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6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矿山中心学校段一鹏 教学目标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重点、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四步读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介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在黄州的主要经历,以及在此其间的主 要文学作品。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第一步:读顺课文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矿山中心学校 段一鹏 教学目标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四步读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介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在黄州的主要经历,以及在此其间的主 要文学作品。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第一步:读顺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 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译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 分组抢答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睡) (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2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 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译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 导。) 分组抢答: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睡) (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第三步:读透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写法等方面来深读课文,然 后小组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作用特点 月色一一积水空明 比|生动形象 竹柏——藻荇交横 如临苳蟑|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6)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
3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第三步:读透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写法等方面来深读课文,然 后小组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 景 修辞 作用 特 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6)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

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 生的难能可贵 第四步:读活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看图写景抒情,能举一反三,把本文的写作技巧灵 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炉 (1)学生看图说话。 (2)教师点评。 (3)学生任选一图写作。 (4)随机抽查学生作文进行评析。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入户 四步读书法 叙事 与怀民步于中庭 第一步:读顺课文 皎洁的月色 第二步:读懂课文 写景:斑驳的竹柏影 第三步:读透课文 赏月的悠闲、欣喜 第四步:读活课文 抒情:遭贬的失意、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4 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 生的难能可贵。 第四步:读活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看图写景抒情,能举一反三,把本文的写作技巧灵 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炉。 (1)学生看图说话。 (2)教师点评。 (3)学生任选一图写作。 (4)随机抽查学生作文进行评析。 附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四步读书法 叙事: 第一步:读顺课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写景: 第三步:读透课文 第四步:读活课文 抒情: 皎洁的月色 斑驳的竹柏影 赏月的悠闲、欣喜 遭贬的失意、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月色入户 与怀民步于中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记承天寺夜游》总复习(7份练习).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9_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8.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7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5_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10.doc
-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4_记承天寺夜游学案.doc
-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doc
- 《记承天寺夜游》古文练习_2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doc
- 《记承天寺夜游》助读资料.doc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汇编(2003-2011年)_2003-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练习试卷汇编(2篇)_山西课改.doc
-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练习试卷汇编(2篇)_2008南京市.doc
- 《记承天寺夜游》《治水必躬亲》课堂练习.doc
-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75页)_记承天寺夜游.ppt
-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ppt
-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评赛ppt课件1_记承天诗夜游.ppt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含图)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8.doc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doc
-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ppt课件(35页).ppt
- 《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设计(3篇)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寺夜游》每课一练.doc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
- 《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30.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试题汇编.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6.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ppt课件.ppt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6_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doc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镜头_师.doc
-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学案_记承天寺夜游.doc
- 《记承天诗夜游》师生学习案.doc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课件(13页).pptx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x课件(18页).pptx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课件10_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