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

中国集体经济·经济与法 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 莫新明 摘要: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 诚信的信仰。人们往往出于自我利益的考 识,建立严格的诚信管理制度。其次,通过明 是“人伦诚信”,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 虑,加上契约的外在约束机制,就会促使社 晰产权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使决策者对自已 “契约减信”。我们在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契 会成员之间自觉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从而推 不诚实守信的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产权 约诚信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 动西方国家诚信法律体系的建立和社会诚 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出现失信行为,必然受到 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 信的产生。因此“契约诚信“具有开放性、平 法律的惩罚,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失,高昂 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将有助于人们提高 等性财产性和外部强制性等特征。 的失信成本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使产权主 对诚信的信仰,有助于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市 由此可见,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主 体不敢轻易失信。 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切 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 第三,实现诚信道德法制化是构建诚 实解决好我们面临的诚信危机。 的有限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开放性差 信文化体系的有力保障。首先,契约扩大了 关键词:人伦诚信:契约诚信:现代社 异:二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等级性与西方 我国传统诚信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适应了今 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 契约诚信文化的平等性差异:三是我国传统 天市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需要。其次,契 一、中西方诚信文化比较 诚信文化的精神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 约诚信将伦理道德的人格上升到法律人格, 第一,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 财产性的差异:四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自 使道德规则法律化,体现了现代社会诚信文 是“人伦诚信”。我国传统社会是一种“熟人 律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强制性差异。 化体系的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法律精神。再 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即每 二、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次,契约诚信的制度性为诚信文化体系的建 一个人都以自已为中心,以血缘和姻缘等亲 发展要求的诚信文化体系 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契约通过对风险的限 属关系为纽带来形成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 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是建立在现代 定、契约双方权利、义务以及未能守信惩罚 会关系注重贵贱、,亲疏,远近的差别次序,而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应当是既表达对做人的 措施的规定,使诚信文化体系的建立获得了 作为维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的“诚 一种德性要求,又表达对市场经济主体各方 普遍的基础和客观的标准,将极大地有助于 信“规范也是以人们之间的亲情或人情为纽 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诚信文化必须具有一 克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诚信道德的缺失 带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立人、立 种内在德性价值,同时又具有保证市场经济 现象。 业、立国之本,其含义是诚实守信,属于一种 秩序有序的外在功能,二者必须是协调统一 因此,目前我国失信行为的泛滥,不 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 的。所以,解决诚信危机,构建现代社会诚信 能简单地归结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失 范畴,强调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具有强烈 文化体系,不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再教化, 灵,而在于我们没有寻找一种新的诚信模 的地域性和人身依附性。可以说,我国传统 而应当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契约诚信和 式以解决当前的诚信危机,即体现法制精 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伦诚信”,是人的 市场法制化的特点,把自由、平等、权利本位 神的诚信道德文化。群体的形成依靠是信 自我修养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区分君 的契约诚信作为主要内容,实现中西方诚信 任,而信任是由文化决定的。制度可以移 子小人的人格标准。违反诚信的人,可能会 文化的互动整合,从而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 植,文化无法移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 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但是不 为保障的诚信道德文化。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当代转型的同时,遵循 会受到任何外在的惩罚和损失。“人伦诚信” 第一,充分发挥现代诚信道德是构建 西方契约诚信法制化的原则,建立一套完 带有浓厚的人情、人伦色彩,具有人伦等级 诚信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要实 备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 性和自律性,是一种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 现由“家国同构”的传统伦理诚信向“平等 求的诚信文化体系,形成一种以道德为支 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自由,开放,正当权利“的现代诚信道德的转 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现代社会 第二,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契 化。其次,要在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将 诚信文化体系,从而推动社会诚信制度的 约诚信”。在西方国家,人群和地域都是开放 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融为一 真正建立。 的,契约是陌生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契约文 体。目前,诚信缺失不仅存在于市场领域,社 参考文献: 明构成了诚信文化。尤其是近代,契约从经 会各行各业中也在快速滋生和蔓延。如果不 1、张高科.