成.doc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习题集.doc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添空.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测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测控技术课程设计(PPT讲稿).ppt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北京邮电大学课程设计报告.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双诺公司采集卡LabVIEW开发手册.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双诺公司采集卡CVI开发说明.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测试软件程序说明.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测试软件.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七章 电动机.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ppt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二讲 Keil 的调试命令、在线汇编与断点设置.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三讲 Keil 程序调试窗口.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四讲 Keil 的辅助工具和部份高级技巧.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五讲 其于 Keil 的实验仿真板的使用.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一讲 Keil 实例教程(一).pdf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1-1.2).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3)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4-1.5).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6-1.7).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四章 可逆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4.2)位置随动系统(自学).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设计 (2.4-2.5)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转速超调的抑制——转速微分负反馈.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七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机双馈调速系统.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三章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设计 (2.1-2.2).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五章 交流调速系统.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六章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