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第八章 图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图的基本概念 >图论 >图是由一些顶点和连接这些顶点的一些边 所组成的离散结构
第八章 图的基本概念 图论 图是由一些顶点和连接这些顶点的一些边 所组成的离散结构

图论教学目的 >采用图论的成果和方法,培养思考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论教学目的 采用图论的成果和方法,培养思考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

>8.1引言 >8.2路与回路 >8.3欧拉图 84哈密顿图 >8.5最短路 >86图论模型和证明
8.1 引言 8.2 路与回路 8.3 欧拉图 8.4 哈密顿图 8.5 最短路 8.6 图论模型和证明

>有关图论的提高参考书: > Bela bollobas. Modern graph Theory(现代 图论)科学出版社& Springer.2001
有关图论的提高参考书: Bela Bollobas. Modern Graph Theory (现代 图论). 科学出版社 & Springer. 2001

8.1引言 图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有向图 无向图 >四顶点度数 >五同构概念 六子图
8.1 引言 一 图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 有向图 三 无向图 四 顶点度数 五 同构概念 六 子图

5.1引言 >一图论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能否从河岸或小岛出发,通过每一座桥,而且仅仅通 过一次回到原地
5.1 引言 一 图论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能否从河岸或小岛出发,通过每一座桥,而且仅仅通 过一次回到原地。 A C B D

1736年:图论历史元年 >在1736年,年仅29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 ( Euler)发表了图论的首篇论文—《哥 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所以人们普遍认 为欧拉是图论的创始人。 Euler指出,如果在B点出发,B点处有3座 桥,经过其中之一离开,有经过另一桥回 来,因为要求每桥恰过一次,所以不得不 经过第3座桥离开,则无法回来。处在其他 出发点的情形是相似的
1736年:图论历史元年 在1736年,年仅29岁的瑞士数学家欧拉 (Euler)发表了图论的首篇论文——《哥 尼斯堡七桥问题无解》,所以人们普遍认 为欧拉是图论的创始人。 Euler指出,如果在B点出发,B点处有3座 桥,经过其中之一离开,有经过另一桥回 来,因为要求每桥恰过一次,所以不得不 经过第3座桥离开,则无法回来。处在其他 出发点的情形是相似的

2图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1736年到19世纪中叶,萌芽阶段;多数问 题围饶游戏展开 >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作为一个数学分支的 形成;图论问题(如四色问题、哈密顿图)大量 出现,也出现了以图为工具解决问题的成果。 1936年,KOng总结了图论200年来的研究成果, 出版了图论的第一部专著《有限图与无限图理论》 1936年以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图论的发 展提供了计算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借 助图论来描述和解决各类课题中的各种关系
2 图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1736年到19世纪中叶,萌芽阶段;多数问 题围饶游戏展开 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作为一个数学分支的 形成;图论问题(如四色问题、哈密顿图)大量 出现,也出现了以图为工具解决问题的成果。 1936年,Konig总结了图论200年来的研究成果, 出版了图论的第一部专著《有限图与无限图理论》 1936年以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图论的发 展提供了计算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借 助图论来描述和解决各类课题中的各种关系

3图论发展的原因 >1图论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结构,由此产生 的数学模型几乎适合于所有科学(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只要这个领域研究 的主题是“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2图论已形成自己的丰富词汇语言,能简 洁地表示出各个领域中“对象-关系”结构 复杂而又难懂的概念 3图论提供了大量智力挑战问题
3 图论发展的原因 1 图论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结构,由此产生 的数学模型几乎适合于所有科学(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只要这个领域研究 的主题是“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2 图论已形成自己的丰富词汇语言,能简 洁地表示出各个领域中“对象-关系”结构 复杂而又难懂的概念。 3 图论提供了大量智力挑战问题

5.1引言 >二有向图 >1)定义8.1(有向图) 设V是一个非空集,E是V上的二元关系, 称有序对(v,E为有向图,记为G=(VE或 G(v,E。V中元素称为顶点(或点),V称 顶点集。E是VxV的子集,E中的元素是有序 对,称为弧,E称为弧集。 二元组表示图:例分>图82
5.1 引言 二 有向图 1) 定义8.1(有向图) 设V是一个非空集,E是V上的二元关系, 称有序对(V, E)为有向图,记为G=(V, E)或 G(V, E)。V中元素称为顶点(或点),V称 顶点集。E是VV的子集,E中的元素是有序 对,称为弧,E称为弧集。 二元组表示图:例图8.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组合数学》电子讲义_第七章 生成函数与递推(吴永辉).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组合数学》电子讲义_第六章 排列与组合(吴永辉).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组合数学》电子讲义_绪论、第五章 鸽笼原理(吴永辉).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03 函数(主讲:王智慧).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02 二元关系.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01 集合代数.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集合论习题解析——经典习题与考研习题.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第三章 函数.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第三章 函数.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第二章 关系(主讲:吴永辉).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集合论)绪论、第一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5 Application and Limitations.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4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Predicate Logic.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3 Tableau Proof of Predicate Logic.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2 Semantics of Predicated Language.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1 Term, Formula and Formation Tree.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10 Predicates and Quantifiers.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09 Deduction from Premises,Compactness, and Applications.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08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Propositional Logic.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英文讲义_07 Tableau Proof System.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第九章 平面图与图的着色.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第十章 树(主讲:吴永辉).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超图.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图论应用、图论算法.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图论习题——考研习题与经典习题.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讲义(图论)第十一章 连通度、网络、匹配.pdf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1/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2/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3/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4/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5/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6/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7/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8/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09/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10/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11/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12/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13/28.ppt
- 复旦大学:《离散数学》PPT教学课件(赵一鸣)14/28.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