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第二章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第一节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三节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第四节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第五节支路电流法 第六节网孔电流法 第七节节点电压法 第八节叠加定理 第九节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第二章小结 BACK
第二章 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第一节 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二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三节 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第四节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第五节 支路电流法 第六节 网孔电流法 第七节 节点电压法 第八节 叠加定理 第九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第二章小结

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 ◆网络方程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未知变量,根据基 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特性,建立一组独立的 网络方程,求解该组方程,从而求得所需要的支 路电流、支路电压或其他变量。 ◆等效变换法:应用网络定理和网络等效变换的概 ,将网络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变换,使之得以简 化,从而较方便地求得待求变量
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 ◆网络方程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未知变量,根据基 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特性,建立一组独立的 网络方程,求解该组方程,从而求得所需要的支 路电流、支路电压或其他变量。 ◆等效变换法:应用网络定理和网络等效变换的概 念,将网络的结构进行适当的变换,使之得以简 化,从而较方便地求得待求变量

◆线性网络:是指由线性元件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网路。 ◆电阻性电路:由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组成的电路 ◆线性电阻性电路:仅含有线性电阻元件、线性受控源和 独立电源的电路
◆电阻性电路:由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组成的电路。 ◆线性网络:是指由线性元件和独立电源组成的网路。 ◆线性电阻性电路:仅含有线性电阻元件、线性受控源和 独立电源的电路

第一节电路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如果用一个电路去替代另一个电路中的某 部分,替代后电路中未被替代部分的各支路电流和各节点 之间的电压均保持不变的变换。 u与R串联电路 用is与R'并联电路 均e'吗 “等效”是对外部电路而言
第一节 电路的等效变换 一、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如果用一个电路去替代另一个电路中的某一 部分,替代后电路中未被替代部分的各支路电流和各节点 之间的电压均保持不变的变换。 用i s与R′并联电路 ➢ “等效”是对外部电路而言 us与R串联电路

二、等效网络 ◆等效网络:对应外接端钮之间的电压与对应外接端钮上的 电流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的两个网络。 a R 均e sI b b 结论:两个等效网络对于任一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等效互 换,而等效变换中相互替代的两个网络未必都是等效网络 等效变换的充分条件:相互替代的两网络是等效网络
二、等效网络 ◆等效网络:对应外接端钮之间的电压与对应外接端钮上的 电流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的两个网络。 ➢结论:两个等效网络对于任一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等效互 换,而等效变换中相互替代的两个网络未必都是等效网络。 ➢等效变换的充分条件:相互替代的两网络是等效网络

第二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 ◆串联 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连接起来,构成一条电流通路 的连接方式。 R R R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流过同一电流。 (2)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 l=1+,+∴+
第二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 串联:若干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连接起来,构成一条电流通路 的连接方式。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流过同一电流。 (2)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 i i i i 1 = 2 = ... = n = u = u1 + u2 ++ un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2R2,B2 R (3)电阻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 R=R1+R,+…+R (4)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分压公式4≈R;Ru,(=1,2,…n) R (5)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P: P P=R R R
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3)电阻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 R = R1 + R2 ++ Rn (4)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压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 (k 1, 2 , ) k k k u n R R 分压公式 u = R i = = (5)电阻串联电路中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其电阻值成正比。 P1:P2:… : Pn= R1:R2:…:Rn

二、电阻的并联 ◆并联:若干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具有二个节点 和多条支路二端电路的连接方式。 R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并联电路中各电阻承受同一电压。 (2)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l=l1+L+…
二、电阻的并联 ◆ 并联:若干个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具有二个节点 和多条支路二端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并联电路中各电阻承受同一电压。 u1 = u2 == un = u (2)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n i = i + i ++ i 1 2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u, r W2R2 unUR (3)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 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电阻并联RR+…+ 电路的等效电寻等于各个并联电导之和 n个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导为 G=G2+G2+…+Gn 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R rR2 R1 +r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3)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 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电阻并联 电路的等效电导等于各个并联电导之和。 R R R Rn 1 1 1 1 1 2 = + ++ n个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导为 G = G2 + G2 ++ Gn 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1 2 1 2 R R R R R + =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4)电阻并联电路中各个并联电阻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与其 电导成正比)。 分流公式 i(k=1,2,…n) R 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 G R+R R l R,+R R2 unUR
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4)电阻并联电路中各个并联电阻中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与其 电导成正比)。 i (k 1, 2, n) G G i G u k 分流公式 k = k = = 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 i R R R i G G i i R R R i G G i 1 2 2 1 2 1 2 1 2 1 +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封面及目录.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各章习题与解答(共八章).ppt
- 《电机及拖动》绪论.ppt
- 《电机及拖动》第四篇 同步电机.ppt
- 《电机及拖动》第六篇 微控电机.ppt
- 《电机及拖动》第五篇 直流电机.ppt
- 《电机及拖动》第二篇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ppt
- 《电机及拖动》第三篇 异步电机.ppt
- 《电机及拖动》第一篇 变压器.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8章 80C51串行扩展技术.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7章 80C51并行扩展技术.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6章 串行通信.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5章 中断系统和定时/计数器.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3章 80C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2章 80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厦门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版)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含有互感元件的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磁路与交流铁心线圈.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日历.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2005自控学习向导1.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XK1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指导书.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XK2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实验指导书.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Hw_Part.pdf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 2-examples.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0-11.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0.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2.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3 nyquist stability Criterion.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4 yquist Analysis and Relative stability(I hours).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15 Bode Diagram.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 2 Transfer Function and Block Diagram Algebra.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 3 First-Order SystemModule3.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Module 4 Second-Order System.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