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广东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654.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广东医科大学:《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大纲教案)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14日~11月25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201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 像学、预防医学等,本科 授课教师 张兆强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大班理论 学时 10(400min)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朱大年等主编《生理学》(第8版),人卫出版社,2013年3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掌握突触传递。 3.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 4.熟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5.熟悉感觉概述。 6.掌握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7.掌握视觉。 8.熟悉听觉。 9.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4.0学时(160min)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6.0学时(240min) 教学方法:结合启发式教学,注重与学生互动,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部分内容安排自学。 教学重点: 1.化学性突触传递。 2.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3.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4.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5.感觉投射系统。 6.痛觉。 7.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 1.神经递质和受体。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3.内耳耳蜗的功能。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11 月 14 日~11 月 25 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201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 像学、预防医学等,本科 授课教师 张兆强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大班理论 学时 10(400min) 授课题目(章,节)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朱大年等主编《生理学》(第 8 版),人卫出版社,2013 年 3 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掌握突触传递。 3.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 4.熟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5.熟悉感觉概述。 6.掌握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7.掌握视觉。 8.熟悉听觉。 9.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4.0 学时(160min)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6.0 学时(240min) 教学方法:结合启发式教学,注重与学生互动,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部分内容安排自学。 教学重点: 1.化学性突触传递。 2.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3.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4.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5.感觉投射系统。 6.痛觉。 7.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教学难点: 1.神经递质和受体。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3.内耳耳蜗的功能。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1-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60分钟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5min) (一)神经元(neuron)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1.结合图示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纤维及其分类 2.通过举例讲解神经纤维的功能。 (1)神经纤维的的兴奋传导 3.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神经纤维传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导兴奋的特征。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4.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影响神经纤维传导 3)神经纤维的分类 速度的因素。 (2)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5.结合图示和联系临床讲解神经纤维的 3.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轴浆运输。 4.神经营养因子 6.联系临床讲解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二)神经胶质细胞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神经胶质细 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胞的特征和功能。 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二、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 (40 min) (一)电突触传递 1.结合图示讲解电突触传递及其特点。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重点内容 1.定向突触传递 2.结合图示讲解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1)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3.结合图示讲解突触的分类。 (2)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4.结合图示讲解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2.非定向突触传递 5.结合图示讲解非定向突触传递及其特点。 3.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 6.联系所学知识讲解细胞外Ca+的浓度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对递质释放的影响。 (2)影响己释放递质清除的因素 7.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膜受体对递质释 (3)影响受体的因素 放的调节作用。 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8.结合图示讲解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PSP) 9.结合图示讲解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3)EPSP与IPSP的比较 10.列表比较EPSP与IPSP的区别。 5.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11.结合图示讲解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 元的产生。 2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2.