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二章 牛顿定律、动量定理

第三章牛顿定律劲量定理 Isaac Newton(1642-1727)
1 第二章 牛顿定律 动量定理 Isaac Newton (1642-1727)

在自然界中,最古老的问题莫过于运动了 伽利略 凡运动着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伽利略领悟到,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或空气、水等 介质的阻力,这是人们在日常观察物体运动时难以完全避免的。 为了得到正确的线索,除了实验和观察外,还需要抽象的思维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和落体实验 ! _
2 在自然界中,最古老的问题莫过于运动了。 ——伽利略 凡运动着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伽利略领悟到,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力,或空气、水等 介质的阻力,这是人们在日常观察物体运动时难以完全避免的。 为了得到正确的线索,除了实验和观察外,还需要抽象的思维。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和落体实验

2.1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除非有作用于它上的力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律提出了惯性和力两个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内禀属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外加因素。 惯性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存在一惯性参考系,可建立一系列相对它匀速平动的其它惯性系。 非惯性系:相对惯性系做变速平动或转动的参考系
3 2.1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除非有作用于它上的力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非惯性系:相对惯性系做变速平动或转动的参考系 存在一惯性参考系,可建立一系列相对它匀速平动的其它惯性系。 惯性定律提出了惯性和力两个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内禀属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外加因素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力成正比,并且沿着此力的方向 PHILOSOPHIA N LIS F P R A 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牛顿第二定律既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1+Q)-1+BQ (2() 同时又可作为质量和力的定义,据此可 对质量和力进行测量
4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力成正比,并且沿着此力的方向 F ma = 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牛顿第二定律既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同时又可作为质量和力的定义,据此可 对质量和力进行测量

物体质量的度量值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不同的参考系中 质量m的度量值相同 质量的标量性 两个物体组合成大物体的质量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和 质量是广延量 F=ma 质量是标量,加速度是矢量,力因而是矢量 例实验验证 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 F1+F2 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产生的加速度
5 物体质量的度量值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不同的参考系中 质量m的度量值相同 ——质量的标量性。 两个物体组合成大物体的质量等于两个物体质量的和 ——质量是广延量 F ma = 质量是标量,加速度是矢量,力因而是矢量 例 实验验证 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产生的加速度 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产生的加速度。 m F F a 1 2 + =

La boratory test of Newton's Second law for Small Accelerations At very small accelerations a deviation from newton's second law could remain hidden in most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but might appear in astrophysical and cosmological observations The flatness of galactic rotation curves The pioneer anomaly a=9x10-0mls2 The Hubble acceleration dy7X10-10mlo2 Milgrom's 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suggested that Newton's second law would smoothly transition from F a to F∝ata≈1.,2×10m PRL98,150801(2007)
6 Laboratory Test of Newton’s Second Law for Small Accelerations PRL 98, 150801 (2007) At very small accelerations a deviation from Newton’s second law could remain hidden in most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but might appear in astrophysical and cosmological observations. The flatness of galactic rotation curves The Pioneer anomaly The Hubble acceleration Milgrom’s modified Newtonian dynamics suggested that Newton’s second law would smoothly transition from F a to 10 2 0 a 1.2 10 m /s − = 10 2 a cH 7 10 m/s H − = 10 2 a 9 10 m /s − = 0 0 2 at a a a a F

We have found no deviation from the proportionality in Newton's second law down to accelerations of 5 10-14 m/s2.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 smaller than the previous 1986 test 505 , 10 I1 10 12 ∷∵∴ 10 13 L 15 10 13 10 303 force(N) res(10N 以此加速度从静止加速一天移动的距离是0.1866毫米
7 We have found no deviation from the proportionality in Newton’s second law down to accelerations of 5 10-14 m/s 2 ,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 smaller than the previous 1986 test. 以此加速度从静止加速一天移动的距离是0.1866毫米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最一般性质的定律,而不是动力学本身的定律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真实力,它的度量是在惯性系中通过第二 定律来实现,第三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若物体之间通过接触才有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接触力 第三定律对于接触力总是成立的 对于两个物体有一定距离时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定律有时成立, 有时不成立
8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最一般性质的定律,而不是动力学本身的定律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真实力,它的度量是在惯性系中通过第二 定律来实现,第三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若物体之间通过接触才有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接触力。 第三定律对于接触力总是成立的 对于两个物体有一定距离时的相互作用力,第三定律有时成立, 有时不成立