中西诚信道德的内涵分析 济领域扩张到法律乃至政治领域,出现了经 加强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建设,任其泛滥, 商场现代化,2008(11) 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西方契 不仅会严重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李淑丽从西方诚信差异谈我国诚信 约文明和契约社会。契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 而且会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建设教育前沿·综合版,200910. 和义务以及未能履行义务时的惩罚措施,是 第二,明晰产权是实现中西方诚信文 3、陈俊亮,韩作珍,王翠英.探析传统 诚信建立的一种法制化手段。此外,在西方 化互动整合,构建诚信文化体系的重要基 诚信思想的内满与特质.西部法学评论, 国家,诚信不仅受制于契约关系和法律关系 础。首先,明晰产权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的动 2010(2). 的约束,而且还和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联系 力。产权主体出于对财产收益的关心不仅自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 在一起,使人们确立了对契约神圣乃至法律 己要诚实守信,还必然会增强风险防范意 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1.07(上)121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C1994-201I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11.07 (上) C h i n a C o l l e c t i v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 摘要: 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 是“人伦诚信”,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 “契约诚信”。我们在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契 约诚信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方诚信文化 的互动整合,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 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将有助于人们提高 对诚信的信仰,有助于克服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切 实解决好我们面临的诚信危机。 关键词:人伦诚信;契约诚信;现代社 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 一、中西方诚信文化比较 第一, 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 是“人伦诚信”。 我国传统社会是一种“熟人 社会”,其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即每 一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以血缘和姻缘等亲 属关系为纽带来形成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 会关系注重贵贱、亲疏、远近的差别次序,而 作为维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的 “诚 信”规范也是以人们之间的亲情或人情为纽 带的。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是立人、立 业、立国之本,其含义是诚实守信,属于一种 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 范畴,强调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具有强烈 的地域性和人身依附性。 可以说,我国传统 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伦诚信”,是人的 自我修养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区分君 子小人的人格标准。 违反诚信的人,可能会 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但是不 会受到任何外在的惩罚和损失。“人伦诚信” 带有浓厚的人情、人伦色彩,具有人伦等级 性和自律性,是一种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 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第二,西方诚信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契 约诚信”。在西方国家,人群和地域都是开放 的,契约是陌生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契约文 明构成了诚信文化。 尤其是近代,契约从经 济领域扩张到法律乃至政治领域,出现了经 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西方契 约文明和契约社会。契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以及未能履行义务时的惩罚措施,是 诚信建立的一种法制化手段。 此外,在西方 国家,诚信不仅受制于契约关系和法律关系 的约束,而且还和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联系 在一起,使人们确立了对契约神圣乃至法律 诚信的信仰。 人们往往出于自我利益的考 虑,加上契约的外在约束机制,就会促使社 会成员之间自觉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从而推 动西方国家诚信法律体系的建立和社会诚 信的产生。 因此“契约诚信”具有开放性、平 等性、财产性和外部强制性等特征。 由此可见, 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 的有限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开放性差 异;二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等级性与西方 契约诚信文化的平等性差异;三是我国传统 诚信文化的精神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 财产性的差异;四是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自 律性与西方契约诚信文化的强制性差异。 二、 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要求的诚信文化体系 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是建立在现代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应当是既表达对做人的 一种德性要求,又表达对市场经济主体各方 利益关系的协调保证。诚信文化必须具有一 种内在德性价值,同时又具有保证市场经济 秩序有序的外在功能,二者必须是协调统一 的。所以,解决诚信危机,构建现代社会诚信 文化体系, 不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再教化, 而应当吸取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契约诚信和 市场法制化的特点,把自由、平等、权利本位 的契约诚信作为主要内容,实现中西方诚信 文化的互动整合,从而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 为保障的诚信道德文化。 第一, 充分发挥现代诚信道德是构建 诚信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首先,要实 现由“家国同构”的传统伦理诚信向“平等、 自由、开放、正当权利”的现代诚信道德的转 化。其次,要在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将 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融为一 体。目前,诚信缺失不仅存在于市场领域,社 会各行各业中也在快速滋生和蔓延。如果不 加强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建设, 任其泛滥, 不仅会严重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而且会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二, 明晰产权是实现中西方诚信文 化互动整合, 构建诚信文化体系的重要基 础。 首先,明晰产权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的动 力。产权主体出于对财产收益的关心不仅自 己要诚实守信, 还必然会增强风险防范意 识,建立严格的诚信管理制度。