神经纤维及其分类 (1)神经纤维的的兴奋传导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 3)神经纤维的分类 (2)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3.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4.神经营养因子 (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2.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二、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 (一)电突触传递 (二)化学性突触传递 1.定向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2)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2.非定向突触传递 3.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 (2)影响已释放递质清除的因素 (3)影响受体的因素 4.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3)EPSP 与 IPSP 的比较 5.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160 分钟 (15 min) 1.结合图示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举例讲解神经纤维的功能。 3.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神经纤维传 导兴奋的特征。 4.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影响神经纤维传导 速度的因素。 5.结合图示和联系临床讲解神经纤维的 轴浆运输。 6.联系临床讲解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神经胶质细 胞的特征和功能。 (4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电突触传递及其特点。 重点内容 2.结合图示讲解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 3.结合图示讲解突触的分类。 4.结合图示讲解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5.结合图示讲解非定向突触传递及其特点。 6.联系所学知识讲解细胞外 Ca2+的浓度 对递质释放的影响。 7.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膜受体对递质释 放的调节作用。 8.结合图示讲解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9.结合图示讲解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 10.列表比较 EPSP 与 IPSP 的区别。 11.结合图示讲解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 元的产生。 -2-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6.突触的可塑性 12.结合图示讲解强直后增强的机制。 (1)强直后增强 13.通过举例讲解习惯化和敏感化。 (2)习惯化和敏感化 14.结合图示讲解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 (3)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压抑 压抑的机制。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难点内容 (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概述 (7min) 1.递质的鉴定 1.通过举例讲解神经递质的条件。 2.调质的概念 2.通过举例讲解调质的概念和作用。 3.递质共存现象 3.结合图示讲解递质共存的现象及其 4.递质的代谢 生理意义。 (二)神经系统受体(receptor)概述 (8min) l.受体的亚型(subtype of receptor) 1.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亚型。 2.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 2.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受体及作用。 3.受体的作用机制 3.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作用机制。 4.受体的浓集 4.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浓集及作用。 5.受体的调节(regulation of receptor) 5.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调节。 (三)人体内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45 min)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重点内容 (1)胆碱能神经元 1.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2)胆碱能神经纤维 2.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 (3)胆碱能受体 型、分布及效应。 (4)胆碱能受体的分布及效应 3.列表总结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型、 1)胆碱能受体的分型 分布、效应及拮抗剂(阻断剂): 2)胆碱能受体的分布 4.联系临床有机磷中毒的症状,启发 3)胆碱能受体的效应 学生分析其生理学机制并引导学生初拟对 4)胆碱能受体的拮抗剂(阻断剂) 症治疗措施。 2.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 (1)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重点内容 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5.结合图示讲解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 2)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6.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 3)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的分型及分布。 4)肾上腺素能受体 7.通过举例讲解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 -3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6.突触的可塑性 (1)强直后增强 (2)习惯化和敏感化 (3)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压抑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概述 1.递质的鉴定 2.调质的概念 3.递质共存现象 4.递质的代谢 (二)神经系统受体(receptor)概述 1.受体的亚型(subtype of receptor) 2.突触前受体(presynaptic receptor) 3.受体的作用机制 4.受体的浓集 5.受体的调节(regulation of receptor) (三)人体内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1)胆碱能神经元 (2)胆碱能神经纤维 (3)胆碱能受体 (4)胆碱能受体的分布及效应 1)胆碱能受体的分型 2)胆碱能受体的分布 3)胆碱能受体的效应 4)胆碱能受体的拮抗剂(阻断剂) 2.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 (1)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2)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3)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4)肾上腺素能受体 12.结合图示讲解强直后增强的机制。 13.通过举例讲解习惯化和敏感化。 14.结合图示讲解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 压抑的机制。 难点内容 (7 min) 1.通过举例讲解神经递质的条件。 2.通过举例讲解调质的概念和作用。 3.结合图示讲解递质共存的现象及其 生理意义。 (8 min) 1.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亚型。 2.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受体及作用。 3.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作用机制。 4.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浓集及作用。 