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传感器复习课

传感器复习课
传感器复习课

第二章 电桥平衡条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 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RI R2 UO R3 R4 空载输出直流电桥 R RR-RR U/( R U R1+R2R3+R4(R1+R2)(R3+R4)
第二章 电桥平衡条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 或 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U R3 R2 R4 R1 U0 空载输出直流电桥 1 3 1 4 2 3 0 1 2 3 4 1 2 3 4 ( ) ( )( ) R R R R R R U U U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2)接负载R输出 R1 R2 戴维南定理 R①求负载两端的 R3 R4 开路电压及短路 内阻。 ②求流过负载电 流 R1 R, U R= R RR R+r2 r3+R R1+R2R3+R4 U RR4-R2R R0+RR(R+R2)(R3+R4)+RR2(R3+R4)+RR2(R+R2)
(2)接负载RL输出 R3 R2 R4 R1 RL 戴维南定理 ①求负载两端的 开路电压及短路 内阻。 ②求流过负载电 流。 1 1 2 3 3 4 0 1 2 3 4 1 2 3 4 1 4 2 3 0 1 2 3 4 1 2 3 4 3 4 1 2 ( ) ( )( ) ( ) ( ) k k L L L R R R R R R U U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I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 = = + + + + + + +

电桥的平衡条件与空载情况一样 平衡电桥负载一般接检流计,用于测未知电阻。 电桥接入电阻应变片时,即为应变桥。当一个桥 臂、两个桥臂乃至四个桥臂接入应变片时,相应的 电桥为单臂桥、半桥和全臂桥
电桥的平衡条件与空载情况一样。 平衡电桥负载一般接检流计,用于测未知电阻。 电桥接入电阻应变片时,即为 应变桥。当一个桥 臂、两个桥臂乃至四个桥臂接入应变片时,相应的 电桥为单臂桥、半桥和全臂桥

R1+△R1 R2 R+△R1R2-△R2 R3 R4 R3 R4 R+△R1「R2-△R2↑ UO R3-△R3R4+△R4
R3 R2 R4 R1+△R1 U R3 R2-△R2 R4 R1+△R1 U U0 R1+△R1 R2-△R2 R3-△R3 R4+△R4

不平衡输出电压 R R V=UC R+AR+R2 R +RsU △RR24 (R1+△R+R2)(R3+R4) R,△R R3 R +△Ax+k2+R RR R 设桥臂比n=R2/R1,分母中△R1/R可忽略。 由电桥平衡条件R2/R1=RR3 △R, U。=U7 (1+m)2R
不平衡输出电压 1 1 4 3 0 1 1 2 3 4 1 1 2 3 4 ( ) ( )( ) R R R R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 4 1 3 1 1 2 4 1 1 3 (1 )(1 ) R R R R U R R R R R R = + + + 设桥臂比n = R2 /R1 , 分母中ΔR1 /R1可忽略。 由电桥平衡条件R2 /R1= R4 /R3。 ( ) 1 0 2 1 (1 ) n R U U n R = +

电桥电压灵敏度定义为 U △R, (1+n) (2-22) R 提高灵敏度的措施 ①提高供电电源的电压U。(在功耗允许的范围内) 2)n=1 R1=R2=R3=R4
电桥电压灵敏度定义为 0 2 1 1 (1 ) U U n K U R n R = = + 提高灵敏度的措施 ① 提高供电电源的电压U。(在功耗允许的范围内) ② n=1 R1=R2=R3=R4 (2 -22)

n=1时,K为最大值 当R1=R2=R3=R时,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此时有 U△R1 4 R 4 电桥输出为 3A一=
n=1时, KU为最大值。 当R1=R2=R3=R4时, 电桥电压灵敏度最高, 此时有 1 0 1 4 4 u U U R U k R = = 电桥输出为 0 4 U = U K

(2)半桥电压灵敏度 试件上安装两个应变片,R1受拉,R2受压 接入电桥相邻桥臂,电桥输出电压为 △R,+R Uo=U( R3 △R,+R+R-△RR,+R 如果△R1=△R2,R1=R2,R3=R4,则得 U△R1 2 R1 结论:差动电桥消除了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比单 臂电桥提高了一倍。且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2) 半桥电压灵敏度 试件上安装两个应变片,R1 受拉,R2受压。 接入电桥相邻桥臂, 电桥输出电压为 1 1 3 0 1 1 2 2 3 4 ( ) R R R U U R R R R R R + = − + + − + 如果ΔR1=ΔR2 , R1=R2 , R3=R4 , 则得 1 0 1 2 U R U R = 结论:差动电桥消除了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比单 臂电桥提高了一倍。且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3)全桥差动电路 RR受拉应变,R2R3两个受压应变, 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 若△R1△R2=△R3=△R4,且R1=R2=R3=R4,则 △R,+R R,-△R △R+R1+R2-△R2R3-△R3+R4+△R4 △R, RU 结论:全桥电路电压灵敏度为单臂桥的4倍,消除 了非线性误差,且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3)全桥差动电路 R1R4受拉应变, R2R3两个受压应变, 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 若ΔR1=ΔR2=ΔR3=ΔR4 , 且R1=R2=R3=R4 , 则 1 1 3 3 0 1 1 2 2 3 3 4 4 ( ) R R R R U U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 + 1 0 1 R U U R = K U U = 结论:全桥电路电压灵敏度为单臂桥的4倍,消除 了非线性误差,且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六章 测控仪器光电系统设计.ppt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五章 测控仪器的电路系统设汁.ppt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四章 精密机械系统的设计.ppt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三章 测控仪器总体设计.ppt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二章 精仪设计的精度理论.ppt
- 燕山大学:《测控仪器设计 Design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Instrument》第一章 概论(吴朝霞).ppt
- 电机学: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ppt
- 电机学: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ppt
- 电机学:他励直流电动机三级电阻起动的机械特性.ppt
- 电机学: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ppt
- 电机学: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基础.ppt
- 电机学: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ppt
- 电机学: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区别.ppt
- 电机学: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行.ppt
- 电机学:同发方程式相量图.ppt
- 电机学:同步发电机电枢反应.ppt
- 电机学:三相异步机机械特性.ppt
- 电机学:电磁转矩和转矩特性.ppt
- 电机学:标么值per- unit value(变压器的运行特性).ppt
- 电机学:变瓜器参数测定.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半导体传感器口.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光电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感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磁电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压电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波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半导体物性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热电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ppt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教学课件概述(共四章).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完整版,共八章).ppt
- 清华大学:《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绪论.ppt
- 清华大学:《现代控制理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ppt
- 清华大学出版:《现代控制理论》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ppt
- 清华大学:《现代控制理论》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设计与综合.ppt
- 清华大学:《现代控制理论》 第五章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ppt
- 《正弦交流电路》作业习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