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与质量管理控制

2024/11/1 1 第 九 章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 与质量管理控制
2024/11/1 1 第 九 章 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 与质量管理控制

2024/11/1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微生物质量 和安全性指标 第二节:食品质量管理 与控制体系
2024/11/1 2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品微生物质量 和安全性指标 第二节:食品质量管理 与控制体系

2024/11/1 3 第 一 节 食 品 微 生 物 质 量 和 安 全 性 指 标
2024/11/1 3 第 一 节 食 品 微 生 物 质 量 和 安 全 性 指 标

2024/11/1 4 本节主要内容: 一、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二、食品的微生物质量 三、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四、食品微生物学指标 五、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指标 六、用微生物作为食品质量控制的标准
2024/11/1 4 本节主要内容: 一、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二、食品的微生物质量 三、食品微生物质量指标 四、食品微生物学指标 五、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指标 六、用微生物作为食品质量控制的标准

2024/11/1 5 一、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及食物供给过 程中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或可能发生的危险。 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的内在品质 饮食消费安全: 文明病、缺失症 食物供给安全: 生产能力及产业政策 1. 1 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六条指出: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 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024/11/1 5 一、食品质量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及食物供给过 程中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危害或可能发生的危险。 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的内在品质 饮食消费安全: 文明病、缺失症 食物供给安全: 生产能力及产业政策 1. 1 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六条指出: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 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024/11/1 6 1.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物理因素:沙石、金属、射线、塑料, 等。 化学因素: 化学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色素、 抗氧化剂、 乳化稳定剂, 甜味剂, 等。 痕量化学物质:农业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积累)、 有毒元素和化合物。 环境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废渣、废水、废气。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2024/11/1 6 1.2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物理因素:沙石、金属、射线、塑料, 等。 化学因素: 化学添加剂:防腐剂、发色剂、色素、 抗氧化剂、 乳化稳定剂, 甜味剂, 等。 痕量化学物质:农业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积累)、 有毒元素和化合物。 环境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废渣、废水、废气。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2024/11/1 7 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生物 高危害 肉毒梭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甲肝病毒 霍乱弧菌 猪肉绦虫 旋毛虫 中等危害:有广 泛传播的可能 李斯特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杆菌 大肠杆菌 酿浓链球菌 旋转病毒 中等危害:扩散 有限 蜡样芽孢杆菌 荚膜梭菌 金黄葡萄球菌 溶血性弧菌 溶血性链球菌
2024/11/1 7 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生物 高危害 肉毒梭菌 志贺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甲肝病毒 霍乱弧菌 猪肉绦虫 旋毛虫 中等危害:有广 泛传播的可能 李斯特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杆菌 大肠杆菌 酿浓链球菌 旋转病毒 中等危害:扩散 有限 蜡样芽孢杆菌 荚膜梭菌 金黄葡萄球菌 溶血性弧菌 溶血性链球菌

2024/11/1 8 生物毒素 霉菌毒素:黄曲霉素、桔霉素、青霉毒素 细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蘑菇毒素:伞菌肽毒素(野生毒菌)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吡咯烷生物碱类 植物凝血素 基因污染:转基因食 品的安全性
2024/11/1 8 生物毒素 霉菌毒素:黄曲霉素、桔霉素、青霉毒素 细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蘑菇毒素:伞菌肽毒素(野生毒菌)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神经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吡咯烷生物碱类 植物凝血素 基因污染:转基因食 品的安全性

2024/11/1 9 1.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问题) 1.3.1 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十分突出 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 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 事故外,大部分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WHO 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食物中毒的漏报率达 95%以上。因此,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 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 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危害是我国 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2024/11/1 9 1.3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性评价(问题) 1.3.1 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十分突出 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物中毒报告100- 200起,涉及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除意外 事故外,大部分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据WHO 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食物中毒的漏报率达 95%以上。因此,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 仅为我国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 从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出发,微生物危害是我国 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2024/11/1 10 1.3.2 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源头)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 品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和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 留超标。(食物原料) 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受工业化学品(POPs ) 和藻类/贝类毒素的污染。(水质污染) 动物养殖过程中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的非法添 加使消费者对养殖动物产品存有戒心。(激素) 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引起细菌耐性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抗生素)
2024/11/1 10 1.3.2 造成我国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源头)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 品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和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 留超标。(食物原料) 江河湖泊、近海等水源受工业化学品(POPs ) 和藻类/贝类毒素的污染。(水质污染) 动物养殖过程中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的非法添 加使消费者对养殖动物产品存有戒心。(激素) 抗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引起细菌耐性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抗生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与食品中毒.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与生态工程.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食品中微生物及其产物的测定.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食品中微生物来源及主要种类.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ppt
- 湖南农业大学:《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周传云).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生物工艺学过程控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好氧发酵机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厌氧发酵机制.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物工业菌种.ppt
-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生物工艺学概论 biotechnologh.ppt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绪论 Marine Planktology(主讲:曹文清、郭东晖).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9章 毛颚动物.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8章 浮游软体动物.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7节 樱虾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6节 端足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5节 糠虾类.pdf
- 厦门大学:《海洋浮游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07章 浮游甲壳动物 Planktonic Crustacea 第4节 磷虾类.pdf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毕润成).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群生活史.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群落的动态.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t
- 山西师范大学:《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绪论.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绪论 plant physiology.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衰老.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衰老.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青岛农业大学)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doc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Stress Physiology.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定量测定.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ppt
- 《植物生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