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ppt复习课件_03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一、了解作者及肖邦 雅瓦什凯维奇( Jaroslaw lwaszkiewicz,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多次获波兰国家文 学奖和国际文学奖。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 《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 人民的罪行。《秋天的鞭子及其他诗歌》(1954) 《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 《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 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 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 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 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 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 宁奖金。 作品《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散文《草莓》
肖邦故园 一、了解作者及肖邦 雅-瓦什凯维奇(Jaroslaw Iwaszkiewicz,1894—1980) 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多次获波兰国家文 学奖和国际文学奖。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 《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 人民的罪行。《秋天的鞭子及其他诗歌》(1954)、 《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 《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 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 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 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 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 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 宁奖金。 作品《红色的盾牌》《荣誉和赞扬》,散文《草莓》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94)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传世名 作《夜曲》《前奏曲》《玛祖卡舞曲》。分类作品圆 舞曲(华尔滋)( Waltzes)、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 ertos)、夜曲( noctunes)、练习曲( Etudes)、前奏曲 ( Preludes)、波兰舞曲( Polonaises)、马祖卡舞曲(M 肖邦,FF. azurkas)、奏鸣曲( Sonatas) 评价: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 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 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 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 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 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 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 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 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 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 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 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 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94)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传世名 作《夜曲》 《前奏曲》 《玛祖卡舞曲》 。分类作品圆 舞曲(华尔滋) (Waltzes) 、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 ertos) 、夜曲(Noctunes) 、练习曲(Etudes) 、前奏曲 (Preludes) 、波兰舞曲(Polonaises) 、马祖卡舞曲(M azurkas) 、奏鸣曲(Sonatas) 。 评价: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 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 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 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 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 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 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 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 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 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 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 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 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感知课文 (一)、第一部分:对肖邦故园的历史回顾 问1:概括开头二段的内容 问2:为何“过去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却能留下 幢小小的房舍 (二)、第二部分:重点阐述肖邦故居以及它周围的环境 与艺术家的创作的密切联系。 问1:第3段,作者描写的肖邦故居有什么特点?这 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问2:第4段叙述艺术家的创作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 样写要表达什么? 问3:第5-8段从哪些角度来写肖邦音乐与波兰风光的 联系?
二、感知课文 (一)、第一部分:对肖邦故园的历史回顾。 问1:概括开头二段的内容。 问2:为何“过去生活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却能留下 “一幢小小的房舍”? (二)、第二部分:重点阐述肖邦故居以及它周围的环境 与艺术家的创作的密切联系。 问1:第3段,作者描写的肖邦故居有什么特点?这一 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问2:第4段叙述艺术家的创作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 样写要表达什么? 问3:第5-8段从哪些角度来写肖邦音乐与波兰风光的 联系?

(三)、第三部分:作者饱含深情地写肖邦对这片故土的 热爱。 问1:第9段写肖邦在这儿出生,只“度过出生后的几个 月的时光”,作者怎样描写他对这片故土有“无限的眷恋 之情”? 问2:第10段引用肖邦写给友人的信,这要表达什么? 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 性.正像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给肖邦的信 问3:第11—12段,作者为何要写到肖邦的玛祖卡曲和 夜曲? 问4:作者用“半世坎坷、命途多舛、关山阻隔、有国 难投、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和“净化、千丝万缕”等这 些词语分别要表达什么?
(三)、第三部分:作者饱含深情地写肖邦对这片故土的 热爱。 问1:第9段写肖邦在这儿出生,只“度过出生后的几个 月的时光”,作者怎样描写他对这片故土有“无限的眷恋 之情”? 问2:第10段引用肖邦写给友人的信,这要表达什么? 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 性……正像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给肖邦的信 问3:第11-12段,作者为何要写到肖邦的玛祖卡曲和 夜曲? 问4:作者用“半世坎坷、命途多舛、关山阻隔、有国 难投、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和“净化、千丝万缕”等这 些词语分别要表达什么?

(四)、第四部分: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 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这是主题的升华。 第13段由肖邦小屋中的花瓶,联想到肖邦音乐的源泉。 问1:第14-15段为何人们都向这座小屋朝拜? 问2:第16段引用德居斯因侯爵的话,要表达什么? 第18-19段,肖邦音乐与波兰民族、波兰文化的关系
(四)、第四部分: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 以及肖邦音乐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这是主题的升华。 第13段由肖邦小屋中的花瓶,联想到肖邦音乐的源泉。 问1:第14-15段为何人们都向这座小屋朝拜? 问2:第16段引用德居斯因侯爵的话,要表达什么? 第18-19段,肖邦音乐与波兰民族、波兰文化的关系

(五)、第五部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四 季的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 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问1:第20段在这一部分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问2:第21-26段描写肖邦故居四季景色与他的音乐怎 样结合? 问3:第27段为何改为第二人称来表述?
(五)、第五部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四 季的美景,并把它们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如诗如歌 如画,令人陶醉,回味不已。 问1:第20段在这一部分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问2:第21-26段描写肖邦故居四季景色与他的音乐怎 样结合? 问3:第27段为何改为第二人称来表述?