5.通过举例讲解受体的调节。 (45 min) 重点内容 1.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2.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 型、分布及效应。 3.列表总结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型、 分布、效应及拮抗剂(阻断剂)。 4.联系临床有机磷中毒的症状,启发 学生分析其生理学机制并引导学生初拟对 症治疗措施。 重点内容 5.结合图示讲解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 6.结合图示讲解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 的分型及分布。 7.通过举例讲解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 -3-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①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型 的分布及效应。 ②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 8.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影响外周肾上腺 ③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 素能受体效应的因素。 ④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抗剂(阻断剂) 9.联系临床讲解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 抗剂(阻断剂)及其应用。 (2)多巴胺及其受体 10.联系解剖学知识讲解多巴胺及其受 (3)5羟色胺及其受体 体的分布和效应。 (4)组胺及其受体 11.结合图示讲解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 3.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分布和效应。 4.神经肽及其受体 12.联系所学知识讲解组胺及其受体的 5.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分布和效应。 6.气体分子类神经递质 13.联系临床讲解阿片肽递质受体系统 7.其他可能的递质 的分布及其在临床镇痛中的应用。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45 min) (一)反射的分类 1.通过举例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1.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2.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2.通过举例讲解反射的中枢控制 (二)反射的中枢整合 3.结合图示讲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式及其特点和意义。 (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4.结合图示讲解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 部神经元回路的结构和功能。 (五)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重点内容 l.单向传播(one-directional propagation) 5.结合图示讲解中枢兴奋传播的单向 2.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性及其机制。 3.兴奋的总和(summation of excitation) 6.结合图示讲解中枢兴奋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change of rhythm of 7.结合图示讲解兴奋节律的改变。 ex citation) 8.结合图示讲解后发放的现象。 5.后发放(after discharge)与反馈 9.通过举例讲解中枢兴奋传播过程中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的特性。 (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l.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10.结合图示讲解传入侧支性抑制的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①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型 ②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 ③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 ④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抗剂(阻断剂) (2)多巴胺及其受体 (3)5-羟色胺及其受体 (4)组胺及其受体 3.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4.神经肽及其受体 5.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6.气体分子类神经递质 7.其他可能的递质 四、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1.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2.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二)反射的中枢整合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播(one-directional propagation) 2.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3.兴奋的总和(summation of excitation) 4.兴奋节律的改变(change of rhythm of ex citation) 5.后发放(after discharge)与反馈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六)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的分布及效应。 8.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影响外周肾上腺 素能受体效应的因素。 9.联系临床讲解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拮 抗剂(阻断剂)及其应用。 10.联系解剖学知识讲解多巴胺及其受 体的分布和效应。 11.结合图示讲解 5-羟色胺及其受体的 分布和效应。 12.联系所学知识讲解组胺及其受体的 分布和效应。 13.联系临床讲解阿片肽递质受体系统 的分布及其在临床镇痛中的应用。 (45 min) 1.通过举例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2.通过举例讲解反射的中枢控制. 3.结合图示讲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 式及其特点和意义。 4.结合图示讲解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 部神经元回路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内容 5.结合图示讲解中枢兴奋传播的单向 性及其机制。 6.结合图示讲解中枢兴奋的总和。 7.结合图示讲解兴奋节律的改变。 8.结合图示讲解后发放的现象。 9.通过举例讲解中枢兴奋传播过程中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的特性。 10.结合图示讲解传入侧支性抑制的 -4-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传入侧支性抑制 结构基础,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机制, 结构基础、产生机制、生理意义。 以屈肌反射为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2)回返性抑制 11.结合图示讲解回返性抑制的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机制、生理意义。 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机制,以破伤风病 人的某些症状为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2.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2.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 (1)突触前抑制的机制 13.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抑制的机制。 (2)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 14.