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

第四讲物种的濒危 等级与保护先序 VV Inventory, endanger category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第四讲 物种的濒危 等级与保护先序 IV Inventory, endanger category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主要内容 物种编目 矿物种濒危等级属于掌握部分 物种保护优先序
主要内容 物种编目 物种濒危等级属于掌握部分 物种保护优先序

濒危等级 1.划分原则: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科学性:要求客观、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定量而不是定 性的依据,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充足和精确; 2.实用性:强调标准的简单、实用,要求满足不同水平操作者和 各个类群的实际需要 2.划分标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种群数(现状:多或少;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种群大小(现状:大或小、变化趋、上升或下降);种群特性 小种群否);分布范围;分布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及面 积等。 2.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数;亚种群数;亚种群个体数;分布面积 分布地点数;栖息地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和 物种或种群灭绝的几率(PA计算
濒危等级 1. 划分原则: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1. 科学性:要求客观、准确和精细,尽可能地使用定量而不是定 性的依据,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充足和精确; 2. 实用性:强调标准的简单、实用,要求满足不同水平操作者和 各个类群的实际需要。 2. 划分标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 1. 定性指标:种群数(现状:多或少;变化趋势增加或减少); 种群大小(现状:大或小、变化趋、上升或下降);种群特性 (小种群否);分布范围;分布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及面 积等。 2. 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数;亚种群数;亚种群个体数;分布面积; 分布地点数;栖息地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和 物种或种群灭绝的几率(PVA计算)

IUCN濒危物种等级 G自60年代以来,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UCN,1984;|UCN,1988) 1.灭绝( 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濒危( 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易危( 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IUCN濒危物种等级 自60年代以来,IUCN沿用的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主要包括6上等级(IUCN,1984; IUCN, 1988), 即: 1. 灭绝(Extinct-Ex):过去的50年内在野外没有被 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2. 濒危(Endangered-E):面临灭绝危险的类群, 当致危因素继续作用时它们将不大可能生存; 3. 易危(Vulnerable-V):如果致危因素继续作用, 则可能很快就会沦至濒危等级的类群;

4.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未定( Indeterminate-l):已知属于“濒 危 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6.久了解( Insufficient y Known-K):怀疑 但由于缺乏资料而不能确切地归入以上任 等级的类群
4. 稀有(Rare-R):在全世界其种群均较小, 目前虽有危险,但尚不属于濒危或易危等 级。 5. 未定(Indeterminate-I):已知属于“濒 危”、“易危”或“稀有”等级,但由于 资料不全不能确切归入其中之一的类群; 6. 久了解(Insufficiently Known-K):怀疑 但由于缺乏资料而不能确切地归入以上任 一等级的类群

IUCN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 灭绝( Extinct):一分类单元如果没有理由怀疑其 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即可列为灭绝 野生灭绝( Extinct in field-EW):一分类单元如果 已知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 多个)驯化种群远离其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 野生灭绝 G极危( Critical 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在野外 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符合极危的标准,即可列为 极危
IUCN濒危物种新等级系统 灭绝(Extinct):一分类单元如果没有理由怀疑其 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即可列为灭绝。 野生灭绝(Extinct in field-EW):一分类单元如果 已知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一个(或 多个)驯化种群远离其过去的分布区生活时,即为 野生灭绝。 极危(Critical 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在野外 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符合极危的标准,即可列为 极危

濒危( 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 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即可列为濒 危 易危( Vulnerable):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 濒危,但在未来的中期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较高,即 可列为易危。 低危( LoWer risk):一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 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即可列为低危
濒危(Endangered):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 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即可列为濒 危。 易危(Vulnerable):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或 濒危,但在未来的中期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较高,即 可列为易危。 低危(Lower risk):一分类单元经评估不符合列 极危、濒危或易危任一等级的标准,即可列为低危

G数据不足( Data deficient):对一分类单元 无足够的资料,仅根据其分布和种群现状对 其灭绝的危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即可 列为数据不足。 未评估( Not evaluated):未应用有关标准 评估的分类单元即可列为未评估
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对一分类单元 无足够的资料,仅根据其分布和种群现状对 其灭绝的危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评估,即可 列为数据不足。 未评估(Not evaluated):未应用有关标准 评估的分类单元即可列为未评估

