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每课一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记手 每课一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记承天寺夜游 - 1 - 每课一练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记承天寺夜游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女 吾两人者耳 答: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 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四、“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 澡 荇”是指 ,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记承天寺夜游 - 2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 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藻、 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 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记承天寺夜游 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 思想感情? 答: 六、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 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 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 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 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 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 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 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记承天寺夜游 - 3 - 五、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 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 ...的一项 (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 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 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 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 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 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 “闲” 。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 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记承天寺夜游 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 畜 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 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 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 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参考答 案 、1.窗户 2.高高兴兴地 3.想;游乐 4.走;庭院 5.交错 6.清澈透明 7.表示推测 8.只是;罢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记承天寺夜游 - 4 - 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 蓄。 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 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 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 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参考答 案 一、1.窗户 2.高高兴兴地 3.想;游乐 4.走;庭院 5.交错 6.清澈透明 7.表示推测 8.只是;罢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记承天寺夜游 二、(1)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 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 枝叶的影子。 (2)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 罢了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 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 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 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月光竹柏影比喻 五、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B 七、A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每课一练-22 记承天寺夜游 - 5 - 二、(1)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 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 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 枝叶的影子。 (2)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 罢了。 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 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 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 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四、 月光 竹柏影 比喻 五、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B 七、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设计(3篇)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ppt课件(35页).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doc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8.doc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含图)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评赛ppt课件1_记承天诗夜游.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6.doc
- 《记承天寺夜游》总复习(7份练习).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9_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8.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7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5_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0.doc
-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4_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doc
- 《记承天寺夜游》古文练习_2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doc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
- 《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30.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试题汇编.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6_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镜头_师.doc
-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学案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诗夜游》师生学习案.doc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课件(13页).pptx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课件(18页).pptx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0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1_达标课.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2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3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4.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5.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6.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7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讲话.ppt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8.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