通过举例讲解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 3.突触后易化(postsynaptic ficilitation) 15.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后易化的机制。 4.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icilitation) 16.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易化的机制。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240分钟 一、感觉概述 (25 min)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定义。 感受器(receptor)、感觉器官(sense organ) 2.通过举例讲解感觉器官的定义。 感受器的分类 3.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4.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5.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6.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3.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适应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现象及其机制和生理意义。 (三)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1.特异神经能量定律 8.通过举例讲解特异神经能量定律。 2.感觉通路中的感受野 9.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中的感受野。 3.感觉通路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10.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4.感觉通路中的侧向抑制及意义 11.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中的侧向抑制及意义。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 (一)感觉传入通路 (25 min) 1.躯体感觉传入通路 1.结合图示讲解浅感觉和深感觉在丘脑前 (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的传入通路。 (2)丘脑的核团 2.结合图示讲解丘脑的核团及其功能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传入侧支性抑制 结构基础、产生机制、生理意义。 (2)回返性抑制 结构基础、机制、生理意义。 2.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突触前抑制的机制 (2)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 3.突触后易化(postsynaptic ficilitation) 4.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icilitation)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觉概述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receptor)、感觉器官(sense organ) 感受器的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三)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1.特异神经能量定律 2.感觉通路中的感受野 3.感觉通路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4.感觉通路中的侧向抑制及意义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 (一)感觉传入通路 1.躯体感觉传入通路 (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2)丘脑的核团 结构基础,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机制, 以屈肌反射为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11.结合图示讲解回返性抑制的结构基础, 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机制,以破伤风病 人的某些症状为例说明其生理意义。 12.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 13.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抑制的机制。 14.通过举例讲解突触前抑制的生理意义。 15.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后易化的机制。 16.结合图示讲解突触前易化的机制。 240 分钟 (25 min) 1.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定义。 2.通过举例讲解感觉器官的定义。 3.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分类。 4.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5.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6.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感受器的适应 现象及其机制和生理意义。 8.通过举例讲解特异神经能量定律。 9.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中的感受野。 10.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11.通过举例讲解感觉通路中的侧向抑制及意义。 (25 min) 1.结合图示讲解浅感觉和深感觉在丘脑前 的传入通路。 2.结合图示讲解丘脑的核团及其功能。 -5-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感觉投射系统 重点内容 1)特异投射系统 3.结合图示讲解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①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4.结合图示讲解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 ②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的特点 的特点。 ③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5.通过举例讲解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2)非特异投射系统 6.结合图示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①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7.结合图示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 ②非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的特点 射的特点。 ③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8.通过举例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3)特异和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联 9.通过举例讲解特异和非特异感觉投射系 系 统的功能联系。 2.内脏感觉传入通路 10.结合图示讲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的皮层代表区 (10 min) 1.体表感觉代表区 1.结合图示讲解第一感觉区及其感觉投射规律。 (1)第一感觉区 2,通过举例讲解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2)第二感觉区 3.结合图示讲解第二感觉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 4.结合图示讲解本体感觉代表区。 (三)躯体和内脏感觉 (25 min) 1.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觉 1.结合图示讲解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 觉的传导通路及其损伤时的表现。 2.痛觉(pain) 重点内容 (1)痛觉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举例讲解痛觉的特点。 (2)致痛物质 3.结合图示讲解致痛物质的来源及其致痛 (3)痛觉感受器和传入纤维 机制。 (4)躯体痛和内脏痛 4.通过举例讲解痛觉感受器的特征和分类。 1)躯体痛 ①体表痛 5.通过举例讲解快痛的表现和特点。 快痛(fast pain)、慢痛(slow pain) 6.通过举例讲解慢痛的表现和特点。 ②深部痛 7.通过举例讲解深部痛的表现和特点。 2)内脏痛 8.联系临床讲解内脏痛常见的诱因。 ①内脏痛的原因和特点 9.联系临床讲解内脏痛的特点及其意义。 ②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 10.联系临床讲解体腔壁痛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① 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② 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的特点 ③ 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2)非特异投射系统 ①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② 非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的特点 ③ 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3)特异和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功能联 系 2.内脏感觉传入通路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的皮层代表区 1.体表感觉代表区 (1)第一感觉区 (2)第二感觉区 2.本体感觉代表区 (三)躯体和内脏感觉 1.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觉 2.痛觉(pain) (1)痛觉的定义和特点 (2)致痛物质 (3)痛觉感受器和传入纤维 (4)躯体痛和内脏痛 1)躯体痛 ① 体表痛 快痛(fast pain)、慢痛(slow pain) ② 深部痛 2)内脏痛 ① 内脏痛的原因和特点 ② 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 重点内容 3.结合图示讲解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4.结合图示讲解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射 的特点。 5.通过举例讲解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6.结合图示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 7.结合图示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向皮层投 射的特点。 8.通过举例讲解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9.通过举例讲解特异和非特异感觉投射系 统的功能联系。 10.结合图示讲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 (1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第一感觉区及其感觉投射规律。 2.通过举例讲解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3.结合图示讲解第二感觉区。 4.结合图示讲解本体感觉代表区。 (25 min) 1.结合图示讲解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 觉的传导通路及其损伤时的表现。 重点内容 2.通过举例讲解痛觉的特点。 3.结合图示讲解致痛物质的来源及其致痛 机制。 4.通过举例讲解痛觉感受器的特征和分类。 5.通过举例讲解快痛的表现和特点。 6.通过举例讲解慢痛的表现和特点。 7.通过举例讲解深部痛的表现和特点。 8.联系临床讲解内脏痛常见的诱因。 9.联系临床讲解内脏痛的特点及其意义。 10.联系临床讲解体腔壁痛。 -6-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③牵涉痛(referred pain) 11.通过举例讲解牵涉痛的概念。 牵涉痛的概念 12.联系临床讲解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位。 牵涉痛产生的可能机制 13.结合图示讲解牵涉痛产生的可能机制。 三、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25 min) 重点内容 1.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和简化眼 1.结合图示讲解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2.眼的调节 2.结合图示讲解简化眼的原理。 (1)眼的近反射 3.结合图示讲解晶状体调节的启动、过程 1)晶状体变凸 和效果。 2)瞳孔缩小 4.通过举例讲解瞳孔缩小的过程和效果。 3)视轴会聚 5.结合动画讲解双眼会聚的过程和效果。 (2)瞳孔对光反射 6.联系临床讲解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3.眼的折光异常 7.结合图示讲解近视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1)近视(myopia) 矫正的方法。 (2)远视(hyperopia) 8.结合图示讲解远视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矫正的方法。 (3)散光(astigmatism) 9.结合图示讲解散光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矫正的方法。 4.房水和眼内压 10.结合图示和联系临床讲解房水循环的过 程和房水的作用。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30 min) 1.视网膜的功能结构 1.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上皮及其功能 2.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功能。 2)感光细胞及其特征 3.结合图示讲解感光细胞的结构及其特征。 3)视网膜细胞的联系 4.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细胞的联系。 2.视网膜中的感光换能系统 5.结合图示和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视杆系统 (1)视杆系统 的功能和特点。 (2)视锥系统 6.结合图示和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视锥系统 的功能和特点。 (3)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换能系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视网膜中存在 统的证据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证据。 7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③ 牵涉痛(referred pain) 牵涉痛的概念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牵涉痛产生的可能机制 三、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和简化眼 2.眼的调节 (1)眼的近反射 1)晶状体变凸 2)瞳孔缩小 3)视轴会聚 (2)瞳孔对光反射 3.眼的折光异常 (1)近视(myopia) (2)远视(hyperopia) (3)散光(astigmatism) 4.房水和眼内压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1.视网膜的功能结构 1)色素上皮及其功能 2)感光细胞及其特征 3)视网膜细胞的联系 2.视网膜中的感光换能系统 (1)视杆系统 (2)视锥系统 (3)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换能系 统的证据 11.通过举例讲解牵涉痛的概念。 12.联系临床讲解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 位。 13.结合图示讲解牵涉痛产生的可能机制。 (25 min) 重点内容 1.结合图示讲解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2.结合图示讲解简化眼的原理。 3.结合图示讲解晶状体调节的启动、过程 和效果。 4.通过举例讲解瞳孔缩小的过程和效果。 5.结合动画讲解双眼会聚的过程和效果。 6.联系临床讲解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7.结合图示讲解近视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矫正的方法。 8.结合图示讲解远视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矫正的方法。 9.结合图示讲解散光产生的原因、结果和 矫正的方法。 10.结合图示和联系临床讲解房水循环的过 程和房水的作用。 (3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的结构。 2.