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阐释Tilman的方法

对11月6日的课的补充 阐释 Tilman的方法 考虑一个物种,物种A的图形 假设物种A按21的比例用资源1和2(用 虚线表示)。 1区 如果资源供应点落在1区(虚线上面), 那么RI会是限制性的。换句话说,如 果物种A以2:1的固定比利用资源,而 资源供应点的比R1:R2小于2:1,那么 物种A会先用完R1。 R1 在虚线下面的2区,R2会是限制性的 对物种A,因为Rl:R资源利用比大于1,物种A对R2的利用效率更高,通常认为它 受R1限制。它在实际中是否会受R1的限制取决于环境条件(起始点在1区还是2区) 考虑物种B的图形 现在我们来考虑物种B的情况 还是在1区(虚线上面),物种B会 受R1的限制,而虚线以下会受R2 的限制 一般来说,物种B更受R2的限制, 并且被认为对R1利用效率更高
对11月6日的课的补充: 阐释Tilman的方法: 考虑一个物种,物种A的图形: 假设物种A按2:1的比例用资源1和2(用 虚线表示)。 如果资源供应点落在 1 区(虚线上面), 那么 R1 会是限制性的。换句话说,如 果物种 A 以 2:1 的固定比利用资源,而 资源供应点的比 R1:R2 小于 2:1,那么 物种 A 会先用完 R1。 在虚线下面的 2 区,R2 会是限制性的。 2 区 1 区 对物种A,因为R1:R2资源利用比大于1,物种A对R2的利用效率更高,通常认为它 受R1限制。它在实际中是否会受R1的限制取决于环境条件(起始点在1区还是2区)。 考虑物种 B 的图形: 现在我们来考虑物种 B 的情况: 还是在 1 区(虚线上面),物种 B 会 受 R1 的限制,而虚线以下会受 R2 的限制。 一般来说,物种 B 更受 R2 的限制, 并且被认为对 R1 利用效率更高

物种A和物种B一起: ①物种A和B均不能生存 ②物种B排挤掉物种A ③落在物种A和物种B的1区内。因 此R1对两者都有限制作用。因为物种 B对R1的利用效率更高,所以它将占 优势 ④此处,A受R限制,而B受R2限制 由于B受R2限制较大而A受R限制较 大。任一物种对另一物种都不具竞争优 势,两者都会受限制。这是共存区。稳 定的平衡点出现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 (因为此处两个物种的dNdt都为零)。 ⑤落在两个物种的2区内,这意味着R2对两个物种都有限制作用。物种A对R 的利用效率更高,在这个区域内物种A将比物种B更具竟争力。 ⑥物种A排挤掉物种B 独立生态位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位: 右图中的坐标轴代表两种资源的可利用性。 独立生态位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位 箭头表示的是容许物种A和B增长的可利用 性的范围。我们只考虑物种A在二维空间上 的生态位的形状。对二维的生态位通常只有 三种形状。 中4 (1)生态位没有相互依赖性。在R1可利用性 很高时任何水平的R2都容许增长。 (2)相互依赖的生态位。在R1可利用性很高 两个物种,A和B (如一种植物需要的强光)时,物种A 需要很高的R2可利用性(如很高的水分 (b)和(c)生态位部分重叠 可利用性)才能增长 (3)相互依赖的生态位。这次,只有R2的可利用性很低时,很高的R1可利用性才能 容许物种A增长 A
物种 A 和物种 B 一起: ①物种 A 和 B 均不能生存 独立生态位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位 两个物种,A 和 B (a)各自独立 (b)和(c)生态位部分重叠 ②物种 B 排挤掉物种 A ③落在物种 A 和物种 B 的 1 区内。因 此 R1 对两者都有限制作用。因为物种 B 对 R1 的利用效率更高,所以它将占 优势。 ④此处,A受R1限制,而B受R2限制。 由于B受R2限制较大而A受R1限制较 大。任一物种对另一物种都不具竞争优 势,两者都会受限制。这是共存区。稳 定的平衡点出现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 (因为此处两个物种的dN/dt都为零)。 ⑤落在两个物种的 2 区内,这意味着 R2 对两个物种都有限制作用。物种 A 对 R2 的利用效率更高,在这个区域内物种 A 将比物种 B 更具竞争力。 ⑥物种 A 排挤掉物种 B。 独立生态位和相互依赖的生态位: 右图中的坐标轴代表两种资源的可利用性。 箭头表示的是容许物种A和B增长的可利用 性的范围。我们只考虑物种A在二维空间上 的生态位的形状。对二维的生态位通常只有 三种形状。 (1) 生态位没有相互依赖性。在R1可利用性 很高时任何水平的R2都容许增长。 (2) 相互依赖的生态位。在R1可利用性很高 (如一种植物需要的强光)时,物种A 需要很高的R2可利用性(如很高的水分 可利用性)才能增长。 (3)相互依赖的生态位。这次,只有R2的可利用性很低时,很高的R1可利用性才能 容许物种A增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16讲 竞争.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人口增长.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全球气候变化讨论.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繁殖为何需要等待?.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种群生态学.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10讲 硫循环.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11讲 碳循环.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全球物质循环.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8讲 生物地化循环简介.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9讲 氮和磷的循环.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鳕鱼.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5讲 限制性营养和Redfield比.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6讲 次级生产力简介.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限制性营养因子类比:焙烤甜饼.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4讲 水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四讲 水域生态系统.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3讲 初级生产力.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2讲 碳和能量转化.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 17 讲 竞争和生态位.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15讲 人口增长.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一个关于做讲演的讲演.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第18讲 捕食.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课件(双语版)Conservation Examples.pdf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免疫遗传基础(Immunogenetics).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动物基因工程(Animal Genetic Engineering).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动物基因组学(Animal Genomics).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1).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2).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总复习(Animal Genetics).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期末复习题.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动物数量性状的遗传.ppt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非孟德尔遗传(Non-Mendelian Inheritance).ppt
- 云南大学:《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节肢动物(主讲:肖衡).ppt
- 麻省理工大学:遗传学(Genetics)讲稿_lecture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