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力的性质及物体受力分析

第1章:力的性质及物体受力分 析 1.1力的性质 1.2力矩 1.3力偶 1.4约束 5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第1章:力的性质及物体受力分 析 1.1 力的性质 1.2 力矩 1.3 力偶 1.4 约束 1.5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刚体静力学的基础 口受力分析 口力系的等效 动力学的基础 口力系的简化 口力系的平衡 压程设计的基础」

1.1:力的性质 力的概念 1.力:是指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是物体机械运动 发生改变的原因)。 外效应:运动和平衡 2.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内效应变形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线) 4.力的单位:N、KN、MN、Kg、to 力的分类:①集中力P②分布力q③集中力偶m
1.1:力的性质 一、 力的概念 1. 力:是指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是物体机械运动 发生改变的原因)。 2.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外效应:运动和平衡 内效应:变形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线) 4. 力的单位:N、KN、MN、Kg、t。 5. 力的分类:①集中力P ②分布力q ③集中力偶m

力矩 力对点之矩:是指力使物体绕点转动效应的量度 平面内:力对点之矩为标量 2.表示方法 m2(F)=±F:d 空间内:力对点之矩为失量 m(F=F 3合力矩定理:合力对某一点之矩等于其分力对同 点之矩的代数和 mIR O
二、力矩 1. 力对点之矩:是指力使物体绕点转动效应的量度 2. 表示方法: 平面内:力对点之矩为标量 空间内:力对点之矩为失量 --------- m F F d o --------- m F F r o 3.合力矩定理: 合力对某一点之矩等于其分力对同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mo R mo Fi

21.3力偶 1力偶:是指两个等值、反向、平行的力所组成的力; 是表示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 2表示方法:m(FF)=±Fa 规定:逆时针转动为正 mlFF
2.1.3 力偶 1.力偶: 是指两个等值、反向、平行的力所组成的力; 是表示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 2.表示方法: mFF Fd 规定:逆时针转动为正 F F d mFF

3力偶的基本性质 (1)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没有合力,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 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 2)不改变力偶的力偶矩,力偶在同一刚体上任意转动和 移动,不改变对刚体的转动效果 (3)组成力偶的两个力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4力偶的等效: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的力偶矩 大小相等,力偶的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 5力偶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6力偶表示方法:(1)在作用面内两个力表示; 2)用一带箭头的弧线表示。箭头表示力偶 的转向,M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3.力偶的基本性质 (1)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没有合力,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 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 (2)不改变力偶的力偶矩,力偶在同一刚体上任意转动和 移动,不改变对刚体的转动效果。 (3)组成力偶的两个力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4.力偶的等效: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它们的力偶矩 大小相等,力偶的转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偶等效。 5.力偶三 要素:力偶矩 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6.力偶表示方法:(1)在作用面内两个力表示; (2)用一带箭头的弧线表示。箭头表示力偶 的转向,M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2.14静力学公理 1.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见图a(b Cb) 注:二力平衡公理只适用于单一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刚体系 二力杆(二力构件):仅受二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杆件或构件 2.公理二(加减平衡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 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底
2.1.4 静力学公理 1. 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见图(a)(b) 注:二力平衡公理只适用于单一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刚体系。 二力杆(二力构件):仅受二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杆件或构件。 2 . 公理二(加减平衡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 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 • 应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3.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个点,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 体的效应。 b 4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 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a)所示 另外还可以利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来表示如图b()所示 》 Cx. 返
3 .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个点,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 体的效应。 4 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 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如图(a)所示 另外还可以利用力的三角形法则来表示如图(b)(c)所示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5.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同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则此 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注:该定理所讲的只是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即若共面的不平行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它们不一定组成平衡力系
5.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同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则此 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注:该定理所讲的只是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即若共面的不平行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它们不一定组成平衡力系。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6.公理四(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 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c 7.公理五(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视为刚体(刚化),则其 平衡状态不变。 注:此公理的适用条件为刚体
6 . 公理四(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 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7. 公理五(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视为刚体(刚化),则其 平衡状态不变。 注:此公理的适用条件为刚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0章 绪论(张光伟).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90学时).pdf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54学时).pdf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_精品课程申报表.doc
- 复旦大学:《经典力学 Classic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课件_第二章 拉格朗日动力学.pdf
- 复旦大学:《经典力学 Classical Mechanics》课程教学课件_第一章 牛顿力学(正交曲线坐标系、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定理与守恒定律、变质量体系).pdf
- 复旦大学:《经典力学 Classical Mechanics》课程资源_教学大纲.pdf
- 山东大学:《弹性力学》课程讲义_第四章 广义胡克定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曲面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守恒律方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曲面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4-输运方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曲面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3-变形刻画.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曲面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2-变形梯度及其性质.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4-输运方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曲面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1-构型构造.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守恒律方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3-变形刻画.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2-变形梯度及其性质.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1-构型构造.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5-守恒律方程.pdf
- 复旦大学:《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教案_体积形态连续介质有限变形理论-04-输运方程.pdf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梁的强度.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梁的变形分析与刚度问题.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组合变形.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压杆稳定.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章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ppt
- 西安石油大学:《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附录Ⅰ 常见截面的几何性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脊柱的生物力学)第二节 脊柱运动形式.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脊柱的生物力学)第五节 脊柱侧弯Scoliosis的实用生物力学.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力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脊柱的生物力学)第四节 人体脊柱临床不稳定问题.ppt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课程讲义)第9章 平面问题的复变函数解法.pdf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_闭口薄壁杆件自由扭转问题的网络理论解法(国凤林、钱智炜).pdf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_参考资料_弹性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应用 Theory of elasTicity History and Applications.ppt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课程讲义)第1章 绪论.pdf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课程讲义)第2章 矢量和张量.pdf
- 上海交通大学:《弹性理论》教学资源(课程讲义)第3章 变形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