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遗传部分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基因概念的提出 (二)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探索 (三)现代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一、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基因概念的提出 (二)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探索 (三)现代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一)基因概念的提出 孟德尔(Mendel)的遗传因子:一个因 子决定一个性状(1865年)。 约翰森(Johannsen):首先提出基因 一词(1909年)
(一)基因概念的提出 孟德尔(Mendel)的遗传因子:一个因 子决定一个性状(1865年)。 约翰森(Johannsen):首先提出基因 一词(1909年)

1857年,奥地利的一名神父 孟德尔在他所在的修道院后 院开始进行长达8年的豌豆杂 交实验。1865年,孟德尔根 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 表了著名的论文《植物杂交 试验》,阐述了他所发现的 显性、隐性遗传现象和两个 重要遗传学规律——分离规律 和自由组合规律。 Johann Gregor Mendel (1822~1884)
1857年,奥地利的一名神父 孟德尔在他所在的修道院后 院开始进行长达8年的豌豆杂 交实验。1865年,孟德尔根 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 表了著名的论文《植物杂交 试验》,阐述了他所发现的 显性、隐性遗传现象和两个 重要遗传学规律——分离规律 和自由组合规律。 Johann Gregor Mendel (1822~1884)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孟德尔提出: ●生物的遗传性状是通过“遗传因子” (hereditary factor)进行传递的 ●遗传因子是一些独立的遗传单位 孟德尔把可观察的性状和控制它的内在的遗 传因子区分开来 遗传因子作为基因的雏形名词诞生了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孟德尔提出: ●生物的遗传性状是通过“遗传因子” (hereditary factor)进行传递的 ●遗传因子是一些独立的遗传单位 孟德尔把可观察的性状和控制它的内在的遗 传因子区分开来 遗传因子作为基因的雏形名词诞生了

1900年,是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 代的一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独立 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他 们是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 1848~1935)、德国的柯灵斯(Carl Erich Correns,1864~1933)和澳大利亚的契马 克(Erich von Tschermak-Seysenegg, 1871~1962)。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 时代。 “重新发现”孟德尔
1900年,是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 代的一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独立 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他 们是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 1848~1935)、德国的柯灵斯(Carl Erich Correns,1864~1933)和澳大利亚的契马 克(Erich von Tschermak-Seysenegg, 1871~1962)。从此,遗传学进人了孟德尔 时代。 “重新发现”孟德尔

Hugo De Vries (1848~1935) Carl Erich Correns (1864~1933) Erich von Tschermak (1871~1962) 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生物学家
Hugo De Vries (1848~1935) Carl Erich Correns (1864~1933) Erich von Tschermak (1871~1962) 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生物学家

•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 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 书中根据希腊语“给予生命” 之义,创造“基因”(gene) 一词来代替孟德尔假定的 “遗传因子” 。从此基因便 成为遗传因子的代名词一直 沿用至今。 不过此时的基 因仍然是一个未经证实的、 仅靠逻辑推理得出的概念。 Wilhelm Ludwig Johannsen (1857~1927)
•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 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 书中根据希腊语“给予生命” 之义,创造“基因”(gene) 一词来代替孟德尔假定的 “遗传因子” 。从此基因便 成为遗传因子的代名词一直 沿用至今。 不过此时的基 因仍然是一个未经证实的、 仅靠逻辑推理得出的概念。 Wilhelm Ludwig Johannsen (1857~1927)

(二)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 化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本性的 认识逐渐深入,基因的概念和涵 义也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二)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 化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本性的 认识逐渐深入,基因的概念和涵 义也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1、基因与染色体 • 在孟德尔的成果获得承认后,生物界都 知道是遗传因子(即基因)决定了生物 的遗传。但是,基因究竟在细胞内的什 么地方?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对象回答 了这一问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与染色体 • 在孟德尔的成果获得承认后,生物界都 知道是遗传因子(即基因)决定了生物 的遗传。但是,基因究竟在细胞内的什 么地方?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对象回答 了这一问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细胞部分(主讲:王金发).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六、泌尿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五、消化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四、内脏学概述.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三、被皮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运动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细胞和基本组织学.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十二、家禽解剖和胚胎学基础.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十一、内分泌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十、脉管学和淋巴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九、神经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八、生殖系统.ppt
- 《动物解剖组织胚胎及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七、呼吸系统.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其他微生物.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图片.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病毒.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细菌.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共十一章).ppt
-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适宜专业: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基因工程部分.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生物进化部分(任课教师:张尚宏).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植物多样性部分2/2.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植物多样性部分1/2.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动物与动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的一般结构和演化).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主讲:苗素英).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脑科学部分(主讲:项辉).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发育部分1/2.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发育部分2/2.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生命伦理道德.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sars A.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sars B.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sars C.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sars D.ppt
- 中山大学:《现代生命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部分.ppt
- 桂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桂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复制.ppt
- 桂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ppt
- 桂林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