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引物原位标记技术与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 PRINS)与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杨陈筠13301030049 PRINS的原理 PRIN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保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基础上,依赖细胞膜和 核膜的通透性,在细胞胞浆或核中进行原位标记特定DNA或mRMA序列。以靶DNA 或皿RNA序列为模板,将含有寡核苷酸引物(未标记的探针)、生物素或地髙辛等 非同位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以及适量的DNA聚合酶或者RMA逆转录酶加到玻片 上,在退火温度下已变性的DMA或mRNA与引物特异性结合并延伸,已标记的脱 氧核苷酸掺入新合成的链中。通过相应的检测系统便可将已被标记的靶基因检测 出来并显示其引物延伸的位置。 PRINS反应所需的引物一般按待测的靶基因的核 苷酸序列设计而成,所以引物一般具有特异性
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与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杨陈筠 13301030049 PRINS 的原理 PRINS 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保持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基础上,依赖细胞膜和 核膜的通透性,在细胞胞浆或核中进行原位标记特定 DNA 或 mRNA 序列。以靶 DNA 或 mRNA 序列为模板,将含有寡核苷酸引物(未标记的探针)、生物素或地高辛等 非同位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以及适量的 DNA 聚合酶或者 RNA 逆转录酶加到玻片 上,在退火温度下已变性的 DNA 或 mRNA 与引物特异性结合并延伸,已标记的脱 氧核苷酸掺入新合成的链中。通过相应的检测系统便可将已被标记的靶基因检测 出来并显示其引物延伸的位置。PRINS 反应所需的引物一般按待测的靶基因的核 苷酸序列设计而成,所以引物一般具有特异性

在诊断染色体病中的作用 染色体病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新生儿出生缺 陷的95%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21三倍体。Koch等首先于1995年用 PRINS方 法标记了除6、19、20号以外的全部人类染色体,检出了单倍体、三倍体、四倍 体等染色体病。2003年,德国的 Mennickek比较了 PRINS和Fish两种方法在产 前诊断1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发现结果相似,正确率均大于95%但 PRINS 更快速,简便。2001年,我国学者刘福民等人用 PRINS方法标记了绒毛细胞问 期核21号染色体,诊断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又有学者相继 检出了18三倍体以及X、Y染色体数目异常。以上研究均证实, PRINS方法在产 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 染色体缺失、易位等结构重排。 PRINS技术通过硏究染色体显带、基因定位及核 苷酸顺序来诊断染色体结构畸变。 Pellston等用 PRINS技术检测到13号染色体 上发生的结构异常,直接检测到了罗伯逊易位和环状畸变,这是其他传统的细胞 遗传学技术办不到的
在诊断染色体病中的作用 染色体病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新生儿出生缺 陷的 95%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 21 三倍体。Koch 等首先于 1995 年用 PRINS 方 法标记了除 6、19、20 号以外的全部人类染色体,检出了单倍体、三倍体、四倍 体等染色体病。2003 年,德国的 MennickeK 比较了 PRINS 和 Fish 两种方法在产 前诊断 18 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发现结果相似,正确率均大于 95%,但 PRINS 更快速,简便。2001 年,我国学者刘福民等人用 PRINS 方法标记了绒毛细胞问 期核 21 号染色体,诊断 21 号染色体数目异常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又有学者相继 检出了 18 三倍体以及 X、Y 染色体数目异常。以上研究均证实,PRINS 方法在产 前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方面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 染色体缺失、易位等结构重排。PRINS 技术通过研究染色体显带、基因定位及核 苷酸顺序来诊断染色体结构畸变。Pellstor 等用 PRINS 技术检测到 13 号染色体 上发生的结构异常,直接检测到了罗伯逊易位和环状畸变,这是其他传统的细胞 遗传学技术办不到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治疗.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治疗.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单克隆抗体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DC-CIK生物治疗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单克隆抗体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疾病预防的杀手锏——疫苗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生物诊断技术与个性化治疗.pdf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微生物抗氧化抗衰老.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试管婴儿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安乐死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转基因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虾青素——人类与衰老的抗争.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端粒酶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溶瘤病毒免疫疗法.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玻尿酸及其生物发酵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抗衰老的干细胞技术.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卵母细胞冷冻保存.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发酵工程之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的获得.docx
- 复旦大学:《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报告_生物酵素抗衰老技术.docx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运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干细胞抗衰老技术.docx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心肌梗塞形成后的纤维蛋白溶解——利用酶使血栓溶解.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诊断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微生物发酵制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CIK细胞与恶性肿瘤.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生物导弹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蛆虫治疗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RNA 干扰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治疗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RNA干扰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反义RNA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粪便移植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基因工程制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抗逆转录病毒药物.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免疫酶技术.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df
-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噬菌体展示技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