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阅读文献_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章第二节)

《形而上学》(第一章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是那一类原因与原理的 知识。如果注意到我们对于“哲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 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 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得,这就算不上智慧): 又,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门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 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 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该被施为,他不应该听从他人,智 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 这些就是我们关于智慧于哲人的诠释。这样,博学的特征必须属之具备最高 级普遍知识的人:因为如有一物不明,就不能说是普遍。而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 最难知的:因为它们离感觉最远。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 所包涵原理愈少的学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确,例如算术与 几何相比。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的学术更为有益:只有那些能识万物原 因的人能教诲我们。知识与原理的追索,在最可知事物中,所可获得的也必最多 (凡为求知而求知的人,自然选取最真实的也就是最可知的知识):原理与原因 是最可知的: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 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 学术;这终极目的,各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 善”。上述各项均当归于同一学术:这必是一门研究原理与原因的学术;所谓“善” 亦即“终极”,本为诸因之一 就从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来看,也可以明白,这类学术不是一门制造(应用) 学术。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 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 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 (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 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 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之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 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 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 术。 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想,人类的本性是在 缧绁之中。照雪蒙尼得的话,“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应安分于人间的知 识,不宜上窥天机。如诗人之语良有不谬,则神祗亦复怀妒,是故人之以此智慧 (泄露天机)胜者,辄遭遇不幸。然神祗未必妒(古谚有云:诗人多荒),而且 人间也没有较这一门更为光荣的学术。因为最神圣的学术也是最光荣的,这学术 必然在两方面均属神圣。于神最适合的学术正应是一门神圣的学术,任何讨论神 圣事物的学术也必是神圣的:而哲学确实如此:(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的原因, 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一门学术或则是神所独有;或则是神能超 乎人类而所知独多。所有的其它学术,较之哲学确为更切实用,但任何学术均不
《形而上学》(第一章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 因为我们正在寻求这门知识,我们必须研究“智慧”是那一类原因与原理的 知识。如果注意到我们对于“哲人”的诠释,这便可有较明白的答案,我们先假 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于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 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得,这就算不上智慧); 又,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门之原因,谁也就该是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 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 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该被施为,他不应该听从他人,智 慧较少的人应该听从他。 这些就是我们关于智慧于哲人的诠释。这样,博学的特征必须属之具备最高 级普遍知识的人;因为如有一物不明,就不能说是普遍。而最普遍的就是人类所 最难知的;因为它们离感觉最远。最精确的学术是那些特重基本原理的学术;而 所包涵原理愈少的学术又比那些包涵更多辅加原理的学术为更精确,例如算术与 几何相比。研究原因的学术较之不问原因的学术更为有益;只有那些能识万物原 因的人能教诲我们。知识与原理的追索,在最可知事物中,所可获得的也必最多 (凡为求知而求知的人,自然选取最真实的也就是最可知的知识);原理与原因 是最可知的;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 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 学术;这终极目的,各别而论就是一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 善”。上述各项均当归于同一学术;这必是一门研究原理与原因的学术;所谓“善” 亦即“终极”,本为诸因之一。 就从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来看,也可以明白,这类学术不是一门制造(应用) 学术。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 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 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 (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 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 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之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找 寻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 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 术。 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想,人类的本性是在 缧绁之中。照雪蒙尼得的话,“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应安分于人间的知 识,不宜上窥天机。如诗人之语良有不谬,则神祗亦复怀妒,是故人之以此智慧 (泄露天机)胜者,辄遭遇不幸。然神祗未必妒(古谚有云:诗人多荒),而且 人间也没有较这一门更为光荣的学术。因为最神圣的学术也是最光荣的,这学术 必然在两方面均属神圣。于神最适合的学术正应是一门神圣的学术,任何讨论神 圣事物的学术也必是神圣的;而哲学确实如此:(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的原因, 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一门学术或则是神所独有;或则是神能超 乎人类而所知独多。所有的其它学术,较之哲学确为更切实用,但任何学术均不

比哲学为更佳。 可是,在某一含义上,修习这一门学术的结果恰好与我们上述探索的初意相 反。所有的人都从对方万象的惊异为开端,如傀儡自行,如冬至与夏至,如“正 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算”等;说是世界上有一事物,即便引用最小的单位 还是不能加以计量,这对于所有未明其故的人正是可惊异的。然而实际哈正相反, 依照古谚所谓“在思为得”,人能明事物之故,而后不为事物所惑;对于一个几 何学者,如果对角线成为可计量的,那才是世间怪事。 这里已陈述了我们所探索的学术是何性质,以及全部研究所必须达到的是何 标准。 一一吴寿涛译
比哲学为更佳。 可是,在某一含义上,修习这一门学术的结果恰好与我们上述探索的初意相 反。所有的人都从对方万象的惊异为开端,如傀儡自行,如冬至与夏至,如“正 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边来计算”等;说是世界上有一事物,即便引用最小的单位 还是不能加以计量,这对于所有未明其故的人正是可惊异的。然而实际哈正相反, 依照古谚所谓“在思为得”,人能明事物之故,而后不为事物所惑;对于一个几 何学者,如果对角线成为可计量的,那才是世间怪事。 这里已陈述了我们所探索的学术是何性质,以及全部研究所必须达到的是何 标准。 ――吴寿涛译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密立根油滴实验历史评价中的哲学背景分析.doc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现代西方思想文库【德】恩斯特-马赫《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PDF电子书.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PDF电子书(译:倪梁康).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终极理论之梦 Dreams of a Final Theory》PDF电子书【温伯格】.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中文版).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现代文化译丛《科学的价值》【法】彭加勒.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爱因斯坦文集》PDF电子书(第一卷).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与方法》PDF电子书(彭加莱).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丹皮尔《科学史》PDF电子书(上、下册).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物理学和哲学(现代科学中的革命)》(西德)W.海森伯.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丹麦)N.玻尔.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大设计》(史蒂芬·霍金)THE GRAND DESIGN.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中文版(A. F. 查默尔斯).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哲学的兴起【德】H.赖欣巴哈.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萨米尔·奥卡沙).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曹天元).pdf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什么是科学_吴国盛.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亚历山大·伯德《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英文版.pdf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阅读文献_培根:Of Studies 论读书(英汉对照).doc
- 《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文献)阅读文献_笛卡儿:Discourse on Method 谈谈方法(英汉对照).doc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危笑冬 科学哲学史.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史超杰 王阳 科学与哲学.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张晨晨 关于中医是否为科学的讨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邹欢彬 科学哲学报告.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第一组 Karl Popper.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第三组 科學哲學.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第二组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划分.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学生报告PPT)第四组 科学是累计增长的吗?.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1:导论与古希腊(王延锋).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2:文艺复兴至十七世纪.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3:十八世纪至现代.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4:经验、直觉与逻辑.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5:科学的精神与价值.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6:科学与人文.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之: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杜严勇).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一)科学哲学之: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杜严勇).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二)科学哲学1:导论与古希腊.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二)科学哲学2: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