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原则

第二章结构按极限状态 法设计原则
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 法设计原则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发展过程 1.容许应力法:以弹性理论为基础,但未考虑材料 的塑性。 2.破坏阶段法:考虑了材料的塑性,但仅仅用一个 笼统的安全系数考虑超载,材料的变异等。 3.极限状态法:用三个分项系数把不同的荷载、不 同材料及不同构件的受力性质等用不同的安全系 数区别开来。目前《公路桥规》采用该方法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发展过程: 1.容许应力法:以弹性理论为基础,但未考虑材料 的塑性。 2.破坏阶段法:考虑了材料的塑性,但仅仅用一个 笼统的安全系数考虑超载,材料的变异等。 3.极限状态法:用三个分项系数把不同的荷载、不 同材料及不同构件的受力性质等用不同的安全系 数区别开来。目前《公路桥规》采用该方法

第一节:极限状态法设计的基本概念 1结构的功能要求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 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上述预定功能的概率
第一节:极限状态法设计的基本概念 1 结构的功能要求: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2 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 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上述预定功能的概率

3结构的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 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当结构或构 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力极限状态: ①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滑动、 倾覆等) ②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 ③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 ④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 ⑤由于材料的塑性或徐变变形过大,或由于截面开裂而 引起过大的几何变形等,致使结构或结构不再能继续承载 和使用
3 结构的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 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当结构或构 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承载力极限状态 : ①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滑动、 倾覆等); ②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 ③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 ④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 ⑤由于材料的塑性或徐变变形过大,或由于截面开裂而 引起过大的几何变形等,致使结构或结构不再能继续承载 和使用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 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值。当结构或 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 ①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②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如过大的裂 缝宽度) 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④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 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值。当结构或 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 ①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②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如过大的裂 缝宽度) ③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④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4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1)作用作用是指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 应变的所有原因。 ①直接作用系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和 分布荷载。 ②间接作用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 的因素。如地震,基础沉降,混凝土收缩,温度 变化等
4 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1)作用 作用是指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 应变的所有原因。 ①直接作用 系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和 分布荷载。 ②间接作用 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 的因素。如地震,基础沉降,混凝土收缩,温度 变化等

(2)作用效应(s)作用作用于结构构件 上,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 (3)结构抗力(R)指结构构件承受内力 和变形的能力。 (4)结构极限状态方程Z=g(R,S)=RS=0
(2)作用效应(s) 作用作用于结构构件 上,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 (3) 结构抗力(R) 指结构构件承受内力 和变形的能力。 (4)结构极限状态方程 Z=g(R,S)=R-S=0

第二节结构设计原则(现行规范)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原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以塑性理论为基 础。设计计算原则是:作用效应不利组合 的设计值,不大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即 R Sa(yG,y29)≤ybRa(
第二节 结构设计原则(现行规范) 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原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以塑性理论为基 础。设计计算原则是:作用效应不利组合 的设计值,不大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即 ( ; ) ( , ) s s c c d g q b d R R S G Q R

正常使用极限状计算原则 设计计算理论基础:弹性理论或弹性性理论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主要进行下列三x° 方面的验算 1.限制应力 2.短期荷载下的变形 3.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裂缝宽度
二、正常使用极限状计算原则 设计计算理论基础:弹性理论或弹性性理论。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主要进行下列三个 方面的验算: 1.限制应力 2.短期荷载下的变形 3.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裂缝宽度 d 2 d c f f d c

第三节材料的设计强度与荷载效应组合 材料的设计强度 1.钢筋的设计强度 RD=-20 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1)混凝土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近似为 R=0.7R (2)混凝土的抗拉强度=023
第三节 材料的设计强度与荷载效应组合 一、材料的设计强度 1.钢筋的设计强度 = s −2 b Rg 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1)混凝土抗压强度 棱柱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近似为: Ra = 0.7R (2)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3 Rl = 0.232R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要点.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复习要点.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单层厂房.doc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梁板结构设计.doc
- 建筑工程(PPT讲稿)建筑工程及管理知识讲座.ppt
- 《中外古建筑》中国古典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印度古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伊斯兰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希腊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罗马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古代七大建筑奇迹.ppt
- 《中外古建筑》古埃及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佛罗伦萨建筑.ppt
- 《中外古建筑》巴洛克时期一.ppt
- 《中外古建筑》巴洛克时期三.ppt
- 《中外古建筑》巴洛克时期二.ppt
- 《中外古建筑》绪论.ppt
- 《中文版 AutoCad2004建筑设计培训教程》第十四课 创建建筑平面图形.ppt
- 《中文版 AutoCad2004建筑设计培训教程》第十三课 建筑识图与样图设置.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总论.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5章 受扭构件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7章(7-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章 局部承压.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八章 受拉构件的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二章 预应力砼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材料.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章 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16章 砖、石及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9章 钢筋砼受弯构件的应力、裂缝和变形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三章 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十八章 钢结构的基本概念.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20章 钢结构的连接.ppt
- 《结构设计原理》第17章 圬工结构的强度计算.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十章 城市问题.ppt
- 广东商学院:《城市地理学》第九章 城市土地利用.ppt