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贾而沽》ppt课件3

秦时 待贾而沽 罗 制作:金燕
待贾而沽 制作 :金 燕

阅读思考 1在这一篇中,真正表明 孔子热心仕途的是第6则 (有美玉于斯)。请大家朗读 这一则,明确这里的“美 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 卖出去表明什么? confucis\gou.cn
阅读思考 1.在这一篇中,真正表明 孔子热心仕途的是第6则 (有美玉于斯)。请大家朗读 这一则,明确这里的“美 玉”指的是什么?把美玉 卖出去表明什么?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 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 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 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 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冬苓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 ①而藏诸?求善 贾②而沽③诸?”子 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 【注释】 •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 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当子贡一说到有 美玉在这里时,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设比,于是 作出了“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 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 珍藏在匣中;要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 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 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 “行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 “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 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于说的是“我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 是“求善贾而沽诸?
• 子贡所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读书人出不出去 做官的政治态上问题。 子贡给出的是两个选择要么“韫椟而藏” , 珍藏在匣中;要 么”求善贾而沽”。找一个识 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这两个选择实际上就是 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述而》的 “行 藏”问题。孔子在这里的回答是倾向于 “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卖出 去吧,卖出去吧!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积极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孔于说的是“我 待贾者也”而子贡问话中说的 是“求善贾而沽诸?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 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 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 就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 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 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 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 一“求”一“待”,态度大有不同。 这里面的微妙区别,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引范氏的看法: 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 的手段去谋取官位罢了。读书人等待被任用, 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以伊尹、伯 夷、姜太公等人为例,如果没有成汤文王的任用, 就 是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绝不会主动去 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简而言之,读书人可以做官,但却不可以求 做官,不可以 “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样, 一到“换届”的时候,东奔西跑利用一切关系 和纽带,削尘脑袋往上钻,千方百计向上爬。即 便 不能往上爬,起码也要保住现有官位不变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 “求善贾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 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 “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 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 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 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 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 以“毛遂自荐”的观点来看,“待贾而沽”而不 “求善贾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况,如果人人都待贾而沽,那我们今天那些铺 天盖地的招 聘广告不就都白打了吗? •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 “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 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 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 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 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阅读1-5则,思考 2孔子为什么觉得匡人和桓魍不能拿他 怎么样? x非 A t.conucil
阅读1-5则,思考 2.孔子为什么觉得匡人和桓魋不能拿他 怎么样?

95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 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 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 其如予何(6)?”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 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 代圣贤之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9-5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 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 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 其如予何(6)?” •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 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 代圣贤之一 •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 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 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 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 拘焉 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 惧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 后得去”,后来还是靠人帮忙,才 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 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 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 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 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 惧。” •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 后得去”,后来还是靠人帮忙,才 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处烘液说时被奥图和对子来不是第一 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我认为是 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强烈的神圣 的使命感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 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
•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 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 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我认为是 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巨大自信和强烈的神圣 的使命感。 •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 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 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待贾而沽》ppt课件2_待贾而沽.ppt
- 《征友启事》ppt课件4_二年级征友启事.ppt
- 《征友启事》ppt课件3_《征友启事》课件(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 《征友启事》ppt课件2_《征友启事》PPT课件(1).ppt
- 《征友启事》ppt课件1__征友启事.ppt
- 《往事依依》表格式教案2_淮安市棉花庄镇大兴九年制学校初中部教案.doc
- 《往事依依》表格式导学案2.doc
- 《往事依依》教案17.doc
- 《往事依依》教案15.doc
- 《往事依依》教案13.doc
-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14_7上第二单元《往事依依》教学设计.doc
- 《往事依依》导学单_往事依依.doc
- 《往事依依》学案练习及答案_九 往事依依.doc
- 《往事依依》学案.doc
- 《往事依依》学案3_学习目标.doc
- 《往事依依》中的诗句ppt课件.ppt
- 《往事依依》ppt课件9.ppt
- 《往事依依》ppt课件8.ppt
- 《往事依依》ppt课件7.ppt
- 《往事依依》ppt课件10.ppt
- 《待贾而沽》导学案_待贾而沽导学案.doc
- 《待贾而沽》课堂练习_论语3.doc
- 《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1_7四年级上苏教版《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1).ppt
- 《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2_徐悲鸿励志学画_PPT精品课件.ppt
- 《徐悲鸿励志学画》ppt课件3_徐悲鸿励志学画ppt.ppt
- 《徐悲鸿画马》ppt课件1_《徐悲鸿画马》导语课件.ppt
- 《徐悲鸿画马》ppt课件2_《徐悲鸿画马》课件(2).ppt
- 《徐悲鸿画马》ppt课件3_8徐悲鸿画马课件.ppt
- 《徐文长传》ppt课件1_《徐文长传》.ppt
- 《徐文长传》ppt课件2_《徐文长传》赏析.ppt
- 《徐文长传》ppt课件3_徐文长传.ppt
- 《徐霞客传》ppt课件2.ppt
- 《徐霞客传》ppt课件3_徐霞客传正.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3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4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4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18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27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35页).ppt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41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