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功能。 3.结合图示讲解感光细胞的结构及其特征。 4.结合图示讲解视网膜细胞的联系。 5.结合图示和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视杆系统 的功能和特点。 6.结合图示和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视锥系统 的功能和特点。 7.结合图示和通过举例讲解视网膜中存在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证据。 -7-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难点内容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8.结合图示讲解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2)感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9.结合图示讲解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三)颜色视觉及其产生机制 (10 min) 1.颜色视觉 1.联系实际讲解色觉的产生和三色学说的内容。 2.三色学说与色盲 2.联系临床讲解色盲的种类和表现。 3.对比色学说 3.通过举例讲解对比色学说的内容。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15 min) 1.视敏度(visual acuity) 1.结合图示讲解视敏度的概念和衡量标准。 2.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 2.结合图示讲解暗适应表现和机制。 应(light adaptation) 3.结合图示讲解视野的概念、测定方法和不 3.视野(visual field) 同颜色视野的大小比较。 4.视觉融合现象和视后像 4.通过举例讲解视后像和融合现象的表现。 5.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5.通过举例讲解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的效应。 (五)视觉传入通路和视皮层的视 (5 min) 觉分析功能 联系所学知识讲解视觉传入通路和视皮层的 视觉分析功能。 四、听觉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10 min)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和最大可听阈 1.结合图示讲解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的概念。 1.外耳的功能 2.通过举例讲解外耳的功能。 2.中耳的功能 3.结合图示讲解中耳的对声波增压强、减振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幅效应。 (1)气传导 4.结合图示讲解声波的气传导过程。 (2)骨传导 5.结合图示讲解声波的骨传导过程。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25 min) 难点内容 1.耳蜗的功能结构要点 1.结合图示讲解耳蜗的结构。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2.结合图示讲解声波在基底膜上振动的情况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以及与皮层辨别不同声波的关系。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3.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 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4.结合图示讲解耳蜗内电位及产生机制。 8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2)感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三)颜色视觉及其产生机制 1.颜色视觉 2.三色学说与色盲 3.对比色学说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1.视敏度(visual acuity) 2.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 应(light adaptation) 3.视野(visual field) 4.视觉融合现象和视后像 5.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五)视觉传入通路和视皮层的视 觉分析功能 四、听觉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和最大可听阈 1.外耳的功能 2.中耳的功能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2)骨传导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1.耳蜗的功能结构要点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难点内容 8.结合图示讲解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9.结合图示讲解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10 min) 1.联系实际讲解色觉的产生和三色学说的内容。 2.联系临床讲解色盲的种类和表现。 3.通过举例讲解对比色学说的内容。 (15 min) 1.结合图示讲解视敏度的概念和衡量标准。 2.结合图示讲解暗适应表现和机制。 3.结合图示讲解视野的概念、测定方法和不 同颜色视野的大小比较。 4.通过举例讲解视后像和融合现象的表现。 5.通过举例讲解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的效应。 (5 min) 联系所学知识讲解视觉传入通路和视皮层的 视觉分析功能。 (1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听阈和最大可听阈的概念。 2.通过举例讲解外耳的功能。 3.结合图示讲解中耳的对声波增压强、减振 幅效应。 4.结合图示讲解声波的气传导过程。 5.结合图示讲解声波的骨传导过程。 (25 min) 难点内容 1. 结合图示讲解耳蜗的结构。 2.结合图示讲解声波在基底膜上振动的情况 以及与皮层辨别不同声波的关系。 3.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 4.结合图示讲解耳蜗内电位及产生机制。 -8-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耳蜗微音器电位 5.结合图示讲解耳蜗微音器电位及其特点。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10 min) 1.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结合图示讲解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 波形以及与皮层辨别不同声波的关系。 2.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 2.联系所学知识和结合图示讲解神经单 (1)特征频率的概念 纤维动作电位与声音频率的关系。 (2)特征频率与声波的关系 3.联系所学知识和结合图示讲解特征频 率与声波的关系。 (四)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层的听觉分 (5min) 析功能 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 层的听觉分析功能。 五、平衡感觉 (20 min)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1.结合图示讲解前庭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1.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 2.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1)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3.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受力 (2)毛细胞的电变化 情况与电变化的关系。 2.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 4.结合图示讲解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 生理功能。 (二)前庭反应 5.通过举例讲解前庭姿势调节反射的表 1.前庭姿势调节反射 现和发生机制。 2.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6.通过举例讲解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表 现和发生机制。 3.眼震颤(nystagmus) 7.结合图示和动画演示讲解眼震颤的概 眼震颤的概念、表现、产生原理 念、表现、产生原理。 六、嗅觉和味觉(自学) 布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 1.