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资源_经典选读_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2
文件大小:9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资源_经典选读_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97年9月12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 利前进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 十一世纪。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 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 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 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 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我们党 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 从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二零 零零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一百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 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 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9 9 7 年 9 月 1 2 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 利前进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 十一世纪。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 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 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 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 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家有一种共同的认识:我们党 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 从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到二零 零零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 一百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 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 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 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 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 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 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 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 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 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 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 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 民幸福。 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 好机遇。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 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同时必须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与发展己成为当今时代的 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 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继续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二,建国后特别是近二 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 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第三,更重要的是, 我们党确立起己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些 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 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 的步伐。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 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 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 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 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 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这是我们党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 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 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 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 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 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 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 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 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 民幸福。 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 好机遇。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 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同时必须充分地看到:第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 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 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继续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二,建国后特别是近二 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可观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 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第三,更重要的是, 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这些 都是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 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 的步伐。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 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 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 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 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 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这是我们党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继续沿 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进程中,妥善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剧烈变 动中,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五年。 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贯彻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 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五年来 全党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认真实施十四大的重要决策, 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五年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百分之十二点一,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避免了大起大落。经济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得到加强,粮食等农产品稳定增长。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和钢铁、能源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八五”计划胜利完成,“九五”计划的实施有了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步推进了财政、税 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在试点基础 上积极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对外经济、技术 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显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 业取得可喜成绩。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各民族的大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改 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军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 一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七点二,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五点七,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的 衣食住用行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三千二百万。 五年来,我们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前辈。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感 到欢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继续沿 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阶段的五年;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进程中,妥善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在世界格局的剧烈变 动中,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五年。 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贯彻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 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划和部署。五年来 全党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认真实施十四大的重要决策, 提出并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五年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六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百分之十二点一,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避免了大起大落。经济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得到加强,粮食等农产品稳定增长。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和钢铁、能源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八五”计划胜利完成,“九五”计划的实施有了良好开端。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步推进了财政、税 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在试点基础 上积极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对外经济、技术 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显著增加。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 业取得可喜成绩。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制定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加强了执法和司法工作。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各民族的大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改 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军队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 一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完成抢险救灾等任务中,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七点二,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五点七,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的 衣食住用行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三千二百万。 五年来,我们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可以告慰无数的革命先烈和前辈。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感 到欢欣鼓舞的盛事,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外部环境。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我们大力加强了党的建设。全党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深入。领 导班子建设和千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 先锋模范作用。党内生活向制度化、规范化迈出新的步伐。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主要是: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 活力不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 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关系尚 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 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的工作,总的看这是改革和发展都比较好的时期。我们党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 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全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妥善处理了国 内和对外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全国人 民高兴,也获得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五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我们党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结果。这为今后继续前进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新鲜经验,必将极 大地鼓舞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新的胜利。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 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 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 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 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 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一一毛泽东思 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 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 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外部环境。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我们大力加强了党的建设。全党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深入。领 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 先锋模范作用。党内生活向制度化、规范化迈出新的步伐。 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主要是: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 活力不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 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关系尚 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 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回顾五年的工作,总的看这是改革和发展都比较好的时期。我们党的领导集体顺利实现 了新老交替,保持了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全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妥善处理了国 内和对外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全国人 民高兴,也获得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五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我们党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的能力。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结果。这为今后继续前进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新鲜经验,必将极 大地鼓舞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新的胜利。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 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 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 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 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 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 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 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 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 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 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 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 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 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一九九二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 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 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 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 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 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 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 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 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 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 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 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 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 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 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 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 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 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 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 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 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一九九二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 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 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 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 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 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 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 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 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 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 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 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 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 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 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 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 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 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 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 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 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 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 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 题:究竞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小 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 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 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 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当代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 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 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 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 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 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 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 护社会主义。 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 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 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 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 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 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 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 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 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 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小 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 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 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 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在当代中国,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 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 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 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 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 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 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 护社会主义。 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 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 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 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 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 次。邓小平在谈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 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 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就是说,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 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 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 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 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 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 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 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 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 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 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 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 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 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 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 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 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 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 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 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 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 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 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 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 次。邓小平在谈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 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 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就是说,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 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 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 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 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 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 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 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 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 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 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 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 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 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 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 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 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 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 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 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 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 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 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

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这就需要积极探 索,大胆试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 问题: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 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 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 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 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必须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 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 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头脑, 克服各种干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这个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一一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一一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 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一一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 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 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这就需要积极探 索,大胆试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 问题;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 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 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 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 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必须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 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 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保持清醒头脑, 克服各种干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这个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 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 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 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 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 零一零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 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 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 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 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 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 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 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 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 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 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 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 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 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 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 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 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 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 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 零一零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 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 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 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 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 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 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 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 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 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 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 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 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 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 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 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 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 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 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 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 理。 (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 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 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 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 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 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 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 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 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 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 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 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 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 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 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

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 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 理。 (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 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 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 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 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 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 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 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 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 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 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 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 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 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 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