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8
文件大小:1.5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生物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子代与亲代相似、物种的延续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矛盾运动:遗传←变异物质、能量、信息生物变异→自然选择→进化人工选择→育种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遗传学基本概念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 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殖方式繁殖,子代与亲代相似、物种的延续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矛盾运动:遗传→变异 物质、能量、信息生物 变异→自然选择进化 人工选择→育种

2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 和变异 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殖方式繁殖,子代与亲代相似、物种的延续性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矛盾运动:遗传 变异 物质、能量、信息 生物 自然选择→进化 人工选择→育种 变异

(二)遗传学的研究任务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1)性状遗传学:描述遗传变异的现象和规律 2)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阐述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本质、结构、功能、变化、表 达及其调控

3 (二)遗传学的研究任务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1) 性状遗传学:描述遗传变异的现象和规律 2)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阐述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本质、结构、功能、变化、表 达及其调控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一)、遗传学的萌芽(~1900) 拉马克 Lamark):“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 长颈鹿? 魏斯曼( Weisman):“种质论” 小鼠截尾实验:“种质”和“体质” 达尔文( C,R Darwin):“泛生论”:泛生粒 侧重于遗传变异原因的解释,初步肯定了其物质性 缺点:导向不好

4 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一)、遗传学的萌芽(~1900) 拉马克(Lamark): “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 长颈鹿? 魏斯曼(Weisman): “种质论”: 小鼠截尾实验:“种质”和“体质” 达尔文(C.R.Darwin):“泛生论”:泛生粒 ⎯ 侧重于遗传变异原因的解释,初步肯定了其物质性 缺点:导向不好

遗传学的诞生(1900) (1)孟德尔( Gregor mendel)(18221884)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他从1856年开始进行了8年的豌 豆杂交试验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规律和 独立分配规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 宇假定细胞中有它的物质基础“遗传因子”,但是他 的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而是被埋没了35年之后才被3位科 学家重新发现

5 (二)、 遗传学的诞生(1900) (1). 孟德尔 (Gregor Mendel) (1822-1884):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他从1856年开始进行了8年的豌 豆杂交试验 : 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规律和 独立分配规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 假定细胞中有它的物质基础“遗传因子”,但是他 的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而是被埋没了35年之后才被3位科 学家重新发现

(2),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狄弗里斯( De vries,H.1848~1935[荷]月见草 科伦斯 Correns,c.1864-1933)德玉米 冯柴马克( VonTschermak,E.)[奥]豌豆 他们三人的论文都刊登在1900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学杂 志》上,都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开始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发现 了这一重要定律,可后来发现早在35年以前,孟德尔就已经 发现并证明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就是遗传学历史 上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910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改称为孟德尔定律,公认孟 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6 (2). 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狄·弗里斯 (De Vries,H. 1848~1935) [荷] 月见草 科伦斯 (Correns, C. 1864~1933) [德]玉米 冯·柴马克 (VonTschermak, E.) [奥]豌豆 他们三人的论文都刊登在1900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学杂 志》上,都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开始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发现 了这一重要定律,可后来发现早在35年以前,孟德尔就已经 发现并证明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就是遗传学历史 上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910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改称为孟德尔定律,公认孟 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三)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1939年) 1核心: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Theory of Chromosome )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2)遗传物质的传递与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行为相联系

7 (三)经典遗传学时期 (1900-1939年) 1. 核心: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Theory of Chromosome) 1)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2)遗传物质的传递与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行为相联系

2突出的科学家: 孟德尔(18221884):孟德尔遗传规律 狄费里斯: 1901-1903提出“突变学说”: 突变÷生物进化。 约翰生( Johannsen wl,1859-1927)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 明确区别基因型vs.表现型; 遗传因子→“基因

8 2. 突出的科学家: ➢孟德尔(1822-1884):孟德尔遗传规律 ➢狄·费里斯: 1901-1903 提出“突变学说” : 突变→生物进化。 ➢约翰生(Johannsen W.L.,1859 - 1927)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 明确区别基因型vs.表现型; 遗传因子→“基因

鲍维里( Boveri t)1902、萨顿( Sutton w)1903 √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贝特生( Bateson,W.)1906 √从香豌豆中发现性状连锁; √创造“ genetics”一字 >詹森斯( Janssens,FA)1909 √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 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9 ➢鲍维里(Boveri T.) 1902 、萨顿(Sutton W.) 1903 ✓ 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贝特生(Bateson,W.) 1906 ✓从香豌豆中发现性状连锁; ✓创造“genetics”一字。 ➢詹森斯(Janssens, F. A.) 1909 ✓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 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摩尔根( Morgan TH.,1866~1945): √提出“性状连锁遗传规律”;伴性遗传 √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细胞遗传学 √著《基因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 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 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1933诺贝尔奖 10

10 ➢摩尔根(Morgan T.H.,1866~1945): ✓提出“性状连锁遗传规律”;伴性遗传 ✓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  细胞遗传学; ✓著《基因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 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 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1933 诺贝尔奖

共2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