了解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2.了解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9-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2)耳蜗微音器电位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1.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2.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 (1)特征频率的概念 (2)特征频率与声波的关系 (四)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层的听觉分 析功能 五、平衡感觉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1.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 (1)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2)毛细胞的电变化 2.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 (二)前庭反应 1.前庭姿势调节反射 2.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3.眼震颤(nystagmus) 眼震颤的概念、表现、产生原理 六、嗅觉和味觉(自学) 自学要求: 1.了解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2.了解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5.结合图示讲解耳蜗微音器电位及其特点。 (1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 波形以及与皮层辨别不同声波的关系。 2.联系所学知识和结合图示讲解神经单 纤维动作电位与声音频率的关系。 3.联系所学知识和结合图示讲解特征频 率与声波的关系。 (5 min) 联系所学知识讲解听觉传入通路和听皮 层的听觉分析功能。 (20 min) 1.结合图示讲解前庭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2.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的结构特点。 3.结合图示讲解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受力 情况与电变化的关系。 4.结合图示讲解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 生理功能。 5.通过举例讲解前庭姿势调节反射的表 现和发生机制。 6.通过举例讲解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表 现和发生机制。 7.结合图示和动画演示讲解眼震颤的概 念、表现、产生原理。 布置自学要求 -9-

(教案末页) 神经系统的内容分两部分进行讲授,本部分为第一部分,讲授的内容有神经 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重点在于化学性突触传递、乙 小结 酰胆碱和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框兴奋传播的特征、 感觉投射系统、痛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等。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示、 动画演示等手段和方法。 1.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2.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型、分布、效应及拮抗剂(阻断剂)。 3.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4.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投射特点及功能。 5.感受器有哪些生理特性? 思考题 6.眼的近反射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过程和效应如何? 7.视网膜中存在哪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分别有何功能? 8.内耳是怎样将外界声波的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的传入冲动的? 9.听觉皮层是根据哪些信息来辨别不同声音的? 10.本部分内容所要求的专业名词: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递质、受体、中枢延搁、后发放、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 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牵涉痛、简化 眼、近点、瞳孔对光反射、视杆系统、视锥系统、色盲、视力、暗适应、明适应、 视野、听阈、最大可听阈、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眼震颤。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下次课预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习要点 3.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 4.脑的高级功能。 在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与前面 所学的“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内容相似。老师在授课过 实施情况 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助 及分析 于对旧内容和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0-

(教案末页) 小结 神经系统的内容分两部分进行讲授,本部分为第一部分,讲授的内容有神经 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重点在于化学性突触传递、乙 酰胆碱和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感觉投射系统、痛觉、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等。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图示、 动画演示等手段和方法。 思考题 1.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2.外周胆碱能受体的分型、分布、效应及拮抗剂(阻断剂)。 3.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4.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投射特点及功能。 5.感受器有哪些生理特性? 6.眼的近反射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过程和效应如何? 7.视网膜中存在哪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分别有何功能? 8.内耳是怎样将外界声波的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的传入冲动的? 9.听觉皮层是根据哪些信息来辨别不同声音的? 10.本部分内容所要求的专业名词: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递质、受体、中枢延搁、后发放、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 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牵涉痛、简化 眼、近点、瞳孔对光反射、视杆系统、视锥系统、色盲、视力、暗适应、明适应、 视野、听阈、最大可听阈、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眼震颤。 下次课预 习要点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二)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 4.脑的高级功能。 实施情况 及分析 在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与前面 所学的“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内容相似。老师在授课过 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新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助 于对旧内容和新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0-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