单位和量纲 力学量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 时间、长度和质量是基本量,分别用T,L,M代表 其它量都是导出量,如速度、密度、力等 所有力学量Q的单位都可以用基本量的单位表示 O=LMT 这就是力学量的量纲,∝,β,y称为力学量的量纲指数 例如]=Lr,[]=L2,[=C3M,[]=LM2 量纲分析
9 单位和量纲 力学量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 时间、长度和质量是基本量,分别用 T,L,M 代表 其它量都是导出量,如速度、密度、力等 所有力学量Q的单位都可以用基本量的单位表示 这就是力学量的量纲,α,β,γ称为力学量的量纲指数。 [Q] = L M T 量纲分析 例如 1 2 3 2 , , , − − − − v = LT a = LT = L M F = LMT

2.2相互作用力 22.1常见力 重力 GMm GMu,m 2h 28h rth R R 弹性力F=-kx 摩擦力∫=N 阻力
10 2.2 相互作用力 2.2.1 常见力 重力 ( ) − + = R h R GM m R h GM m mgh 2 1 2 2 地 地 弹性力 F = −kx 摩擦力 f = N 阻力 f v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零章 数学补充知识(刘树新).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精品课程试卷_2006年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 《力学 MECHANICS》课程学习资料:Nanofabrica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array using laser-focused atomic deposition.pdf
- 《力学 MECHANICS》课程学习资料:laboratory test of Newton's Second law for small accelerations.pdf
- 《力学 MECHANICS》课程学习资料:Toy models for the falling chimney.pdf
- 《力学 MECHANICS》课程学习资料:Four golden lessons-Weinberg.pdf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精品课程教学大纲.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精品课程习题作业.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精品课程教学大纲(40学时).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精品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精品课程教学大纲(88学时).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课程教学实验_明渠流综合实验.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课程教学实验_雷诺实验.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课程教学实验_空气流动综合实验.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课程教学实验_动量方程验证实验.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流体力学 Fluid Dynamics》课程教学实验_静水压力实验.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力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典型习题.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程部分试卷及答案_材料力学下(二)答案.doc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三章 机械能定理 §3.1 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势能 §3.3 机械能定理 §3.4 碰撞.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五章 质心、刚体 5.1 质心 5.2 刚体定轴转动 5.3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5.4 刚体定点转动、刚体平衡.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四章 角动量定理、天体运动 §4.1 角动量定理 §4.2 对称性与守恒律 §4.3 天体运动.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七章 振动和波(共八小节).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六章 流体 §6.1 流体静力学 §6.2 流体运动学和质量守恒 §6.3 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 §6.4 粘滞流体的流动.ppt
- 北京大学:《力学 MECHANICS》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八章 狭义相对论.ppt
- 《材料力学》PPT电子教案:第一章 绪论.pps
-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reface).ppt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参考资料:郭仲衡著《张量(理论和应用)》.pdf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参考资料:郭仲衡《理性力学简介》(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pdf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参考资料:郭仲衡《积极开展理性力学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pdf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参考资料:《力学丛书》郭仲衡著《非线性弹性力学》(共七章).pdf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参考资料:谢道夫《连续介质力学的发展方向和问题》.pdf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正交圆柱尾迹空间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复旦大学:余宇轩、谢锡麟,东华大学:麻伟巍).pdf
- 真实开放流场空间动力学行为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方法(复旦大学:谢锡麟,东华大学:麻伟巍).pdf
- 《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科学研究:SOME STUDIES 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WO DIMENSIONAL FLOWS ON GENERAL FIXED SMOOTH SURFACES(Vorticity dynamics for 2D flows on fixed surfaces).pdf
- 二维类圆柱边界的有限变形运动对其尾迹空间动力学行为的影响.pdf
- 平面对称剪切流中螺旋涡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平面对称剪切流中的螺旋涡).pdf
- 实验研究正交圆柱尾迹的空间动力学行为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Spatial Dynamical Behaviors of Wakes of Two Circular-Cylinders Forming A Cross.pdf
- 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二维类圆柱尾迹的空间动力学行为研究(Ⅰ局部空间动力学行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