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14.5)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第十四章 一、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 generalization 分析法 二、基本原理 atomic absorption basic theory spectrometryAAS 三、原子荧光光度让 第五节 atomic fluorescence 原子荧光光谱 spectrometry 分析法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E 下一页 00:01:56
00:01:56 一、概述 generalization 二、基本原理 basic theory 三、原子荧光光度计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第五节 原子荧光光谱 分析法 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 分析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E

、概述 原子在辐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1964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属发射光谱但所用仪器 与原子吸收仪器相近; 特点 (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1012g·cm3;Zn:10ug:cm3;20种元素优于AAS (2)谱线简单、干扰小 (3)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产生的荧光向各个方向发射) 2缺点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00:01:56 页 页
00:01:56 一、概述 原子在辐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1964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属发射光谱但所用仪器 与原子吸收仪器相近; 1.特点 (1)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Cd:10-12 g ·cm-3; Zn:10-11 g ·cm-3;20种元素优于AAS (2) 谱线简单、干扰小 (3) 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 易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产生的荧光向各个方向发射) 2.缺点 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

二、基本原理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 过程: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 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 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特点: (1)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2)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3)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4)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5)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 量依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00:01:56
00:01:56 二、基本原理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过程 过程: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 发态,约在10-8 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 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特点: (1)属光致发光;二次发光; (2)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立即消失; (3)发射的荧光强度与照射的光强有关; (4)不同元素的荧光波长不同; (5)浓度很低时,强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密度成正比,定 量依据(适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

2.原子荧光的产生类型 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1)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 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见图A、C; 热共振荧光:若原子受热激发处于 2 压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 B 后再发射出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见 图B、D 共振荧光 00:01:56 页 页
00:01:56 2.原子荧光的产生类型 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1)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激发态原子 再发射出与共振线波长相同的荧光;见图A、C; 热共振荧光:若原子受热激发处于 压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 后再发射出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见 图B、D;

(2)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anti- Stokes荧光三种; 直跃线荧光( Stokes荧光):跃回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 所发射的荧光;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 于激发线能量间隔); b C d 3 D 2 2 0 直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 anti- Stokes荧光 共振荧光 非共振荧光 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 00:01:56
00:01:56 (2)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 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anti-Stokes荧光三种;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跃回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 所发射的荧光;荧光波长大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小 于激发线能量间隔); a b c d

直跃线荧光( Stokes荧光) Pb原子:吸收线283.13nm;荧光线407.78nm; 同时存在两种形式: 铊原子:吸收线337.6nm;共振荧光线337.6nm; 直跃线荧光535.0nm; b 3 C B B 2 C B 直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 anti- Stokes荧光 共振荧光 非共振荧光 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 00:01:56
00:01:56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 Pb原子:吸收线283.13 nm;荧光线407.78nm; 同时存在两种形式: 铊原子:吸收线337.6 nm;共振荧光线337.6nm; 直跃线荧光535.0nm; a b c d

阶跃线荧光: 光照激发,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后,再发射荧光返回 基态;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大于激发线能 量间隔);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碰撞,放热; 光照激发,再热激发,返至高于基态的能级,发射荧光, 图(c)B、D; a b Cr原子:吸收 3 D 线359.35nm;再 A B C 热激发,荧光发 C 射线357.87nm, 直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 anti- Stokes荧光 图(c)B、D 共振荧光 非共振荧光 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 00:01:56
00:01:56 阶跃线荧光: 光照激发,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后,再发射荧光返回 基态;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大于激发线能 量间隔);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碰撞,放热; 光照激发,再热激发,返至高于基态的能级,发射荧光, 图(c)B、D ; Cr原子:吸收 线359.35nm;再 热激发,荧光发 射线357.87nm, 图(c)B、D a b c d

anti- Stokes荧光: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反 之),再发射荧光直接返回基态;图(d); 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光跃迁451.13nm;发射荧光 410.18nm,图(d)A、C; B 2 2 A B 2 C 0 0 直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 anti- Stokes荧光 共振荧光 非共振荧光 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 00:01:56
00:01:56 anti-Stokes荧光: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反 之),再发射荧光直接返回基态;图(d) ; 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光跃迁451.13nm;发射荧光 410.18nm, 图(d)A、C ; a b c d

(3)敏化荧光 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另 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发射荧光; 火焰原子化中观察不到敏化荧光; 非火焰原子化中可观察到 所有类型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为有用。 00:01:56
00:01:56 (3)敏化荧光 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另 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发射荧光; 火焰原子化中观察不到敏化荧光; 非火焰原子化中可观察到。 所有类型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为有用

3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猝灭: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 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 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猝灭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 程度最小。如何恒量荧光猝灭程度? 荧光量子效率:①=/①a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φa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 荧光量子效率≈1 00:01:56
00:01:56 3.荧光猝灭与荧光量子效率 荧光猝灭:受激发原子与其他原子碰撞,能量以热或其 他非荧光发射方式给出,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 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猝灭程度与原子化气氛有关,氩气气氛中荧光猝灭 程度最小。如何恒量荧光猝灭程度? 荧光量子效率: = f / a f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a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 荧光量子效率≈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14.4)分析条件的选择与应用.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14.2)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主要部件.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14.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13.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装置与仪器.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13.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12.4)光谱法仪器与光学器件.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12.2)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12.1)光分析基础.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液相色谱分析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10.5)离子色谱法.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9.5)气相色谱应用技术.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小测验(络合计算).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思考题.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部分思考题和习题.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总结.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8.3-8.4-8.5).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8.1-8.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七章 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3-5.4).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1-5.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4.4-4.5).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X射线光谱与电子能谱分析法 X-ray spectrometry and electron spectroscopy(15.1)X射线和X射线光谱分析.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X射线光谱与电子能谱分析法 X-ray spectrometry and electron spectroscopy(15.2)x-射线荧光分析.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X射线光谱与电子能谱分析法 X-ray spectrometry and electron spectroscopy(15.3)X射线衍射分析.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16.1)分子荧光与磷光.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16.2)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17.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17.3)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18.1)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18.2)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18.4)红外分光光度计.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2)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9.4)谱图解析与化合物结构确定.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20.1)基本原理与质谱仪.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20.2)离子峰的主要类型.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20.4)质谱图与结构解析.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质谱分析 mass spectrometry(20.5)色谱-质谱联用仪.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质谱分析 computer and instrument analysis(2.1)计算机与仪器分析.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质谱分析 computer and instrument analysis(2.2)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ppt
-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质谱分析 computer and instrument analysis(2.3)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技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