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生态工程

1 第 六 章 微 生 物 生 态
1 第 六 章 微 生 物 生 态

2 主要内容: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与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2 主要内容: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与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3 微生物与环境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环境,同时也影响着环 境,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 在自然界的分布,可为人们开发微生物资源提 供理论依据,以使人们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来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它 们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更好地利用微生物,为 防治人和动植物疾病,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3 微生物与环境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环境,同时也影响着环 境,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 在自然界的分布,可为人们开发微生物资源提 供理论依据,以使人们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来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它 们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更好地利用微生物,为 防治人和动植物疾病,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4 前 言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 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 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个层次: 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 (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个体(individual)、 器官(organ)、组织(tissue)、细胞(cell)、细胞器 (organelle)、分子(molecule),其中前4个客观层次都 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4 前 言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 用规律的科学。 二、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 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个层次: 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 (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个体(individual)、 器官(organ)、组织(tissue)、细胞(cell)、细胞器 (organelle)、分子(molecule),其中前4个客观层次都 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5 几个概念 ⚫ 生物圈:地球表面全部生物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的总 称 。 ⚫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 间相互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 位。 ⚫ 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 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集团。 ⚫ 种群:在一定时间里生活在同一生境的同一个体细胞生长形 成的生物群体,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种群
5 几个概念 ⚫ 生物圈:地球表面全部生物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的总 称 。 ⚫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之 间相互紧密结合而形成的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 位。 ⚫ 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 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集团。 ⚫ 种群:在一定时间里生活在同一生境的同一个体细胞生长形 成的生物群体,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种群

6 第 一 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6 第 一 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7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 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 境。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 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 件,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代谢潜力是 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
7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 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 境。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 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 件,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代谢潜力是 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

8 (1)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提供微生物需要的矿 质养料; (2)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以及耕作土壤中有 机肥料,源源不断地供给微生物碳素养料和氮 素养料; (3)土壤的持水性为微生物提供水分条件; (4)土壤的孔隙性和土壤水分多少,直接影响 土壤的通气条件。 (5)土壤的pH范围在3.5-10.5之间,多数在5.5- 8.5之间,这是大多数微生物活动最适宜的pH;
8 (1)土壤的矿物质成分,提供微生物需要的矿 质养料; (2)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以及耕作土壤中有 机肥料,源源不断地供给微生物碳素养料和氮 素养料; (3)土壤的持水性为微生物提供水分条件; (4)土壤的孔隙性和土壤水分多少,直接影响 土壤的通气条件。 (5)土壤的pH范围在3.5-10.5之间,多数在5.5- 8.5之间,这是大多数微生物活动最适宜的pH;

9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特点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 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 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 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 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 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4)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 > 藻类 > 原生动物
9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特点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 养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 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 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 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 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4)土壤中的微生物: 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 > 藻类 > 原生动物

10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 壤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农田土15cm处的微生物量 微生物 每克土 生物量 壤数量 (g/m3) 细菌 1×108 160 放线菌 2×106 160 真菌 1.2×105 200 藻类 2.5×104 32 原生动物 3×104 38 耕作土壤中,细菌湿重约90 ~225kg 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则所 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的1% 左右。 表层耕作土中含量最高,耕 作层厚度20~30cm,地表土 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 物含量较低
10 每克肥土中通常含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 壤每克也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 农田土15cm处的微生物量 微生物 每克土 生物量 壤数量 (g/m3) 细菌 1×108 160 放线菌 2×106 160 真菌 1.2×105 200 藻类 2.5×104 32 原生动物 3×104 38 耕作土壤中,细菌湿重约90 ~225kg 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则所 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的1% 左右。 表层耕作土中含量最高,耕 作层厚度20~30cm,地表土 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 物含量较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产物的测定.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食品中微生物来源及主要种类.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周传云).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物工艺学过程控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好氧发酵机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厌氧发酵机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物工业菌种.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生物工艺学概论 biotechnologh.ppt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 Marine Planktology(主讲:曹文清、郭东晖).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9章 毛颚动物.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8章 浮游软体动物.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7节 樱虾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6节 端足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5节 糠虾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4节 磷虾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3节 桡足类 2/2.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3节 桡足类 1/2.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2节 枝角类.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与食品中毒.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与质量管理控制.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毕润成).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群落的动态.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绪论.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绪论 plant physiology.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衰老.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衰老.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Stress Physiology.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