文本探讨 1作者写肖邦故园,为何还要写到肖邦音乐,以及他 与祖国的关系? 2作者通过描写肖邦故园,表现出对肖邦怀有何种感 情?
三、文本探讨 1.作者写肖邦故园,为何还要写到肖邦音乐,以及他 与祖国的关系? 2.作者通过描写肖邦故园,表现出对肖邦怀有何种感 情?

故园朴素,因肖邦成为精神纽带 肖邦音乐,因美妙令人怀着眷恋
故园朴素,因肖邦成为精神纽带 肖邦音乐,因美妙令人怀着眷恋

四、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 本文的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近, 显得优裕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 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他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恬静 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画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不仅 仅如此,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作者把音乐家的人 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 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 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向上提升,这样, 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四、艺术借鉴 1.情景交融 本文的景色描写十分出众,镜头时而拉远,时而推近, 显得优裕自如,那些原本看似平淡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 却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光彩,他仿佛在为我们演奏一支恬静 优美的抒情乐曲,描画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山水画。不仅 仅如此,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作者把音乐家的人 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融会在一起,而这二者又与肖邦对波 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热爱交织在一起,由人及事,由 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地向上提升,这样, 景语便成了情语,而情语又升华为一种精神的再现

2语言雅致亲切,抒情浪漫。 比如第一部分对肖邦故园的历史回顾就是用一种抒 情的笔调写成,第7段的遣词造句的精雕细刻,再比如第 26一27段,作者忽然用了第二人称“你”,一下子拉近 了读者的距离。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本文中更是恰到 好处,比如第五部分,在描写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 季美景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它像一只轮船,漂浮 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小屋),“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 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樱花),“像是为蜻蜒和 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 铃铛”(冬天的树木)这样的比喻贴切生动,把景物写活 ,而再把景物与肖邦的音乐对照起来,赋予风景以精神 赋予音乐以形象,则是更难能可贵的
2.语言雅致亲切,抒情浪漫。 比如第一部分对肖邦故园的历史回顾就是用一种抒 情的笔调写成,第7段的遣词造句的精雕细刻,再比如第 26-27段,作者忽然用了第二人称“你”,一下子拉近 了读者的距离。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本文中更是恰到 好处,比如第五部分,在描写肖邦故园春、夏、秋、冬四 季美景的时候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它像一只轮船,漂浮 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小屋),“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 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樱花),“像是为蜻蜓和 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 铃铛”(冬天的树木)这样的比喻贴切生动,把景物写活 了,而再把景物与肖邦的音乐对照起来,赋予风景以精神, 赋予音乐以形象,则是更难能可贵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肖像描写》教案.doc
- 《聪明的小白兔(二)》ppt课件1_20-聪明的小白兔(二)-每课一练.ppt
- 《聪明的小白兔(一)》ppt课件1_聪明的小白兔1.ppt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表格式教案4_课题.doc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练习题_26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doc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案.doc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导学案.doc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ppt课件.ppt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ppt课件3.ppt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ppt课件2_语文:第25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课件(冀教版八年级上).ppt
-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学案_聊斋志异.doc
- 《聆听西藏》教案1_聆听西藏教案.doc
- 《聆听西藏》ppt课件3_《聆听西藏》课件.ppt
- 《聆听西藏》ppt课件2_聆____听____西____藏.ppt
- 《聆听西藏》ppt课件1_聆听西藏.ppt
-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ppt课件3_第29课《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课件PPT.ppt
-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ppt课件2_《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课件PPT.ppt
-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ppt课件1_《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ppt
- 《聂小倩》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_《聂小倩》课堂教学案例.doc
- 《聂小倩》同步练习_《聂小倩》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检测.doc
- 《肖邦故园》ppt课件7.ppt
- 《肖邦故园》ppt课件(34页)_肖帮故园.ppt
- 《肖邦故园》《发现》《祖国土》教案及练习.doc
- 《肖邦故园》同步练习.doc
- 《肖邦故园》导学案_肖邦故园.doc
- 《肖邦故园》教学案.doc
- 《胆小鬼》ppt课件(12页).ppt
- 《胆小鬼》ppt课件2.ppt
- 《胆小鬼》ppt课件3_胆小鬼.ppt
- 《胆小鬼》ppt课件4.ppt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ppt课件1.ppt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ppt课件2_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1.ppt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ppt课件3_七年级语文上册《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件_河大版.ppt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学案及答案_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doc
-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测试题_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课堂.doc
- 《背起行囊走四方》学案_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_写作_口语交际_综合性学习_背起行囊走四方学案1.doc
- 《背起行囊走四方》学案_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_写作_口语交际_综合性学习_背起行囊走四方学案2.doc
- 《胖乎乎的小手》ppt课件1_《胖乎乎的小手》课件.ppt
- 《胖乎乎的小手》ppt课件2_《胖乎乎的小手》课件2.ppt
- 《胜不骄败不馁》教案1_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九课 胜不骄 败不馁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