其次,通过明 晰产权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使决策者对自己 不诚实守信的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产权 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出现失信行为,必然受到 法律的惩罚,经济利益就会受到损失,高昂 的失信成本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使产权主 体不敢轻易失信。 第三, 实现诚信道德法制化是构建诚 信文化体系的有力保障。 首先,契约扩大了 我国传统诚信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适应了今 天市场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需要。其次,契 约诚信将伦理道德的人格上升到法律人格, 使道德规则法律化,体现了现代社会诚信文 化体系的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法律精神。 再 次,契约诚信的制度性为诚信文化体系的建 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契约通过对风险的限 定、契约双方权利、义务以及未能守信惩罚 措施的规定,使诚信文化体系的建立获得了 普遍的基础和客观的标准,将极大地有助于 克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诚信道德的缺失 现象。 因此, 目前我国失信行为的泛滥,不 能简 单地归 结为我国 传统道德 文 化 的 失 灵,而在于我们没有寻找一种新的诚信模 式以解决当前的诚信危机,即体现法制精 神的诚信道德文化。群体的形成依靠是信 任,而信任是由文化决定的。 制度可以移 植,文化无法移植。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 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当代转型的同时,遵循 西方契约诚信法制化的原则,建立一套完 备的 适合我国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发 展 要 求的诚信文化体系,形成一种以道德为支 撑,产 权为基础,法律为保 障的现代 社 会 诚信文化体系,从而推动社会诚信制度的 真正建立。 参考文献: 1、张高科.中西诚信道德的内涵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8(11). 2、李淑丽.从西方诚信差异谈我国诚信 建设[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9(10). 3、陈 俊 亮,韩 作 珍,王 翠 英.探 析 传 统 诚信思想的内涵与特质[J].西部法学评论, 2010(2).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 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浅议中西方诚信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诚信文化体系构建 ■ 莫新明 经济与法 12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比较视域中的中西信任观.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信任的中_日_美比较研究.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信任与中美家族企业演变的比较及其启示.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诚信观的比较及其启迪.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诚信伦理的主要差异.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社会信任结构之比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方关于诚信的诠释及应用的异同与启示.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方信任比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政治信任比较与借鉴.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西传统诚信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其现代价值.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中德信任观比较及其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pdf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课程案例_张学英诉蒋伦芳遗嘱继承案.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务基本法律制度》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市场主体基本法律制度 第二节 商事活动主体法律制度.ppt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务基本法律制度》课程PPT教学课件_第一章 市场主体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节 商事行政管理法律制度.ppt
- 上海交通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资源_2011级本科作业_作业格式.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迳行判决直接实现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课程案例_龚如心争夺遗产案.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课程案例_里格斯诉帕尔默遗产继承案.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课程案例_迳行判决实现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案.ppt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中西方信用观之比较)转型期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的路径选择_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法律的道德性》[美]富勒.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江苏人民出版社《群氓的时代》L_age.des.foules(法)莫斯科维奇.扫描版.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论语与算盘——人生道德财富》(日)涩泽荣一.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doc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信任论》(郑也夫).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凯斯·R·桑斯坦:谣言.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华尔街风云:世界经济震荡、拨开迷雾看真相.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尼克拉斯·卢曼《信任》.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通往奴役之路(到奴役之路)》(哈耶克).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我们的信任哪儿去了.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oc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梁治平法律与信用讲座.doc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笛福文选》.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国家与家庭、个人——城市中国的家庭制度(1940一1979).pdf
- 《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参考文献)《黑天鹅 THE BLACK SWAN 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第一章 信用的起源及其内涵演变(授课老师:许多奇).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第三章 债权篇 第一节 诚信、信息不对称和民事法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防范.pdf
- 上海交通大学:《信用与法律》课程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第三章 债权篇 第二节 财产法与信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