ICN凝危等级标准(IUCN1994) 多度指数;③占有面积、分布范图和(或)栖息地质量下降:④实际或潜在的开发 稚度;⑤引入类群、杂交种、病原体、污染物、兗争者或寄生物的影响 极危(CR)一分类单元在野外随时灭绝的几率极高,即符合下列标准(1 b.根据上迷②、③、④或⑤中的任意项(须予以指明)推测或怀疑种群在令后 5)中的任意项时,即可列为极危: 的10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将至夕下降50%。 (1)种群以下列两种形式之一下降 (2)据售计分布范團小于500km2或占有面积小于5003km2,且有估计显示 下列任意两项 a.根据以下任意项(须予以指明)观察、估计、推测或怀疑种群在过去的10 3.严重破碎化或已知分布地点不多于5个。 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至少已下降80%:①直接观察:②适合该分类单元的 b依据观察、推测或估计以下任意项持续下降:①分布范围:②占有面积:③ 多度指数;③占有面积( area of occupancy)、分布范围( extent of occurence)和 牺息地的面积、范围和(成)质量;④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⑤成熟个体数。 (或)栖息地质量下降:④实际或潜在的开发程度;⑤引入类群,杂交种、病原体 c.以下任意项极度波动:①分布范图;②占有面积:③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 0成熟个体数 污染物、竞争者或寄生物的影响。 (3)种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2500,且符合下列两项之一 b.根据上述②、③、④或⑥中的任意项(须予以指明)推测或怀疑种群在今后 3.5年或2代内(取较长的时间)估计持续下降不小于20%6 的10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将至少下降80% b.依器观察、估计或推测,成黔个体数和种群结构以以下两种形式之一持续下 降:①严重破碎化(即亚种群包含成熟个体估计数均不多于250):②所有个体都属 (2)据估计分布范围小于100km2或占有面积小于102,且有估计显示下列 于喧一的亚种群 任意两项: (4)种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250 a,严重破碎化或已知分布地点仅有一个。 (5)定量分析表明20年或5代内(取较长的时间)野生灭绝的几率至少达到 b.依据观察、推测或估计以下任意项持续下降:①分布范围;②占有面积:③ 易危(VU)一分类半元虽未达到极危或危,但在未未的中期内野生灭绝的 栖息地的面积、范围和(或)质量:④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⑤成熟个体数。 率较高,即符合下列标准(1-5)中的任意项时,即可列为易危 c.以下任意项极度波动:①分布范围:②占有面积:③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 (1)种群以下列两种形式之一下降 ④成熟个体数 3.根誓以下任意项(须予以指明)观察、估计、推测或怀疑种群在过去约10 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至少已下阵20%:①直接观察:②道合该分类单元的 (3)种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250.且符合下列两项之一 多度指数;③占有面积、分布范图和(我)栖息地质量下降:④实际或潜在的开发 a.3年或1代内(取较长的时间)估计持续下降不小于25% 程度;③引入类群、杂交种、病原体、污染物,克争者或寄生物的影响 b依据观察、估计或推测,成熟个体数和种群结构以以下两种形式之一持续下 b.根据上述②、③、④或⑤中的任意项(须子以指明)拉测或怀疑种群在今后 降:①严重破碎化(即亚种群包含成熟个体估计数均不多于50):②所有个体都属 的10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将至少下降20% (2)据估计分布范围小于20000m2或占有面积小于20m2.且有估计示 于唯一的亚种群。 下列任素两项 (4)种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50。 a.严重破碎化或已知分布地点不多干10个 表明10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野生灭绝的几率至少达到 b.依据观.推测或估计以下住意项持续下降:①分布范圆:②占有面积:③ 息地的面积,范圈和(成)质量:④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⑤成熟个体教。 50% 以下任意项板度波动:①分布范围:②占有面积;③分布地点或亚种群数 凝危(EN)一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在不久的将来野生灭绝的几率很高, 成熟个体数 即将合下列标准(1~5)中的任意项时,即可列为濒危: (3)种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10000且符合下列两项之一 10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估计持续下降不小于10% (1)种群以下列两种形式之一下降: b依器观察、估计或推测,成购个体教和种群缩构以下列两种形式之一持续下 a.根据以下任意项(须予以指明)观察、估计、推测或怀疑种群在过去的10 降:①严重破碎化(即亚种群包含成熟个体估计数均不多于1000):②所有个体都 年或3代内(取较长的时间)至少已下降50%:①直接观察:②适合该分类单元的 属于唯一的王种群

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1994) (4)种群很小或分布局股,属于下列两种形式之一 a,和群成熟个体估计数小于1000 b.种群具有极度局隈的占有面积(典型情况为小于100km2)或分布地点(奥 型情况为少于5个)这样的分类单元容易在今后未能预料的某个时候在很规的时间 内受制于人类活动(或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随机事件)的影响,因面在很短的 时期内可能论为濒危或灭绝 (5)定量分析表明、物种在100年内野生灭绝的几率至少达到10%
IUCN濒危等级标准(IUCN, 199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概论.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及有关国际协定和国际组织.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生态环境教育.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生态恢复与重建.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迁地保护.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自然保护区.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生境的破坏、片断化与退化.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doc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概论.doc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 Cell Scienc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三章).doc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skel-assembly-1.ppt
-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讲义.ppt
- 《转基因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理论与技术》讲义.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物种的濒危等级与保护先序续.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生态环境教育.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自然保护区.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迁地保护续.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生态恢复.ppt
-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及国际保护组织.ppt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tutorial stat.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1 Molecular Cellular.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2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3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4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6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4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3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5 slid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5 not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学讲义(英文版)lec 6 not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