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侵染与传播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侵染与传播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原物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和 螺原体等,它们的重要性仅次于真菌和病毒, 全世界迄今发现有500多种细菌病害,我国有 100余种。 引起的重要病害包括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茄 科植物青枯病、蔷薇科植物根癌病、黄瓜角斑 病、枣疯病等。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原物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和 螺原体等,它们的重要性仅次于真菌和病毒, 全世界迄今发现有500多种细菌病害,我国有 100余种。 引起的重要病害包括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茄 科植物青枯病、蔷薇科植物根癌病、黄瓜角斑 病、枣疯病等。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 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特点: • 没有真正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在 中部构成核区 • 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无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 • 单细胞生物,球状、杆状、螺旋状、分支状、不定形状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概念 种类:包括细菌、放线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 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 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 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特点: • 没有真正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在 中部构成核区 • 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无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 • 单细胞生物,球状、杆状、螺旋状、分支状、不定形状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概念 种类:包括细菌、放线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 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 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2、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1)、细菌大小、形态: 球形:0.5~1.3μm 杆状:0.5~0.8×1~5μm, 也有更小一些的 螺旋状: 13~14×1.5μm (2)、菌原体: (1)植原体:80-1000nm,圆形、椭圆形、亚铃型、梨形、球形 (2)螺原体:线条形,生活史主要为螺旋形,长度2 ~ 4 μm、 直径100 ~ 200nm
2、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1)、细菌大小、形态: 球形:0.5~1.3μm 杆状:0.5~0.8×1~5μm, 也有更小一些的 螺旋状: 13~14×1.5μm (2)、菌原体: (1)植原体:80-1000nm,圆形、椭圆形、亚铃型、梨形、球形 (2)螺原体:线条形,生活史主要为螺旋形,长度2 ~ 4 μm、 直径100 ~ 200nm

细菌的模式结构 植原体模式图 细菌的具体结构: 粘液层-荚膜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核质 内含体-核糖体 、气泡、中心体 芽孢 核区 质粒 鞭毛 菌毛、性毛
细菌的模式结构 植原体模式图 细菌的具体结构: 粘液层-荚膜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核质 内含体-核糖体 、气泡、中心体 芽孢 核区 质粒 鞭毛 菌毛、性毛

3、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特征: 1、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X1-3μm,少数为球状. 植物菌原体的形态为圆球状至椭圆形,大小为80-1000nm,无细胞壁,有质 膜包围,螺原体形态为螺旋状,繁殖时可分支。 2、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无芽孢, 3、细胞壁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 4、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少数是阳性. 5、对营养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可以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 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 作极鞭; 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称 作周鞭
3、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特征: 1、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X1-3μm,少数为球状. 植物菌原体的形态为圆球状至椭圆形,大小为80-1000nm,无细胞壁,有质 膜包围,螺原体形态为螺旋状,繁殖时可分支。 2、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鞭毛,无芽孢, 3、细胞壁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 4、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少数是阳性. 5、对营养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可以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 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 作极鞭; 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称 作周鞭

4、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1)繁殖: 裂殖的方式 •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内部延伸,同 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 质和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 中,因此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2)遗传: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基因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组亦同步分裂,然后均匀地分散在两个子细胞中, 从而保证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的遗传到子代去
4、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1)繁殖: 裂殖的方式 •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内部延伸,同 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 质和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 中,因此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2)遗传:核质和质粒共同构成了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库-基因组。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组亦同步分裂,然后均匀地分散在两个子细胞中, 从而保证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的遗传到子代去

(3)变异:原核生物经常发生变异,一般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异。 •细胞的突变。细菌自然突变率很低,通常为十万分之一。但是细菌繁殖快, 繁殖量也大,这样,就增加了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两性状不同的细菌的结合,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 DNA发生部分改变,后者在分裂繁殖时就形成性状不同的后代。这种变异可 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 ☆结合: 两个有亲和力菌体的结合,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两个细菌成对 的结合,一般认为这是细菌的有性生殖。 ☆转化:由于菌体破裂,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释放出来,进入另一个有亲和 力的同种或近似的菌体内,并作为后者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转导:当噬菌体侵染和在消解一种细菌时, 噬菌体的DNA可以携带部分 寄生细菌的遗传物质,在侵染另一个细菌时,就可以将遗传物质带到第二个细 菌体内作为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3)变异:原核生物经常发生变异,一般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异。 •细胞的突变。细菌自然突变率很低,通常为十万分之一。但是细菌繁殖快, 繁殖量也大,这样,就增加了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两性状不同的细菌的结合,一种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 DNA发生部分改变,后者在分裂繁殖时就形成性状不同的后代。这种变异可 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 ☆结合: 两个有亲和力菌体的结合,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两个细菌成对 的结合,一般认为这是细菌的有性生殖。 ☆转化:由于菌体破裂,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释放出来,进入另一个有亲和 力的同种或近似的菌体内,并作为后者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转导:当噬菌体侵染和在消解一种细菌时, 噬菌体的DNA可以携带部分 寄生细菌的遗传物质,在侵染另一个细菌时,就可以将遗传物质带到第二个细 菌体内作为它的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 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是腐生的或自养性的,它们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 种场所,从高山到海洋,从赤道到两极,从植物到动物体内外,都可发现 有细菌存在。 ◼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 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 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有细胞壁,软壁菌门的成员也称菌原体,三 者统称为真细菌。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一、主要类群
◼ 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是腐生的或自养性的,它们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 种场所,从高山到海洋,从赤道到两极,从植物到动物体内外,都可发现 有细菌存在。 ◼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 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 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有细胞壁,软壁菌门的成员也称菌原体,三 者统称为真细菌。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一、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的高级分类阶元分为4个门。见表3-2。 其中多属薄壁菌门,胞壁厚10-13纳米,肽聚糖含量5- 10%,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对碱性染料、表面活性剂不敏 感,对营养要求不严格。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属和种 (一)属的性状特征 原核生物的属是由一个模式种和一些性状与模式种类似 的群体组成。 分类中考虑的性状主要包括: 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菌体形状、大小、鞭毛、芽孢等 生理生化性状:染色反应、胞壁组分、抗原性等 遗传性状:DNA分子中G+C含量、DNA同源值等
原核生物的高级分类阶元分为4个门。见表3-2。 其中多属薄壁菌门,胞壁厚10-13纳米,肽聚糖含量5- 10%,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对碱性染料、表面活性剂不敏 感,对营养要求不严格。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属和种 (一)属的性状特征 原核生物的属是由一个模式种和一些性状与模式种类似 的群体组成。 分类中考虑的性状主要包括: 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菌体形状、大小、鞭毛、芽孢等 生理生化性状:染色反应、胞壁组分、抗原性等 遗传性状:DNA分子中G+C含量、DNA同源值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 Zygomycotina.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Mastigomycotina.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真菌 Deuteromycotina.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Plant Pathology.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病害的流行及预测预报.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病性.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光形态建成.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有机物的运输.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ppt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doc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Plant physiology.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植物寄生线虫.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gress).ppt
- 内蒙古农业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植物学绪论.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裸子植物.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被子植物分类 11.1 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被子植物分类 11.2 双子叶植物.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被子植物分类 11.3 单子叶植物.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被子植物分类 11.4_基本类群和分类系统.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种子与幼苗.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植物细胞.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细胞的构造与功能.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植物细胞的繁殖.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植物组织.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营养器官 4.1 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营养器官 4.2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ppt
- 仲凯农业工程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营养器官 4.3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