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

第九章可编程控制 器的原理及应用 φ第一节可编程控制器的 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三节指令系统
第九章 可编程控制 器的原理及应用 ❖ 第一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 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三节 指令系统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我们可以把PLC看成是含有很多继电器和计 数器的装置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输入部分 逻辑部分 输出部分 可编程 控制器 被控设备
一、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 控制器 我们可以把PLC看成是含有很多继电器和计 数器的装置,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PLC的基本组成 1输入部分 输入部分由输入接线端子和输入继电器线圈 组成(X)。负责收集和输入操作命令和控制 信息。 通常将输入继电器的数量称为输入点数。多 釆用十六进制进行编号,。(X~XF) 2逻辑运算单元 它是PLC的核心,PLC中的各种控制功能都 是由这个单元通过送入程序来实现软连接
二、PLC的基本组成 1.输入部分 输入部分由输入接线端子和输入继电器线圈 组成(X) 。负责收集和输入操作命令和控制 信息。 通常将输入继电器的数量称为输入点数。多 采用十六进制进行编号,。(X0 ~XF) 2.逻辑运算单元 它是PLC的核心,PLC中的各种控制功能都 是由这个单元通过送入程序来实现软连接

3输出部分 输出部分由输出接线端子和输出继电器的 个动合触点组成(Y)。负责连接和驱动 外部负载和被控对象。 通常将输出继电器的数量称为输出点数
3.输出部分 输出部分由输出接线端子和输出继电器的 一个动合触点组成(Y)。负责连接和驱动 外部负载和被控对象。 通常将输出继电器的数量称为输出点数

第三节指令系统 概述 1.梯形图语 梯形图就是按照控制逻辑的要求和连接枧则 将这些图形符号进行组合或排列所构成的表示 PLC输入、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 (1)梯形图中的符号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线圈
第三节 指令系统 1.梯形图语言 梯形图就是按照控制逻辑的要求和连接规则 将这些图形符号进行组合或排列所构成的表示 PLC输入、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 (1)梯形图中的符号 一、概述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线圈

(2)梯形图编程的格式与特点 每个梯形图由多层梯级(或称逻辑行)组 成,每层梯级(即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经 过触点的各种连接,最后通过一个继电器线圈 终止于右母线。每一逻辑行实际上代表一个逻 辑方程。 2.语句表语言 语句表是由若千条语句组成的程序,每条语 句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用助 记符表示,告诉CPU要进行什么操作
(2)梯形图编程的格式与特点 每个梯形图由多层梯级(或称逻辑行)组 成,每层梯级(即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经 过触点的各种连接,最后通过一个继电器线圈 终止于右母线。每一逻辑行实际上代表一个逻 辑方程。 2.语句表语言 语句表是由若干条语句组成的程序,每条语 句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用助 记符表示,告诉CPU要进行什么操作

基本指令 I.初始加载(T)、初始加载非ST)及输出(OT) ST:从母线开始以动合触点开始一逻辑运算。 SⅣ/:从母线开始以动断触点开始一逻辑运算。 OT: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指定触点。 指令梯形图 语句表 0STⅩ1 sT、OT 1 OT YO OST/ XI ST/、OT 1 oT Y1
二、基本指令 1.初始加载(T)、初始加载非(ST/)及输出(OT) ST:从母线开始以动合触点开始一逻辑运算。 ST/:从母线开始以动断触点开始一逻辑运算。 OT:将运算结果输出到指定触点。 0 ST/ X1 1 OT Y1 ST/ 、OT 0 ST X1 1 OT Y0 ST、OT 指 令 梯 形 图 语 句 表

.非()、与(AN)、与非(AN)指令 /:将该指令处的运算结果求反。 AN:串联动合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AN/:串联动断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指令梯形图 语句表 0STⅩ1 X2 1ANⅩ2 AN 2 OTY3 AN/Y3 X R1 3ST X2 4 AN/ X3 5OT Y1
2.非(/)、与(AN)、与非(AN/)指令 /:将该指令处的运算结果求反。 AN:串联动合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AN/:串联动断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0 ST X1 1 AN X2 2 OT Y3 3 ST X2 4 AN/ X3 5 OT Y1 AN AN/ 指 令 梯 形 图 语 句 表

3.或(OR)、或非(OR/)指令 OR:并联动合触点的连接指令。 OR/:并联动断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指令梯形图 语句表 0STⅩ3 OR 1 OR Y4 2 OT Y4 OST X3 OR X4 1 OR/ X4 2OT Y5
3.或(OR)、或非(OR/)指令 OR:并联动合触点的连接指令。 OR/:并联动断触点时的连接指令。 指 令 梯 形 图 语 句 表 OR 0 ST X3 1 OR Y4 2 OT Y4 OR/ 0 ST X3 1 OR/ X4 2 OT Y5

9.0.01s定时器(TMR)、0.ls定时器TMX)、1s 定时器(TMY指令 TMR:以0.0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TMX:以0.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TMY:以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定时器的预置时间(也就是延时时间)为: 预置时间单位x预置值 预置时间单位分别为:R=0.01s,X=01s, Y=ls。预置值只能用十进制数给出,编程格式 是在十进制数的前面加大写英文字母“K
9.0.01s定时器(TMR)、0.1s定时器(TMX)、1s 定时器(TMY)指令 TMR:以0.0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TMX:以0.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TMY:以1秒为单位设置延时接通定时器。 定时器的预置时间(也就是延时时间)为: 预置时间单位×预置值 预置时间单位分别为:R=0.01s,X=0.1s, Y=1s。预置值只能用十进制数给出,编程格式 是在十进制数的前面加大写英文字母“K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习题精选.ppt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单片机填空题集成.doc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习题集.doc
- 《MCS-51单片机原理习题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添空.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测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测控技术课程设计(PPT讲稿).ppt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北京邮电大学课程设计报告.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双诺公司采集卡LabVIEW开发手册.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双诺公司采集卡CVI开发说明.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测试软件程序说明.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测试软件.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SDK2.0)LABVIEW开发说明.doc
- 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程设计)AC6111测试软件.doc
- 《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五章 习题解答.ppt
- 《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四章 习题解答.doc
- 《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三章 习题解答.doc
- 《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全解)第二章 习题解答.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习题答案(二).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习题答案(一).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习题,第一册)电工实习复习题.doc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七章 电动机.ppt
- 吉林大学:《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册)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ppt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二讲 Keil 的调试命令、在线汇编与断点设置.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三讲 Keil 程序调试窗口.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四讲 Keil 的辅助工具和部份高级技巧.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五讲 其于 Keil 的实验仿真板的使用.pdf
- 《Keil软件实例教程》第一讲 Keil 实例教程(一).pdf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1-1.2).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3)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4-1.5).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1.6-1.7).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四章 可逆调速系统和位置随动系统(4.2)位置随动系统(自学).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设计 (2.4-2.5)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转速超调的抑制——转速微分负反馈.ppt
- 湘潭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八章 同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